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历史七上第18课 卓越的工程(34张PPT+3份视频素材)(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川教版历史七上第18课 卓越的工程(34张PPT+3份视频素材)(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1-25 07:49:12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第18课 卓越的工程
战国后期,秦国蜀守李冰组织发动民众,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岷江源(四川省中部的岷山南麓)
1.都江堰和郑国渠
岷江(长江支流)
挡住岷江东去的玉垒山
  都江堰坐落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工程始建于公元前256年,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截止至1998年,都江堰灌溉范围已达40余县,灌溉面积达到66.87万公顷。
美丽的都江堰
分水堤
俗称金刚堤
飞沙堰
进水口
俗称宝瓶口
都江堰三大
主体工程
  “鱼嘴”伸入岷江中,使岷江水从两边分流,右边的外江(岷江主流)用于分洪,左边的内江用于灌溉。
分水鱼嘴
  在“鱼嘴”的下游,人们凿开玉垒山,打开内江通路,即是人们所称
的“宝瓶口”,宽20米、长80米。内江之水通过宝瓶口引入支流、渠道,
用来灌溉广阔的川西平原。
宝瓶口
飞沙堰
  “飞沙堰”是都江堰的泄洪排沙设施。夏季发水大时,内江
的水可以漫过飞沙堰流入外江,保证内江灌溉渠免受水灾。
李 冰
  水位测定水尺是水文观测的主要标志。战国时
期秦国在都江堰设立的3座石人,可视为中国最早
的水尺。图为东汉时期所刻李冰石人水尺。
  “深淘滩,低作堰”是都江堰的治水名言。淘滩是指
飞沙堰一段、内江一段河道要深淘,深淘的标准是古人在
河底深处预埋的“卧铁”。岁修(每年冬春维护)淘滩要
淘到卧铁为止,才算恰到好处,能够保证灌区用水。低作
堰就是说飞沙堰的堰顶不可修得太高,以免影响泄洪。
石人
李冰父子雕塑
(四川都江堰市标志性雕塑)
李冰塑像
战国时期秦蜀郡守
  二王庙位于岷江左岸的山坡上,前临都江堰,依山傍
水,殿宇群拾级而上,出二王庙前门即可直到江边。
二王庙
都江堰修建的意义
1.防洪、灌溉、运输并举,至今发
挥着重要作用。
2.工程重在疏导,维护了生态平衡,保护了环境,是一座生态型综合性水利枢纽。
3.代表了我国当时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2000年,都江堰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都江堰这一大型水利工程选址合理、设计科学、无坝引水、自流灌溉、工
省效宏,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时最久的水利工程,至今仍发挥
着重要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jǐn]”的天府之国。
现代的都江堰灌区
都江堰浇灌的农田
郑国渠首遗址
  郑国渠是公元前237年,秦王嬴政采纳韩国水利家郑国的建议开凿的。
  灌溉面积达400万亩,成为我国古代最大的一条灌溉渠道。
  郑国渠自秦国开凿以来,历经各个王朝的建设,先后有白渠、郑白渠、丰利渠、王御使渠、广惠渠、泾惠渠,至今造益当地。引泾渠首除历代故渠外,还有大量的碑刻文献。
  (郑国渠修成)于是
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
以富强,卒并诸侯。
——《史记·河渠书》
  郑国渠遗址位于陕西泾阳县仲山一带,渠道终点在陕西富平县境内。
是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之一,始建于秦代。郑国渠全长300余里,灌溉
田地280万亩。郑国渠遗址历来享有中国水利史“天然博物馆”的盛誉。
郑国渠遗址
秦汉郑国渠、白渠干渠布置示意图
匈奴鹰形金冠饰
1972年内蒙古伊克昭盟杭锦旗 阿鲁柴登出土
匈奴虎豕[shǐ]咬斗纹金牌饰 长13厘米 宽10厘米 重292.5克 1979年内蒙古伊克昭盟西沟畔2号墓出土
  匈奴是生活在蒙古高原辽阔草原上的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战国后期,以单于为首的匈奴贵族经常带领骑兵南下,掠夺人口和财富。
2.秦长城
战国—秦朝重要工程分布图
  秦朝初年,为防御强大的匈奴,巩固北方边防,修筑了由城堡和城墙构成
的“长城”。秦长城西起临洮(táo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全长万余里,蜿
蜒起伏,雄伟壮丽。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也是古代世界的伟大工程之一。
秦长城
  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
收河南(河套地区);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
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是时蒙恬威振匈奴。
——《史记·蒙恬列传》
mào
燕国长城遗址
赵国长城遗址
秦国长城遗址
  为阻止匈奴骑兵的深入,秦、赵、燕三国都在北方边境修筑了防御工程。
秦灭六国时,北方防御力量减弱,匈奴乘机向南推进,占领富饶的河套地区。
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蒙恬[tián]带兵30万北击匈奴,秦军一举夺回河套。
战后,秦朝在河套一带设置郡县,从内地迁来上万户人在这里开荒生产。为巩
固边防,秦始皇让蒙恬主持,在秦、赵、燕三国北方防御工程的基础上,修筑
了“万里长城”。
秦长城遗址(甘肃境内)
秦长城遗址(宁夏境内)
秦长城遗址
(内蒙古包头固阳县内)
孙中山
(1866.11.12~1925.3.12)
幼名帝象,学名文,字德明, 
号日新,后改号逸仙, 
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
广东香山(中山)人,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
  中国最有名之陆地工程者,万里长城也。……工程之大,古无其匹,为世界独一之奇观。……秦始皇虽以一世之雄,并吞六国,统一中原,然彼自渡扫大漠而灭匈奴,有所未能也……为一劳永逸之计,莫善于设长城以御之。
——孙中山《建国方略》
A: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也是古代世界的伟大工程之一,体现了我们祖先的创造力。
B:万里长城是修建在无数老百姓的尸骨上的,还影响了交通,隔断了内地与匈奴的交往。
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评价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
  秦灭六国后不久,即发动征服越族,统一五岭以南地区的战争。为保障粮食
等物资的供应,秦军和民工开凿了灵渠,联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灵渠是在监御史禄主持下修建的一条运河,全长34千米,因在今广西兴安县
境内,又称兴安运河。修建者巧妙地利用地势落差,将长江的支流湘水和珠江的
支流离水(今称漓江)贯通起来,极大地方便了内地与岭南的联系。如今,灵渠
的航运功能基本消失,但在灌溉上仍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灵渠示意图
秦皇……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使监禄……又以卒凿(灵)渠而通粮道,以与越人战。
——《淮南子·人间训》
3.灵渠
灵 渠
  将湘江水三七分流,三分入漓,七分入湘。船队可以从汉水出发,经长江、湘江、漓江,直达珠江口。
灵渠铧嘴
  “陡门”相当于现代的船闸,是保障船只能够逆水行驶的设施,可说是人类运河史上的杰作。
灵渠陡门
  飞来石在灵渠秦堤中部,高约四米多,周长二十多米。传说修灵渠时,有猪婆龙作怪,渠堤屡修屡塌。后从天外飞来这块大石,把猪婆龙压住,灵渠才得以修成。
飞来石
1.秦国李冰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组织修建都江堰
2.都江堰的特点和功效
3.秦国在咸阳附近修郑国渠,灌溉关中平原农田
都江堰
和郑国渠
1.秦修长城的目的
2.秦长城的起止点
3.长城的伟大意义
秦长城
1.灵渠开凿的主观目的
2.灵渠开凿的客观作用
灵渠
1. 2010年5月,发生在南方的洪涝灾害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也引起了人们对水利工程的关注。战国时期,秦国修建的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的水利工程是( )
A.灵渠 B.都江堰 C.大运河 D.会通河
2.(2010·岳阳学业考试)观察秦朝疆域图
(见右图)结合所学地理知识,请你判断秦
朝疆域最西到达今天我国哪个省或自治区?
( )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陕西省
C.西藏自治区 D.甘肃省
B
D
3.秦长城西起( )
A.临洮   B.咸阳   C.辽东   D.阴山
4.为什么战国时期两大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和郑国渠)都修建在秦国境内?这对秦国的发展有何影响?
答:两大著名水利工程均修在秦国的原因:
A.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经济的发展;
B.秦国重视水利建设;
C.秦国地处西部,境内水利资源异常丰富;
D.秦统一天下的事业需要充足的粮食作后勤保障。
对秦发展的影响:
A.使成都平原和关中地区成为著名粮仓,大大提高秦的经济实力;
B.为秦统一天下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C.改善了秦国人的生活。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