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届高三冲刺卷(二)
地 理 试 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和本试卷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框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直以来海南省稻作以“一年一熟”为主,“一年二熟”“一年三熟”仅分布在水源充足地区且总面积不大,海南省目前稻米缺口仍然较大。据此完成1~2题。
1.海南大部分地区不能实现一年二熟或三熟,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降水 B.地形 C.蒸发 D.植被
2.为减小海南省稻米缺口,可以
①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②推进海南城市化发展
③引进新品种增加单产 ④引进稻米产品加工业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通勤是指人们每日从居住地往返工作地的过程,据了解,5公里内通勤是“幸福通勤”。长距离通勤已成为我国一些大城市普遍存在的现象。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大城市的通勤路程和时间(2018年)。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通勤数据表明
A.通勤路程决定通勤时间 B.经济水平决定通勤距离
C.各大城市职住分离严重 D.城市规模决定通勤距离
4.为缩短城市通勤路程,可以
A.大力发展轨道交通 B.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C.增加城市居住面积 D.调整城市产业结构
冲刺卷(二)地理试题 第1页(共6页)
某研究小组开展野外植被和土壤发育情况调查,下图示意该小组调查的某一小型山谷景观。据此完成5~6题。
5.该区域植被类型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热量 B.降水 C.基岩 D.地形
6.导致该区域土壤腐殖质层厚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和生物 B.气候和地形 C.气候和生物 D.母质和地形
车尔臣河发源于昆仑山北坡,终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台特玛湖。流域内现代冰川、多年冻土发育,冻土活动层每年4月下旬开始融化。下图示意车尔臣河流域月均降水量、流量和水资源年内分布。据此完成7~9题。
7.车尔臣河流域
A.各月流量变化与降水变化一致
B.各月流量占比与降水占比一致
C.夏季降水占比高于夏季流量占比
D.7 月流量增大仅与降水增加有关
8.流域内4、5 月份流量稳定,是因为
①降水量保持稳定 ②积雪消融量减少
③水分下渗量增加 ④冰川消融量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推测车尔臣河从源头至台特玛湖的流量变化可能是
A.一直增大 B.一直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与咸镜北道(朝鲜的道相当于中国的省)位于中朝交界处(下图),二者的历史聚落地名均包含自然地名和人文地名两大类,其中以自然地名占较大比重。据此完成10~12题。
冲刺卷(二)地理试题 第2页(共6页)
10.两地的历史聚落地名中自然地名均占较大比重,说明两地历史上
A.人类改造自然较少 B.人类企图征服自然
C.民族文化融合 D.人口流动频繁
11.两地自然地名中“沟”“山”“河”“湖”等字出现频率较高,推测两地自然环境特征是
A.山高谷深,纵列分布 B.沟壑纵横,支离破碎
C.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D.山脉纵横,河流众多
12.人文地名中咸镜北道经济产业地名(交通地名、农业活动地名等)分布多于延边,影响因素可能是
A.开发历史 B.经济水平 C.风俗习惯 D.民族构成
电子发票是指经营活动中开具或收取的数据电文形式的收付款凭证,即电子形式的发票。电子发票一般为PDF格式文件,可以供纳税人下载储存在手机、U盘等其他电子储存设备中,需要时可用PDF软件系统进行浏览、打印。据此完成13~14题。
13.与纸质发票相比,电子发票
A.投资风险较高 B.更加低碳环保 C.流通成本较高 D.应用范围较大
14.我国推广使用电子发票,有利于
①增加就业机会 ②促进产业升级 ③方便发票管理 ④降低企业成本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河流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是同时进行的,并且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下图示意泥沙的侵蚀、搬运、沉积与沉降速度和粒径之间的关系。据此完成15~16题。
冲刺卷(二)地理试题 第3页(共6页)
15.判断图中 A、B、C区域代表的含义分别是
A.搬运、侵蚀、沉积 B.侵蚀、搬运、沉积
C.沉积、侵蚀、搬运 D.侵蚀、沉积、搬运
16.图中泥沙启动曲线呈现凹形的原因可能是
①河流的能量与河流的流速没有直接关系
②泥沙的启动速度并不受制于泥沙粒径大小
③粗沙沉积物的启动流速随粒径增大而增大
④细沙沉积物的启动流速随粒径减小而增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 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网谷小镇位于杭州市拱墅区,是从传统工业区重构而成的特色小镇(前身是1950年建立的铁路北站老工业基地,简称“铁北基地”),曾是杭州钢铁厂、杭州炼油厂等大批传统工业企业的集聚地。1990年后,杭州市住房价格急升,政府积极通过土地出让和房地产开发吸引投资以实现经济增长,而拱墅区难以通过土地开发拉动经济。2010年后,拱墅区政府通过对“铁北基地”进行土地重构建设智慧网谷小镇,关停、搬迁原有低效传统产业,积极引进新兴高端产业,成功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下图)。
(1)分析1990年后拱墅区难以通过土地开发拉动经济发展的原因。(4分)
(2)说明2010年后智慧网谷小镇在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方面的作用。(6分)
冲刺卷(二)地理试题 第4页(共6页)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雾凇,俗称“树挂”,是水汽接触到地表物体上的凝结核发生凝华的过程。在湿润和半湿润区,由于水汽充足,一旦遇到冬季降温和适度风速等气象条件,便很容易形成雾凇。雾凇并不只出现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在我国西北极度干旱的沙漠戈壁中也会出现雾凇。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中央,荒漠植被较茂密,是我国唯一冬季存在稳定积雪覆盖的沙漠(下图),冬季常出现雾凇现象。
(1)说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冬季经常出现雾凇的原因。(4分)
(2)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沙垄看到的雾凇,垄上植物枝条的雾凇要多于垄间植物,对该现象做出合理解释。(4分)
(3)有人说,雾凇对于维持当地生态系统平衡有重要意义,说明其合理性。(4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南海是一个半封闭的面积广阔的深水海盆,其大部分处于热带地区,季风盛行,海表有大量的热和淡水输入,南海四周通过多个海峡与相邻的边缘海或大洋进行水交换。卡里马塔海峡(下图)是南海主要出流通道,对维持南海海区热盐平衡有重要作用。该海峡表层流向季节变化明显,冬季流速明显大于夏季(北半球季节)。
冲刺卷(二)地理试题 第5页(共6页)
(1)判断卡里马塔海峡洋流流向并分析原因。(6分)
(2)分析卡里马塔海峡洋流冬季流速较大的原因。(4分)
(3)说明卡里马塔海峡对维持南海海区热盐平衡的作用。(4分)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新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核心区,是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 目前新疆是全国拥有机场最多的省区(下图),以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为核心的“疆内成网,东西成扇,干支结合、客货并举、连接亚欧”的航线网络格局已基本形成。乌鲁木齐共与13个国外城市、70个疆外国内城市(含1个港澳台城市)及22个疆内城市通航。
(1)分析新疆大力发展航空运输的地理背景。(6分)
(2)说出随着航线网络格局形成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周边可能布局的产业。(4分)
(3)从航空枢纽的角度,说明乌鲁木齐在不同尺度区域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6分)
冲刺卷(二)地理试题 第6页(共6页)ON
2024届高三冲刺卷(二)
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1.B【解析】材料提示海南“一年二熟”“一年三熟”仅分布在水源充足地区,说明水源是导致海南大
部分地区不能实现一年二熟或三熟的主要因素,而海南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充足,导致大部分地区水源不
足的原因是地形影响水源的储存,B正确:不是因为降水、蒸发和植被因素,A、C、D错误。故选B。
2.B【解析】减小海南省稻米缺口,就是要落实我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政策。推进高标准农田
建设,“藏粮于地”,提高耕地数量和质量,增加稻米产量,①正确:引进新品种引进高产品种,“藏粮于技”,
增加单产增加稻米产量,③正确:稻米缺口是稻米需求量和供应量之间的差值,与城市化发展和农产品加工
业的发展没有直接关系,②、④错误。故选B。
3.C【解析】由图可知,上海和重庆的通勤路程不同而通勤时间相同,A错误:材料提示通勤是指人们
每日从居住地往返工作地的过程,所以通勤路程是居住地和工作地之间的距离,与经济水平和城市规模没
有直接关系,B、D错误:材料提示5公里内通勤是“幸福通勤”,而图中各大城市通勤路程都超过5公里,说
明居住地和工作地之间的距离较远,职住分离严重,C正确。故选C。
4.B【解析】缩短通勒路程就是要缩短人们居住地和工作地之间的距离,需要城市合理规划居住区和
工作区域,优化城市空间结构,B正确:A、C、D都不能缩短人们居住地和工作地之间的距离。故选B
5.D【解析】材料提示该区域为某一小型山谷景观,属于小尺度范围地区,因此热量和降水条件没有
明显差别,A、B错误:基岩条件不会影响植被类型,C错误:图中山谷地形,谷坡和谷底由于坡度因素影响径
流条件,导致土壤水分条件明显差异,导致植被类型差异,D正确。故选D。
6.A【解析】由图可知,谷底土壤腐殖质层较厚,两坡土壤腐殖质层较薄,腐殖质是由有机质转化而
来,而有机质为生物残体提供,因此图中腐殖质层厚度差异主要因为生物差异导致:另外,谷坡和谷底因为
坡度差异导致水分运动不同,谷坡坡度大水分运动快,土壤侵蚀严重,影响土壤厚度,A正确:图示区域气候
条件差别不大,腐殖质层厚度与母质关系不大,因此B、C、D错误。故选A。
7.C【解析】由图可知,4、5月降水增多而流量变化不大,A、B错误:材料提示,流域内现代冰川、多年
冻土发育,可见7月流量增大不仅与降水增加有关,还与冰川、冻土融化补给河流有关,D错误:读图可知,2
月开始流量明显增加而降水高度集中在夏季,可推测C正确。故选C。
8.B【解析】流域内4、5月降水增加,①错误:材料提示多年冻土层每年4月下旬开始融化,也就是说
4月下旬气温到达0度以上,而高山上的冰川温度达不到0度,冰川消融应该主要在夏季7、8月份,④错误:
春季开始积雪融化,4、5月积雪消融量减少,②正确:材料提示,4月下旬冻土开始融化,水分下渗量增加,③
正确:虽然4、5月降水增加,由于积雪消融量诚少水分下渗量增加.导致流量稳定。故选B。
9.C【解析】车尔臣河从源头至台特玛湖,上游因为支流汇人流量增加,下游由于蒸发、下渗以及沿线
地区饮用水必然会导致支出量增大,而其位于西北内陆地区,降水稀少,主要只能靠季节性冰雪融水、永久
性冰川融水和地下水等补给,补给量有限,也就是收入少支出多,最后断流消失。故选C。
10.A【解析】两地的历史聚落地名中自然地名均占较大比重,说明聚落分布受自然因素影响很大,推
出两地历史上人类顺应自然,而改造自然较少,A正确,B错误:自然地名与民族文化关系不大,C错误:地
名与人口流动关系无关,D错误。故选A。
11.D【解析】两地自然地名中“沟”“山”“河”“湖”等字出现频率较高,说明该地多沟、山、河、湖,D正
确:山高谷深,纵列分布,是对中南半岛地形的描述,A错误:沟壑纵横,支离破碎,是对黄土高原地貌的描
述,B错误:该地不符合沃野千里,C错误。故选D。
12.A【解析】咸镜北道经济产业地名分布多于延边,因为是历史聚落地名,所以可能是因为咸镜北道
冲刺卷(二)地理答案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