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习作——国宝大熊猫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能查找资料,整合信息,围绕提示的问题写一写大熊猫。
学习重点:
能查找资料,整合信息。
学习难点:
围绕提示的问题写一写大熊猫。
教学过程:
(结合课程标准或者单元目标进行简要分析) 本单元习作的话题是“国宝大熊猫”,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查找信息,并尝试学习整合有关信息,写一写大熊猫。 教材编排了3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教材首先提供了关于大熊猫许多小朋友都想了解的3个问题,使得本次习作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教材呈现的3个问题,有的指向大熊猫的类别,有的指向大熊猫生活的地方,而“大熊猫为什么被视为中国的国宝 ”则指向大熊猫的价值。它们只是问题列举,是小朋友可能提出问题的一部分。 其作用是让学生从这些问题中受到启发,打开思路,继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第二部分首先明确了本次习作的任务,就是要围绕这些问题,介绍一下大熊猫。第一部分罗列的问题及学生补充的问题为确定从哪些方面介绍大熊猫奠定了基础。考虑到学生对大熊猫的知识储备有限,教材提供了一些资料,从大熊猫的名称、类别、食物、分布地区几个方面,提供了简洁明确的信息。有的还直接回应了上面的疑问,如“分布地区”就回应了“大熊猫生活在什么地方”这个问题。但是教材上的信息是非常基本的,并不能满足习作的需要,所以教材提示学生要“再查找资料,补充其他内容”。 第三部分对习作后的要求作了说明。一是习作后要自己检查修改,调整补充;二是交流互查。自查和互查的重点聚焦在习作运用的信息是否准确。 备 注 (需要标注的其他内容)
一、教学导入 导入课题,创设情境
1.创没情境:动物间大熊猫馆负责人刘老师打来了电话。
播放录音:
简老师,您好!我是上海动物因大能猫馆的负责人刘老师。最近我们动物国新增了两只国宝大能猫,有不少小学生前来参观,他们都想详细地了解大熊猫。您能不能挑选一些学生来动物园做大熊猫馆讲解员 要求是能从几方面介绍清楚大熊猫。
2.明确要求:刘老师雷要我们帮他做点什么呢 3.提问:作为大熊猫馆讲解员,你会如何来介绍大熊猫
4.学生交流。
二、教学过程 第一学程: 学习任务 主问题1. 围绕问题,指导整合信息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 围绕问题,整合教材提供的信息,初步感知介绍。
出示教材中的三个问题和表格,引导学生先整合信息,练习介绍。 第二步:互学要求 补充信息,拓展介绍的思路。
出示预习单的资料汇总表,指导学生归纳、梳理信息。
①学生交流这些信息的来源。(书本、杂志......) ②点拨:汇总表里的信息,有些可以合并。 ③学生交流哪些信息可以合并。 ④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出示学生整合后的信息。 第三步:展学要求 同学们收集了很多关于大熊猫被视为中国国宝原因的信息,如果要介绍,哪些信息必须要说到 主问题1设计意图(主要从“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两个角度分析): 1、从教材中的三个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借助教材中表格提供的信息,尝试整合信息,为之后介绍大熊猫做好铺垫。
2、本环节紧扣“初步学习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这一单元语文要素展开设计。在指导学生如何甄选信息的基础上,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初步掌握整合信息的方法。
第二学程: 学习任务 主问题2. 口头练说,完成草稿。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 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海底世界》和《火烧云》的写作方法。(从几个方面把事情写清楚) 第二步:互学要求 小组讨论,围绕教材提示的问题,从不同方面来介绍国宝大熊猫。 第三步:展学要求 学生按照资料汇总表和思维导图介绍大熊猫。完成习作草稿。 主问题2设计意图(主要从“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两个角度分析): 回顾本单元课文的写法,旨在唤醒学生的阅读经验,引导学生将阅读课上习得的表达方式迁移运用到习作中,从而能更好地从几个方面有序地把国宝大熊猫介绍清楚。
三、教学总结 习作《国宝大熊猫》是写一篇命题作文,大熊猫人见人爱,是我国的国宝。许多小朋友在电视上或书本上看见过,也有的同学在动物园里见过,通过各种媒体或实际观察大熊猫了解它的外观和生活习性。在语文学习中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所谓“写作”就是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周围的世界,然后将自己的观察、感受、所得形诸于语言文字。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
课题: 习作——国宝大熊猫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对习作进行自评和互评,能用修改符号修改不准确的内容,并补充新的内容。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教学过程:
(结合课程标准或者单元目标进行简要分析) 本单元习作的话题是“国宝大熊猫”,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查找信息,并尝试学习整合有关信息,写一写大熊猫。 教材编排了3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教材首先提供了关于大熊猫许多小朋友都想了解的3个问题,使得本次习作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教材呈现的3个问题,有的指向大熊猫的类别,有的指向大熊猫生活的地方,而“大熊猫为什么被视为中国的国宝 ”则指向大熊猫的价值。它们只是问题列举,是小朋友可能提出问题的一部分。 其作用是让学生从这些问题中受到启发,打开思路,继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第二部分首先明确了本次习作的任务,就是要围绕这些问题,介绍一下大熊猫。第一部分罗列的问题及学生补充的问题为确定从哪些方面介绍大熊猫奠定了基础。考虑到学生对大熊猫的知识储备有限,教材提供了一些资料,从大熊猫的名称、类别、食物、分布地区几个方面,提供了简洁明确的信息。有的还直接回应了上面的疑问,如“分布地区”就回应了“大熊猫生活在什么地方”这个问题。但是教材上的信息是非常基本的,并不能满足习作的需要,所以教材提示学生要“再查找资料,补充其他内容”。 第三部分对习作后的要求作了说明。一是习作后要自己检查修改,调整补充;二是交流互查。自查和互查的重点聚焦在习作运用的信息是否准确。 备 注 (需要标注的其他内容)
一、教学导入 1.谈话引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写了(国宝大熊猫》。谁能带领大家回顾一下,我们采用了什么方法把国宝大熊猫介绍清楚的
2.学生自主交流。
二、教学过程 第一学程: 学习任务 主问题1. 借助片段,学习修改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 1、出示评价标准。 ★信息准确; ★从几个方面介绍大熊猫; ★表达清楚。 2、出示“问题片段”。学生自读,引导交流:根据评价标准,可以给这篇习作几颗★
国宝大熊猫
同学们,你们知道国宝大熊猫吗 大熊猫是我们的国宝,现存的数量很少。它爱吃竹叶、竹笋等,有时也吃肉。它每天一半的时间都在进食,每天至少睡12个小时。
大熊猫有着圆圆的脸夹、大大的黑圆圈、胖嘟嘟的身体,标志性的内八字行走方式,还有着解剖刀般锋利的爪子。全身黑白相间,眼睛、鼻子、耳朵、四肢和前胸是黑色,其余部分为白色,可滑稽了。
大熊猫为什么被称为国宝呢 因为它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称为“活化石”。全球野生大熊猫的数量不足1600只了。大熊猫是中国国家级保护动物。 大熊猫头躯长1.2-1.8米,尾长10-12厘米,体重大约80-120千克,最重可达180千克。
听了我的介绍,你们喜欢大熊猫了吗 第二步:互学要求 1、学生讨论这个片段的不足。 2、学生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第三步:展学要求 学生根据评价标准,说说这篇习作和自己的习作可以怎么修改。 主问题1设计意图(主要从“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两个角度分析): 借助评价标准,可以使学生厘清习作要求,明确修改目标。在阅读“问题习作”后,先引导学生以评价标准为依据,欣赏习作的优点,强化“要从几个方面来介绍国宝大熊猫”这一要求:再引导学生发现习作的不足,启发学生对照问题,再次审视自己的习作。 主问题1预设答案 预设:
(1)文中有错别字。“脸颊”写成了“脸夹”。
(2)“大熊猫属于中国国家级保护 动物”和“大熊猫是中国独有的动物,在世界其他任何地方都没有”这两个信息中,应该选择后一个,因为后者更能说明大熊猫是国宝的原因。
(3)习作中的表达缺乏条理。其中,大熊猫是“国宝"的原因,在文章的开头和文章的中间都提到了,可以合并在一起介绍。
第二学程: 学习任务 主问题2. 拓展思路,完善习作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 学生思考:作为大熊猫馆讲解员,面对不同的游客,我们的讲解词是固定不变的吗 游客们可能还会提出哪些有查思的问题呢 第二步:互学要求 1.学生自主交流。预设: (1)大熊猫为什么喜欢吃坚硬的竹子 (2)世界上有没有其他颜色的大熊猫呢 (3)大熊猫会不会攻击人类
2.学生从中选择1-2个问题,找到补充资料,完善习作。 3.同桌交流互评,再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 4.学生誊抄习作。 主问题2设计意图(主要从“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两个角度分析): 引导学生先思考讲解词是否是固定不变的,再通过交流拓展讲解词的内容,最后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几个问题,找到补充资料,对习作再进行完善。
三、教学总结 与作文教学的随意性相伴而生的,是作文教学缺乏有序性和系统性。大多教师提有作文教学计划,作文教学无序化无系统性。这样,上作文课也提有具体的靴案,只是布置一篇作文让学生去写,然后批改然后讲评,至于效果如何则另当别论。试想一想,作文教学投有明确的目的和明确的难点、重点,不是循序渐进,而是随心所欲,这样进行作文教学只能使学生成为完成作文任务的机器,很难明白自己作文的长处与缺点,很难有针对性地进行作文能力训练使自己的写作能力有所提高从而激起自己写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