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课件(共31张PPT)统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课件(共31张PPT)统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16 00:16: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
统编版历史 ·九年级下册
新课导入
在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的纵容下,法西斯国家更加猖狂,一场新的世界大战在所难免。战争是如何爆发的?法西斯国家最终又是怎样被打败的?
1927年日本“东方会议”制定侵华计划
1939年
慕尼黑阴谋
1933年希特勒就职进行法西斯独裁
入侵埃塞俄比亚的意大利军队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和主要战场,知道《联合国家宣言》和开罗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重要国际会议,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艰巨性和胜利原因。
1.通过阅读材料和课本,概括二战主要进程,了解第二次世界的主要战场和重要战事。(唯物史观、史料实证)
2.通过研读史料,了解《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重要意义,进而探究二战胜利的原因,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通过研读史料,初步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艰巨性和正义性,树立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精神。(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材料一 一战后的近20年,资本主义发展极不平衡。德国随着军事、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强烈要求从英法美战胜国手中夺回原本的特权,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
材料二 1929—1933年经济危机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法西斯势力趁势力发展壮大,对内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
材料三 一战后德国不甘心《凡尔赛条约》的严惩和限制,暗中加紧恢复国力,要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日本对《九国公约》的限制充满怨恨,在亚太地区与英美展开新的角逐,准备向中国侵略扩张。
材料四 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采取绥靖政策,企图通过局部让步和牺牲其他国家的利益来维护本国的既得利益,甚至力图把战火引向苏联。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近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
二战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直接原因:经济大危机引发政治危机,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
历史原因: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加深了各国之间的矛盾
推动因素: 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及主要战场
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国以“闪电战”方式突袭波兰。波兰的盟国英、法被迫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一)全面爆发
德国为什么要突袭波兰?
波兰与德国接壤,是英、法的盟国,而且实力较弱。先攻占波兰,可以消除东面的威胁,再解决英、法。
波兰与苏联接壤,占领波兰就
有了进攻苏联的跳板。
波兰实力较弱;英、法推行绥靖
政策,纵容德国侵略波兰。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及主要战场
(一)全面爆发
知识链接:闪电战
二战中德国常用战术,充分利用飞机、坦克和机械化部队的快捷优势,以突袭方式,不宣而战,快速切割敌军主力制敌取胜。
为什么是“全面爆发”而不是“开始”?
1931年9月18日,日军攻陷沈阳,揭开了二战的序幕
1935年10月,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
据统计,在1939年9月英法对德宣战前,战争已席卷了五亿多人口,蔓延在欧、亚、非三大洲的土地上。因此,确切地说,1939年9月1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日子,而不是开始。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及主要战场
欧洲西线战场
德—英法等
欧洲东线战场
德—苏联
北非战场
德意—英法美
太平洋战场日—美
主要战场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及主要战场
(二)战争进程(欧洲西线战场)
1.1940年4月,德国进攻北欧的丹麦、挪威。不久,荷兰、比利时投降。
28天征服波兰 4小时征服丹麦
23天征服挪威 5天征服荷兰
18天征服比利 39天征服法国
2.1940年5月,德军出其不意地突入法国北部,直逼英吉利海峡。拥有数百万大军的法国,在6个星期内就被打败。
德军装甲部队侵入比利时
德军入侵丹麦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及主要战场
敦刻尔克大撤退
1940年5月25日,英法联军防线在纳粹德国机械化部队的快速攻势下崩溃之后,英军在敦刻尔克这个在法国西北部、靠近比利时边境的港口小城进行了当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撤退行动。这项代号为“发电机计划”的大规模撤退行动使英国及法国得以利用各种船只撤出了大量的部队、成功挽救了大量的人力,为未来的反攻保存了有生实力,同时也标志着绥靖政策彻底破产。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及主要战场
(二)战争进程(欧洲西线战场)
2.德军进攻法国后,意大利趁火打劫,对法国宣战。
1940年6月10日,当德国在法国胜局已定时,墨索里尼趁火打劫,对法宣战, 随后,意大利集中32个师兵力,在阿尔卑斯地区向法国进攻,在背后捅了一刀。
德军对英国实施了猛烈的轰炸。英国军民坚持战斗。
1940年7月,希特勒下令执行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德军集结2 000多架飞机,空袭英国本土。英国军民奋起反抗,迫使德国放弃征服英国的计划。
希特勒在西线受阻后,将向何处去?
3.1941年6月,德国向苏联发动突然进攻,苏联军民顽强抵抗,赢得了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及主要战场
(二)战争进程(欧洲东线战场)
1941年6月22日拂晓,德国集结兵力共190个师550万人,数以千计的飞机和坦克,兵分三路,突然袭击苏联,企图用闪电战在六个星期至两个月内击败苏联。
红军、海军和苏联全体公民必须保卫每一寸苏维埃土地,战斗到最后的一滴血,来保卫城镇和村庄。
——斯大林红场演说
结果:在斯大林的指挥下,苏军共歼灭德军50万人,击毁坦克1300辆、汽车1.5万辆,缴获火炮2500门,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莫斯科保卫战
4.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位于珍珠港的美国海军基地。次日,美、英对日宣战。德、意也对美宣战。日本还向东南亚等地区发动了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及主要战场
(二)战争进程(太平洋战场)
材料一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位于珍珠港的美国海军基地。美国仓促应战8所战舰无一幸免,其它舰10艘被毁,3500名美军丧生,188架飞机化为废铁一堆,绝大部分被毁于地面。日本仅仅付出29架飞机、9艘潜艇的代价,取得空前胜利。
材料二 “珍珠港事件”极大地激发了美国人民的爱国热情。12月8日,美国国会全票通过对日宣战,英国、中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对日宣战。至此,战争的范围达到了真正的世界规模。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遭到轰炸的珍珠港美军机场
(二)战争进程(东方主战场)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及主要战场
在亚洲,中国牵制着大部分日本陆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1938年平型关战役
1939年长沙会战
1940年百团大战
1938年台儿庄战役
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本)陆军总兵力的七成仍用于侵华战争。如果不是由于日军主力陷在中国大陆,太平洋战争初期英、美、荷的失败还要惨得多。印度和澳大利亚的失守不是没有可能的。 ——《世界史·现代史编》
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1.背景: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各国人民愤怒,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逐渐走向联合。
(一)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2.过程: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4.影响: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各国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形势。
3.内容:签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日、意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
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二)转折点
1942年,为了压制美国海军力量,加强在太平洋地区的海上军事地位,日本决定进攻美国太平洋舰队的重要基地中途岛。美军事先了解了日军的作战计划,伺机反击。
日军损失惨重,元气大伤,再也无力在太平洋地区发动大规模进攻。
1.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中途岛海战
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二)转折点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2年7月,德国集中兵力进攻苏联战略重镇斯大林格勒。单是空袭就先后出动了飞机10万架次,投掷炸弹100多万枚,把市中心炸成了废墟。
决不后退一步!谁若是将这片神圣的领土让给敌人,那便是莫大的耻辱!
——斯大林向苏军
下达死命令
斯大林格勒被轰炸的场景
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二)转折点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
9月德军突入市区,双方短兵相接,逐街逐屋反复争夺,苏军民寸土必争
每一座楼房都是一个碉堡,苏军士兵顽强地打击敌军
工人们响应政府号召,纷纷拿起武器,保卫自己的工厂
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被俘的德军
在持续200天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过程中,法西斯共损失150万人,350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1.2万门大炮和迫击炮,3000架飞机。德军元气大伤,由战略进攻转为防御,苏军夺取了战略主动权。
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二)转折点
3.北非战场的转折点——阿拉曼战役
1942年10月,英国蒙哥马利将军统领的盟军军队在埃及阿拉曼与德国隆美尔统领的德意联军进行的一场战役,战役以盟军胜利告终;阿拉曼战役成为二战北非战场的转折点。1943年7月,盟军进军意大利半岛,墨索里尼政府垮台。不久,意大利宣布无条件投降。
意大利签署停战协议
巴多格利奥组成的新政府与美英秘密谈判,并于10月正式退出“轴心”同盟,向德国宣战。同时,英、美、苏三国政府也发表宣言,承认意大利为共同作战一方。
墨索里尼暴尸米兰街头
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诺曼底登陆
1944年6月6日,美、英和加拿大等国盟军5个步兵师、3个空降师在法国诺曼底沿海登陆。为此次登陆盟军集结兵力达287.6万人,6500艘战斗舰艇和运输船只,11000架作战飞机及2700架运输机。这是世界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战。
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
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三、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一)会议
开罗会议中的蒋介石、罗斯福、丘吉尔
时间、地点:
国家:
内容:
为解决钓鱼岛问题提供了国际上的法律依据。(为战后中国收回被日本侵占的领土和处置日本提供了依据)
意义:
1.开罗会议
1943年11月;开罗。
中国、美国、英国。
于12月初发表《开罗宣言》。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三、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一)会议
2.雅尔塔会议
背景:
目的:
时间、地点:
国家:
1945年2月、雅尔塔。
为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
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根本转变。
美国、英国、苏联。
内容:
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丘吉尔(英)、罗斯福(美)、斯大林(苏)
三、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一)会议
2.雅尔塔会议
雅尔塔会议期间,美苏就苏联参加对日作战问题进行磋商,苏联提出了包括中国承认外蒙古独立、苏联租用中国旅顺港为军事基地等条件,美国背着中国政府同意了苏联的条件,严重伤害了中国主权。
影响:
(2)对中国:
①进一步协调了盟军的行动,加快了战胜德、日法西斯国家的步伐。
②推动了战后新的世界格局——两极格局的形成。
③为建立联合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1)积极影响:
①加速了中国抗日战场上日军的投降。
②体现了大国强权色彩,使中国的主权受到严重侵犯。
(3)积极影响:
①带有大国强权主义色彩,出卖了弱小国家的利益,使中国的主权受到严重伤害。
②会议的基本原则为美、苏重新划分世界提供了依据。
雅尔塔会议取代了一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了一个新的世界格局———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
三、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一)会议
3.波茨坦会议
时间、地点:
国家:
1945年7月;波茨坦。
美国、英国、苏联。
会议重申了雅尔塔会议的精神,并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表了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波茨坦会议场景
波茨坦会议三巨头
斯大林(前排居左)、杜鲁门(前排居中)、丘吉尔(前排居右)
内容:
斯大林(苏)、杜鲁门(美)、丘吉尔(英)
三、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二)战争结束(德国投降)
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事结束。
1945年4月,苏军集中主力包围柏林进过10多天的激烈战斗,苏军攻入德国国会大厦,希特勒见大势已去,自杀身亡。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场结束。(胜利日)
苏军士兵将红旗插上国会大厦
的飞檐
德国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三、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二)战争结束(日本投降)
在亚洲和太平亚地区,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的人民对日本侵略者展开了猛烈反攻。8月上旬,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苏联也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参加对日作战。中国在毛泽东号召下,发起对日的最后一战。
毛泽东发表声明《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苏联对日宣战
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的日本投降仪式
原子弹在长崎爆炸
三、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死亡人数统计
德国:650万
日本:250万
美国:40.5万
英国:37.5万
法国:60余万
波兰:600余万(占全国22%)
南斯拉夫:170余万(占全国1/9)
历时:1939.9.1-1945.9.2(6年零1天) 战火范围:约2200多平方千米(欧、亚、非和大洋洲) 参战国家:先后有61个 动员兵力:1.1亿人 涉及人口:约20亿以上 参   战   方 同 盟 国   苏联   美国   英国   中国   法国 轴 心 国
  德国
  日本
  意大利
伤       亡 士兵死亡:14000000 平民死亡:36000000 合计死亡:50000000 士兵死亡:8000000
平民死亡:4000000
合计死亡:12000000
1.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它给人类社会和世界文明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灾难。
三、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材料一 反法西斯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国际帝国主义,横行一时的德、日、意三个帝国主义国家被彻底打败。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编》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世界几乎所有的殖民地附属国人民都加人了反法西斯斗争的行列,他们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为战争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自己的觉悟……二战后殖民主义者所面临的却是经过反法西斯战争考验和武装的、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一定物质基础及人民基础的民族解放运动。
——以上摘自牛力、邱桂金《略论二战对战后世界的影响》
2.彻底粉碎了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通过战争称霸世界的野心。
3.彻底结束了列强通过争夺殖民地瓜分世界的历史,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
依据所学,分析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原因
1.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
2.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根本原因)。
3.反法西斯各国人民英勇作战、相互配合。
4.人们对和平的追求与向往。
5.各战场的相互配合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启示
日本的首相多次参拜靖国神社,日本2001年审定“合格”的初中历史教科书认为,南京大屠杀还有许多疑点,见解各种各样,目前有关的争论也还在进行。
2004年8月1日,德国总理施罗德出席了在波兰首都华沙举行的华沙起义60周年纪念仪式,并为纳粹德国的战争罪行向波兰人民道歉。施罗德是第一位参加华沙起义纪念仪式的德国在任总理。他说,“在这片代表着波兰骄傲和德国罪行的土地上,我们期待着宽恕与和平。”德国“再也不会犯这样可怕的错误了”。
1.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沉重灾难,我们要热爱和平,远离战争。
2. 国与国之间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
3.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应对人类所面临的挑战。
4.对邪恶势力要坚决抵抗,绝不能妥协退让、姑息纵容。
5.我们要警惕军国主义的死灰复燃。
第二次世界大战
战争名称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 起止时间 1914—1918年 1939—1945年
交战双方 同盟国、协约国 轴心国、反法西斯联盟
爆发标志 1914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1939.9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重要战役 凡尔登战役 莫斯科保卫战、
斯大林格勒战役(转折点)、诺曼底登陆
结束 德国投降,同盟国战败 日本签署投降书,法西斯同盟战败
性质 帝国主义战争 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战后格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雅尔塔体系;美苏争霸两极格局
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