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1.2生物的进化教案(表格式)2023-2024学年度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7.21.2生物的进化教案(表格式)2023-2024学年度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5-16 08:18: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节 生物的进化
第1课时 生物进化的证据和历程
教学目标:
1.列举古生物学化石的证据,说明生物是进化的。
2.说出地球上各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出现的先后顺序。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生物化石的形成过程和化石所记录的生物进化的趋势。
2.地球上的各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出现的先后顺序。
难点:地球上各类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出现的先后顺序。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讲练法
课时:1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丰富多彩的生物界”的图片。 讲解: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形形色色的生物,是怎样由地球上最初的原始生命演变而来的吗 我们又不可能亲自去经历生物进化的历史,有什么证据能证明生物是进化的呢 我们一起来学习下面的内容,它将帮助我们找到这方面的答案。 观察图片,思考问题 引起悬念,激发学习兴趣。
二、问题导入 探究新知 (一)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直接证据 1.化石的概念 讲述:关于生物是如何进化的,古生物学家进行了大量研究,同学们先观看一下古生物学家从不同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 提出问题:(1)什么是化石 (2)化石是如何形成的 2.化石在地层中的规律 (1)课件展示教材上不同地层中的化石图片。要求学生:按照地质年代的先后顺序依次进行观察,尽可能地描述每种化石呈现的生物形态特征,试着推测每种化石生物的可能生活环境。 (2)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化石是最有说服力的生物进化证据 教师总结归纳: 科学家们能够测定沉积岩地层和化石形成的年代。如果我们把地层比作一本书,把沉积岩比作书页,那地层中的古生物化石就是书中的文字,它记载着地球的进化历史,也记载着生物的进化历史。 阅读教材,回答: (1)化石是指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 (2)绝大多数的化石都是生物体被埋在沉积物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形成的。 观察化石图片,阅读教材,小组讨论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归纳。 在阅读和观察相关生物化石、形态构造等图片过程中锻炼信息分类、汇总和分析比较的能力。
3.化石与不同生物之间的进化关系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9页内容。 (2)同学们,通过观察化石,我们发现,形成早的古老地层中,化石生物种类少,结构简单而低等;形成晚的地层中,化石生物种类多,结构复杂而高等。这表明,地球上的生物是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发展变化的,那么,总的进化趋势是什么呢 (3)课件展示始祖鸟的化石图片、中华龙鸟的化石图片。 要求学生思考: ①图片中生物与现存的哪种生物的哪些部位相似 ②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二)化石记录了地球上的生命史 1.课件展示地球上生命发展的历史图片、地质年代和生物进化历史表。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2~13页的内容,总结各个地质年代出现的主要生物有哪些 3.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简要总结如下: (1)前寒武纪时期:原核单细胞生物(始于约35亿年前)→真核单细胞生物(20亿年~19亿年前)→真核多细胞生物(8.5亿年~5.4亿年前)。 (2)古生代时期(约始于5.4亿年前) 植物:(真核)藻类(古生代早期)→裸蕨类(古生代中期)→石松类、蕨类(古生代后期)。 动物: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有翅的昆虫。 (3)中生代时期(始于2.45亿年前) 裸子植物和爬行动物繁盛,哺乳动物和鸟类开始出现。 裸子植物(尤其是苏铁类)是主要的陆地植物,爬行动物是主要的陆地脊椎动物,恐龙和翼龙非常繁盛;哺乳动物和鸟类开始出现;末期恐龙和其他许多物种灭绝。 (4)新生代时期(始于6 500万年前):被子植物和哺乳动物、鸟类占优势。 说明:约600万~400万年前,灵长类动物的一支进化成人类。 (2)生物进化的趋势: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3)①始祖鸟身体上有羽毛、有翅膀,有纤细的足,像鸟,但是它的翅膀上有爪,没有发达的胸骨,尾部有很多尾椎骨,又有点像爬行动物。 ②说明了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动物。 回答问题: 2.(1)前寒武纪时期先有原核生物,再有真核生物,都生活在海洋中。 (2)古生代:植物有早期的藻类,中期的裸蕨类,后期的石松类、蕨类;动物有早期的无脊椎动物,中期的鱼类,后期的两栖类以及有翅的昆虫,生活环境由水中逐渐到陆地。 (3)中生代:裸子植物和爬行动物繁盛;哺乳动物和鸟类开始出现在陆地上生活。 (4)新生代:动物有哺乳动物和鸟类,植物有被子植物。 参与问题讨论、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借助图片和进化历史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地球上各类生物出现的先后顺序,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板书设计:
第2节 生物的进化(第1课时)
1.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直接证据
2.化石记录了地球上的生命史
第2课时 生物进化的原因
教学目标:
1.简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2.明确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生物适应性形成的原因。
3.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自然选择学说的过程和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难点: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生物进化现象。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讲练法
课时:1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讲解:在生物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什么有些生物种类会灭绝 新的生物种类又是怎样形成的 推动生物不断进化的原因是什么 科学家提出了多种有关生物进化的理论,其中,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最有说服力。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自然学说的有关内容。 学生听讲述,思考问题。 利用问题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问题导入 探究新知 (一)达尔文的科学探究过程 1.达尔文的环球航行和考察 讲解:达尔文为期5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考察。达尔文意识到自然条件就是生物进化中所必须有的“选择者”,具体的自然条件不同,“选择者”就不同,选择的结果也就不相同。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4~15页相关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①达尔文在5年的环球考察中,发现了什么 ②他又想到了什么 (教师边听学生回答,边给以鼓励性评价,并作提示性指导) (2)教师总结:达尔文意识到群岛上动物与环境的协调一致不是神创造的,而是各种生物发生着适应环境的变化,这种变化显示出环境的影响和大自然的选择。 2.人工选择 (1)课件展示人工选择的图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6页的“人工选择的启示”,小组讨论:达尔文认为人们饲养的动物和栽培的植物都是怎样来的 (2)提出问题:达尔文通过人工选择的实例得到了什么启发 (二)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 1.大自然的选择 简介马尔萨斯的《人口论》。马尔萨斯人口论的主要观点是:人口以几何级数(1、2、4、8、16、32 ……)增加,而食物则 阅读教材,回答: (1)①达尔文看到千姿百态的动物和多姿多彩的植物。 ②生活在南美洲大陆上的鹈鹕会飞,而群岛上的鹈鹕不会飞;古代的树懒遗骸比现存的树懒个体大得多。达尔文还注意到:群岛上栖息着13种地雀,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它们的食物不同,喙形也不同。 阅读教材,小组讨论回答: (1)都是从野生原种经过代代的精心选择和培育形成的。 (2)达尔文深信,自然界中也一定存在着与人工选择相似的过程,即自然选择。 认真听讲,思考。 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了解达尔文的环球考察过程,知道科学发现的艰难历程。 通过小组合作,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理解人工选择的概念。
以算数级数(1、2、3、4、5 ……)增加,即食物的增长远远低于人口的增长,为了争取食物,人类就要进行生存斗争。达尔文从马尔萨斯的《人口论》中“为生存而斗争”的观点所启发,提出大自然正是通过生存竞争选择了发生着适应性变化的生物个体。 2.自然选择学说的提出 (1)达尔文根据自己在环球考察中的材料、动植物标本和化石标本,先后写出了几卷地质学著作和一些有关生物进化的论文,并于1859年发表巨著《物种起源》,提出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7页相关内容,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①繁殖和变异在生物物种的进化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②在生存竞争的过程中,必须有一部分生物个体被淘汰,那么,哪些个体会被淘汰呢 (3)提出问题:什么是自然选择 结果是什么 意义又是什么 师生共同总结: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竞争实现的,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的意义是环境的定向选择作用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3.建议活动:模拟自然选择 (1)引导学生根据教材第17页“模拟自然选择”进行分组演示。 (2)提出问题: ①请学生列举类似“豆豆鸟”的事例,说明生物中的某一个类型比其他类型所具有的生存优势。 ②被引种到一个新地区的物种,在与原物种的竞争中将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呢 ③为什么有些鸟的喙尖而长,而有些鸟的喙短而平 阅读教材,小组讨论回答: (2)①绝大多数物种繁殖的后代数量,往往超过生存环境的承受力,致使后代无法获得足够的食物、水和栖息条件等。在竞争生存空间或有限的自然资源时,某些微小变异使生物更能适应环境变化,这样的个体容易生存和繁殖后代,它们的后代可能继承了这种有利变异的性状。 ②在自然界中,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竞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 (3)自然选择是指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的过程。 进行“模拟自然选择”的活动,并讨论问题: (2)①例如,猫反应灵敏,爬得高,狗不会爬,猫捉老鼠的能力比狗有明显的优势;啄木鸟的喙长,尖端还有钩,麻雀的喙短而小,啄木鸟捕捉树洞里昆虫的能力比麻雀有明显的优势。 ②可能取代原来的物种,也可能与原物种在生存竞争中失败,在这个地区不能生存。 ③与它们捕食环境、捕食方式和食物的类型有关。 通过学习,形成生物是不断进化的观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模拟活动,让学生理解生物进化的原因。学生动手参与、不但可以增强直观印象,还能有助于提升学生兴趣。
板书设计:
第2节 生物的进化(第2课时)
1.达尔文的环球航行和考察
2.人工选择
3.自然选择:过度繁殖、生存竞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