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文言文二则》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8 《文言文二则》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16 08:42: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18.文言文二则
两篇
文言文一篇称为一则
古诗一篇称为一首
新课导入
司马光
回顾一下,我们学过哪些文言文呢?
守株待兔
精卫填海
初解课题
囊 萤 夜 读
书写时事先考虑好横画的长短和留白距离,秃宝盖要写得宽一些,各部件要紧凑一些。
香囊
胶囊
气囊
用口袋装
萤火虫 荧幕
萤火虫
(车胤)
在夜里读书
(照明)
练习朗读
听朗读,画出节奏线。
知其意
回忆一下理解文言文的方法有哪些?
知其意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恭:“?”叫竖心底,小字多一点,是表示心理活动的。
恭喜 恭敬
勤:左部横画间距要均匀;右部撇向左下伸。
勤劳 勤勉
肃敬勤勉
形近字:搏
广博 博学
知识广博
知其意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疲倦
通晓,明白
车胤认真勤奋,学习而不知疲倦,知识渊博,学问精通。
理解人物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再读第一句,说一说,车胤是个怎样的人?
谦逊有礼貌
勤奋好学
博学多才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知其意
贫穷

白色薄绢做的口袋
在这里“chéng”意思是“装”
用来
语气词
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夏天的夜晚,他就用白绢口袋装几十只萤火虫照书,夜以继日地学习。
理解人物
家贫不常得油
这一句写出了车胤的什么状况?
家境贫寒
理解人物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那一句话是具体写“囊萤夜读”的?
车胤在晚上是怎样读书的?
用白色薄绢做的口袋装上数十只萤火虫,用来照明,继续读书。
理解人物
车胤囊萤夜读这件事印证了文中哪个词?
恭勤不倦
想象画面
车胤怎么想出“囊萤夜读”这个好办法的?想一想:车胤在晚上读书没有油灯的时候是怎样想的?看到萤火虫又会怎么想?怎么做?
想象画面
车胤夏夜乘凉,看到萤火虫打着灯笼、闪着亮光,联想到可以用来照明。为了防止萤火虫乱飞,于是想到放入口袋里。又想到白色的薄绢口袋散光最好,还想到放几十只更亮了。还有“做袋……捉萤火虫……盛袋……照书……”
讨论交流
讨论:你心中的车胤是个怎样的人?
本文主要是围绕哪一点写的?或主要为凸显人物的哪个特点写的?为什么?
谦逊有礼貌
勤奋好学
博学多才
勤奋好学
因为“家贫”,所以“囊萤夜读”,因为“囊萤夜读”,所以“博学多通”。
阅读拓展
古时候有很多喜欢读书的孩子,你们知道有谁吗?课后自己收集喜欢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凿壁偷光的匡衡
映月读书的江泌
新课导入
大家知道大诗人李白吗?他一生写过许多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古诗,有“诗仙”之称。传说李白小时候学习并不认真,是什么事改变了他,让他成为著名的是人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关于李白的一个传说故事——《铁杵成针》
初读课文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铁杵成针
听课文朗读,画出节奏线,再自己尝试读一读。
初读课文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 卒 业。
铁杵成针
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chǔ

ǎo

huán


初解题意
铁杵 成 针
齐读题目,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用来舂米或捣衣的铁棒。
磨成,做成。
缝衣针。
题意:铁棒被磨成了缝衣针。
知其意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溪水的名字
地点
译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的山脚下。
知其意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世世代代相传
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
放弃
离开
译文: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
知其意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路过


“夊”的撇捺不要写得太长最后一笔横捺要写得书展
组词:相逢 恰逢
遇到
老妇人
正在
译文:(他)路过这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
问之,曰:“欲作针。”
知其意
代词,老妇人为什么磨铁杵

想要
译文:(于是)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
知其意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感其意
被老妇人的意志感动。
回去
完成
译文:李白被她的意志感动,(就)回去完成了学业。
知其意
听了老婆婆的回答,李白可以说是百感交集呀!发挥想象,设想李白想到了什么。
老婆婆的意志真坚定呀,竟然能将铁棒磨成针。我应该向这位老婆婆一样坚持不懈,我还是回去好好地读书吧!
文中用哪三个字写出了李白的内心感受,用哪三个字写出了李白的行动。
知其意
感其意
还卒业
概括内容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故事的内容。
讨论交流
讨论:学完故事后,你觉得李白是个怎样的人?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知错就改
持之以恒
拓展延伸
这个故事,可以浓缩成哪个谚语?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连李白这样有极高天分的人学习都需要勤奋与毅力,我们普通人更应该加倍努力,这样才能学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