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16 08:10: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绽放更加夺目的光彩、焕发斯的活力。通过探索、创新斯展示利用摸式,积极整合长城与周边文物、文化、自然资源,
深入龙掘长城P,组成品牌联盟,拓展直捣带货、电商联盟等线上宣传渠道等,使古老的长城真正“活起来”。
(摘编自济兼《着眼“一盘棋”,做好长城保护利用大文章》)
材料二: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长城文化底蕴深厚。要想理解长城文化,必须关注和回答以下问题:第一,有人说长城是
封闭、保守的象征,那么中华民族为何持续两千多年不断地修筑长城?第二,中华文明是四大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
的文明。在这个特殊的人类文明现象中,长城起着什么作用?如果没有长城,中华文明是否还能延续至今?第三,
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视角下,如何看待长城所代表的中华文明的重要价值、引领意义?事实上,人类文明诞生至
今,始终面临着三大问题:生存、秩序和传承发展。长城的出现和存在,与此密切相关。
生存,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根本。作为我国古代一项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长城的修筑,最初的动
力便是解决生存和安全问题。
秩序是一个永恒追求。农耕和游牧,是两种不同的生产方式、经济类型,彼此有着强烈的冲突和互补。资源互
换,通常有抢夺、贸易这两种方式。如果抢夺成为一种常态,战争就会越来越多。长城的修筑,构建了良好的秩序。
农耕民族在长城里面种地,游牧民族在长城外面放牧,二者通过长城成千上万的关口来进行贸易。这样,就有效地
促进了民族融合与社会进步。由此可见,修筑长城时,垒起坚固的城墙,封闭是手段,交流是目的。
传承发展才能走向未来。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呈现出多元一体的格局。几千年来,我
们的国家和民族,正是在这样的碰撞、融合中发展进步的。修筑长城,体现了对长城之外生活族群的承认,代表着
一种共存共生、融合发展的关系。长城内外,是独立存在、相互依赖的一个整体。长城,是中华民族爱好和平这一
文化情结的表达。多元利益平衡基础上的一体利益最大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人类的发展,也应当以多元利益
平衡基础上的一体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长城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我们要以历史的眼光,去看待
长城在不同阶段的作用,但它的核心思想和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希望把长城所代表的中华文明,在国家层面上积
极推广。这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也是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
如何让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并且造福社会?把长城保护做真,是当务之急。排除长城险情,保护其
完整性、真实性和历史风貌是最重要的。我们要做的是,通过修缮防止墙体继续坍塌。如果有些地方需要回砌,就
要最大限度地保留其历史信息。除了专业人员,还需要更多社会力量的支持及参与,还要把长城旅游做实、把长城
故事讲好。在这个过程中,尽可能将长城的文化内涵挖掘出来,更多地关注人、关注人的情感交流。现在,这方面
的工作很艰难、很繁重,但也迫切需要!
(摘编自董耀会《长城文化的历史价值与新时代意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形成了独特的长城旅游格局,但近年来出现了行政区划分割、开放模式单一、潜力挖掘不
够等问题。
B.修筑长城的最初动力是解决生存和安全问题,但长城作为我国古代一项伟大的军事防御工程,已成为中国和
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
C.修筑长城为农耕和游牧这两种生产方式和经济类型构建了良好秩序,有效地促进了民族融合与社会进步,对
此应有足够的认识。
D.传承长城文化遗产并使之造福社会,当务之急是做真长城保护,既要发挥专业人士的作用,也需要更多社会
力量的支持和参与。
【高一5月教学质量检测·语文第2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