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16 09:07: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一战前,大量发行的报纸滋长了公众希望看到自己国家是“第一”的愿望,即无论是争夺殖民地还是探索南极,都要争第一。为了能获得媒体对外交政策成功的报道,领袖人物们甘愿冒险获得短期的成功,却付出了遭到其他国家的长期敌对的代价。这表明( )
A.媒体是世界大战的主要推动者 B.领袖们的短见导致一战的发生
C.公众的压力加剧国家间的对抗 D.各国争相谋求世界霸主的地位
2.1897年,英国杂志《星期六评论》针对英德矛盾的尖锐化,写道:“德国的商贩和英国的行商……在地球上每个角落里都彼此竞争。……假使德国明天从地面上被消灭掉,那么,后天在世界上就找不到一个不因此而更富的英国人。过去,各国为争夺某一城市或某种遗产而厮杀若干年,难道现在它们不应该为每年五十亿英镑的商业收入而从事战争吗?”这段话的意图是( )
A.鼓动英国准备对德作战 B.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C.落实对非洲的瓜分决议 D.严惩作为战败国的德国
3.《国联盟约》规定:“凡任何战争或战争之威胁,不论其直接影响联盟任何一会员国与否,皆为有关联盟全体之事。联盟应采取适当有效之措施以保持各国间之和平。”“联盟会员国如有不顾……所定之规约而从事战争者……应即视为对于所有联盟其他会员国有战争行为。”材料说明国联( )
A.试图以“集体安全”方式维护一战后的和平
B.协调了一战后美日在中东和亚太地区的矛盾
C.决议中“全体一致”原则有效维护世界的和平
D.开创用“大国一致”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
4.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曾说:“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此话预示了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下( )
A.殖民地与殖民国家间的矛盾 B.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C.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D.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
5.一战后,美国大力扶植德国,如1929年推出“杨格计划”,为德国停付赔款扫清了道路;在20年代美国在德国的投资占外国投资一半以上。这主要是基于( )
A.德国痛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制约苏联
C.钳制英法 D.在欧洲推行“均势政策”,称霸世界
6.1916年,德国驻英大使卡尔·马克斯私人印刷小册子《1903—1914年我出使伦敦》,谴责德国与奥匈帝国结盟,认为这必然导致德国卷入巴尔干危机,并不可避免地与俄国交恶,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卡尔·马克斯的观点( )
A.尚未认清这场战争的本质特征
B.导致德国在巴黎和会上被宰割
C.暴露了德国共和政府内部的政策分歧
D.加速了战争向协约国有利的态势发展
7.1919年《凡尔赛和约》在巴黎签订。法国元帅福煦听到消息后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最终一语成谶,他的预言成为了证明凡尔赛和约“对德惩罚过重,埋下复仇种子”最常用的史料。然巴黎和会前法国总理嫌福煦态度强硬,不利和谈协商,明确拒绝福煦参会;美国总统威尔逊评价福照是“记仇、盲目法国人的化身”。1923年,福照还积极支持和策划法军占领德国鲁尔工业区。这样个性的人,会觉得严惩德国是个错误吗?有学者研究得出,福煦恰恰认为对德国的处罚过轻,而这个结论却与此前结论完全相悖。这说明( )
A.历史研究本无定论,治史艰难,“成一家之言”是历史学者的价值追求
B.史学研究重在推陈出新,历史学家需紧跟时势变化不断调整研究方向
C.定势思维影响历史解释,“重推导、弱灌输”有助于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
D.认识人物有一个摸索的过程,应当搜集和运用新材料去否定旧有结论
8.如表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项目 英 德 法 美
1870—1913年工业增长速度(倍数) 1.3 4.6 1.9 8.1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置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置 1 4 2 5
A.英法的国际地位有所下降 B.英法逐渐失去了经济发展优势
C.美德迅速崛起威胁到英法 D.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9.20世纪初,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欧洲形成了“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敌对的军事集团,下列属于“协约国”集团的是( )
A.德国、奥匈帝国、法国 B.英国、俄国、奥匈帝国
C.德国、英国、意大利 D.英国、法国、俄国
10.1904年,梁启超发表《新大陆游记》,文中流露出中国大不如日本,更不如美国的感慨。1918年12月,梁启超与好友游历英、法、德、意等欧洲列国,1920年发表《欧游心影录》,客观评价东西方文化,此书反响强烈。上述材料表明( )
A.西方物质文明渐趋衰落 B.社会各界对西方认识趋于理性
C.时代变迁促进思想转变 D.欧洲中心的世界格局走向瓦解
11.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意大利代表团因为提出的领土要求遭到英、法、美三国的频频拒绝,继而愤然退出了巴黎和会,以示抗议。这实质上反映出巴黎和会( )
A.谴责了西方殖民主义行径 B.由西方大国实际主宰
C.使战败国遭到了应有惩罚 D.极力维护战胜国利益
12.一战期间,法国60%健康的成年男子上了前线,造成后方劳动力短缺,这一问题在战争后期得到有效缓解。下表为1918年11月法国军需产业劳动力构成表(单位:万人)。
总数 法国士兵 成年男性 成年女性 未成年人 殖民地劳动者 战俘 伤残军人
171.1 49.7 42.5 43 13.7 16.9 4 1.3
据表1可知,法国( )
A.殖民地的统治政策调整 B.综合国力得到一定提升
C.战时经济动员能力提高 D.男女社会地位趋于平等
13.一战后,中立观念被集体安全思想所取代,国联在盟约中废除会员国的中立权。国联成立后所有欧洲中立国都加入了国联。1936年,比利时、荷兰宣布重返中立。1938年,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宣称中立,并表示“对所有国家友好,保持独立的坚定决心”。这表明( )
A.国联有效地维护了世界和平 B.国联委任统治制度面临瓦解
C.斯堪的纳维亚国家被边缘化 D.国联集体安全机制走向衰落
14.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美国总统提出《十四点原则》,希望以公平合理的方式处理战后问题。对此,法国总理克里蒙梭认为:“就是上帝也只以十诫为满足,威尔逊却要坚持十四点。”其态度表明法国( )
A.希望通过美国调和欧洲矛盾 B.认为美国方案符合法国现实需要
C.反对美国充当世界的领导者 D.不赞同制订过细的战后和平计划
15.法军元帅福煦批评《凡尔赛条约》是对德国的“投降”和对法国的“叛卖”。而在德国人心中,凡尔赛和平根本不是威尔逊最初声称的“没有胜利者的和平”,而是“胜利者的和平”。由此可见,《凡尔赛条约》( )
A.埋下了战争的祸根 B.违背了民族自决原则
C.抑制了法西斯扩张 D.确保了法国霸主地位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1772年开始,英国连续发表了禁止奴隶贸易的命令,而这项禁令主要是由英国 海军执行的。据统计,在1825—1865年间,海军巡逻队共捕捉贩奴船1287艘,释放黑奴达 13万人左右。
——摘编自张天、时春荣《英国工业革命与海军的发展》
材料二
英国海军部分年份海军实力统计
项 目年份 总吨位 舰船数量
1882 712126 159
1890 892361 254
1899 1265969 472
注:1870年时,英国海军总吨位数相当于当时法、德、意、奥、俄五国海军总和的63%,1890 年时,这个比例上升到67.5%。
——摘编自[英]巴那比《英国水师考》等
材料三 1933年底世界主要国家各类舰艇数统计
单位:艘
战列舰 航空母舰 重巡洋舰 轻巡洋舰 驱逐舰 潜艇
英国 15 6 19 28 148 55
美国 15 3 15 10 174 83
日本 9 4 18 19 94 55
意大利 4 0 7 13 91 60
——摘编自[苏]德波林《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1)对材料一中历史现象的成因进行合理分析。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英国海军军费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
(3)据材料三及所学,你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从原因角度对此结论进行说明。
17.【英国的护航政策】
材料一:第一次英荷战争期间(1652—1654),英国政府在本土和海外指定一些港口作为商船的集结地,例如,在波罗的海等待返航的所有英国商船都要先在埃尔西诺锚地集合;商船到达指定集结地后,在那里等待护航船只到达,而后在护航船只的护送下出航或返航。一支船队一般会派遣一至两艘船只护航,用于护航的船只既有海军军舰,也有武装商船。由于战争期间在北海海域有荷兰舰队巡航,英国意识到需要为定期往返于纽卡斯尔和泰晤士河口之间的运煤船进行护舷。1652年,海军将领玛瑟姆奉命率领13艘军舰护送着一支由将近500艘运煤船组成的庞大船队返航。
——摘编自杜平《近代英国海上贸易保护政策的演变》
材料二:1887年,英国海军情报处对英法俄三国海军实力进行评估指出,无论是当前还是90年代初,英国都是毫无争议的海军强国,“封锁是英国在战争中最明智的海军政策,要尽力阻止敌人的军舰开往海洋”,“如果敌方军舰突破封锁,就攻击它们”。1903年,英国海军部备忘录指出,战争爆发后,英国“第一位和最重要的目标”将是集中力量攻击敌国海军、通过舰队战斗来争夺制海权。英国夺取制海权后,英国海上贸易的安全便可基本无忧。1905年4月,英国海军大臣在报告中指出,在未来发生的海上战争中,英国海军的首要任务是“找出敌方海军并与之进行战斗,以争夺决定海上战争胜败的唯一真正因素——制海权”。一个能够掌握制海权的国家在与敌国作战时,相当大部分的本国海上贸易将能够免受损失。
——摘编自杜平《从护航到封锁攻击:19世纪后期英国海上商船保护政策再探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第一次英荷战争期间英国海上护航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英国海上护航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打破了原有的世界格局,世界需要按照新的力量对比建造新秩序。巴黎和会重建了欧洲的秩序——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会议暂时建立了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秩序——华盛顿体系。在巴黎和会上还建立了世界第一个国际组织——国际联盟,尽管这个组织在产生的时候就具有先天的缺陷,在建立后发挥的作用也很有限,但作为第一次组织国际机构的尝试,它为以后建立类似的组织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不公正性酝酿着它的不稳定性,在仅仅存在了二十几年后,就被德国再次发动的世界大战所打破。
——唐贤兴《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二战期间,美苏召开了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通过许多宣言、公告和协议,最终确立了国际新秩序——()。它们根据自己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划定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在处理战败国时,他们吸取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教训,既要确保德国和日本不再对新的国际秩序构成威胁,又要避免强加在其身上过多的重担。它们非常重视战败国的民主建设,战后50年间,()下的国际秩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黄玉军《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之比较》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国际联盟的“天生的缺陷”是什么 “以后建立类似的组织”指的是什么 它怎样完善了国际联盟的缺陷
(2)材料二中,()处国际新秩序指的是什么 它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相比,进步性有哪些
19.[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情报方面的努力为其在不利条件下快速重塑军力提供了重要助力。1919年11月,受《凡尔赛条约》影响,德国总参谋部正式解散,但德国却利用替代形式最大限度保留了总参谋部的职能和精神传统。如利用掩护公司秘密研发生产新型武器装备;组织派遣军官考查外国军事发展情况;创办各类期刊杂志,分析探讨外国军情,形成自由开放的智力环境。除此之外,德国大力宣传西班牙内战中德国对城市和平民进行报复性轰炸所造成的恐怖效果,加剧他国恐慌情绪,进一步制造德军拥有强大战略轰炸能力的假象。德国情报工作在领导层、军队,甚至整个社会的相互配合中,最终形成了适用于自身的新型闪击战理念,重塑了自身军力,但也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烈埋下隐患。
——摘编自石润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德国重塑军事力量的情报努力》
(1)根据材料,概括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的情报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的情报工作。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前(欧洲)。根据材料“为了能获得媒体对外交政策成功的报道,领袖人物们甘愿冒险获得短期的成功,却付出了遭到其他国家的长期敌对的代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前,报纸滋长了公众希望看到自己的国家是“第一”的愿望,公众的期盼成为一种压力,导致国家领导人采取冒险政策,加剧了紧张局势,促成战争爆发反映出公众的压力加剧国家间的对抗,C项正确;A项夸大了媒体作用,排除A项;一战发生有着深刻政治经济根源,并不是领袖们的短见导致的,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各国谋求世界霸主,排除D项。故选C项。
2.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材料通过夸大英国因德国商业竞争所受影响,并暗示如果德国消失,英国将会变得更加富裕,来煽动英国公众对德国的敌意。它暗含的信息是,鉴于如此巨大的经济利益,国家之间的战争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这种言论在当时可能旨在为英国对德国采取更加敌对的政策制造舆论支持,A项正确;“假使德国明天从地面上被消灭掉,那么,后天在世界上就找不到一个不因此而更富的英国人”可知,其目的是打压德国人,排除B项;材料主旨“鼓动英国”,而“落实对非洲的瓜分决议”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严惩作为战败国的德国”发生于一战之后,排除D项。故选A项。
3.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一战后的世界。根据材料凡任何战争或战争之威胁,不论其直接影响联盟任何一会员国与否,皆为有关联盟全体之事。联盟应采取适当有效之措施以保持各国间之和平。”“联盟会员国如有不顾……应即视为对于所有联盟其他会员国有战争行为。”可知,《国联盟约》强调所有成员国都须关注战争和战争威胁,应采取适当有效措施保持各国间和平,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集体安全”,未体现国联是否能协调一战后美日矛盾,排除B项;材料说明国联试图以“集体安全”方式维护一战后的和平,未涉及“全体一致”原则,排除C项;联合国开创用“大国一致”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排除D项。故选A项。
4.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后(世界)。根据材料“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可知,德国作为战败国受到严酷的惩罚,这将引起德国报复,加剧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B项正确。德国是战败国,和殖民地无关,排除A项;德国是战败国,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涉及社会主义,排除D项。故选B项。
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是一战后的世界。根据材料可知,一战后,美国利用欧洲内部的矛盾,在欧洲推行“均势政策”,目的在于支持德国在西方与英法分庭抗礼,在东方制约苏联,实现称霸目的,D项正确;德国痛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是美国扶持德国的主要原因,只是一个外因,排除A项;“制约苏联”属于目的之一,但与主旨不符,排除B项;“钳制英法”属于目的之一,但具有片面性,排除C项。故选D项。
6.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卡尔·马克斯在《1903—1914年我出使伦敦》中虽然预测到了德国与俄国的交恶和一战的爆发,但没有深入理解战争背后的复杂因素和多国间的利益纷争,即战争的本质特征,A项正确;德国在巴黎和会上的遭遇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包括战争的胜负、国际政治环境等,不能简单归因于卡尔·马克斯的观点,排除B项;卡尔·马克斯的观点并不代表德国政府内部的政策分歧,而只是他个人的看法,排除C项;卡尔·马克斯的观点不可能直接影响战争的态势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
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19年后的世界。根据材料可知,“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的预言成为证明凡尔赛和约“对德惩罚过重,埋下复仇种子”最常用的史料,说明定势思维影响历史解释。要破除思维定势,就需要重视结论的推导过程,坚持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C项正确;福照对德国的态度是可以逐步弄清的,并非没有定论,排除A项;推陈出新,不断调转方向不是史学研究的科学态度,排除B项;旧有结论不一定就是错的,不能一味地否定,排除D项。故选C项。
8.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70-1913年(世界)。根据材料可知,首先观察表格中“项目”栏,主要是在1913年,其次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各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联系一战爆发的背景以及数据表格反映的内容综合可知表格反映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英法的国际地位情况,英法的国际地位仍然是世界的主导,排除A项;B项不符合材料实质,只是表象问题,排除B项;C项不符合材料实质,也体现的是表象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
9.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结合所学内容可知,20世纪初,为了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欧洲形成的两大敌对军事集团是同盟国和协约国,协约国的成员为英国、法国、俄国等,D项正确;德国国属于同盟国,排除A项;奥匈帝国是同盟国成员,排除B项;意大利为同盟国成员,排除C项。故选D项。
10.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04至1920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1904年,梁启超撰写的《新大陆游记》充斥着对中国固有传统的批判精神,渴望“向西方求真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梁启超撰写的《欧游心影录》则是在对西方现代文明的弊端有所洞察后,发现中国智慧具有治疗现代病的启示价值。由此可见,梁启超思想的变化深受时代变迁的影响,C项正确;材料无法直接得出西方物质文明渐趋衰落的结论,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梁启超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无法得出社会各界对西方认识趋于理性的结论,表述有误,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欧洲中心的世界格局走向瓦解的相关信息,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9年的世界。依据材料概况可知:意大利作为一战的战胜国,提出的领土要求屡遭拒绝,体现了大国强权和大国主宰国际会议的本质,B项正确;意大利也是西方殖民者的一员,排除A项;意大利是一战的战胜国,排除C项;极力维护的是大国利益而非所有战胜国的利益,排除D项。故选B项。
1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一战时期法国。根据材料,法国一战期间后方劳动力短缺,战争后期通过征发殖民地劳动者等形式使得短缺问题得到缓解,可知法国战时经济动员能力提高,C项正确;材料没涉及殖民地的统治策略,排除A项;一战使得综合国力下降,排除B项;材料和男女的社会地位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3.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一战后的世界。根据材料可知,国联成立后所有欧洲中立国都加入了国联。20世纪30年代,比利时、荷兰宣布重返中立,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宣称中立,这说明这些国家不受盟约约束,从而使集体安全有名无实,国联集体安全机制走向衰落,D项正确;国联并未有效地维护世界和平,与题意无关,排除A项;委任统治制度,是指国际联盟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国的海外殖民地和属地分别委任给有关国家统治的制度,材料与海外殖民地和属地无关,排除B项;材料说的是斯堪的纳维亚国家自己宣称中立,不是被边缘化,排除C项。故选D项。
1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时期(欧洲)。据材料可知,美国总统提出《十四点原则》,希望主导一战后的世界事务,而法国用“上帝”与美国总统威尔逊进行对比,说明法国反对美国充当世界的领导者,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法国反对美国的《十四点原则》,而非让美国调和欧洲矛盾,也不是认为美国方案符合法国现实需要,排除AB项;材料描述的是法国的反对态度,没有体现过细的战后和平计划,排除D项。故选C项。
15.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现代(欧洲)。据本题材料“法军元帅福煦批评《凡尔赛条约》是对德国的‘投降’和对法国的‘叛卖’……而是‘胜利者的和平’”可知,《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惩罚过于苛刻,引起德国的民族复仇主义情绪,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A项正确;《凡尔赛条约》违背了民族自决原则,但材料内容并没有体现民族自决原则,排除B项;《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惩罚过于苛刻,引起德国的民族复仇主义情绪,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不能抑制法西斯扩张,排除C项;《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惩罚过于苛刻,引起德国的民族复仇主义情绪,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不可能起到确保法国霸主地位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A项。
16.(1)18世纪后期以来,英国进入工业革命时期。这一时期英国的对外扩张已从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为主,转入抢占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为主,因此,英国采取了禁奴政策。英国强大的海军力量成为执行这一政策的最佳选择。
(2)变化:大幅度稳步上升(或19世纪中期平稳增长,19世纪末20世纪初增长迅猛)。
影响:促进了英国海军实力的壮大;有利于英国海上霸主地位的稳固;加剧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刺激了军备竞赛,加速了一战的到来等。(答出3点即可)
(3)结论:英国海军在总体规模上依然保持了世界第一的水平,但与其他海军强国的差距逐渐缩小。
说明:第一,英国海军能够竭力维持住世界第一的规模,是与其对海军的传统重视分不开的。
第二,英国海军的相对衰落还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时代原因:一战后英国陷入了长期的经济萧条和财政 困难(或一战对英国的冲击、经济实力的下降等也可);一战后英国国内的民情民意制约了政府对海军建设的热情(或和平主义的影响);英国的一些军事思想和防务政策也是制约其海军发展的不容忽视的因素(或以空军为重点的防务政策或防务思想的兴起);美、日等国海军力量的迅速发展;华盛顿会议的影响等。(答出3点)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根据材料“1772年开始”“禁止奴隶贸易”“1825—1865年间”“释放黑奴达13万人左右”并结合所学,从工业革命发展的内在要求及英国海军的海上优势两个角度分析其原因得出,18世纪后期以来,英国进入工业革命时期。这一时期英国的对外扩张已从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为主,转入抢占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为主,因此,英国采取了禁奴政策。英国强大的海军力量成为执行这一政策的最佳选择。
(2)本题是对比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英国)。第一小问变化,根据军费支出情况变化,自然可得出呈大幅度稳步上升的趋势或19世纪中期平稳增长,19世纪末20世纪初增长迅猛。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海军实力统计及所学知识,可从对英国海军、英国海上霸主地位、财政支出等影响角度进行分析得出促进了英国海军实力的壮大;有利于英国海上霸主地位的稳固;加剧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根据时间信息及所学,可从一战前的军备竞赛,以及加速一战爆发等角度进行分析得出刺激了军备竞赛,加速了一战的到来等。
(3)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一战后(英国)。结论根据表格内容可得出英国海军在总体规模上依然保持世界第一水平,但与其他海军强国的差距逐渐缩小。说明:根据时间、国别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重视海军的传统角度分析其保持第一的原因,如第一,英国海军能够竭力维持住世界第一的规模,是与其对海军的传统重视分不开的;根据一战的影响及当时的时代背景等角度,从英国自身实力的下降、美日的崛起、华盛顿会议关于海军实力的规定、一战后和平主义盛行、空军兴起对海军建设的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如第二,英国海军的相对衰落还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时代原因:一战后英国陷入了长期的经济萧条和财政困难(或一战对英国的冲击、经济实力的下降等也可);一战后英国国内的民情民意制约了政府对海军建设的热情(或和平主义的影响);英国的一些军事思想和防务政策也是制约其海军发展的不容忽视的因素(或以空军为重点的防务政策或防务思想的兴起);美、日等国海军力量的迅速发展;华盛顿会议的影响等。
17.(1)政府主导,民间参与;指定港口为集结地,不限于本土;护航主要对象为商船,尤其注重能源运输安全。
(2)变化:从组织力量被动地跟随本国商船以护航,转向主动封锁攻击敌方军港,夺取制海权。
原因:英国海上贸易发展迅速,商船数量激增;工业革命后英国综合国力增强,海军力量强大;列强竞相从事海外殖民扩张,海上战争频繁;英国海军制海权意识增强。(任答3点)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英国。根据材料“用于护航的船只既有海军军舰,也有武装商船”可得出政府主导,民间参与;根据材料“英国政府在本土和海外指定一些港口作为商船的集结地”可得出指定港口为集结地,不限于本土;根据材料“商船到达指定集结地后,在那里等待护航船只到达,……英国意识到需要为定期往返于纽卡斯尔和泰晤士河口之间的运煤船进行护舷”可得出护航主要对象为商船,尤其注重能源运输安全。
(2)本题是对比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英国。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一“商船到达指定集结地后,在那里等待护航船只到达,而后在护航船只的护送下出航或返航”、材料二“英国‘第一位和最重要的目标’将是集中力量攻击敌国海军、通过舰队战斗来争夺制海权”可得出从组织力量被动地跟随本国商船以护航,转向主动封锁攻击敌方军港,夺取制海权。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英国夺取制海权后,英国海上贸易的安全便可基本无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英国海上贸易发展迅速,商船数量激增;工业革命后英国综合国力增强,海军力量强大;列强竞相从事海外殖民扩张,海上战争频繁;英国海军制海权意识增强。
18.(1)缺陷:缺乏普遍性;“全体一致”原则,无法制止战争的发生。
组织:联合国。
完善:奉行“大国一致”原则,维护和平有了更强的操作性。
(2)新秩序:雅尔塔体系。
进步性:吸取凡尔赛体系的教训,避免强加给战败国过多的负担;重视对战败国的民主建设;雅尔塔体系使国际秩序更加稳定。(答出两点即可)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20世纪初(世界)。第一小问是缺陷,结合所学从缺乏普遍性、“全体一致”原则的角度分析。第二小问是组织,结合所学可知是联合国。第三小问是完善,结合所学从“大国一致”原则、维护和平的角度分析。
(2)本题是特点类、比较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二战期间和二战后(世界)。第一小问是秩序,结合所学可知雅尔塔体系。第二小问是进步性,据材料二“ 在处理战败国时,他们吸取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教训,既要确保德国和日本不再对新的国际秩序构成威胁,又要避免强加在其身上过多的重担”可知,吸取凡尔赛体系的教训,避免强加给战败国过多的负担;据材料二“ 它们非常重视战败国的民主建设”可知,重视对战败国的民主建设;据材料二“ 雅尔塔体系下的国际秩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可知,雅尔塔体系使国际秩序更加稳定。
19.(1)举措:成立替代机构;秘密研发武器装备;及时掌握国外军事发展情况;创办期刊杂志探讨外国军情;通过宣传营造恐慌情绪;建立了完备高效的情报工作体制。
(2)简评:通过成立替代机构和建立完备高效的情报工作体制,使德国形成了新型闪击战理念并重塑了军力;通过派遣军官外出考查和创办各类期刊杂志,及时掌握了外国军事发展情况;通过虚假宣传加剧他国恐慌情绪,进一步制造了德军拥有强大战略轰炸能力的假象;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烈埋下隐患。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德国。举措:根据材料“但德国却利用替代形式最大限度保留了总参谋部的职能和精神传统”可得出成立替代机构;根据材料“利用掩护公司秘密研发生产新型武器装备;组织派遣军官考查外国军事发展情况;创办各类期刊杂志,分析探讨外国军情”可得出秘密研发武器装备;及时掌握国外军事发展情况;创办期刊杂志探讨外国军情;根据材料“德国大力宣传西班牙内战中德国对城市和平民进行报复性轰炸所造成的恐怖效果,加剧他国恐慌情绪”可得出通过宣传营造恐慌情绪;根据材料“德国情报工作在领导层、军队,甚至整个社会的相互配合中,最终形成了适用于自身的新型闪击战理念”可得出建立了完备高效的情报工作体制。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德国。简评:根据材料“但德国却利用替代形式最大限度保留了总参谋部的职能和精神传统”“德国情报工作在领导层、军队,甚至整个社会的相互配合中,最终形成了适用于自身的新型闪击战理念,重塑了自身军力”可得出通过成立替代机构和建立完备高效的情报工作体制,使德国形成了新型闪击战理念并重塑了军力;根据材料“组织派遣军官考查外国军事发展情况;创办各类期刊杂志,分析探讨外国军情,形成自由开放的智力环境”可得出通过派遣军官外出考查和创办各类期刊杂志,及时掌握了外国军事发展情况;根据材料“德国大力宣传西班牙内战中德国对城市和平民进行报复性轰炸所造成的恐怖效果,加剧他国恐慌情绪,进一步制造德军拥有强大战略轰炸能力的假象”可得出通过虚假宣传加剧他国恐慌情绪,进一步制造了德军拥有强大战略轰炸能力的假象;根据材料“但也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烈埋下隐患”可得出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烈埋下隐患。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