(共22张PPT)
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4课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统编版历史 ·九年级下册
新课导入
经济大危机
1929—1933年
摆脱危机
寻找出路
美国:
罗斯福新政
德、意、
日 :
建立法西斯政权
20世纪20—30年代,意大利、德国、日本纷纷建立起法西斯政权。法西斯政权是怎样建立的?它们对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意大利法西斯和纳粹德国的对外扩张,知道德国、意大利、日本侵略集团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
1.了解德、意、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原因、经过及它们各自对内独裁、对外扩张的基本史实。(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时空观念)
2.通过阅读材料、学习教材,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分别是德国和日本。(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3.知道德国、日本、意大利侵略集团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才是时代潮流。(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何为法西斯?
“法西斯”一词源于古代罗马。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最高行政长官有12个卫士相随。他们手特束棒,束棒中间插着一把战斧,象征着国家的最高权力。束棒用于施行笞刑,斧子用于执行死刑。“束棒”在古代罗马人 使用的拉丁语中,读作“法西斯”。
法西斯政权:现代法西斯主要表现为,对内专政,是垄断资产阶级对内实行的极端专制的恐怖统治,用独裁代替民主。对外, 狂热的进行侵略和扩张,醉心于建立庞大帝国。其实质是垄断资产阶级的专制和恐怖统治。现在法西斯成了恐怖、独裁和战争的代名词。二战时期主要有德国纳粹主义、意大利法西斯主义、日本军国主义三大世界法西斯主义形态。
一、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
(一)背景
材料一 意大利在一战中支出军费120亿美元,其他损失30亿美元,欠美、英债务44亿美元,巴黎和会分赃最少,称之为“乞丐帝国主义”。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意大利政府更迭频繁,持不同政见的政党轮流上台执政。从1918-1922年,政府更迭5次,最短的仅存在7个月。
材料二 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起来。1916年,意大利全国各地举行的罢工达1871次,参加者55.4万人;1920年工人运动的声势更加浩大,全国举行罢工2 070次,参加者猛增至231.4万人。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工农运动高涨,中央政府几乎瘫痪。
经济衰退
政治混乱
工农运动高涨
墨索里尼趁机组织法西斯党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1919年3月,意大利一位铁匠的儿子墨索里尼就在米兰纠集了一些思想反动的退伍军人和100多个地方组织,约9000人组建了一个打手队伍——“战斗法西斯”组织,自命为维持公共秩序的力量。成员一律身穿黑衫,因此被称为“黑衫党”。法西斯的矛头针对一切民主势力,其党徒到处殴打、枪杀政治活动家、共产党人,破坏工人罢工,袭击群众游行队伍。而当时软弱的统治阶级正需要这样一个强有力的组织和铁腕人物来维护其利益。其法西斯党顺势发展壮大。到 1921年11月,他宣布正式成立国家法西斯党,墨索里尼被公认为领袖。1922年,这个党发展到20多万人。
一、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
墨索里尼
1.建立标志:1922年,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法西斯政权在意大利建立起来。
一、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
(二)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1922年,进军罗马的黑衫军
“向罗马进军”得胜后合影
2.内外政策: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醉心于领土扩张。
一、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
(二)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意大利的空军、海军和马达声压倒一切声音吧!它们的影子遮住意大利上空的太阳!使地中海再次成为意大利的内湖。”
法西斯党徒在罗马街头焚毁反对派的宣传品
墨索里尼上台后,保证法西斯党对国家政权的绝对控制,强化和扩大法西斯组织,加强对思想文化领域、经济的控制。1929年前,墨索里尼已经集党权、政权、经济大权于一身,成为意大利最高主宰者。
一、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
(二)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3.对外扩张:经济大危机爆发后,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在对外扩张中寻找出路。1935年,意大利发动了侵略的战争,第二年宣布正式吞并埃塞俄亚。
入侵埃塞俄比亚的意大利军队
二、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材料一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中的德国,工业生产下降近40%,农业生产下降近30%,对外贸易缩减69.1%,失业工人占1/3,超过600万人。受到经济大危机的沉重打击的德国,引发德国民众对政府的普遍不满,阶级矛盾激化,政局动荡。
材料二 希特勒大谈民族的苦难和仇恨,向人民许下美好的诺言,骗取中下层人民的信任。希特勒戏剧性的表情加强了其演讲气势,总能以激昂的情绪、引起听众歇斯底里的狂热,吞噬掉大多数听众理智和明辨是非能力。如:要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犹太人是劣等民族,是文明的破坏者,人类的寄生虫。”
材料三 《凡尔赛条约》对战败国德国实行极为严厉的经济与军事制裁,引发了德国民众强烈的民族复仇主义情绪。
(一)背景
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了德国。以为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徒乘机大肆活动。《凡尔赛条约》激起德国民众的不满,复仇情绪蔓延。
1889年4月20日 生于奥地利。曾两次报考维也纳美术学院均落榜,后父母双亡,流浪维也纳街头。一战爆发后,加入巴伐利亚兵团,在西线四年战斗中表现优秀,由传令兵升为下士班长。
1919年希特勒在只有25人的德国工人党集会演讲,主张建立一个统一的民族主义德国,他以富于煽动的演说,赢得了党徒的吹捧,操纵了党的领导权,并靠他善于组织的能力使党员队伍和影响逐渐扩大。1921年当选为纳粹党的唯一领袖。
1923年,他发动了啤酒馆暴动,企图夺权,失败后入狱。入狱期间,由自己口述、他人笔录,完成了《我的奋斗》一书,这是一本极力宣扬种族主义理论和建立大帝国梦想的著述。
二、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希特勒
二、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932年,在国会选举中,纳粹党成为第一大党。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开始掌握国家大权。不久,他解散国会,禁止其他政党活动,建立了法西斯专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二)形成
1932年纳粹党成为
议会第一大党
1933年
希特勒出任总理
希特勒解散国会,禁止其他政党活动,将党政军大权集于一身
二、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希特勒上台以后,纳粹党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逮捕和迫害大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接着,纳粹党乘机解散了工会。法西斯政权为加强思想控制,还焚烧了大量的进步书籍。法西斯政权残酷迫害犹太人,犹太人的财产被无情地剥夺。
(三)对内独裁
国会纵火案
纳粹焚书
集中营中的犹太人
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条约》,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起庞大的军队。1936年,德国派兵进驻莱茵非军事区;1938年,吞并了奥地利;1939年3月,又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
二、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四)对外扩张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扩张示意图
1935年公开撕毁《凡尔赛条约》,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起庞大的军队
1936年派兵进驻莱茵非军事区
1939年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1938年吞并奥地利
二、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面对法西斯势力日益猖獗,其他国家的态度是什么呢?
英国和法国的态度是纵容——绥靖政策
20世纪30年代,英、法面临德、意、日的挑战。为了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英、法采取了一种以牲其他国家利益为代价,与对手妥协的政策,这一政策被称为“绥靖政策”。
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的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召开会议,签订《慕尼黑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将绥靖政策推向顶峰。
三、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一)背景
在经济大危机中,日本经济受到重创。在国内外矛盾激化的形势下,日本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法西斯组织。
材料一 1927年,日本内阁宜称 “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
材料二 在经济大危机中,日本经济受到重创。工业生产急刷菱缩,数百万人失业或半失业;农产品价格猛跌,农民负债累累。在国内外矛盾激化的形势下,日本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法西斯组织。
材料三 《九国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等原则。这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打破了日本在一战期间取得的独霸中国的局面。
日本觊觎中国之必由来已久
经济大危机中,日本经济受到重创(根本原因)
《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在一战期间取得的独霸中国的局面。
三、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一)背景
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核心:军部
相关史事:
“军部”一词最初只指独立于政府,拥有军令大权的国家军事机关,后来逐渐成为当时日本庞大军事官僚结构的总称。军部包括陆军省、海军省、参谋本部、海军军令部以及关东军和其他军事机。军部不对议会负责,直属于天皇。在控制了国家政权后,以军部为核心的日本法西斯势力对进步活动实行残酷镇压,并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将全部国家机器纳入战争轨道。
三、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二)形成
1936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日本加紧扩充军备,并制定了《国策基准》,把“在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地位之同时,向南方海洋发展”定为日本的根本国策。
广田弘毅
扩充军备
九一八事变
一二八事变
成立伪满洲国
华北事变
七七事变
1931年
1932年1月
1932年3月
1935年
1937年7月
三、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三)对外扩张
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进攻沈阳,局部抗战开始,是世界反法西斯的序幕。
日本制造一二八事变
伪满洲国在日本扶植下成立
日本制造华北事变
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
三国轴心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在柏林签定《三国同盟条约》。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德意日法西斯轴心国正式结盟。
签约现场:来栖三郎、齐亚诺、希特勒
希特勒与匆匆来访的墨索里尼握手
“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形成
意大利 德国 日本
背景 时间
标志
政党/组织
影响
内外政策 一战后经济衰退、政局混乱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
1922年
1933年
1936年
墨索里尼上台
希特勒上台
广田弘毅上台组阁
法西斯党
纳粹党
军部
使世界局势更紧张
二战欧洲战争
策源地形成
二战亚洲战争
策源地形成
对内独裁恐怖,对外侵略扩张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