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第16课 冷战
统编版历史 ·九年级下册
单元结构
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战后初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而社会主义苏联是这一时期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美苏两国之间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冷战对峙局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调整统治政策,逐步实现经济复苏。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很大成就,也遇到不少挫折。与此同时,亚非拉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溃。广大发展中国家日益成为影响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
第16课 冷战
第17课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第19课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变化一:世界格局:两极格局形成
变化二:资本主义:经济恢复与社会保障制度
变化三:社会主义:发展与挫折
变化四:亚非拉:战后殖民体系的瓦解
新课导入
1945年5月8日,德国法西斯无条件投降。当时担任美国驻苏联参赞的乔治·凯南却对身边的记者说:“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这里的两个“战争”分别指的是什么?
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争)
战争:冷战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德国分裂、“北约”与“华约”的建立,认识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1.了解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德国的分裂、“北约”与“华约”的建立等史实。(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2.了解美苏推行冷战的原因;知道德国分裂的进程与影响;掌握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具体表现,探究冷战政策带来的影响。(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3.认识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违背历史发展潮流、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树立维护世界和平的历史责任感。(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一、冷战的发生
1946年1月20日,美国参议员伯纳德在国会发表演说,他把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说成是美国和资本主义世界的最大敌人,提出“对付这样的敌人在不排除武装进攻的前提下,应多从特殊的政治手段、外交手段、经济手段、文化手段进行渗透。……我为这种渗透取个新名词,叫做‘冷战’。”
(一)定义
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遏制共产主义,称霸世界
目的:
冷战时间:1947年—1991年
冷战双方
冷战方式
实质:
两种社会制度的对抗、国家利益的冲突
一、冷战的发生
(一)背景(原因)
经济
工业产量占2/3
出口贸易占1/3
黄金储备占3/4
军队人数1200多万
国防预算超800亿美元
在全球有500多个军事基地,拥有
控制操纵联合国
原子弹
军事
政治
1.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美国称霸世界的欲望十分强烈。
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今天所担负的责任相比拟。
——美国总统杜鲁门
(一)背景(原因)
一、冷战的发生
2.苏联实力增强,认为资本主义的美国是其潜在的防御对象。
现在和过去不同了,无论谁占领了土地,也就在那里强加他的社会制度,不可能有别的情况。
——斯大林
一、冷战的发生
(一)背景(原因)
3.美、苏两国的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根本原因)
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我们赢得了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在美国人头上,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的制度。
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战争就不可避免,和平是不会有的。苏联人民必须对战争有所准备。
美:全球扩张战略
美:资本主义制度
苏:国家安全战略
苏:社会主义制度
思考:美苏争霸为什么用冷战(非战争)的形式?
二战刚结束,人民厌战,和平成为时代潮流;双方势均力敌,不敢贸然开战。
一、冷战的发生
(一)背景(原因)
一、冷战的发生
(二)冷战的序幕
1946年3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杜鲁门陪同下前往美国富尔敦发表《和平砥柱》演说,呼吁英美结成同盟,共同对付来自苏联的共产主义的挑衅和危险。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后面,坐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华沙、柏林……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影响,而且还受到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
——丘吉尔“铁幕演说”
思考:铁幕隔断的是哪两种制度的国家?“铁幕演说”的目的是?影响是?
制度: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目的:号召西方国家联合抵制苏联;
影响: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一、冷战的发生
(三)冷战的表现
1.政治上(冷战的开始):
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时间:
1947年3月。
出处:
内容:
美国总统杜鲁门国会演说。
①希腊和土耳其受到共产主义威胁→拨款援助
②把世界分为“自由国家”和“极权政体”两个对立营垒
③宣称美国将领导和帮助所有选择“自由制度”、抵抗极权统治的力量
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冷战”演说
实质:
影响: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美国著名评论家李普曼在谈到杜鲁门主义的真实目的时指出:“我们选择希腊和土耳其不是因为它们特别需要援助,也不是因为它们是民主的光辉典范,而是因为它们是通向黑海和苏联的心脏的战略大门。”
干涉别国内政,遏制共产主义和苏联,称霸世界。
1947年,苏联成立了“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通过情报局控制东欧各国,要求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政权性质与苏联统一。
一、冷战的发生
(三)冷战的表现
1.政治上:
一、冷战的发生
(三)冷战的表现
1.经济上:
1947年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材料一 战后欧洲的形势相当严峻。饱受战争浩劫的西欧,满目疮痍,生产凋敝……严重的经济状况引起社会动乱。法国、英国、意大利等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世界史·现代史编》
美国国务卿
乔治·卡特莱特·马歇尔
材料二 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90%是赠予,10%是贷款。帮助西欧各国渡过难关,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
材料三 “我们每接受一笔援助,我们的独立便减少一分。”
—法国总理皮拉尔迪
想一想:马歇尔计划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援助西欧吗?
实质(目的):
①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②控制西欧,遏制共产主义,称霸世界。
评价: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也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又一重要步骤。
以苏联为主导的经济互助委员会
一、冷战的发生
(三)冷战的表现
1.经济上:
1949年,为应对马歇尔计划,苏联加强了对东欧各国的经济援助,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将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纳入苏联计划经济轨道。
二、德国的分裂(冷战表现:地缘政治上)
(一)背景
①二战后德国被分区占领;②处理德国问题的分歧越来越大;③1948年 “柏林危机”爆发。
按照雅尔塔会议的安排,战后美苏英法四国对德国进行分区占领。1948年2月,美、英、法三国计划将占领区合并,引起苏联的抗议,6月“柏林危机”爆发。
“柏林危机”期间的空运
(二)分裂
①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联邦德国”或“西德”。
②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民主德国”或“东德”。
当时,苏联没有封锁空中通道,美、英通过空运向西柏林供应物资。美国也没有采取武力手段解除苏联对水陆交通的封锁。双方都留有余地。11个月后,美苏通过秘密谈判达成协议,双方同时解除封锁。
二、德国的分裂(冷战表现:地缘政治上)
柏林危机时德国人看盟国运输机
柏林墙
(三)影响: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二、德国的分裂(冷战表现:地缘政治上)
知识拓展:柏林墙
柏林墙封网瞬间,一东德士兵突然逃往西德
眺望封锁墙外的亲人
德国分裂后,柏林也一分为二,东西方的对峙在这里得到了集中体现。1961年,民主德国为防止居民外流和西方势力的渗透,在东、西柏林之间的己方领土上修筑了“反法西斯防卫墙”,又称“柏林墙”。柏林墙由水泥墙、通电铁丝网和瞭望塔组成,全长约154千米,高3—4米,将西柏林包围起来。柏林墙成为冷战的标志性建筑。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和冷战结束,民主德国政局发生剧烈动荡。1989年11月,民主德国宣布开放柏林墙。
三、北约与华约对峙(冷战表现:军事上)
(一)北约建立
①美国把欧洲看作全球战略的重点与遏制苏联扩张的第一线;
②西欧各国也需要美国援助。
1.背景:
1949年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2.建立:
时间
总部
国家
文件
规定
1949年
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缔约国将作出集体反应;各缔约国决心维护共同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
美、英、法等12个国家
《北大西洋公约》
集体防御的原则
三、北约与华约对峙(冷战表现:军事上)
(二)华约建立
1955年成立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
时间
总部
国家
文件
规定
1955年
苏联(莫斯科)
苏联同7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华沙条约》
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其他缔约国将以一切方式进行援助
华约的旗帜
集体防御的原则
实质:军事政治集团
三、北约与华约对峙(冷战表现:军事上)
(三)影响
华约
北约
美苏双方互相敌对,进而发展为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形成。
两极格局并没有囊括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和地区,一些国家和地区始终处于两个竞争集团之外。
两极格局与冷战的关系:
两极格局是指二战后出现的国际格局。
冷战是指两极格局对抗的主要形式
冷战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冷战
世界总体冷战,但局部战争不断
古巴导弹危机
美国入侵越南
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苏联入侵阿富汗
美国制定了
“星球大战计划”
冷战的结束
1991年,苏联解体,华约解散,是美苏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也是冷战结束的标志。
冷战的影响
材料一 在争霸对峙过程中,美苏两国在紧张的战争边缘选择妥协,并逐渐走向缓和,因此从另一角度看,两国关系的缓和也成为稳定世界局势的因素。
材料二 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其他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①美苏相互牵制,势均力敌。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②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长期对抗不同程度上的从对方身上借鉴经验,推动世界整体发展。
③在客观上有利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生。
积极影响:
冷战的影响
材料 阿富汗战争旷日持久,历时九年多,给阿、苏两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阿富汗有130多万人丧生;苏联在战争中累计伤亡5万余人。
消极影响:
影响世界和平稳定,导致局部冲突和战争,对人类安全和世界和平构成了极大威胁。
古巴导弹危机
越南战争
阿富汗战争
冷战的启示
冷战已经逝去,大国如何避免再次卷入“新冷战”的漩涡?
1.和平与发展才是当今时代主题,我们应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我们应尊重各国人民根据国情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
3.综合国力决定国际地位,要大力发展经济,提升国家实力。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