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1课时 无脊椎动物
教学目标:
1.认识无脊椎动物主要类群的常见种类和特征。
2.通过参与“将下列动物进行分类”“观察昆虫标本”等学习活动,增强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等。
教学重难点:
重点:无脊椎动物的类群及特征。
难点:了解无脊椎动物中代表动物的结构特点。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讲练法
课时:1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播放《动物世界》视频 讲解:自然界中的动物形形色色,多种多样,形态千差万别,目前已知道的大约有150多万种,你知道种类最多的是什么动物吗 最大的动物是什么 最小的动物是什么 最高等的动物又是哪一类 观看录像片,感受动物世界的丰富多彩、充满生机,激发探究欲望,进入情景。 用视频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问题引导 探究新知 (一)动物分类 1.动物学家是怎样将动物进行分类的 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7页相关内容,思考以上问题。 2.提出问题: (1)无脊椎动物又可以分为哪些类群 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2)脊椎动物又可以分为哪些类群 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阅读教材,小组内总结: 1.动物学家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椎骨,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2.(1)可以分为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虫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等类群。分类的依据是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 (2)也是根据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等。
(二)无脊椎动物 1.腔肠动物 (1)课件展示腔肠动物的图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8页内容。 (2)提出问题: ①腔肠动物与原生动物相比有什么不同 ②腔肠动物是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主要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常见的种类有哪些 (3)演示丰富多彩的腔肠动物的图片,提问:谁能简要地介绍一下水螅和水母各有什么特点 教师补充: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食物在消化腔内消化,食物残渣也通过口排出体外。 (4)小组讨论:腔肠动物与人类有什么关系 2.扁形动物 (1)课件展示扁形动物的图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9页内容。 (2)提出问题: ①扁形动物与腔肠动物相比,形态上有什么不同 你知道扁形动物是怎样得名的吗 ②你知道哪些动物是扁形动物吗 举例说明它们的生活方式。 ③你知道什么叫“米猪肉”吗 吃了“米猪肉”会有什么后果 (3)讲述:血吸虫也属于扁形动物,能寄生在人和其他许多哺乳动物体内,寄生在人体内引起血吸虫病。血吸虫病是严重威胁人体健康的传染病。 教材第49页的小资料中有介绍,请同学们阅读一下。 3.线虫动物 (1)课件展示线虫动物的图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0页内容,请说出你知道的线虫动物的名称和共同特点。 (2)提出问题: ①线虫动物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②线虫动物与人类有什么关系 观察图片、阅读教材、小组讨论回答: (2)①腔肠动物是多细胞动物,身体有两层细胞围成的消化腔。原生动物是单细胞生物。 ②绝大多数腔肠动物生活在海洋中,有一部分生活在淡水中。常见的有水螅、水母、珊瑚虫等。 (3)水螅生活在淡水中,身体只有几厘米长,一端附着在水草、石块或其他物体上,另一端游离,口的周围有触手,用触手捕捉小动物;水母的身体呈伞形,适于在水中漂浮。 (4)海蜇皮可以食用;珊瑚颜色鲜艳,造型奇特,可作为装饰品等。 观察图片、阅读教材、小组讨论回答: ①腔肠动物身体辐射对称。扁形动物身体背腹扁平,两侧对称并因此得名。 ②涡虫、血吸虫、猪带绦虫都是扁形动物。涡虫生活在淡水或海水中,自由生活,而血吸虫和猪带绦虫都是营寄生生活的。 ③猪带绦虫的卵随食物进入猪体内,发育成的幼虫(囊尾蚴)如黄豆大小,含有这种幼虫的猪肉叫“米猪肉”。人取食了未煮熟的米猪肉,囊尾蚴便进入人体,吸收人体的营养,危害人体健康。 观察图片、阅读教材、小组讨论回答: (1)蛔虫、蛲虫等线虫动物身体呈细长的圆柱形,两端逐渐变细,体内具有完整的消化道,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 (2)①生活在水中、潮湿的土壤中,或寄生在动植物体内。 ②寄生性线虫(蛔虫、蛲虫)寄生在人体的肠道内,易使人患肠道传染病,直接危害人体健康,且感染率较高。 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通过总结让学生提高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米猪肉和血吸虫的学习,培养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让学生了解透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软体动物 (1)课件展示软体动物的图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0页内容,请你列举出你知道的软体动物的名称。这些软体动物有什么共同特点 为什么叫软体动物 (2)软体动物与人类有什么关系 教师补充:在我国沿海,贝类的养殖已成为海洋水产养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海产珍珠世界都是有名的。 5.环节动物 (1)课件展示环节动物的图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1页内容。 (2)提出问题:你知道哪些动物是环节动物吗 环节动物有什么特点 (3)你能说出蚯蚓生活在什么环境中,是怎样生活的吗 (4)环节动物与人类有什么关系 教师补充:蚯蚓体内蛋白质含量高达干重的70%,可用来饲养家禽、家畜和发展水产养殖业,因此,养殖蚯蚓是一条致富之路。此外,沙蚕可以作为鱼类的饵料,蚂蟥可以药用等。 6.节肢动物 (1)课件展示节肢动物的图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2~53页内容。 (2)提出问题:节肢动物在无脊椎动物中的地位是怎样的 (3)讲解:节肢动物不仅种类多,而且分布非常广泛,与人类的关系也很密切。 (4)活动:观察昆虫标本 课件展示几种昆虫的标本,指导学生观察昆虫标本,按照观察的方法步骤认识昆虫身体的组成和不同形态的足,比较不同形态足的异同,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①绝大多数昆虫都生活在陆地上,它们有哪些适于在陆地上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 ②昆虫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我们一般可以通过哪些特征来判断一种小动物是不是昆虫 观察图片、阅读教材、小组讨论回答: (1)蜗牛、田螺、乌贼、章鱼等。软体动物身体柔软,分为头、足、内脏团3部分,体外有外套膜,常常包有贝壳。软体动物因身体柔软而得名。 (2)很多软体动物可以食用,而且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如鲍、蚶、牡蛎等;有的软体动物可以培育出名贵的珍珠;有的是鱼类天然的饵料;也有的对人类有害,如玉螺、蛞蝓等。 观察图片、阅读教材、小组讨论回答: (2)常见的有蚯蚓、沙蚕、水蛭等。环节动物身体呈蠕虫状,细长而柔软,分成许多体节,大多为蠕动爬行。 (3)蚯蚓生活在湿润的土壤中,打洞穴居,以落叶、生活垃圾、粪便等为食。 (4)蚯蚓能疏松土壤、增加土壤的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对促进生态环境中的物质循环有重要作用。此外,蚯蚓可以药用,可以当作蛋白质饲料,甚至还可以加工成富含蛋白质的食品。 观察图片、阅读教材、小组讨论回答: (2)节肢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 (4)观察昆虫标本,小组讨论并回答: ①昆虫全身被有坚韧的外骨骼,外骨骼有保护作用和防止体内水分大量蒸发的作用;昆虫的身体一般分为头、胸、腹3部分,体节伸屈自如,每个体节几乎都有附肢,运动灵活而有力;昆虫有发达的脑、灵敏的感觉器官和独特的呼吸器官等。 ②身体分为头、胸、腹3部分,胸部有3对足(6条腿),一般有2对翅。 通过参与活动,增强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昆虫标本的观察,进一歩加深动物的运动与身体结构相适应意识。
③你能描述一下这些昆虫的足有什么特点,适于怎样的运动方式吗 ④昆虫不同形态的足在结构组成上的共同点是什么 ⑤请说出蝗虫、蝴蝶、蜜蜂、金龟子这几种昆虫的翅膀有什么不同 你知道昆虫学家是根据昆虫的什么特点将昆虫进行分类的吗 教师总结:昆虫学家根据昆虫翅膀特点的不同将昆虫分为不同的类群,如蝗虫属于直翅目,蝴蝶属于鳞翅目等。 (5)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怎样 从哪些方面可以说明昆虫与人类非常密切 请举例说明。 7.棘皮动物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3页小资料,让学生了解棘皮动物的有关知识。 (三)讨论无脊椎动物和人类的关系 1.以上我们学习了无脊椎动物的各个类群,这些无脊椎动物与人类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2.你能举例说明无脊椎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吗 引导:关于无脊椎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下来大家还可以搜集一些资料,写一篇简文《无脊椎动物的功与过》。 ③例如,蝗虫的后足长大、粗壮,适于跳跃;前足和中足比较短小,只能适于爬行。蝼蛄的前足粗而短,适于挖掘泥土,在土中活动。 ④昆虫不同形态足的共同特点是:它们都是分节的。 (5)有益:海洋中许多小型的节肢动物或大型节肢动物的幼体和成体是鱼类的天然食物;一些昆虫如蜜蜂能传播花粉,有些昆虫可防治有害生物。 有害:蚊子和苍蝇等会传播疾病;棉铃虫和稻螟等会严重危害农作物。 1.可以说无脊椎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既有对人类有益的一面,也有对人类有害的一面。 2.首先它们都是生物圈中的组成部分,尤其是节肢动物,是动物界中的“最大家族”。有益:有些原生动物能起到净化污水的作用,有的可以食用,有的能促进自然界的物质循环,有的能为植物传粉。有害:有些种类会传播疾病,有些种类会危害农作物。 通过讨论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活动,进一歩强化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板书:
第4节 动物的主要类群(第1课时)
1.根据身体里有没有脊椎骨,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无脊椎动物
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虫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
第2课时 脊椎动物
教学目标:
1.认识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及其进化趋势。
2.掌握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主要特征。
3.了解脊椎动物各个类群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1.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及其进化趋势。
2.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主要特征。
难点:脊椎动物各类群适应其生活环境的形态结构特点。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讲练法
课时:1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复习提问: (1)自然界中的动物可以分为哪两大类 分类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脊椎动物又可以分为哪些类群 2.观察教材第54页图2230,想一想五类脊椎动物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差异。 学生回答: (1)自然界中的动物根据体内有无脊椎骨可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主要依据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 (2)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用复习导入新课,使学生学习达到连贯性。
二、问题引导 探究新知 脊椎动物 1.鱼类 (1)课件展示几种鱼类的图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4页相关内容。 (2)提出问题:鱼类是脊椎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大约有22 000种,终生生活在水中,它们有哪些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3)鱼类绝大多数生活在海洋中,淡水中也有不少种类,你能说出几种淡水鱼类的名称吗 请阅读教材第55页的小资料,了解淡水养鱼和混合放养。 (4)鱼类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表现在哪些方面 2.两栖动物 (1)课件展示几种两栖动物的图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5页相关内容。 (2)你知道哪些动物属于两栖动物吗 为什么它们叫两栖动物 它们有哪些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 观察图片、阅读教材、小组讨论回答: (2)体表覆盖黏滑的鳞片,身体一般为流线型,用鳍游泳,用鳃呼吸。 (3)鲫鱼、草鱼、鲤鱼,等等。 (4)鱼类是人类重要的蛋白质来源,还可以制成药品、饲料、皮革制品等;有些鱼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如金鱼、热带鱼等。 观察图片、阅读教材、小组讨论回答: (2)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它们大多数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皮肤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通过阅读教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尊重教材,同时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阅读、分析、讨论,体会两栖动物的结构与生活环境相适应。
(3)为什么说两栖动物还不是真正的陆生动物,而是从水生向陆生转变的过渡类型 (4)你见过青蛙的幼体——蝌蚪吗 青蛙的发育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 建议学生利用便利的时候(双休日),到稻田、水沟或池塘边采集蛙的受精卵(采集时最好和家长一起去采集,注意安全),进行培养和观察蛙的发育过程,并做好记录。培养的方法见教材第56页,观察完后请将蛙放回原处。 (5)两栖动物与人类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请举例说明。 教师补充:大鲵还是我国特有的珍稀两栖动物,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 3.爬行动物 (1)展示各种爬行类的图片。 (2)现在地球上生存的爬行动物并不多,但是根据对古代动物化石的研究表明,在距今2亿多年前的中生代有一类爬行动物曾经在地球上繁盛一时,称霸地球达1亿多年之久。你知道是哪一类爬行动物吗 恐龙原意是“恐怖的蜥蜴”,你知道哪些恐龙,能描述一下吗 (3)中生代是爬行动物的鼎盛时代,在海洋、陆地、空中都有恐龙分布,但是大约在6 500万前,恐龙却灭绝了,关于恐龙的灭绝至今有多种说法。现生存的爬行动物有哪些 它们有哪些适于陆地生活的特征 (4)怎样评价爬行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补充: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爬行动物,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我国为了保护扬子鳄,于1986年成立了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资料中有介绍,同学们可以阅读一下。 4.鸟类 (1)展示鸟类的图片。 (2)你知道地球上最大的鸟是什么,最小的鸟是什么吗 没有翅膀的鸟是什么 (3)鸟类是脊椎动物的第二大类群,全世界约有 9 700 种,我国有1 319种,是世界上鸟类最多的国家之一。绝大多数鸟类都能飞行,它们有哪些适于飞行生活的特征 (4)鸟类不仅种类多,分布广,而且与人类的生活也尤为密切。可以说鸟类是人类的好朋友,对人类有杰出的贡献,请举例说明。 (3)两栖动物的受精作用必须在水中完成,而且幼体也必须生活在水中发育,如果离开了水将无法繁殖后代。 (4)青蛙的发育要经过变态发育,因为蝌蚪的形态和生活习性都与成体(青蛙)有较大的差异。 (5)青蛙和蟾蜍是农业害虫的天敌,此外,养殖的牛蛙可供食用。许多两栖动物是多种药物的来源,如蟾酥、蛤土蟆油等。 3.观察、阅读、讨论,回答问题: (2)恐龙。交流分享恐龙的类型及特点。 (3)有蜥蜴、龟、蛇、鳄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体表都覆盖有鳞片,有利于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生殖都是体内受精,受精卵有卵壳保护,体温不恒定,是变温动物等。 (4)有很多爬行动物对农业生产有益,如蛇类能消灭大量鼠类,蜥蜴类以大量害虫为食;有些爬行动物能为人类提供多种名贵药材和皮革制品等。 观察、阅读、讨论,回答问题: (2)最大的鸟是非洲鸵鸟,最小的鸟是蜂鸟,没有翅膀的鸟是企鹅。 (3)鸟类的身体一般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阻力;体表覆羽,前肢变为翼;骨骼内充满空气,既坚固,又轻便;消化能力强,呼吸系统发达,呼吸效率高。 (4)禽肉和蛋是人类重要的食品来源;很多鸟羽毛鲜艳,姿态优美,鸣声悦耳,使人类的生活环境更加绚丽多彩;很多鸟类以鼠类和昆虫为食,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观察蝌蚪活动,培养学生静心观察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热爱身边小生物的爱心。 通过讨论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活动,进一歩强化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教师补充:正因为鸟类是对人类益处极大而害处极小的类群,所以“爱鸟”和“观鸟”早已成为先进文明国家的一种时尚。 (5)为了保护鸟类,我国明确规定:每年的3月至5月的某一个星期为“爱鸟周”。 5.哺乳动物 (1)展示各种哺乳动物的图片。 (2)哺乳动物是我们最为熟悉的动物,也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动物,我们人类也属于哺乳动物。你知道哺乳动物中最大的、会飞的、奔跑最快的分别是哪一种吗 (3)全世界的哺乳动物约有4 000种,种类不算多,但它们适应能力最强,几乎可以在任何环境中生存,它们有哪些共同的适应不同环境的特征呢 (4)从哪些方面可以说明哺乳动物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动物 (5)哺乳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哺乳动物对生物圈,对人类有什么作用呢 讲述:一方面,由于人类的活动对野生哺乳动物栖息地的破坏和过度捕杀,使许多野生哺乳动物濒临灭绝;另一方面,人类活动导致生态失衡,使鼠类等有害动物大量增加,对森林、草原、农业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也影响了野生动物的生存,因此,保护地球上的自然环境、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面临的紧迫问题。 观察、阅读、分析、讨论,回答问题: (2)最大的哺乳动物是鲸,会飞的是蝙蝠,奔跑最快的是猎豹。 (3)它们大多数体表长有毛,胎生、哺乳,体温恒定,大脑和感觉器官高度发达。 (4)哺乳动物胎生、哺乳,大脑和感觉器官高度发达,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几乎在任何环境中都能生存。 (5)哺乳动物能为人类提供主要的肉食、皮毛以及成为运输和劳动的工具,提供优质的药材,如鹿茸、麝香等。各种野生动物是生物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的经济、生活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讨论哺乳动物与人类的关系,使学生明白保护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同时明白身边动物的价值。
板书:
第4节 动物的主要类群(第2课时)
脊椎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