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选修四课件5-4 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历史选修四课件5-4 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共3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1-25 09:03: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4张PPT。人生的道路是很漫长的,但要紧处常常只有几步。
——柳青 抉择是一种智慧,非同一般的人生需要非同一般的抉择。历史情境一:1900年前后的中国第4课 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第五单元 无产阶级革命家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第一次抉择:父子各有设计……毛贻昌善于经营,为了使家业后继有人,1910年秋,毛贻昌决定送毛泽东去湘潭一家米店当学徒。第一次抉择:求学救国历史情境二: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第二次抉择:如何救国?改良主义→民主共和→马克思主义走俄国革命的道路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参加中共一大
领导工人运动研究农民问题
组织农民运动第二次抉择:投身革命,信仰马克思主义。历史情境三:大革命失败后的中国第三次抉择: “城市暴动”?“农村割据”? 有哪些因素促成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最终选择了这条革命道路?红色政权存在的理论阐述第三次抉择: 最终选择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实因素:城市暴动的失败,生存的现实需要个人因素:毛泽东的智慧和魄力基本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革命要成功,就必须发动农民阶级 敌人力量集中在城市,农村反动力量相对薄弱纵
向横
向突破结实
合事
国求
情是选择
新的革命
道路实践探索马





理理论探索与俄国比与传统比第三次抉择: 最终选择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实事求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井冈山八角楼井冈山的斗争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纵
向横
向突破结实
合事
国求
情是选择新的革命道路实践探索马





理理论探索与俄国比与传统比第三次抉择: 最终选择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他奇迹般地创造了一个不等式:毛泽东>马克思+列宁+斯大林。他的经历足以使他成为马克思、列宁、斯大林合为一体的中国革命的化身。
——美国中国问题专家R·特里尔忆 秦 娥 娄山关
  ——1935年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历史情境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第四次抉择:中国革命将往何处去?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使革命根据地丧失90%……1934年10月,红军主力 8.6万人被迫撤离瑞金,开始实行战略转移。一个月后,红军……渡过湘江,但由于“左”倾领导人掌握党中央的领导权,致使红军人数锐减到3万多人……而毛泽东早在1932年就被剥夺了军权……
——改编自何沁《中国共产党武装斗争史》 ▲人生的挫折——毛泽东被排挤出党的领导核心 据上文分析:中国工农红军遇到了什么挫折?造成这种挫折的原因有哪些?▲人生的挫折——毛泽东被排挤出党的领导核心▲人生的转折——遵义会议力挽狂澜(中国革命的转折)第四次抉择:中国革命将往何处去?忆秦娥 娄山关
——1935年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第四次抉择:中国革命选择了毛泽东。第4课 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一、立志改造社会 投身中国革命二、开创中国革命的新路 三、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四、建立新中国1、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①与国民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②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取得平型关战役、百团大战的胜利③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④形成完备的新民主主义论⑤1942年的整风运动,为革命胜利的奠定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1945年的中共七大提出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的一切工作的指针。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章》毛泽东作七大的政治报告四、建立新中国1、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2、领导中国人民争取和平民主斗争? 重庆谈判,与国民党在重庆签订《双十协定》毛泽东蒋介石在重庆的合影(双十协定)毛泽东下机向欢迎群众致意记者:
我是中央日报的记者,我注意到今天两位都穿着中山装。那在今天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里,一样的着装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
蒋:
中山装,是民国政府公务人员的正式着装,中正,身为国府主席,今天是代表政府,迎候毛先生莅临陪都,自然要穿中山装以显庄重。
记者:
请问毛先生,你也是同样的原因吗?
毛:
原因很简单,委员长和我都是中山先生的弟子,国共两党继承的是中山先生民主革命的衣钵,同宗同源,存续相依,中山先生的传人都穿中山装,那是再自然不过的了四、建立新中国1、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2、领导中国人民争取和平民主斗争? 重庆谈判,与国民党在重庆签订《双十协定》3、领导中国人民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 消灭几百万国民党军队
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第4课 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一、立志改造社会 投身中国革命二、开创中国革命的新路 三、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四、建立新中国五、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五、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确立社会主义制度(1949—1956): (1)巩固政权:继续追歼反动势力,全国领土基本解放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和抗美援朝
(2)恢复国民经济:没收官僚资本、合理条整工商业,引导人民进行工农业发展
(3)确立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A、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
B、三大改造(农业、个体手工业、资本
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五、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确立社会主义制度(1949—1956):2、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正确理论:经济:1956年,中共八大、《论十大关系》
政治: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2)“左”倾的错误:经济:1958年,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三年经济困难(1959-1961年)政治:1957年反右扩大化、十年“文化大革命” 毛泽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和社会主义的进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振兴、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幸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①一个国家:
②一个思想:
③三条道路:开辟中国革命道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确立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毛泽东思想 局限性: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也犯了“左”的错误。 1958年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受到挫折。特别是晚年发动的“文化大革命”,使“左”的错误发展到高峰,造成全国大动乱,给党、国家和社会带来建国后最严重的损失。
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历史已经证明,没有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就没有新中国的诞生,就没有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全面总结毛泽东的主要文献: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新文化运动后期,曾经接受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知识
分子不包括
A、李大钊 B、陈独秀 C、毛泽东 D、胡适
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
理论成果是
A新三民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三民主义 D邓小平理论
3、把毛泽东思想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九大 D、中共十大
4、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形
式是
A、和平赎买 B.国家资本主义
C.利用、限制、改造 D.团结——批评——团结5、毛泽东在领导秋收起义过程中的一系列革命实践活动,对中国革命影响深远,其中影响最大的举措是
A、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B、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C、决定放弃长沙的计划
D、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6、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
A、奠定了党指挥枪的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 B、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C、标志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开始 D、创建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革命武装7、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已经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的著作有
①《论持久战》 ②《新民主主义论》
③《论联合政府》④《论人民民主专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为夺取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思想基础的是
A、工农武装割据 B新民主主义论
C、1942年延安整风 D《双十协定》
9、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标志着中国共产党
A、探索本国工业化道路的开始
B、独立自主处理国内外矛盾的开始
C、破除对国外经验迷信的开始
D、探索本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10、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毛泽东犯了“左”的错误有
①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②文化大革命
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 ④中共八大
A ①②③ B 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
A、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B、整顿党的作风
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D、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12、下列属于毛泽东在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开创性的是
①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②社会主义改造
③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和平赎买方式
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