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第5课 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
一、成长历程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
1879年出生于德国小镇乌尔姆的一个犹太人家庭。
1895年到瑞士,1896年考人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师范系理论物理专业学习,1900年毕业。1902——1909年在瑞士伯尔尼专利局任技术员,创立狭义相对论。加入瑞士国籍。
1913年任柏林大学教授。1915年创立广义相对论。
1933年10月迁居美国,1940年加入美国国籍, 1955年逝世于美国普林斯顿。
1、童年时代:
小时候不愿和其他孩子在一起玩耍,总喜欢一个人玩,并且老是陷在沉思之中,如痴如呆。
2、少年时代的爱因斯坦:很少讲话,善于思考。
“书读得太多,而脑筋用得太少的人,都会落入懒得思考的习惯。” ——爱因斯坦
“不是我聪明,只是我和问题周旋得比较久”
——爱因斯坦
在某次吃晚饭的时候,爱因斯坦打破了沉默,他说“这汤太烫了。”这下他的父母才放心,然后问他为什么之前不说话。爱因斯坦答道:“因为到现在为止一切都很正常。”
3、中学时代的爱因斯坦
“不守纪律、心不在焉、想入非非”
“生性孤僻、智力迟钝”
中学老师给爱因斯坦的评语:
学校也断言:爱因斯坦将“一事无成”并将他赶出学校。
爱因斯坦进入慕尼黑的路提波德中学。他喜欢上了数学,并开始自学高等数学。没过多久,数学老师已经不是他的对手了,常常被小爱问得张口结舌。有一次,数学老师公开对他说:“如果班上没有你这个学生,我会非常愉快。”小爱困惑地说:“我并没有做对不起老师的事呀!”“但是,你提的问题经常使我心神不定。”
1896年,爱因斯坦成为一个无国籍的人,并考进了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大学期间,爱因斯坦迷上了物理学,一方面,他阅读了名家著作,钻研了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和马赫的力学,并经常去理论物理学教授的家中请教。另一方面,他的大部分时间是去物理实验室去做实验,迷恋于直接观察和测量
4、大学时代
二、主要贡献
1、狭义相对论的提出
空间、时间、物体、和物体运动四者是统一的,在运动中一切都会发生变化。
主要内容
原子论
爱因斯坦1905年提出狭义相对论,以光速永不改变、相对性原则来推论,得到“时间”会因速度快慢而改变的结论。
相对论的例子:一卷录音带,如果在地面上播放需要一个小时;在快速飞行的宇宙飞船里播放,宇宙飞船里的人测定也是一个小时。但是由地面上的人员,来测定在宇宙飞船中播放的时间呢?根据牛顿的理论,因为时间是绝对的,所以也是一小时;但是爱因斯坦的理论则认为应该是一个多小时,因为时间是相对的,在不同速度下测量时间,长度是不一样的。
什么是狭义相对论?
二、主要贡献
1、狭义相对论的提出
时间:1905年
标志:《论物体的电动力学》
基本原理:相对性;光速不变
意义:改变了牛顿力学的时空观念,
揭露了物质和能量的相当性,
为原子能的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是近代物理学领域的一次伟大革命。
二、主要贡献
二、主要贡献
2、广义相对论
标志-----1916年《广义相对论基础》
基本原理:等效原理;广义相对性
广义相对论
爱因斯坦指出物体使周围空间、时间弯曲,在物体具有很大的相对质量(例如一颗恒星)时,这种弯曲可使从
它旁边经过的任何其它事物,即使是光线,改变路径。
地球周围引力场和时空结构拖曳扭曲时的情景。科学家通过分析两枚绕地球轨道的人造卫星11年的运行轨迹,发现由于地球旋转所造成的特异的空间结构,使这些卫星大概每年出现大约2米的轨道偏离的现象。
宇宙中黑洞旋转引起的时空扭曲效应,以及黑洞物质猛烈喷发的情景。
二、主要贡献
2、广义相对论
标志-----1916年《广义相对论基础》
基本原理:等效原理;广义相对性
意义:改变了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在广义相对论的指引下,天体和宇宙演化的观测研究及理论探讨前所未有地蓬勃开展起来。
3、推动量子力学的发展
爱因斯坦利用量子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出现的现象及光的本质,进一步推动了量子力学的发展。
1921年因光电效应研究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二、重要贡献
相对论贡献长期不被人所重视,以至于没有给他诺贝尔奖金,而光电效应是他第一次明确地指出光既是波动又是粒子的性质,这个得到了诺贝尔奖金委员会的认可,所以爱因斯坦得到诺贝尔奖金是光电效应,其中没有相对论。
二、主要贡献
1、狭义相对论
2、广义相对论
3、光电效应理论研究
4、宇宙学、统一场论
建议罗斯福抢在纳粹之前研制原子弹
痛心原子弹爆炸引起的大量平民伤害
1、和平的坚定捍卫者
一战时:
一战后:
二战时:
冷战时:
发起成立反战团体
积极致力于恢复各国人民的相互谅解
防止核战争
三、爱因斯坦的其它贡献
科学技术本身是一把双刃剑。科技能造福人类,推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但如果运用不当,也能危害人类。
三、爱因斯坦的其它贡献
1、和平的坚定捍卫者
一战时:发起成立反战团体
一战后:积极致力于恢复各国人民的相互谅解
二战时:建议罗斯福抢在纳粹之前研制原子弹
痛心原子弹爆炸引起的大量平民伤害
冷战时:防止核战争
2、伟大的人格力量
平凡简朴的生活作风
谦逊善良纯朴的伟大人格
不崇拜偶像、漠视奖励的做人准则
拉小提琴的爱因斯坦(1941)
如果你把他当作一个人而不是一个圣人来看待,或许爱因斯坦的一生将会显得更加的灿烂。
爱因斯坦与第二任妻子
与以色列第一任总理班古里昂会面
与印尼总理尼赫鲁在普林斯顿大学会面
和查理·卓别林在一起
他是个行为古怪的人。有着那样一头发型,谁又说他不是呢?
他的那幅吐出舌头的照片已成为一种社会文化符号。难怪卡通画家也喜欢他。
他非常热情,总是散发出独特的幽默感;他还是一位梦想家,同时对这个世界和人抱以极大的关注;他还是一位早期的嬉皮士,他从来不穿袜子。
1955年4月18日,爱因斯坦病逝,《纽约世界电讯报》在头版报道
●(1879-1955)生于德国乌尔姆镇
●21岁大学毕业
●26岁建立了相对论
●36岁完成广义相对论
●42岁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50岁发表[统一场论]
●70岁发表[统一场论]的最后论文
●76岁普林斯顿医院病逝
“相对论”妙解:
有一次,群众包围了从德国移居美国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的住宅,要他用“最简单的话”解释清楚他的“相对论”。当时,据说全世界只有几个高明的科学家看得懂他关于“相对论”的著作。爱因斯坦走出住宅,对大家说:“比方这么说——你同你最亲的人坐在火炉边,一个钟头过去了,你觉得好像只过了5分钟!反过来,你一个人孤孤单单地坐在热气逼人的火炉边,只过了5分钟,但你却像坐了一个小时。——唔,这就是相对论!”
时间与永恒:
有一次,一个美国女记者走访爱因斯坦,问道:“依您看,时间和永恒有什么区别呢?” 爱因斯坦答道:“亲爱的女士,如果我有时间给您解释它们之间的区别的话,那么,当你明白的时候,永恒就消失了!”
一个爱说废话而不爱用功的青年,整天缠着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要他公开成功的秘诀。爱因斯坦厌烦了,便写了一个公式给他:A=x+y+z 爱因斯坦解释道:“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劳动,y代表正确的方法……z代表什么?”青年迫不及待地问。 “代表少说废话。”爱因斯坦说。
成功的秘诀
1922年3月, 爱因斯坦首次抵沪,对中国知识界来说,无疑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爱因斯坦应上海犹太青年会和学术研究会的邀请,作了关于相对论的演讲。当时不少中国学者及青年学生赴会目睹了他的风采,聆听了他的演讲。相对论的深奥思想是与会的大多数人无法深刻理解的,但是爱因斯坦的诙谐、幽默和平易近人,赢得了大家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爱因斯坦与中国青年
爱因斯坦对当时所见到的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下的中国劳动人民的苦难深为同情。
他在旅行日记中写道:“中国人受人注意的是他们的勤劳以及对生活方式、儿童福利要求的低微。他们比印度人更乐观,更天真。他们大多数负担沉重:男男女女为每日5分钱的工资天天在敲石子。他们似乎驽钝得不理解自己命运的可怕。”在他看来这是“一幅悲惨的图像”,所以他认为,1919年中国爆发的“五四”运动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爱因斯坦还将中国和西方的文化发展作了比较,揭示了两种文化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充分表达了他对中国文明成就的赞叹。此外,“推之中国青年,敢信将来对于科学界定有伟大贡献”——这是当年爱因斯坦上海之行的期望。
民国日报(1922年11月15日)载爱因斯坦到沪讯息
最伟大的科学家的风格
淡泊名利
简朴无华的生活
不修边幅
很节俭的人
很珍惜时间
不摆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