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 上册 第2单元《中古亚欧文明》同步练习
第I卷(选择题)
1.下列关于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描述正确的是
A.6世纪中叶,孝德天皇开始进行改革
B.大化改新把日本推到了奴隶社会的顶峰
C.通过改革日本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D.大化改新加强了世袭贵族统治
2.“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土地。这种自然环境成为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希腊的地理环境是产生民主制度的根源
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3.有关古希腊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
A. 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
B. 是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
C. 最早的史诗是《荷马史诗》
D. 有著名的科学家阿基米德
4.在沙特阿拉伯王国国旗上,用阿拉伯文写着:“万物非主,惟有真主,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这表明在沙特阿拉伯王国具有特殊地位的宗教是( )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犹太教
5.右图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你认为该法典最有可能用什么文字写成?( )
A、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
C、腓尼基文字 D、甲骨文
6.张兰代表九年级某班参加学校的历史知识竞赛,她抢答到了这样一题“在中古欧洲社会发展过程中,催生了市民阶级,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的是什么?”结果准确地答对了,你知道她选的是哪一个吗?( )
A、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B、西欧城市的兴起
C、西罗马帝国灭亡
D、拜占廷帝国的灭亡
7.王先生在参加《开心辞典》网上答题,其中一题“谁是西欧封建社会最大的土地所有者?”让他犯难了,假如你当时就在他身边能帮。他选出正确的答案吗?( )
A、封建国王 B、基督教会 C、封建贵族 D、骑士
8.以下最能反映欧洲封建等级制度的语句是( )
A、不学无术是信仰虔诚之母
B、条条大路通罗马
C、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D、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9.下列关于大化改新的内容,正确的是( )
①大化改新主要在政治和经济领域进行
②大化改新仿照了中国的隋唐制度
③大化改新后,日本进入了封建社会
④大化改新是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下列关于伯利克里改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扩大所有雅典人的权利
B、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在行政和司法机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C、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和平、战争等重大问题
D、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11.2008年3月7日,《人民日报》有一篇时评:“民主政治的生动诠释”、时评介绍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情况。那么你知道在古代曾经达到了西方世界民主政治高峰的地方是哪里吗?( )
A、波斯 B、斯巴达 C、罗马 D、雅典
12.人们常说:对待敌人要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国外也有类似的谚语:“An eye for an eye and a tooth for a tooth。”这句谚语最早出自于( )
A、《佛经》 B、《古兰经》
C、《汉谟拉比法典》 D、《圣经》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东罗马帝国也叫拜占廷帝国 ②14世纪末奥斯曼土耳其兴起 ③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500年,东罗马帝
国灭亡 ④东罗马被奥斯曼土耳其所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对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评述不对的是( )
A、既是宗教领袖又获得世俗权力,还控制着思想、文化。
B、但在政治生活中,教皇必须服从国王的领导。
C、教皇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可以凌驾各国君主之上。
D、天主教会还占有大量的土地,居西欧封建社会的中心地位。
15.西欧城市取得自治权的方式主要有( )
①选举 ②用金钱赎买 ③和封建主进行谈判 ④通过武力斗争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6.西欧的奴隶社会结束以哪一事件为标志:( )
A、西罗马的灭亡 B、大化改新
C、基督教的产生 D、基督教被定为罗马国教
第II卷(非选择题)
17.读图回答问题:
(1)该图反映了哪一地区的什么制度?
(2)该图最底层代表哪一阶级?
(3)该图反映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4)图中帝王能否管辖农民?为什么?
18.读图并回答问题。
(1)根据上图,补充西欧封建等级制度,A是( )B是( )C是( )。
(2)写出上下级封建主之间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3)对于“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田,六年一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已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
材料二 废除官职世袭的陋习,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是哪个国家在何时进行的?
(2)材料一、二分别是哪方面什么措施?
(3)此事件对该国有何重大意义?
20.阅读材料:简表
时间 7世纪中期
主要 内容 经济上 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政治上 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请回答:
(1)这是哪个国家改革的内容
(2)这次改革历史上称作什么
(3)它是何时开始实施的
(4)这次改革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有何启示?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经济方面,把土地收归公有,废除部民制,建立班田收授法与租庸调制。在政治方面,建立中央集权天皇制封建国家,建立中央机构。地方设国、郡、里,分别由国司、郡司、里长治理。
(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次改革?这次改革是谁实施的?
(2)本次改革的影响是什么?
(3)本次改革主要是效仿中国什么时期的政治制度?
参考答案
1.C
2.A
3.B
4.C
5.B
6.B
7.B
8.C
9.A
10.A
11.D
12.C
13.B
14.B
15.D
16.A
17.
(1)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
(2)农奴。
(3)封建主和农民之间的矛盾。
(4) 不能;因为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18.(1)(3分)A国王;B大封建主;C农奴
(2)上对下:保护和赏识;下对上:效忠和服务
(3)由于封建等级制度是因土地的层层分封而形成的,各级封君与封臣之间都互有义务。所以,封臣即附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领主为封主,而对自己封主的封主却没有臣属关系。所以,中世纪的西欧出现了“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现象。
19.(1)大化改新;日本;7世纪中期。
(2)材料一是经济方面的措施:土地收归国有,国家定期按人口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材料二是政治方面的措施:改革行政制度,实行中央集权。
(3)大化改新是日本历史上一次重要得国制改革,改革后,日本依靠律令实行统治得天皇制中央集权国家
20.(1)日本。
(2)大化改新。
(3)646
(4)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虚心地有选择地向他人的长处学习,不断地改革和创新,就能够迅速地取得进步;改革是推动国家发展的动力,只有根据形势的变化进行改革,才能顺应历史进步的潮流,国家才能振兴。
21.
(1)大化改新;孝德天皇。
(2)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3)隋唐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