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册综合复习训练(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

文档属性

名称 全册综合复习训练(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5-16 07:35: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全册综合复习训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遗传学的基本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杂交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性状分离
B.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C.小麦的有芒和无芒,海棠的“绿肥”和“红瘦”都是相对性状
D.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纯合子
2.某牵牛花表型为高茎红花,其自交F1表型及比例为高茎红花:高茎白花:矮茎红花:矮茎白花=7:3:1:1。高茎和矮茎分别由基因A、a控制,红花和白花分别由基因B、b控制,两对基因位于两对染色体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B.亲本产生基因型为aB的雌雄配子均不育
C.F1高茎红花中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占3/7
D.F1中高茎红花与矮茎白花测交后代无矮茎红花
3.某二倍体植株的花色有红色(显性)和白色(隐性)两种,受等位基因R/r控制。现有一株2号染色体单体(2号同源染色体缺失一条的个体)的纯合红花植株,让该单体植株与正常的白花植株杂交,得F1,F1自交得F2,植株成熟后观察并统计F2花色及比例。已知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缺失的植株不能存活。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若F2中红花:白花=3:4,则等位基因R/r位于2号染色体上
B.若F2中红花:白花=3:1,则等位基因R/r不位于2号染色体上
C.若F2中单体植株所占比例为1/4,则确定等位基因R/r位于2号染色体上
D.若F2中的单体植株有红花和白花,则确定等位基因R/r不位于2号染色体上
4.某种XY型性别决定的雌雄异体动物体色有白色、黄色和棕色三种,受两对基因D/d和E/e共同控制,双显(D+E)为棕色,显隐(D+e)为黄色,其余类型为白色。以不同体色的该动物品系为亲本杂交,结果如下表所示:
亲本 F1 F2(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所得)
♀ ♂ ♀/♂ ♀ ♂
棕色 黄色 全为棕色 全为棕色 棕色:黄色=1:1
若不考虑XY的同源区段且每代中可能有的基因型或表型都会有,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两对等位基因中至少有一对在X染色体上,但无法确定是哪对在X染色体上
B.可确定基因D、d不在Y染色体上
C.F1中可发生D/d和E/e两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D.F2中棕色个体的基因型不一定是3种
5.人(2n=46)的性原细胞既可进行有丝分裂产生更多的性原细胞,也可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下图中的a~e表示人的性原细胞进行分裂时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有丝分裂的过程,细胞的变化依次为:c→d→e→c
B.减数分裂的过程,细胞的变化依次为:c→d→c→b→a
C.a、b中一定不含同源染色体,d、e中一定含同源染色体
D.核基因的转录可发生在c中,c不一定发生核基因的转录
6.如图是某DNA片段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是氢键;②是脱氧核糖,图示上端是②所在脱氧核苷酸链的3'端
B.a链和b链方向相反,两条链互补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C.一个细胞周期中,①可能多次断裂和生成,物质②与③交替连接构成DNA的基本骨架
D.若该DNA分子含有200个碱基,碱基间的氢键有260个,则其共含有60个A
7.线粒体DNA(mtDNA)是一种双链环状DNA分子,其复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子代DNA1和子代DNA2各自的两条链中新合成的链分别是A链和B链
B.mtDNA复制时,在能量的驱动下DNA聚合酶将DNA的两条链解开
C.mtDNA位于线粒体基质中,该场所中能进行基因的转录过程
D.mtDNA复制时出现D-环的原因之一是两条链的复制起点不在同一位置
8.科学家从患烟草花叶病的烟草叶片中提取出烟草花叶病毒(只含有RNA和蛋白质外壳)后,将其组成物质分离提纯,进行相关实验(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过程①将烟草花叶病毒的RNA和蛋白质分开
B.过程②分别侵染烟草,其增殖过程与T2噬菌体不同
C.植株A、B都患病,结果④为完整的子代烟草花叶病毒
D.烟草叶细胞中子代病毒的各项特性是由RNA决定的
9.科学家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下图甲表示T2噬菌体某些基因表达的部分过程,图乙为图甲中④部分的放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所示的RNA聚合酶是在大肠杆菌体内合成的
B.图乙各物质或结构中含有核糖的有tRNA、mRNA和核糖体
C.图甲中形成①②时存在T-A配对,形成③④时存在A-U配对
D.携带氨基酸的tRNA都与核糖体的同一个tRNA结合位点结合
10.血橙被誉为“橙中贵族”,因果肉富含花色苷,颜色像血一样鲜红而得名。当遇极寒天气时,为避免血橙冻伤通常提前采摘,此时果肉花色苷含量极少而“血量”不足。血橙中花色苷合成和调节途径如图。

注:T序列和G序列是Ruby基因启动子上的两段序列
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血橙果肉“血量”多少是通过基因控制酶的合成来调控的
B.低温引起T序列改变及去甲基化进而使血橙“血量”增多
C.同一植株不同血橙果肉的“血量”不同可能与光照有关
D.若提前采摘,可将果实置于低温环境激活Ruby基因表达
11.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其在宿主细胞内的增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示可知,+RNA和-RNA上都含有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
B.过程②消耗的嘧啶核苷酸数等于过程④消耗的嘌呤核苷酸数
C.可利用抗生素类药物抑制新型冠状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增殖
D.新型冠状病毒和HIV的增殖过程都需要RNA复制酶的作用
12.图中①②为两个精原细胞,①为异常细胞(基因型为AaaRr),②为正常细胞(基因型为AaRr)。①减数分裂时三条同源染色体中任意两条正常分离,另一条随机移向一极。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中由于染色体多了一条的异常现象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
B.①经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有一半正常
C.②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两对同源染色体联会
D.②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最终产生4种基因型的配子
13.已知西瓜早熟(A)对晚熟(a)为显性,皮厚(B)对皮薄(b)为显性,沙瓤(C)对紧瓤(c)为显性,控制上述三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现有三个纯合的西瓜品种甲(AABBcc)、乙(aabbCC)、丙(AAbbcc),某课题组进行如图所示的育种过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③⑨⑩幼苗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均不同
B.与⑤植物相比,⑥植株的果实更大,含糖量更高
C.获得⑦幼苗常采用的技术手段是花药离体培养技术
D.为获得早熟、皮薄、沙瓤的纯种西瓜,最好选用品种乙和丙进行杂交育种
14.雌性家蚕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研究人员使用X射线获得了甲、乙两只雌性突变体,均发生了Z染色体的片段缺失。利用Z染色体上不同区域对应引物进行PCR,部分结果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该实验中X射线用于提高突变率
B.甲与野生型杂交后代中雌性均为野生型
C.乙比甲缺失了更多的Z染色体片段
D.可利用该方法对相关基因进行定位
15.某二倍体动物种群有100个个体,其体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三个等位基因B1、B2、b控制。对这些个体的基因B1、B2、b进行全片段的PCR扩增,利用凝胶电泳统计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1、B2、b基因片段中长度最短的是B1
B.等位基因B1、B2、b的基因频率大小为b>B2>B1
C.该种群中B1、B2、b基因构成了种群的基因库
D.B1、B2可能是由b基因通过碱基对替换形成的
16.甲岛上某种昆虫(性别决定为XY型)的体色是由基因B/b决定的,雌雄个体数基本相等,且可以自由交配。下图表示甲岛上该种昆虫迁到乙、丙两岛若干年后,调查到的相关体色基因的种类及其频率。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基因B1、B2均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B.引起乙、丙两岛上昆虫进化的因素可能涉及自然选择、突变、迁入和迁出等
C.若体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甲岛XBXb的基因型频率为16%
D.乙、丙岛上该昆虫的基因库不一定发生了改变
二、多选题
17.如图是某哺乳动物细胞减数分裂的相关示意图(图中只显示一对同源染色体)。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1产生异常配子的原因可能是减数分裂Ⅰ或减数分裂Ⅱ异常
B.图1中的②与正常配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后发育成的个体产生的配子均是异常的
C.图2中甲→乙的变化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前期,同一着丝粒连接的染色单体基因组成相同
D.若图2甲细胞经分裂产生了基因型为AB的精细胞,则另三个精细胞的基因型可能是Ab、ab、aB
18.如图为科学家设计的DNA合成的同位素标记实验,利用大肠杆菌探究DNA的复制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通过比较试管②和①的结果不能证明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
B.实验中采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和密度梯度离心的研究方法
C.可用噬菌体代替大肠杆菌进行上述实验,且提取DNA更方便
D.大肠杆菌在含有15NH4Cl的培养液中生长若干代,细胞只有DNA含15N
19.某植物的花色色素由前体白色物质通过下列两种途径合成紫色物质(如下图示),已知各种色素物质均不是蛋白质。让基因型为AABBDD、aabbdd的亲本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F2紫花植株有22种基因型
B.F2中紫花植株占27/64
C.F2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5种
D.基因A、B、D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20.某果蝇精原细胞的一对常染色体上有五对等位基因,其中一条染色体b、c、d基因所在的片段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倒位。该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联会时,倒位片段会扭曲与同源片段形成倒位环,且联会后两条非姐妹染色单体在基因B、C(b、c)之间或基因C、D(c、d)之间发生了一次交换,交换后形成了无着丝粒片段和双着丝粒桥,无着丝粒片段会因水解而丢失,双着丝粒桥会发生随机断裂,假设断裂处发生在相邻两基因之间。最终该精原细胞完成减数分裂形成四个配子,整个过程如图所示。不考虑基因突变与其他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染色体桥的出现会导致子代细胞发生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
B.若某精原细胞染色体发生图示过程,则其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都含异常染色体
C.若一缺失配子基因型为a,则双着丝粒桥断裂位点一定发生在a、d之间
D.若该精原细胞无穷多,不考虑其他突变,且均完成减数分裂,理论上可形成14种配子
三、非选择题
21.下图的五个细胞是某生物个体不同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示意图(假设该生物的体细胞只有4条染色体,分裂过程中未发生变异)。
回答以下问题:
(1)该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为 条,核DNA最多有 个。
(2)图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 。
(3)图B细胞处于 期,细胞中有 条染色体、 个DNA分子。
(4)图E细胞中,染色体不同于其它分裂时期的行为特征是 ,此细胞的名称是 。
(5)假设该动物有一对基因A和a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A、a分离发生在图 所处的时期,该时期的主要特点是
22.下图1为p53基因表达过程示意图,其表达产物可以抑制细胞的异常生长和增殖,或者促进细胞凋亡。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通常是指 p53基因和胰岛素基因的本质区别是 。
(2)图1中的过程a所需的原料是 ,成熟mRNA 需通过核孔运出细胞核。过程b表示 ,该过程中一个 m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的意义是 。
(3)图1中核糖体甲、乙中更早结合到mRNA 分子上的是 , tRNA 的 (填“5'-端”或“3’-端”)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图1中正在进入核糖体甲的氨基酸是 (部分密码子及其对应的氨基酸: GGC—甘氨酸; CCG—脯氨酸; GCC—丙氨酸; CGG—精氨酸)。
(4)Dnmt1是一种DNA甲基化转移酶,可以调控p53基因的表达。研究发现, 斑马鱼的肝脏在极度损伤后,肝脏中的胆管上皮细胞可以再生成肝脏细胞,调控机制如下图2所示。
①p53基因正常表达时,通过 (填“促进”或“抑制”)路径1和2,进而抑制胆管上皮细胞的去分化和肝前体细胞的 过程。
②肝脏极度受损后, Dnmt1的表达水平将 (填“上升”或“下降”), 从而 (填“加强”或“减弱”)了对p53基因表达的抑制,进而促进肝脏的再生。
23.人类中枢神经系统中有B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其主要作用是影响神经可塑性和认知功能。研究表明,抑郁症与BDNF基因甲基化水平及外周血中BDNF的mRNA含量变化有关。图1为DNA甲基化机理图,图2为BDNF基因表达及调控过程。
(1)DNMT3蛋白是一种DNA甲基化转移酶,据图1分析,BDNF基因的甲基化可能影响RNA聚合酶与 结合,阻断基因的 过程。
(2)图2中过程③有哪几种RNA参与 ,以 为原料,若该过程某tRNA的反密码子序列为3’-GAA-5’,则其携带的氨基酸是 。(已知密码子(5'→3')和对应的氨基酸如下:CUU亮氨酸;GAA谷氨酸;UUC苯丙氨酸;AAG赖氨酸)
(3)miRNA—195是miRNA中的一种,miRNA是人类细胞中具有调控功能的非编码RNA,据图2分析,miRNA调控基因表达的机制是 。
(4)若抑郁症小鼠细胞中一个DNA分子的一个C—G中胞嘧啶甲基化后,又发生脱氨基生成了胸腺嘧啶,则该DNA分子经过n次复制后,所产生的子代DNA分子中异常的DNA占比为 。与正常DNA分子相比,异常DNA的稳定性 (填“低”或“高”),判断依据是 。
(5)综合上图信息,提出治疗抑郁症的可行性方案 (写2个方面)。
24.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5)题
新型抗生素有望战胜超级耐药菌
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R菌)外膜上的脂多糖(LPS)外衣使其能抵抗多种抗生素,导致抗生素耐药。R菌能引发严重的肺炎和血液感染等,死亡率可达60%。
为解决抗生素耐药问题,研究人员从多种环肽中筛选出对R菌有杀菌活性的环肽X。经过改造,得到杀菌活性更高、特异性更强且对小鼠更安全的环肽Z。
继续研究Z的作用靶点,不断提升培养基中Z的浓度,让R菌进化出对Z的耐药性,然后通过基因测序分析突变位点,发现突变发生在编码Lpt复合物(包括LptA~LptG7种蛋白)的基因中,该复合物参与R菌细胞中LPS转运的机理如图1,箭头代表转运方向。
为确定Z是否影响LPS与LptA结合,制备含LplB2FGC复合物和LPS的脂质体(如图2),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Z和无关环肽,再加入ATP和LptA-His融合蛋白(His是一种短肽标签,可利用His抗体检测带标签的蛋白),进行抗原-抗体杂交,结果如图3。

最后,研究者测试了Z对分离自患者不同感染部位的R菌的体外活性,发现Z对这些菌株均有极强的杀菌活性。将上述菌株接种到模式小鼠体内后,Z仍有强大的杀菌活性。目前,Z已经进入临床测试,如果试验顺利,R菌给医生带来的噩梦有望终结。
(1)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过程:细菌发生抗药的基因突变, 对其进行选择,抗药基因频率升高。
(2)请完善筛选环肽X的技术路线:将 溶于等量无菌水→浸润无菌圆形滤纸片→将滤纸片放在涂布R菌的培养基上→恒温箱培养→筛选周围出现 的环肽。
(3)若环肽Z对传统抗生素敏感型和对传统抗生素耐药型的两种R菌的杀菌作用 ,则其可能作用于一个未知新靶点。
(4)分析图1,下列关于R菌转运LPS的说法正确的是___
A.Lpt复合物在核糖体中合成
B.LptB、LptG、LptF、LptC分布在内膜上
C.Lpt复合物具有ATP水解酶活性
D.Lpt复合物将LPS从外膜转移到内膜
E.R菌的外膜和人体细胞膜结构一致
(5)分析图3,结果显示与无关环肽相比 。综合以上研究,环肽Z的杀菌机理是 ,导致LPS在细胞中积累,使R菌死亡。
25.蜜蜂是一种社会性昆虫,种群中有蜂王、工蜂(不育)和雄蜂。蜂王和工蜂均为雌性,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32;雄蜂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下图为雄蜂通过“假减数分裂”产生精细胞过程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细胞的名称为 。细胞乙进行减数分裂II时,细胞中含有的核DNA数是 个。
(2)甲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I时,由于 ,导致不会发生联会等行为。由此推测,蜜蜂后代的遗传多样性主要与 (填“蜂王”、“雄蜂”或“蜂王和工蜂”)有关。
(3)结合上述信息可知,雄蜂的“假减数分裂”与哺乳动物的精子形成过程存在较大差异,但却与卵细胞形成过程存在相似之处,试写出其中一处: 。
(4)人的ABO血型由3个基因决定,分别为IA、IB、i,但每个人只能有其中的2个基因,IA和IB为共显性(即无显隐性关系),IA和IB都对i为显性。IAIA、IAi为A型,IBIB、IBi为B型,IAIB为AB型,ii为O型。但有一种人被称为“孟买型”,当体内无H基因时即使有IA与IB基因也只表现O型。已知所有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一对基因型为HhIAi和HhIBi的夫妇,所生孩子血型及比例 ,O型血的孩子基因型有 种。
(5)小鼠中黄毛(A)对灰毛(a)为显性,短尾(B)对长尾(b)为显性,但AA或BB会使个体死亡,请问黄毛短尾鼠的基因型是 ,如果两只黄毛短尾鼠杂交,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分析】孟德尔把F1中 显现出来的亲本性状,叫作显性性状,如高茎; 未显现出来的亲本性状,叫作隐性性状,如矮茎。后来,人们将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作性状分离。
【详解】A、将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 状的现象,叫作性状分离,A正确;
B、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B错误;
C、小麦的有芒和无芒,海棠的绿和红、肥和瘦都是相对性状,C错误;
D、纯合子自交后代可能是杂合子,比如AA×aa,后代Aa为杂合子,D错误。
故选A。
2.B
【分析】分析题文:高茎和矮茎分别由基因A、a控制,红花和白花分别由基因B、b控制,即高茎、红花为显性,则高茎红花的基因型为A_B_,高茎白花的基因型为A_bb,矮茎红花的基因型为aaB_,矮茎白花的基因型为aabb,红花A_B_自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高茎红花:高茎白花:矮茎红花:矮茎白花=7:3:1:1,是9:3:3:1的变式,说明亲本高茎红花的基因型是AaBb,且存在aB的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
【详解】A、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高茎红花:高茎白花:矮茎红花:矮茎白花=7:3:1:1,是9:3:3:1的变式,说明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
B、亲本高茎红花的基因型是AaBb,理论上,高茎红花(9份)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2:2:4,矮茎红花(3份)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1:2,对比题干都少了2份,说明aB的雌配子或雄配子不育,B错误;
C、F1高茎红花的基因型有1AABB、2AABb、1AaBB、3AaBb,其中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占3/7,C正确;
D、若F1中高茎红花植株(AaBb)的aB花粉不育,则该高茎红花与矮茎白花(aabb)测交后代不会出现矮茎红花(aaB_),D正确。
故选B。
3.C
【分析】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ABCD、若等位基因R/r位于2号染色体上,2号单体的纯合红花基因型记为RO(缺失标记为O),与正常白花(基因型rr)杂交,F1中基因型及比例为Rr:Or=1:1,F1自交,F2基因型及比例为RR:Rr:rr:rO:OO=1:2:2:2:1,因OO不能存活,所以F2中红花:白花=3:4,单体植株:正常植株=2:5,且单体植株均为红花;若等位基因不位于2号染色体上,2号单体的自合红花植株与正常白花植株杂交,F1自交,F2中红花:白花=3:1,且单体植株既有红花也有白花,综上所述,C错误,ABD正确。
故选C。
4.B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详解】A、由表格可知,三代都没有出现白色个体,推测所有个体D基因为纯合又可知体色的性状表现与性别相关,可知D基因应位于常染色体上,进一步分析可得E/e位于X染色体上,A错误;
BD、分析题意,双显(D+E)为棕色,显隐(D+e)为黄色,其余类型为白色,父本母本的D基因纯合,由于F1为棕色,所以肯定有E基因,又因为亲代父本黄色,所以父本肯定有e基因,母本为棕色,所以有E基因,所以F1应该为DDXEY和DDXEXe,F2有4种基因型,DDXEXE、DDXEXe、DDXEY、DDXeY,棕色个体基因型有3种,即使D基因纯合也无法判断其在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但雌性均有棕色,也说明D、d基因不在Y染色体上,B正确,D错误;
C、若两对基因均位于X染色体,因为父本是黄色,说明父本肯定有D基因和只有e基因,所以父本肯定是XDeY,因为F1全是棕色,则F1雄性为XDEY,雌性中一个X染色体来自父方的XDe另一个字来自母方,由于F1的雌性为棕色,说明肯定有XDE,所以这个基因来自母方,所以母方为XDEXDe,也符合题意,所以不能判断是否两对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
故选B。
5.B
【分析】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有丝分裂过程;
3、坐标图分析:a点染色体为n、核DNA为n,减数第二次末期;b点染色体为n、核DNA为2n,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点染色体为2n、核DNA为2n,有丝分裂间期、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点染色体为2n、核DNA为4n,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期、后期;e点染色体为4n、核DNA为4n,有丝分裂后期。
【详解】A、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的变化为2n→4n(间期复制)→4n(前期、中期、后期)→2n(末期),染色体的变化为2n→2n(间期、前期、中期)→4n(后期)→2n(末期),细胞的变化依次为:c→d→e→c,A正确;
B、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核DNA的变化为2n→4n(间期复制)→4n(减Ⅰ前期、中期、后期)→2n(减Ⅰ末期、减Ⅱ前期、中期和后期)→n(减Ⅱ末期),染色体的变化为2n→2n(间期、减Ⅰ前期、中期、后期)→n(减Ⅱ前期、中期)→2n(减Ⅱ后期)→n(减Ⅱ末期),故细胞的变化依次为:c→d→b→c→a,B错误;
C、由图可知,a细胞中有n条染色体,n个核DNA分 子,处于减数分裂的末期。b细胞中有n条染色体, 2n个核DNA分子,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末期、减 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这两个细胞中都不含 同源染色体。而d细胞中有2n条染色体,4n个核 DNA分子,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e细胞中 有2n条染色体,4n个核DNA分子,处于有丝分裂 的后期。d、e中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C正确;
D、由图可知,c细胞中有2n条染色体,2n个核DNA 分子,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末期或者减数第一次 分裂前的间期,核基因的转录可发生在c中,但c中 不一定发生核基因的转录,D正确。
故选B。
6.D
【分析】DNA的双螺旋结构:
①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
②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
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详解】A、图中①是氢键,②是脱氧核糖,图示上端是②是脱氧核苷酸链的3'端,③是5'端,A正确;
B、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a链、b链反向平行,两条链为互补关系,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B正确;
C、一个细胞周期中,DNA会发生复制,故①处的化学键(氢键)可能发生断裂和生成,磷酸③与脱氧核糖②交替连接形成长链排列在DNA分子的外侧,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C正确;
D、若该DNA分子含有200个碱基,则含有100个碱基对,设A有x个,则A=T=x,C=G=100-x,A与T之间有2个氢键,C与G之间有3个氢键,所以2x+3×(100-x)=260,解得x=40,所以腺嘌呤(A)共有40个,D错误。
故选D。
7.B
【分析】DNA分子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形成的两个DNA与亲代DNA遗传信息相同。
【详解】A、据图可知,子代DNA1是以里面的B链为模板合成的,DNA2则是以A链为模板合成的,由于DNA的A链和B链碱基互补,因此子代DNA1和子代DNA2各自的两条链中新合成的链分别是A链和B链,A正确;
B、DNA聚合酶没有催化解旋的作用,B错误;
C、线粒体基质含有少量DNA和RNA,可进行DNA复制、转录和翻译,因此mtDNA位于线粒体基质中,该场所中能进行基因的转录过程,C正确;
D、据图可知,mtDNA复制时出现D-环的原因之一是两条链的复制起点不在同一位置,D正确。
故选B。
8.C
【分析】据图分析:从烟草花叶病毒中提取的蛋白质,单独侵染健康烟草,烟草不患病;从烟草花叶病毒中提取的RNA,单独侵染健康烟草,烟草患病;由此说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而不是蛋白质。
【详解】A、根据后续操作用烟草花叶病毒的蛋白质和RNA分别侵染烟草,因此,处理①是将烟草花叶病毒的 RNA 和蛋白质分开,A正确;
B、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其增殖过程包括RNA复制和翻译过程,而T2噬菌体的增殖过程为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两者的增殖过程不同,B正确;
C、植株A不患病,而植株B患病,结果③不能分离得到子代病毒,结果④可获得全新的子代病毒,C错误;
D、烟草叶细胞中子代病毒的各项特性是由RNA决定的,从而证明RNA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D正确。
故选C。
9.D
【分析】分析甲图:甲图表示转录过程,其中①②是转录形成的RNA,③④为部分肽链。分析乙图:乙图表示翻译过程。
【详解】A、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合成RNA聚合酶,其所需的RNA聚合酶是在大肠杆菌的核糖体上合成的,A正确;
B、图乙为翻译过程,该图中各物质或结构含有核糖的有mRNA、tRNA、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RNA组成,rRNA中含有核糖),B正确;
C、图甲中形成①②过程是转录,是转录的mRNA与模板DNA链碱基互补配对,存在T-A配对,③④过程是翻译,是mRNA与tRNA碱基互补配对,存在A-U配对,C正确;
D、携带氨基酸的tRNA都与核糖体的同一个mRNA结合位点结合,D错误。
故选D。
10.B
【分析】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为:一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二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合成,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详解】A、由图可知,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所以血橙果肉“血量”多少是通过基因控制酶的合成来调控的,A正确;
B、由图可知,低温引起T序列去甲基化进而使血橙“血量”增多,T序列未改变,B错误;
C、由图可知,光照会促进HY5蛋白与G序列结合,激活Ruby基因,促进合成关键酶,使花色苷前体转为花色苷,增加“血量”,所以同一植株不同血橙果肉的“血量”不同可能与光照有关,C正确;
D、由图可知,低温引起T序列去甲基化激活Ruby基因,所以若提前采摘,可将果实置于低温环境激活Ruby基因表达,D正确。
故选B。
11.B
【分析】密码子存在于mRNA上。HIV病毒属于逆转录RNA病毒。
【详解】A、由图示可知,+RNA上含有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RNA上不含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A错误;
B、过程②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得到-RNA,过程④再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得到+RNA,所以过程②消耗的嘧啶核苷酸数等于过程④消耗的嘌呤核苷酸数,B正确;
C、抗生素具有抑菌或杀菌作用,但对病毒不起作用,C错误;
D、新型冠状病毒增殖过程需要RNA复制酶的作用,但HIV为逆转录病毒,其增殖过程需要逆转录酶,但不需要RNA复制酶,D错误。
故选B。
12.D
【分析】题图分析:与②正常细胞相比,①中多了一条含a的染色体,说明细胞中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
【详解】A、①中多了一条含a的染色体,该细胞中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变异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A正确;
B、①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时,A、a所位于的三条染色体,其中一条到一个细胞,另两条到另一个细胞,R、r所位于的染色正常分配,①经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有一半正常,B正确;
C、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Ⅰ前期会配对,所以图②减数分裂Ⅰ前期两对同源染色体联会,C正确;
D、不考虑其他变异,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四个子细胞,四个子细胞染色体组成两两相同,所以图②减数分裂Ⅰ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最终产生2种基因型的配子,D错误。
故选D。
13.A
【分析】分析图①②③④表示诱变育种,③⑤⑧表示杂交育种,③⑥表示多倍体育种,③⑦⑩表示单倍体育种,⑤是二倍体,⑥是四倍体,两者杂交得到的⑨是三倍体。
【详解】A、③为2个染色体组,秋水仙素能让染色体加倍,⑥有4个染色体组,⑨有3个染色体组,⑦有1个染色体组,⑩有2个染色体组,因此③⑩相同,A错误;
B、染色体数目加倍,与⑤植物相比,⑥植株的果实更大,含糖量更高,B正确;
C、图中⑦幼苗是由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C正确;
D、提供的三个纯合的西瓜品种甲(AABBcc)、乙(aabbCC)、丙(AAbbcc),为获得早熟、皮薄、沙瓢的纯种西瓜(AAbbCC),最好选用品种乙和丙进行杂交,D正确。
故选A。
14.C
【分析】1、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2、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 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详解】A、X射线属于物理因素,可诱发变异,在该实验中X射线用于提高突变率,A正确;
B、甲是Z染色体上发生了片段缺失,野生型家蚕的两条Z染色体都是正常的,因此甲与野生型杂交后代中雌性含有一条正常的Z染色体和一条缺失片段的Z染色体,表现为野生型,B正确;
C、根据图示,区域Ⅰ和Ⅲ中突变乙含有和野生型相同的片段,而突变甲不含相应的片段,区域Ⅱ中突变甲和乙都不含相应片段,因此甲比乙缺失了更多的Z染色体片段,C错误;
D、缺失的Z染色体片段会导致相应基因缺失,从而使雌蚕发生表型上相应变化,因此可利用该方法对相关基因进行定位,D正确。
故选C。
15.B
【分析】基因频率是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群体中某一特定基因的频率可以从基因型频率来推算。
【详解】A、DNA分子具有可解离的基团,在一定的pH下,这些基团可以带上正电荷或负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这些带电分子会向着与它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这个过程就是电泳。对DNA分子进行电泳时,在自身所带电荷基本一致的情况下,片段长度短的电泳速度更快,距离点样孔更远,因此三个等位基因B1、B2、b的片段长度B1最长,最短的是b,A错误;
B、基因频率的计算是某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的比例,由图可知基因型为bb的有20个,B2B2的有8个,B1B1的有12个,B1b的有10个,B1B2的有20个,B2b的有30个,b的基因数为20×2+10+30=80,B1的基因数为12×2+10+20=54,B2的基因数为8×2+20+30=64,种群中b的基因频率为80÷200×100%=40%,种群中B1的基因频率为54÷200×100%=27%,种群中B2的基因频率为64÷200×100%=32%,因此三个基因频率的大小为b>B2>B1,B正确;
C、种群的基因库是指该种群的全部基因,即该种群中B1、B2、b基因不能构成了种群的基因库,C错误;
D、由A可知,B1、B2、b的片段长度中最短的是b,因此B1、B2可能是由b基因通过碱基对增添形成的,D错误。
故选B。
16.D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物的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选择、共同进化,通过生物的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生物多样性。
【详解】A、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即新基因是通过基因突变产生的,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故基因B1、B2均是基因突变的结果,A正确;
B、自然选择、基因突变、迁入和迁出、遗传漂变等都会引起乙、丙两岛上昆虫的进化,B正确;
C、若体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甲岛XBXb的基因型频率为2×80%×20%÷2=16%,C正确;
D、结合图示可知,乙、丙岛上该昆虫的相关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所以乙、丙岛上该昆虫的基因库一定发生了改变,D错误。
故选D。
17.ABC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分离,形成的配子中不含同源染色体,若配子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应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所致。
【详解】A、图l中配子①、②存在同源染色体,配子③、④没有相应的染色体,应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而是进入了同一个子细胞中,A错误;
B、图l中的②比正常配子多一条染色体,它与正常配子结合形成的受精卵中也多一条染色体,即三体,该三体产生的配子中一半是异常的,B错误;
C、图2中甲→乙的变化是指染色体复制,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C错误;
D、图2甲细胞经分裂产生了基因型为AB的精细胞,而甲细胞中A和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a和B在同一条染色体上,说明该精原细胞形成精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互换,则另三个精细胞的基因型是Ab、ab、aB,D正确。
故选ABC。
18.BCD
【分析】DNA复制方式可以通过设想来进行预测,可能的情况是:全保留复制、半保留复制、分散复制。
(1)对三种复制作出可能的假设:
①如果是全保留复制,则一个DNA分子复制形成两个DNA分子,其中一个是亲代的,而另一个是新形成的。
②如果是半保留复制,则新形成的两个DNA分子,各有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分子,另一条链是新形成的。
③如果是分散复制,则新形成的DNA分子中每条链中一些片段是母链而另一些则是子链片断。由于15N与14N的原子量不同,形成的DNA的相对质量不同。如果DNA分子的两条链都是15N,DNA分子的相对质量最大,离心后分布在试管的下端;如果DNA分子的两条链含有14N,相对质量最轻,离心后分布在试管上端;如果DNA分子的一条链是14N,另一条链是15N,相对分子质量介于二者之间,离心后分布在试管中部;若DNA分子的复制是分散复制,不论复制几次,离心后的条带只有一条,根据实验出现的条带推知DNA分子的复制方式。
【详解】A、比较试管①和②的结果,DNA分别为全重和全中带,半保留复制和分散复制子一代DNA都是全中带,所以不能证明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A正确;
B、本实验应用了14N和15N,14N和15N都没有放射性,所以本实验采用了同位素标记和密度梯度离心的研究方法,B错误;
C、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在培养液中独立生活和繁殖,因而不能代替大肠杆菌进行实验,C错误;
D、蛋白质和核酸等物质都含有N元素,所以大肠杆菌在含有15NH4C1的培养液中生长若干代,细胞中含15N的物质有DNA、RNA、蛋白质等,D错误。
故选BCD。
19.AC
【分析】分析题图:当含有基因A和基因B时,表现为紫花,或者含有D基因时也表现为紫花,即紫花的基因型可能是A_B_ _ _、aabbD_、aaB_D_、A_bbD_。
【详解】A、据图分析可知,紫花的基因型可能是A_B_ _ _、aabbD_、aaB_D_、A_bbD_。因此F2中紫花植株有2×2×3+2+2×2+2×2=22种基因型,A正确;
B、分析题意可知白花的基因型为aabbdd、A_bbdd、aaB_dd,F2中白花的概率为1/64+3/64+3/64=7/64,因此紫花的概率为1-7/64=57/64,B错误;
C、白花的基因型为aabbdd、A_bbdd、aaB_dd,共1+2+2=5种,C正确;
D、结合题干信息“某植物的花色色素由前体白色物质通过下列两种途径合成紫色色素物质”可知:基因A、B、D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D错误。
故选AC。
20.CD
【分析】由图可知,最后形成的四个配子中,含有一个正常配子,两个缺失配子,一个倒位配子。
【详解】A、染色体桥的出现会导致子代细胞发生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但染色体数目不变,A错误;
B、若某精原细胞染色体发生图示过程,则其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不是都含有异常染色体,B错误;
C、由图可知,若一缺失配子基因型为 a,则双着丝粒桥断裂位点一定发生在 a、d之间,C正确;
D、若该精原细胞无穷多,且均按图示过程完成减数分裂,则可形成14种配子,分别是正常配子ABCDE和abcdde、在基因B、C(b、c)之间发生交换后得到两条染色体基因型为ABcDE和adCbe,分别在不同位置断裂可得8种配子,同理,在基因C、D(c、d)之间发生交换后再不同位置断裂可得8种配子,减去两种交换过程断裂后重复的4种配子,D正确。
故选CD。
21.(1) 8/八 8/八
(2)ABCE
(3)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 4/四 8/八
(4) 同源染色体联会 初级精母细胞
(5) B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分析】题图分析:A表示有丝分裂后期,B表示减数分裂Ⅰ后期,C表示有丝分裂中期,D表示减数分裂Ⅱ后期,E表示减数分裂Ⅰ前期(四分体时期)。
【详解】(1)假设该生物的体细胞只有4条染色体,故该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为8条(有丝分裂后期),核DNA最多有8个(发生了DNA的复制)。
(2)题图分析:A表示有丝分裂后期,B表示减数分裂Ⅰ后期,C表示有丝分裂中期,D表示减数分裂Ⅱ后期,E表示减数分裂Ⅰ前期(四分体时期),故图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ABCE。
(3)图B细胞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
(4)图E细胞处于减数第一分裂前期,染色体不同于其它分裂时期的行为特征是同源染色体联会,由于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故该生物为雄性,即此细胞的名称是初级精母细胞。
(5)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即B细胞所处的时期,该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22.(1) 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碱基(或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2) 核糖核苷酸(或4种核糖核苷酸) 翻译 少量的mRNA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
(3) 核糖体乙 3’端 脯氨酸
(4) 抑制 再分化
上升 加强
【分析】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详解】(1)基因通常是指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基因具有特异性,即每个基因都具有其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即p53基因和胰岛素基因的本质区别是其结构中碱基(或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因而含有的遗传信息不同,进而表现出功能不同。
(2) 图1中的过程a为转录,转录形成RNA,所需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或4种核糖核苷酸)。过程a发生在细胞核中,成熟mRNA需通过核孔运出细胞核。过程b形成了肽链(或蛋白质),过程b表示翻译。该过程中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其意义是少量的mRNA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
(3) 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更早结合到mRNA分子上核糖体合成的肽链更长,图1中核糖体乙上的肽链更长,故核糖体乙更早结合到mRNA分子上。tRNA的3'-端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图1中正在进入核糖体甲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为GGC,其对应的密码子为CCG,编码的是脯氨酸,故图1中正在进入核糖体甲的氨基酸是脯氨酸。
(4) ①由图可知,路径1和2能促进胆管上皮细胞的去分化和肝前体细胞的再分化过程,p53基因正常表达时,通过抑制路径1和2,进而抑制胆管上皮细胞的去分化和肝前体细胞的再分化过程。
②p53基因正常表达时,通过抑制路径1和2,从而抑制去分化和再分化过程,进而抑制肝脏的再生,肝脏极度受损后,Dnmt1的表达水平将上升,从而加强了对p53基因表达的抑制,进而促进肝脏的再生。
23.(1) 启动部位 转录
(2) rRNA、mRNA、tRNA 氨基酸 亮氨酸
(3)miRNA与所调控基因的mRNA碱基互补配对,从而抑制基因的翻译来调控基因表达
(4) 1/2 低 异常DNA分子中由原来的C-G碱基对变成了A-T碱基对,而C-G碱基对中的氢键比A-T碱基对多
(5)抑制miRNA-195的合成;影响BDNF表观遗传(降低该基因的甲基化水平)
【分析】表观遗传: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的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现型却发生了改变,如DNA的甲基化。 DNA的甲基化:生物基因的碱基序列没有变化,但部分碱基发生了甲基化修饰,抑制了基因的表达,进而对表型产生影响,这种DNA甲基化修饰可以遗传给后代,使后代出现同样的表型。
【详解】(1) RNA聚合酶参与转录过程,转录时,RNA聚合酶与启动部位结合,启动转录;BDNF基因的甲基化可能影响RNA聚合酶与启动部位结合,抑制转录过程。
(2)图2中过程③为翻译过程,有3种RNA参与,其中rRNA是核糖体的成分之一,tRNA搬运氨基酸,mRNA作为翻译的模板;翻译的原料是氨基酸;反密码子序列为3’-GAA-5’,密码子的序列为5’-CUU-3’,对应亮氨酸。
(3)miRNA与所调控基因的mRNA碱基互补配对,从而抑制基因的翻译来调控基因的表达。
(4) 若抑郁症小鼠细胞中一个DNA分子的一个C- G中胞嘧啶甲基化后,又发生脱氨基生成了胸腺嘧啶,该变化发生在DNA分子的一条链中,则由发生改变的单链经过复制产生的子代DNA分子均发生异常,而由正常的单链为模板复制产生的子代DNA分子均正常,据此可推测该DNA分子经过n次复制后,所产生的子代DNA分子中异常的DNA占比为1/2。异常DNA分子中由原来的C—G碱基对变成了A—T碱基对,且C—G碱基对中氢键的数目多,因此与正常DNA分子相比,异常DNA的稳定性低。
(5) BDNF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的正常表达有利于缓解抑郁,因此设法影响BDNF表观遗传改变,抑制miRNA—195的合成可作为治疗抑郁症的可行性方案。
24.(1)抗生素
(2) 等量不同种类的环肽 抑菌圈
(3)相似
(4)ABC
(5) 随Z浓度增加,LPS-LptA复合物含量越来越低 环肽Z抑制了LPS与LptA的结合,阻断了LPS的转运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②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③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1)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过程:细菌发生抗药的基因突变,抗生素对其进行选择,抗药基因频率升高。
(2)由题意可知,要从多种环肽中筛选出对R需要菌有杀菌活性的环肽,将等量不同种类的环肽溶于等量无菌水→浸润无菌圆形滤纸片→将滤纸片放在涂布R菌的培养基上→恒温箱培养→筛选周围出现抑菌圈的环肽;
(3)如果环肽Z对传统抗生素敏感型和对传统抗生素耐药型的两种R菌的杀菌作用相似,则其可能作用于一个未知新靶点;
(4)A、由题意可知,Lpt复合物是一种蛋白质,蛋白质在核糖体中合成的,A正确;
B、由图1 可以看出,LptB、LptG、LptF、LptC是将LPS转运至细胞内,因此LptB、LptG、LptF、LptC分布在内膜上,B正确;
C、Lpt复合物在转运LPS的同时促进ATP的水解,为LPS转运提供能量,因此Lpt复合物具有ATP水解酶活性,C正确;
D、由图可知Lpt复合物将LPS从内膜转移到细胞内,D错误;
E、R菌的外膜和人体细胞膜结构不一致,E错误。
故选ABC。
(5)由图3可知,结果显示与无关环肽相比随Z浓度增加,LPS-LptA复合物含量越来越低,由此可知环肽Z的杀菌机理是环肽Z抑制了LPS与LptA的结合,阻断了LPS的转运,导致LPS在细胞中积累,使R菌死亡。
25.(1) 初级精母细胞 32
(2) 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蜂王
(3)细胞质不均等分裂
(4) A∶B∶AB∶O=3∶3∶3∶7 6
(5) AaBb 黄毛短尾∶黄毛长尾∶灰毛短尾∶灰毛长尾=4∶2∶2∶1
【分析】由图分析,由于雄蜂为单倍体,通过“假减数分裂”产生精细胞:精原细胞复制DNA,甲为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分裂Ⅰ,乙为次级精母细胞,其中减数分裂Ⅰ、Ⅱ均进行不均等分裂,最终产生1个染色体数为16的精细胞。
【详解】(1)精原细胞进行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产生的初级精母细胞体积略有增大,故图中甲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细胞乙进行减数分裂II时,细胞中含有16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故含有的核DNA数是32个。
(2)因为雄蜂为单倍体,甲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I时,不存在同源染色体故无法联会;雄配子没有多样性,因此多样性主要与提供雌配子的蜂王有关。
(3) 雄蜂的“假减数分裂”与哺乳动物的精子形成过程存在较大差异,但却与卵细胞形成过程存在相似之处,结合题图可知与卵细胞形成过程相同的是,雄蜂的“假减数分裂”也发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一个原始生殖细胞经过分裂只产生一个配子等。
(4)HhIAi和HhIBi妇,所生孩子中,若任何一对基因为隐性,则表现为O型血,即hh__(1/4)、H_ii(3/4×1/4=3/16),比例一共为7/16,其他类型3/16H_IAi(A型血)(3/4×1/4=3/16)、3/16H_IBi(B型血)(3/4×1/4=3/16)、3/16H_IAIB(AB型血)(3/4×1/4=3/16),所以所生孩子血型及比例A∶B∶AB∶O=3∶3∶3∶7;O型血的孩子基因型有hhIAIB、hhIAi、hhIBi、hhii、HHii、 Hhii, 共6种。
(5)AA或BB会使个体死亡,黄毛(A)、短尾(B)均为显性,因此黄毛短尾鼠的基因型是AaBb;如果两只黄毛短尾鼠杂交,一对一对的看,黄毛(Aa)杂交的结果是Aa(黄毛)∶aa(灰毛)=2∶1,短尾(B)杂交,后代为Bb(短尾)∶bb(长尾)=2∶1,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因此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毛断尾(4AaBb)∶黄毛长尾(2Aabb)∶灰毛短尾(2aaBb)∶灰毛长尾(1aabb)=4∶2∶2∶1。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