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教学目标:
1.概述生态因素的概念及其分类。
2.举例说明水、阳光、温度等对生物的影响。
3.举例说明生物与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4.通过分析环境中非生物因素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提高分析总结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1.说出影响生物的非生物因素有哪些。
2.说明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难点:理解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讲练法
课时:1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视频教材。 讲述:在生物生存的环境中存在着大量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及分布的因素,这些因素被称为生态因素。 问题:生态因素可以分为哪两大类 每一类分别包括什么 学生认真观看视频。回答:生态因素可以分为生物因素,包括影响该生物的同种或不同种的其他生物,包括人类在内;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水分等。 用视频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二、问题引导 探究新知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影响 1.没有水就没有生物 (1)讲述:水是生命之源,是任何生物体都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生物体的含水量一般为60%~80%。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水就没有生物。 (2)展示干旱和涝灾时植物的生长情况对比图。 (3)提出问题:从图中你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4)教师总结: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对生物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 (5)展示沙漠植被图、热带雨林植被图。在一定地区,一年中的降水量是决定陆生生物分布的重要生态因素。 (6)提出问题:请你根据对比图分析降水总量对陆生生物分布的影响。 思考后回答: (3)从图中可以看出干旱会使植物的叶萎蔫,生长受阻;土壤水分过多,会导致土壤里空气减少,从而影响植物根的呼吸作用,严重时会使植物窒息而死。 仔细看图,思考、分析: (6)在降水总量少、干旱的荒漠地区,只有少数耐干旱的动植物能够生存,如仙人掌、骆驼;而在水量充沛的热带雨林地区,森林茂密,动植物种类繁多。 通过具有对比效果的图片展示,让学生能很快理解水对生物生存的影响,引导学生思维的发展。
2.太阳光是生命的能量源泉 (1)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植物光合作用反应式。 (2)讲述: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把外界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同时把太阳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植物体内,其他生物,包括所有的动物和人都必须依赖这些有机物为生。比如人类每天都必须进食。因此,人们认为太阳光是生命的能量源泉。光照强度的不同以及日照时间的长短均会对动植物产生影响。 (3)提出问题:请大家联系生活,举例说说太阳光对动植物的影响。 3.温度控制着生物的分布 (1)讲述: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温度范围之内,可以说,温度限制着生物的分布。展示连线题,让学生自行完成,并请两个学生在黑板上写出自己的答案。 ①寒冷地带 阔叶林 ②温暖地带 针叶林 (2)教师表扬写出正确答案的同学,并进行讲解:针叶林中植物大多是针叶状,叶子较厚,适应低温环境,是寒温带的地带性植被;阔叶林的乔木树种都具有较宽的叶片,厚薄适中,散热能力较强,多分布于温带地区。 (3)讲述:水果的生长范围也受到温度的影响。 问题:你能联系生活,说一说温度对水果生长范围的影响么 (4)展示中国植被分区图,指导学生从温度、降水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 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在影响生物分布的各种生态因素中,温度和降水这两个生态因素的共同作用决定了生物群落在地球表面分布的总格局,例如,我国东南地区温度高、降水总量大,分布有热带雨林;西北地区温度低、降水总量小,分布的是草原和荒漠。 4.生物彼此之间也会相互影响 (1)讲述:自然界中的每一个生物,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都受到其他生物的影响。根据是否属于同种生物,可以将具有联系的两个生物之间的关系分为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是指同种生物不同个体或群体之间的关系,既有种内互助,也有种内斗争。 (2)提出问题:请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联系实际,举例说说种内互助与种内斗争。 (3)讲述:种间关系是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捕食、竞争、共生、寄生等。 (4)展示4幅分别表示生物间捕食、竞争、共生和寄生关系的图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每个图片分别表示的是哪种种间关系。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总结: ①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叫捕食,是最常见的种间关系,如猫捉老鼠。 ②竞争通常是指两种生物因利用同一有限资源而发生斗争的种间关系,生物对资源的需求与生活形态相似时,彼此间的竞争也就越激烈,如稻田中的水稻与野慈姑。 ③共生是指两种生物共居在一起,相互依存的种间关系,如小丑鱼与海葵。 ④寄生是指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从后者摄取营养以维持生活的种间关系,如蛔虫寄生于人体的小肠内。 联系生活、认真思考、讨论后回答: (3)①太阳光对植物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松、小麦、玉米等植物只有在强光下才能生长得好;而人参、三七等植物则只有在阴暗处才能生长得好。 ②日照时间的长短能够影响生物的繁殖活动。如迎春花、牡丹、油菜等植物需要在长日照的条件下开花,而有些植物,如菊花、牵牛花、大豆等则需要在短日照的条件下开花。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连线: 学生思考后回答: 椰子在海南等热带地区生长,香蕉、凤梨等不宜在北方寒冷地区栽培。 学生讨论分析、师生共同总结。 结合教材,联系实际回答: (2)蜜蜂、蚂蚁等昆虫营群体生活,在群体内分工合作,属于种内互助;鸟类的雄鸟在繁殖期占领巢区后,会奋力攻击进入自己巢区的同种的其他雄鸟,以及同种植物栽种过密,作物相互遮光,争夺养料,均属于种内斗争。 日照时间的长短能影响生物的繁殖,用学生熟知的生活实例进行分析,便于学生理解。 利用植被分区图,让同学们更加直观地感受温度、降水对植被的影响。 用生活实例中的图片讲解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让学生明白任何一种生物都不能单独生存,让学生明白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板书设计:
第1节 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生态因素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