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性综合复习训练(考查范围:第3单元、第4单元)(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

文档属性

名称 阶段性综合复习训练(考查范围:第3单元、第4单元)(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5-16 10:44: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阶段性综合复习训练(考查范围:第3单元、第4单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将一个双链DNA分子的一端固定于载玻片上,置于含有荧光标记的脱氧核苷酸的体系中进行复制。甲、乙和丙分别为复制过程中3个时间点的图像,①和②表示新合成的单链,①的5'端指向解旋方向,丙为复制结束时的图像。该DNA复制过程中可观察到单链延伸暂停现象,但延伸进行时2条链延伸速率相等。已知复制过程中严格遵守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据图分析,①和②延伸时均存在暂停现象
B.甲时①中A、T之和与②中A、T之和可能相等
C.丙时①中A、T之和与②中A、T之和一定相等
D.②延伸方向为5'端至3'端,其模板链3'端指向解旋方向
2.某蛔虫(2n=4)的基因型为AaBb,其细胞中的DNA双链均被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将该蛔虫放入只含31P的培养基中培养后,分裂产生的一个子细胞染色体及其基因位置如图所示。已知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中只发生了一次遗传物质的异常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4条染色体均有放射性,说明形成该细胞时只进行减数分裂
B.若细胞中只有1条染色体有放射性,说明形成该细胞至少经过了三次DNA复制
C.若细胞只有①③号染色体有放射性,说明形成该细胞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互换
D.若只有①②号染色体有放射性,说明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中只发生了1次有丝分裂
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析的活动如图所示(甲和丙为悬浮液,乙和丁为沉淀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其他操作正常,随①过程时间延长,则甲中含有35S的蛋白质外壳的量会增多
B.若各过程操作正确,则乙中存在35S标记的子代噬菌体
C.丙中可能含有32P的亲代噬菌体、亲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含32P和不含32P的子代噬菌体
D.若②和③操作不当,会使丁中含32P的放射性增强
4.科学家曾提出DNA复制方式的三种假说:全保留复制、半保留复制和分散复制(图1)。对此假说,科学家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图2):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代细菌DNA离心后,试管中出现1条中带,说明DNA复制方式一定是半保留复制
B.第二代细菌DNA离心后,试管中出现1条中带和1条轻带,说明DNA复制方式一定是全保留复制
C.结合第一代和第二代细菌DNA的离心结果,说明DNA复制方式一定是分散复制
D.若DN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继续培养至第三代,细菌DNA离心后试管中会出现1条中带和1条轻带
5.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噬菌体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组实验说明噬菌体进入大肠杆菌的物质只有DNA
B.完成该组实验需先后用到带32P标记和不带32P标记的大肠杆菌
C.若在上清液中检测到少量放射性,则可能是②过程搅拌不均匀
D.新噬菌体中只有部分含32P,说明只有部分噬菌体获得亲代的遗传信息
6.烟草花叶病毒(TMV)和车前草病毒(HRV)都能感染烟叶,但二者致病的病斑不同,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a过程表示用TMV的蛋白质外壳感染烟叶,结果说明TMV的蛋白质外壳没有感染作用
B.b过程表示用HRV的RNA单独感染烟叶,结果说明其具有感染作用
C.c、d过程表示用TMV的蛋白质外壳和HRV的RNA合成的“杂种病毒”感染烟叶,结果说明该“杂种病毒”有感染作用,表现病症为感染HRV症状,并能从中分离出HRV
D.该实验证明只有车前草病毒的R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外壳和烟草花叶病毒的RNA不是遗传物质
7.发现DNA是生物的遗传物质之后,科学家又将目光转向部分不含DNA的RNA病毒,烟草花叶病毒(TMV)就是其中的一种,它能使烟草叶片出现花叶病斑。下图为相关的实验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通过本实验能够证明极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B.图中用X溶液处理TMV的目的是将病毒的RNA和蛋白质分离
C.组成RNA的化学元素是C、H、O、N、P
D.该实验能够说明蛋白质不是TMV的遗传物质
8.以下是赫尔希和蔡斯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35S没有进入细菌
B.放射性高的部分表示了示踪元素的存在部分
C.①实验说明噬菌体的标记部分进入了细菌
D.②实验说明噬菌体的标记部分进入了细菌
9.翻译过程如图所示,其中反密码子第1位碱基常为次黄嘌呤(I),与密码子第3位碱基A、U、C皆可配对。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tRNA分子内部不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B.反密码子为5'-CAU-3'的tRNA可转运多种氨基酸
C.mRNA的每个密码子都能结合相应的tRNA
D.碱基I与密码子中碱基配对的特点,有利于保持物种遗传的稳定性
10.细菌glg基因编码的UDPG焦磷酸化酶在糖原合成中起关键作用。细菌糖原合成的平衡受到CsrAB系统的调节。CsrA蛋白可以结合glg mRNA分子,也可结合非编码RNA分子CsrB,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菌glg基因转录时,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glg基因的启动子并驱动转录
B.细菌合成UDPG焦磷酸化酶的肽链时,核糖体沿glg mRNA从5'端向3'端移动
C.抑制CsrB基因的转录能促进细菌糖原合成
D.CsrA蛋白都结合到CsrB上,有利于细菌糖原合成
11.重叠基因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共有一段DNA序列,或是指一段DNA序列成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因的组成部分,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得到不同的蛋白质。Trp操纵子由5个基因(trpE、D、C、B、A)组成,在正常情况下,操纵子中5个基因产物是等量的,但trpE突变后,其邻近的trpD产量比下游的trpB、A产量要低得多。研究trpE和trpD基因中核苷酸序列与翻译偶联的关系,发现trpE基因对应的终止密码子和trpD基因对应的起始密码子重叠,共用一个核苷酸,trpE翻译终止时核糖体立即处在起始环境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
B.同一个核糖体可以合成不同种类的蛋白质
C.密码子重叠的翻译机制能保证任意两个基因等量表达
D.重叠基因可以包含更多的遗传信息,重叠基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属于转录后调控
12.LicV单体是由LicT蛋白与光敏蛋白(VVD)构成的融合蛋白。用不同的连接子蛋白连接LicT与VVD,形成的LicV存在差异,在黑暗和蓝光照射下检测,可筛选出调控效果最佳的LicV。该调控过程如下图所示,图中RAT由终止子转录而来,可以使转录终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RAT是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转录形成的
B.图中红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表达情况可用于检测转录是否继续进行
C.LicT蛋白合成时核糖体沿着mRNA5′端移动到3′端,直至遇到终止密码子翻译结束
D.黑暗条件下根据红色荧光强度差异筛选连接LicT与VVD的最佳连接子蛋白
13.图1和图2表示某些生物体内的物质合成过程示意图,下列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甲和丙表示RNA,乙和丁表示核糖体
B.图1中乙的移动方向为从右向左
C.图1合成的多肽链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各不相同
D.图1和图2所示过程使得少量的mRNA分子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
14.真核细胞内的miRNA是仅由21~23个核苷酸组成的单链非编码RNA,miRNA是重要的双功能分子:在细胞质中,miRNA可以阻断mRNA的翻译进而发挥基因的负调控作用;在细胞核中,可以结合DNA的特殊区段,从而激活基因的转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组织中miRNA的水平没有差异
B.miRNA 的合成部位是细胞质基质,可穿过核孔在细胞核内发挥作用
C.在细胞质内,miRNA 可借助于A - T碱基对形成双链结构影响基因的表达
D.阻止细胞内miRNA与DNA特殊区段的结合,可影响细胞的代谢
15.基因X的表达需要糖皮质激素及其受体的复合物与糖皮质激素应答元件的结合,其表达产物可促进细胞凋亡,而生长阻滞特异转录物5(Gas5)是一种长链非编码RNA,其调控细胞凋亡的机理如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Gas5是通过转录生成的不含有氢键的单链RNA
B.糖皮质激素应答元件的化学组成与Gas5完全不同
C.Gas5直接抑制RNA聚合酶与基因X的启动子结合
D.降低癌细胞中Gas5的含量可为肿瘤治疗提供新思路
16.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某细菌进行蛋白质合成时,多个核糖体串联在一条mRNA上形成念珠状结构——多聚核糖体(如图所示)。多聚核糖体上合成同种肽链的每个核糖体都从mRNA同一位置开始翻译,移动至相同的位置结束翻译。多聚核糖体所包含的核糖体数量由mRNA的长度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翻译过程中,各核糖体从mRNA的3'端向5'端移动
B.该过程中,mRNA上的密码子与tRNA上的反密码子互补配对
C.图中5个核糖体同时结合到mRNA上开始翻译,同时结束翻译
D.若将细菌的某基因截短,相应的多聚核糖体上所串联的核糖体数目不会发生变化
二、多选题
17.双链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不连续的:连续合成的新链叫做前导链,主要由DNA聚合酶催化合成;随着解旋的推进,不连续合成的链叫后随链,先由聚合酶α催化合成一个小片段,然后由聚合酶催化继续往后延伸,如图1。当聚合酶缺乏时,DNA合成将会出现部分单链(五角星处),如图2-4。单链区的胞嘧啶会被催化变为尿嘧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半不连续复制的原因是DNA聚合酶只能从5’端往3’端合成新DNA链
B.α缺乏引起的单链区域,相对于缺乏所引起的单链区,前者更加分散
C.图所示情况说明,前导链能否正常进行复制将会影响后随链的复制
D.经过多轮复制后,DNA聚合酶的缺乏容易引起C-G碱基对突变为U-A
18.如图是人体细胞中某DNA片段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X代表磷酸基团,A代表腺嘌呤
B.DNA的基本骨架是N所示的化学键连接的碱基对
C.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着两个磷酸和一个碱基
D.DNA分子中C-G的比例越高,DNA分子越稳定
19.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包括lacZ、lacY、lacA三个结构基因(编码参与乳糖代谢的酶,其中酶a能够水解乳糖),以及操纵基因、启动子和调节基因。培养基中无乳糖存在时,调节基因表达的阻遏蛋白和操纵基因结合,导致RNA聚合酶不能与启动子结合,使结构基因无法转录;乳糖存在时,结构基因才能正常表达,调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结构基因转录时只能以β链为模板,表达出来的酶a会使结构基因的表达受到抑制
B.过程①的碱基配对方式与②不完全相同,参与②过程的氨基酸都可被多种tRNA转运
C.若调节基因的碱基被甲基化修饰,可能导致结构基因持续表达,造成大肠杆菌物质和能量的浪费
D.据图可知,乳糖能够调节大肠杆菌中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该过程发生细胞的分化
20.哺乳动物细胞中的每对同源染色体上都有来源标记,一标明该染色体源自父母中的哪一方。DNA甲基化是标记的主要方式,这些标记区域称为印记控制区。在Igf2基因和H19基因之间有一印记控制区(ICR),ICR区域甲基化后不能结合增强子阻遏蛋白CTCF,进而影响基因的表达。该印记控制区对Igf2基因和H19基因的控制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被甲基化的印记控制区ICR不能向后代遗传
B.父方和母方的ICR区域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C.Igf2基因只能在雄性中表达,H19基因只能在雌性中表达
D.相同的基因,来自父方或母方产生的遗传效应可能不同
三、非选择题
21.如图是DNA片段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
(1)填出图中部分结构的名称:[⑦] 、[⑧] 。
(2)从图中可以看出DNA分子中的两条链是由磷酸和[ ] 交替连接的。
(3)连接碱基对的结构是[⑨] 。
(4)从图乙可以看出组成DNA分子的两条链相互缠绕成独特的 结构。
(5)图中一条DNA单链的序列是5'-AGTC-3',则另一条单链的序列是 (序列从5'→3'书写)。
(6)若该DNA分子中一条链的(A+C)/(T+G)为0.5,则它的互补链中(A+C)/(T+G)为 。
(7)某同学制作有四个碱基对的DNA结构模型,碱基序列如图,仅用订书钉将五碳糖、磷酸、碱基连为一体(每个氢键需要一个订书钉连接),则使用的订书钉个数至少为 个。
(8)下列表示DNA复制的有关图示,A→B→C表示大肠杆菌的DNA复制,D→E→F表示哺乳动物的DNA分子复制片段。图中黑点表示复制起点,“→”表示复制方向,“ ”表示时间顺序。
哺乳动物体细胞中的DNA分子展开可达2 m之长,若按图A~C的方式复制,至少需要8 h,而实际上只需约6 h,根据图D~F分析,这是因为 。
22.在真核生物中,DNA分子的复制随着染色体的复制而完成。甲图是DNA分子复制的示意图,图乙是DNA分子的平面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甲中的①是 ,其主要成分是DNA和 。
(2)图甲中②③表示DNA复制过程中所需的两种酶,②是 ,③是 。
(3)DNA分子能够精确复制,一是具有独特的 结构,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二是通过 保证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由图可知,DNA复制的特点是: 。
(4)图乙中1、2、3、4处依次是 ,7的名称是 。
(5)若该DNA分子有1000个碱基对,已知它的一条单链上A:G:T:C=1:2:3:4,则该DNA分子复制第3次需要 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23.心肌细胞不能增殖,基因ARC在心肌细胞中特异性表达,抑制其凋亡,以维持正常数量。细胞中某些基因转录形成的前体RNA经过加工过程中会产生许多非编码RNA,如miR﹣223(链状),HRCR(环状)。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启动过程①时, 酶需识别并与基因上的启动子结合。过程②最终合成的T1、T2、T3三条多肽链的氨基酸顺序 (填“相同”,“不同”)。
(2)当心肌缺血、缺氧时,基因miR﹣223过度表达,所产生的miR﹣223可与ARC的mRNA特定序列通过 原则结合形成核酸杂交分子1,使过程②因缺少模板而被抑制,使ARC无法合成,最终导致心力衰竭。与基因ARC相比,核酸杂交分子中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是 。
(3)HRCR可以吸附miR﹣223等链状的miRNA,以达到清除它们的目的。链状的miRNA (填“越短”,“越长”),特异性越差,越容易与HRCR结合。
(4)科研人员认为,HRCR有望成为减缓心力衰竭的新药物,据图分析其依据是 。
24.下图甲是某动物细胞内基因表达过程示意图,图乙是该动物DNA分子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丙氨酸GCA、苯丙氨酸UUC、谷氨酰胺CAG):
(1)图甲中①过程主要发生在动物细胞的 中,催化该过程的主要的酶是 ;在⑥上合成②的过程称为 ,该过程需要 作为运输工具。已知该工具上的反密码子是AAG,则其携带的氨基酸是 。
(2)由图乙可知, (填序号)构成了该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结构④的名称是 。
(3)已知该动物的DNA分子中共含有2a个碱基,则最多可构成 种排列顺序;若该DNA分子中含胞嘧啶m个,则其连续复制4次,共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数为 。
25.在人群中,有多种遗传病是由苯丙氨酸的代谢缺陷所致。人体内苯丙氨酸的代谢途径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哪种酶的缺乏会导致人患白化病?尿黑酸在人体内积累会使人的尿液中含有尿黑酸,这种尿液暴露在空气中会变成黑色,这是尿黑酸症的普遍表现。请分析缺乏哪种酶会使人患尿黑酸症 。
(2)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基因、营养物质的代谢途径和遗传病这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
(3)苯丙酮尿症表现为苯丙氨酸的代谢产物之一——苯丙酮酸积累,并从尿中大量排出,而苯丙酮酸在脑中积累可阻碍脑的发育,造成智力低下。从2009年起,我国政府启动了苯丙酮尿症患儿特殊奶粉补助项目,这种特殊奶粉不含苯丙氨酸。启动这个项目的意义是什么?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分析】1、DNA的双螺旋结构:
(1) 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
(2) 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
(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 DNA分子复制的特点: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两条子链的合成方向是相反的。
【详解】A、据图分析,图甲时新合成的单链①比②短,图乙时①比②长,因此可以说明①和②延伸时均存在暂停现象,A正确;
B、①和②两条链中碱基是互补的,图甲时新合成的单链①比②短,但②中多出的部分可能不含有A、T,因此①中A、T之和与②中A、T之和可能相等,B正确;
C、①和②两条链中碱基是互补的,丙为复制结束时的图像,新合成的单链①与②等长,图丙时①中A、T之和与②中A、T之和一定相等,C正确;
D、①和②两条单链由一个双链DNA分子复制而来,其中一条母链合成子链时①的5'端指向解旋方向,那么另一条母链合成子链时②延伸方向为5'端至3'端,其模板链5'端指向解旋方向,D错误;
故选D。
2.D
【分析】据题可知,蛔虫的体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且基因型为AaBb,DNA分子的双链都用同位素32P标记,将该蛔虫放入只含31P的培养基中培养,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所以复制一次时所有的DNA分子都是一条含32P,一条链含31P,所有的DNA分子都含放射性,而复制第二次时,一半的DNA分子含32P,有放射性。据图可知,图中细胞无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因①③号染色体上存在等位基因,所以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发生了交叉互换。
【详解】A、若4条染色体均有放射性,说明DNA分子只复制了一次,而且已经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说明形成该细胞时只进行减数分裂,A正确;
B、因为细胞中共4条染色体,在第一次复制时子代DNA都具有放射性,第二次复制时,一半的DNA分子具有放射性,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姐妹染色单体,一条有放射性,一条无放射性。而图中DNA分子只有一个有放射性,因此在进行减数分裂之前细胞已进行至少两次有丝分裂,第二次有丝分裂时,在有丝分裂的后期姐妹染色体单体分开后随机移向细胞的两极,所以在细胞中具有放射性的染色体有可能是0条、1条、2条、3条、4条,所以DNA分子第三次复制就可能出现只有1条染色体具有放射性,正确B;
C、若细胞只有①③号染色体有放射性,而②④无放射性,说明DNA分子已至少复制三次,应该只有一个染色体有放射性,而图中的①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且存在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发生了交叉互换,形成该细胞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互换,C正确;
D、若只有①②号染色体有放射性,说明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中至少发生了1次有丝分裂,D错误。
故选D。
3.C
【分析】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用35S标记的是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32P标记的T2噬菌体的DNA分子,完全实现了DNA和蛋白质的分离,充分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1)由于35S标记的是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故正确操作后放射性主要集中在上清液,即上清液中放射性很高,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很低,实验结果说明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
(2)32P标记的T2噬菌体的DNA分子,故正确操作后放射性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即上清液中放射性很低,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很高,实验结果说明噬菌体的DNA进入了细菌。
(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由于完全实现了DNA和蛋白质的分离,故能充分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由于35S标记的是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蛋白质外壳不能进入细菌,故正确操作后放射性主要集中在上清液,若其他操作正常,无论①过程时间是否延长, 都不会影响甲(上清液)中含35S的蛋白质外壳的量的多少,A错误;
B、由于35S标记的是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蛋白质外壳不能进入细菌,若各过程操作正确,则乙(沉淀物)中都不存在35S标记的子代噬菌体,B错误;
C、32P标记的T2噬菌体的DNA分子,丙(上清液)中可能含有32P的亲代噬菌体(未侵入细菌)、亲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含32P和不含32P的子代噬菌体(细菌破裂后释放出来的子代噬菌体),C正确;
D、若②和③操作不当,会使放射性物质进入上清液中,则会导致丁(沉淀物)中含32P的放射性减弱,D错误。
故选C。
4.D
【分析】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即以亲代DNA分子的每条链为模板,合成相应的子链,子链与对应的母链形成新的DNA分子,这样一个DNA分子经复制形成两个子代DNA分子,且每个子代DNA分子都含有一条母链。将DNA被15N标记的大肠杆菌移到14N培养基中培养,因合成DNA的原料中含14N,所以新合成的DNA链均含14N。根据半保留复制的特点,第一代的DNA分子应一条链含15N,一条链含14N。
【详解】ABC、第一代细菌DNA离心后,试管中出现1条中带,则可以排除全保留复制,但不能肯定是半保留复制或分散复制,继续做子代ⅡDNA密度鉴定,若子代Ⅱ可以分出一条中密度带和一条轻密度带,则可以排除分散复制,同时肯定是半保留复制,ABC错误;
D、若DN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继续培养至第三代,形成的子代DNA只有两条链均为14N,或一条链含有14N一条链含有15N两种类型,因此细菌DNA离心后试管中只会出现1条中带和1条轻带,D正确。
故选D。
5.B
【分析】 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详解】A、沉淀物是大肠杆菌,放射性主要在沉淀物中,且子代噬菌体中检测到32P,说明进入大肠杆菌的是DNA,但没有对照实验,不能说明噬菌体的蛋白质不进入大肠杆菌,A错误;
B、标记噬菌体:在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或放射性同位素32P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再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得到DNA含有32P标记或蛋白质含有35S标记的噬菌体。题干中噬菌体感染的大肠杆菌是不带32P标记的大肠杆菌,B正确;
C、若在上清液中检测到少量放射性,则可能是保温时间过长,细菌裂解,释放出带放射性的子代噬菌体,C错误;
D、新噬菌体中只有部分含32P,是由于DNA进行半保留复制,只有保留亲代噬菌体DNA链的子代噬菌体含有32P,D错误。
故选B。
6.D
【分析】分析题图信息可知:用TMV的蛋白质外壳、HRV的RNA和TMV的蛋白质外壳与HRV的RNA组成的重组病毒感染烟叶,用TMV的蛋白质外壳感染的烟叶没有出现病斑,其他两组烟叶上出现的病斑是HRV的病斑,结果说明TMV的蛋白质外壳没有侵染作用,HRV的RNA和TMV的蛋白质外壳与HRV的RNA组成的重组病毒有感染作用。
【详解】A、a过程中烟叶没有出现病斑,表示用TMV蛋白质外壳感染烟叶,TMV的蛋白质外壳没有侵染作用,A正确;
B、b过程中烟叶出现病斑,表示用HRV的RNA单独接种烟叶,其有侵染作用,B正确;
C、c、d过程表示用TMV外壳和HRV的RNA合成的“杂种病毒”接种烟叶出现病斑,并能从中分离出车前草病毒,说明该“杂种病毒”有侵染作用,表现病症为感染车前草病毒症状,C正确;
D、该实验证明只有车前草病毒的R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蛋白质外壳和烟草花叶病毒的RNA不是遗传物质,D错误。
故选D。
7.A
【分析】核酸根据五碳糖不同分为DNA和RNA,含有DNA和RNA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只含有RNA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遗传物质是DNA,病毒只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详解】A、本实验只能证明TMV的遗传物质是RNA,A错误;
B、为探究病毒的遗传物质类型,需将病毒的RNA和蛋白质分离,分别研究两者的作用,即用溶液处理TMV的目的是将病毒的RNA与蛋白质分离,B正确;
C、组成RNA的化学元素是C、H、O、N、P,C正确;
D、蛋白质不能使烟叶被感染,该实验能够说明蛋白质不是TMV的遗传物质,D正确。
故选A。
8.C
【分析】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详解】A、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35S标记的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所以上清液的主要成分是细菌的培养基和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沉淀物的主要成分是细菌菌体,A正确;
B、放射性高的部分表示了示踪元素的存在部分,35S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32P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B正确;
C、①实验中上清液的放射性很高沉淀物的放射性很低,合成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原料均由细菌提供,子代噬菌体中不含35S,说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没有进入细菌,C错误;
D、②实验中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所以上清液的放射性很低沉淀物的放射性很高,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噬菌体的组成成分及相应的元素组成;识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明确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注入细菌,且合成子代噬菌体的原料均由细菌提供;掌握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明确搅拌离心的目的,能解释上清液和沉淀物中放射性高低的原因。
9.D
【分析】分析题干可知:反密码子与密码子的配对中,前两对碱基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第三对有一定自由度,如密码子第三个碱基A、U、C都可以和反密码子第一个碱基次黄嘌呤(I)配对。
【详解】A、tRNA链存在空间折叠,局部双链之间通过碱基对相连,A错误;
B、反密码子为5'-CAU-3'的tRNA只能与密码子3'-GUA-5'配对,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B错误;
C、mRNA中的终止密码子,核糖体读取到终止密码子时翻译结束,终止密码子没有相应的tRNA结合,C错误;
D、由题知,在密码子第3位的碱基A、U或C可与反密码子第1位的I配对,这种摆动性增加了反密码子与密码子识别的灵活性,提高了容错率,有利于保持物种遗传的稳定性,D正确。
故选D。
10.C
【分析】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需要的条件:(1)模板:DNA的一条链;(2)原料:四种核糖核苷酸;(3)酶:RNA聚合酶;(4)能量(ATP)。
【详解】A、基因转录时,RNA聚合酶识别并结合到基因的启动子区域从而启动转录,A正确;
B、基因表达中的翻译是核糖体沿着mRNA的5'端向3'端移动,B正确;
C、由题图可知,抑制CsrB基因转录会使CsrB的RNA减少,使CsrA更多地与glg mRNA结合形成不稳定构象,最终核糖核酸酶会降解glg mRNA,而glg基因编码的UDPG焦磷酸化酶在糖原合成中起关键作用,故抑制CxrB基因的转录能抑制细菌糖原合成,C错误;
D、由题图及C选项分析可知,若CsrA都结合到CsrB上,则CsrA没有与glg mRNA结合,从而使glg mRNA不被降解而正常进行,有利于细菌糖原的合成,D正确。
故选C。
11.C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不同的基因共用了相同的序列,这样就增大了遗传信息储存的容量。基因突变就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基因突变后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的分子量可能不变、可能减少、也可能增加。
【详解】A、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 ,提高翻译效率,A正确;
B、同一个核糖体可以与不同的mRNA结合,合成不同种类的蛋白质 ,B正确;
C、根据题干信息trpE突变后,其邻近的trpD产量比下游的trpB、A产量要低得多,可知密码子重叠的翻译机制不能保证任意两个基因等量表达,C错误;
D、重叠基因可以使包含更多的遗传信息,“trpE翻译终止时核糖体立即处在起始环境中”可知重叠基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属于转录后调控,D正确。
故选C。
12.D
【分析】基因的表达是指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形成蛋白质的过程。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需要核糖核苷酸作为原料;翻译是指在核糖体上,以mRNA为模板、以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还需要tRNA来运转氨基酸。
【详解】A、由图可知RAT是位于mRNA上,mRNA是转录而来的,因此图中RAT是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转录形成的,A正确;
B、由图可知,如果转录在终止子以后正常进行,就会转录并进而翻译出红色荧光蛋白,因此图中红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表达情况可用于检测转录是否继续进行,B正确;
C、LicT蛋白属于蛋白质,经过转录和翻译合成,翻译的场所在核糖体,翻译时核糖体沿着mRNA5′端移动到3′端,直至遇到终止密码子翻译结束,C正确;
D、由图可知,黑暗条件下,转录会在遇到终止子时停止,因此并不会转录和翻译红色荧光蛋白,因此无法根据红色荧光强度差异筛选连接LicT与VVD的最佳连接子蛋白,D错误。
故选D。
13.D
【分析】分析图1中甲表示mRNA,乙为核糖体,每个核糖体上正在合成相同的多肽链;图2中丙为DNA,丁为RNA聚合酶,它的不断移动从而转录出多条相同的mRNA,每条mRN单链上同时连接着多个核糖体,各自合成多肽链。
【详解】A、图1中甲表示mRNA,乙表示核糖体,图2中丙表示DNA,丁表示RNA聚合酶,A错误;
B、根据图1中核糖体上延伸的肽链由短到长的顺序可推知,核糖体乙的移动方向是从左到右,B错误;
C、图1翻译合成多肽链时均以相同的mRNA为模板,因此合成的多肽链的氨基酸排列顺序相同,C错误;
D、图1和图2所示过程使得少量的mRNA分子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D正确。
故选D。
14.D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miRNA可以和mRNA碱基互补配对结合形成核酸杂交分子,导致核糖体不能结合到mRNA上,从而抑制翻译过程。
【详解】A、同一生物体内不同的组织细胞中miRNA种类有显著差异,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以在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组织中miRNA的水平是有所差异的,A错误;
B、miRNA基因在细胞核中转录形成后进行加工,然后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再次加工并发挥作用,B错误;
C、分析题意可知:RNA所含碱基为A、U、C和G,RNA之间所进行碱基的配对是A—U、U—A、C—G和G—C,miRNA可以和mRNA碱基互补配对结合,即借助于A—U、U—A碱基对形成双链结构影响基因的表达,C错误;
D、分析题意可知:在细胞核中,miRNA可以结合DNA的特殊区段,从而激活基因的转录,若是阻止细胞内miRNA与DNA特殊区段的结合,可以影响到基因的转录,从而影响到细胞代谢,D正确。
故选D。
15.D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基因X的表达需要糖皮质激素及其受体的复合物与糖皮质激素应答元件的结合,其表达产物可促进细胞凋亡,而Gas5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抑制糖皮质激素及其受体的复合物与糖皮质激素应答元件的结合,从而抑制基因的表达。
【详解】A、据图可知,Gas5结构中含有氢键,A错误;
B、糖皮质激素应答元件是DNA片段,Gas5是RNA,DNA和RNA化学组成上有相同的成分,都有A、G、C和磷酸,B错误;
C、据图可知,Gas5通过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抑制抑制糖皮质激素及其受体的复合物与糖皮质激素应答元件的结合,从而抑制基因X的表达,C错误;
D、降低癌细胞中Gas5的含量,基因X得以表达,可以促进细胞凋亡,为肿瘤治疗提供新思路,D正确。
故选D。
16.B
【分析】图示为翻译的过程,在细胞质中,翻译是一个快速高效的过程。通常,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因此,少量的mRNA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
【详解】A、图示翻译过程中,各核糖体从mRNA的5'端向3'端移动,A错误;
B、该过程中,mRNA上的密码子与tRNA上的反密码子互补配对,tRNA通过识别mRNA上的密码子携带相应氨基酸进入核糖体,B正确;
C、图中5个核糖体结合到mRNA上开始翻译,从识别到起始密码子开始进行翻译,识别到终止密码子结束翻译,并非是同时开始同时结束,C错误;
D、若将细菌的某基因截短,相应的多聚核糖体上所串联的核糖体数目可能会减少,D错误。
故选B。
17.BD
【分析】DNA聚合酶是细胞复制DNA的重要作用酶。 DNA聚合酶以DNA为复制模板,将DNA由5’端点开始复制到3’端。 DNA聚合酶的主要活性是催化DNA的合成(在具备模板、引物、dNTP等的情况下)及其相辅的活性。
【详解】A、因为DNA聚合酶只能按照5’端往3’端的方向进行延伸合成新DNA链,而DNA本身是反向平行的,所以会出现半不连续复制的现象,A正确;
B、根据题干可知,五角星处表示聚合酶缺乏时出现的部分单链,再结合图示可知,α缺乏引起的单链区域,相对于δ 缺乏所引起的单链区,后者更加分散,B错误;
C、图1表示正常复制,图4表示缺乏DNA聚合酶ε ,即图4中的前导链无法正常进行复制,对比图1和图4中后随链的复制情况可知,前导链能否正常进行复制将会影响后随链的复制,C正确;
D、DNA聚合酶的缺乏容易引起单链区的胞嘧啶C会被催化变为尿嘧啶U,U与A配对,结果使C-G碱基对突变为T-A,D错误。
故选BD。
18.AD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人体细胞中某DNA片段结构示意图,其中N是氢键,X是磷酸。
【详解】A、据图可知,图中X是磷酸基团,A代表腺嘌呤,A正确;
B、DNA基本骨架是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的,而N为氢键,B错误;
C、大多数脱氧核糖上连接2个磷酸和一个碱基,每条链一端的一个脱氧核糖只连接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C错误;
D、DNA双链中G-C之间含有3个氢键,而A-T之间含有2个氢键,氢键越多,DNA分子越稳定,故DNA分子中C-G的比例越高,DNA分子越稳定,D正确。
故选AD。
19.BD
【分析】转录过程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以 DNA 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在 RNA 聚合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合成 RNA 。翻译过程以氨基酸为原料,以转录过程产生的 mRNA 为模板,在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产生多肽链。多肽链经过折叠加工后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
【详解】A、据图分析,启动子位于结构基因左侧, RNA 聚合酶应从左向右移动,而转录时 RNA 聚合酶移动的方向为子链5'→3',可知 mRNA 的左侧为5'端,右侧为3'端,图示 a 链左侧为5'端,3链左侧为3'端, mRNA 应与模板链方向相反,故结构基因转录时以β链为模板,A正确;
B、根据图示,①为转录,②为翻译。①过程发生的碱基配对方式为 A - U 、 C - G 、 T - A 、 G - C ,②过程发生的碱基配对方式为 U - A 、 C - G 、 A - U 、 G - C ,②过程有的氨基酸可被多种 tRNA 转运,并不是都可被多种tRNA转运,B错误;
C、由图可知,若调节基因的碱基被甲基化修饰,阻遏蛋白不能与操纵基因结合,进而不能阻断结构基因的转录,可能会导致结构基因持续表达,造成大肠杆菌物质和能量的浪费,C正确;
D、据图可知,乳糖能够调节大肠杆菌中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该过程没有发生细胞的结构等的变化,不属于细胞分化,D错误。
故选BD。
20.ABC
【分析】1、中心法则:
(1)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复制。
(2)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后来中心法则又补充了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两条途径。
2、一个个体的同源染色体(或相应的一对等位基因)因分别来自其父方或母方,而表现出功能上的差异,因此当它们其一发生改变时,所形成的表型也有不同,这种现象称为遗传印记或基因组印记、亲代印记。遗传印记一般发生在哺乳动物的配子形成期,并且是可逆的,它不是一种突变,也不是永久性的变化;它是特异性的对源于父亲或母亲的等位基因做一个印记,使其只表达父源或母源的等位基因。印记持续在一个个体的一生中,在下一代配子形成时,旧的印记可以消除并发生新的印记。
【详解】A、被甲基化的印记控制区ICR也能遗传给后代,A错误;
B、父方和母方的ICR区域的碱基排列顺序相同,B错误;
C、来源于雄性的Igf2基因和来源于雌性的H19基因可以在子代表达,而不是Igf2基因只能在雄性中表达,H19基因只能在雌性中表达,C错误;
D、相同的基因,由于甲基化情况不同,则来自父方或母方产生的遗传效应可能不同,D正确。
故选ABC。
21.(1) 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一条脱氧核苷酸链的片段
(2)⑤ 脱氧核糖
(3)氢键
(4)双螺旋
(5)5'-GACT-3'
(6)2
(7)32
(8)DNA分子复制是从多个起点双向复制的
【分析】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①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即A(腺嘌呤)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与C(胞嘧啶)配对。
【详解】(1)图中的⑦包含1分子磷酸集团、1分子脱氧核糖和1分子腺嘌呤,所以⑦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⑧为一条脱氧核苷酸链的片段;
(2)从图中可以看出DNA分子中的两条链是由磷酸和[⑤ ]脱氧核糖交替连接的;
(3)连接碱基对的结构是[⑨]氢键;
(4)从图乙可以看出组成DNA分子的两条链相互缠绕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
(5)图中一条DNA单链的序列是5'-AGTC-3',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则另一条单链的序列是5'-GACT-3';
(6)若该DNA分子中一条链的(A+C)/(T+G)为0.5,则它的互补链中(A+C)/(T+G)为其倒数,即互补链中(A+C)/(T+G)为2;
(7)仅用订书钉将五碳糖、磷酸、碱基连为一体(每个氢键需要一个订书钉连接),外侧需要订书针7个,脱氧核糖与碱基相连需要4个,共11个,两条链共需要22个;含有4个碱基对,为2个A-T、2个G-C,分别为2个和3个氢键,共需要10个钉书针,故制作有四个碱基对的DNA结构模型使用的订书钉个数至少为32个;
(8)由图可知,由于DNA分子复制时有多个起点开始双向复制,大大缩短了复制的时间,所以若按图A~C的方式复制,至少需要8 h,而实际上只需约6 h。
22.(1) 染色体 蛋白质
(2) 解旋酶 DNA聚合酶
(3) 双螺旋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4) 胞嘧啶、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5)4200
【分析】分析题图:甲图为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 DNA分子的过程。据图可知,①表示染色体,②表示解旋酶,③表示DNA聚合酶。乙图为DNA分子的平面结构,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的基本骨架,内侧是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的碱基对,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
【详解】(1)图甲中①是由DNA紧密卷绕在称为组蛋白的蛋白质周围并被包装成一个线状结构,表示染色体,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2)据图可知,①表示染色体,②表示解旋酶,③表示DNA聚合酶。
(3)DNA能“准确”复制的原因:DNA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能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二是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由图可知,DNA复制的特点是: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4)图乙中1、2、3、4处依次是胞嘧啶、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7的名称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5)若该DNA分子有1000个碱基对,已知它的一条单链上A:G:T:C=1:2:3:4,则一个DNA中含有胞嘧啶为600,DNA分子复制第3次需要胞嘧啶脱氧核苷酸个数为(23-1)×600=4200。
23.(1) RNA聚合 相同
(2) 碱基互补配对 A-U
(3)越短
(4)HRCR通过与miR-223互补配对,吸附并清除miR-223,使ARC基因的表达增加进而抑制心肌细胞的死亡。
【分析】题图分析:①过程是转录过程,以一条DNA链为模板,合成mRNA;②过程是翻译过程,以单链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其中mRNA可与miR-233结合形成核酸杂交分子1,进而减少了凋亡抑制因子的的合成过程,促进细胞凋亡,而miR-233可与HRCR结合形成核酸杂交分子2,进而使凋亡抑制因子合成正常,细胞凋亡过程被抑制。
【详解】(1)①转录过程进行时,RNA聚合酶需识别并与基因上的启动子结合,进而催化RNA的合成过程。过程②为翻译过程,该过程中mRNA上结合了多个核糖体,由于模板相同,因而图中最终合成的T1、T2、T3三条多肽链的氨基酸顺序“相同”。
(2)当心肌缺血、缺氧时,基因miR﹣223过度表达,所产生的miR﹣223可与ARC的mRNA特定序列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结合形成核酸杂交分子1,使过程②因缺少模板而被抑制,使ARC无法合成,最终使得细胞凋亡发生,导致心力衰竭。与基因ARC相比,基因中的碱基互补配对发生在A和T、G和C之间,而图示的核酸杂交分子含有的碱基配对方式为A和U、G和C,可见核酸杂交分子中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是A与U的配对。
(3)HRCR可以吸附miR﹣223等链状的miRNA,以达到清除它们的目的。链状的miRNA越短,特异性越差,越容易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与HRCR结合,因而越容易被吸附,因而可以环节心力衰竭。
(4)结合图示可以看出,HRCR通过与miR-223互补配对,吸附并清除miR-223,进而解除了miR-223对基因ARC表达的抑制作用,即细胞中凋亡抑制因子正常表达,即使ARC基因的表达增加进而抑制心肌细胞的死亡,因此,HRCR有望成为减缓心力衰竭的新药物。
24.(1) 细胞核 RNA聚合酶 翻译 tRNA 苯丙氨酸
(2) ②③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3) 4a 15(a-m)
【分析】1、图甲中①过程为转录,②③④⑤都是以同一条mRNA为模板合成的多肽,⑥为核糖体;
2、图乙中①为胸腺嘧啶,②为脱氧核糖,③为磷酸,④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⑤为碱基对,⑥为腺嘌呤,⑦为鸟嘌呤,⑧为胞嘧啶。
【详解】(1)图甲中①过程为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的转录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催化该过程的酶主要是RNA聚合酶。⑥所示的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在翻译过程中转运氨基酸的运输工具是tRNA。若tRNA的反密码子是AAG,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推知,其携带的氨基酸的密码子是UUC,该密码子编码的氨基酸是苯丙氨酸。
(2)图乙中的②脱氧核糖和③磷酸交替连接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①为胸腺嘧啶(T),②是脱氧核糖,③是磷酸,因此由①②③组成的结构④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3)已知该动物的DNA分子中共有A+T+G+C=2a个碱基,a个碱基对,因此最多可构成4a种排列顺序。若该DNA分子中含胞嘧啶(C)m个,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推知,在该DNA分子中,C=G=m个,A=T=a-m个,其连续复制4次共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数=(24-1)×(a-m)=15(a-m)。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及其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计算能力。准确识别图甲、乙中数字所示的生理过程或物质名称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5.(1)酶⑤;酶③
(2)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代谢过程,进而影响生物性状。基因异常会导致物质代谢紊乱,从而导致人患遗传病
(3)这种奶粉中不含苯丙氨酸,减少了苯丙酮酸在脑中的积累,从而降低了智力低下儿童的出现,减轻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分析】图示为人体内苯丙氨酸的代谢途径图解,其中酶①可将苯丙氨酸转化为酪氨酸,酶②可将酪氨酸转化为尿黑酸,酶③将尿黑酸转化为乙酰乙酸,酶④将乙酰乙酸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酶⑤可将酪氨酸转化为黑色素,酶⑥能将苯丙氨酸转化为苯丙酮酸。由此可见,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新陈代谢,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详解】(1)缺乏酶⑤时,酪氨酸无法合成黑色素,使人患白化病;缺乏酶③时,尿黑酸不能转化为乙酰乙酸,故人体内会积累尿黑酸,从而出现尿黑酸症。
(2)由图可知,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营养物质的代谢途径和遗传病这三者关系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影响营养物质的代谢途径,即使得物质代谢紊乱,进而使个体出现相应的性状,造成遗传病的发生。
(3)已知苯丙酮酸在脑中积累可阻碍脑的发育,造成智力低下。苯丙酮酸是由苯丙氨酸在相应酶的作用下产生的,这个项目中的奶粉不含苯丙氨酸,从而减少了苯丙酮酸的合成,其无法在脑中的积累,从而降低了智力低下儿童的出现,减轻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的关系,要求考生识记基因控制形成的两条途径,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