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件(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件(4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9.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16 15:43: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温故知新
1.明朝建立:时间、人物、都城?
2.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
(1)政治 (2)军事 (3)司法 (4)思想
3. 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影响:利、弊?
4. 明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1)农业引进新品种有哪些?
(2)手工业:丝织业中心?制瓷中心?瓷器新品种?
(3)商业发展的表现
导入新课
在明朝的对外关系史上,郑和与戚继光是最著名的人物,他们都创造了辉煌的业绩,被后世所称颂。为什么说郑和的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戚继光是怎样率领广大军民浴血奋战,最终荡平倭寇的?
郑和像
回顾所学,在对外交流史上还有哪些重要的人物?
张骞通西域
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二 戚继光抗倭
2022年课程标准:识记郑和下西洋的目的、过程、意义;知道戚继光抗倭的基本史实,正确评价戚继光。
三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一 郑和下西洋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学习目标
1.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的史实;理解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与戚继光抗倭的反侵略斗争性质。知道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的史实。(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通过地图、图片、资料,了解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的概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3.感受郑和下西洋所体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与勇气,学习戚继光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强烈爱国精神。(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一、郑和下西洋
郑和简介
姓名:原名马和,小名三宝,又作三保。
生活时代:明成祖时期(朱棣)
民族:回族
家庭:出身于穆斯林家庭
宗教信仰:伊斯兰教
职业:宦官、航海家
郑和像
一、郑和下西洋
1.西洋的范围:
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
西洋
2.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材料一:成祖疑惠帝(建文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
——《明史·郑和传》
材料二:郑和所率船队满载瓷器、茶叶、铁具、丝绸、金银等国内产品,去换取各国的象牙、香料、宝石等奇珍,因此他们的船只被称为“宝船”。
——《中国古代史(下)》
(1)寻找失踪的建文帝;
(2)政治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根本原因)
(3)经济目的:用中国的货物换取海的外奇珍。
郑和宝船
郑和远航绘制的航海图(局部)
明成祖朱棣
建文帝朱允炆
3.郑和下西洋成功的条件(原因):
材料一:史书记载洪武末年时:“仓廪充积,天下太平。”建文帝时:“家给人足,外门不阖。”到永乐年间,明王朝统治已臻极盛。
材料二:明成祖更是锐意开拓,不断遣使外出,招徕“四夷”,以打开对外交往新局面。
——刘祥学《“四夷来朝”与明初百年对外关系的变局》
材料三:宋元以来,海船制造技术与航海水平大为提高,如指南针的应用、地理知识日见丰富等。
——摘 编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第13课
材料四:郑和懂兵法,有谋略,英勇善战,具有军事指挥才能。具有一定航海、造船知识。熟悉伊斯兰教地区习俗。
(1)经济基础:明初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根本原因)
(2)政府支持 :明成祖的大力支持;
(3)科技条件 :造船技术的提高,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地理知识的进步;
(4)个人能力 :郑和杰出的领导能力。
4.郑和下西洋的经过:
起止时间
次数
在位皇帝
出发地点
装载物品
物品用途
到达地区
最远到达
1405-1433年
七次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明成祖
丝绸、瓷器、茶叶、漆器、金银货币
慷慨送礼、贸易
刘家港
精美瓷器
优质丝绸
上等茶叶
精美漆器
5.郑和下西洋会遇到哪些困难?
郑和像
(2)巨大的风浪,恶劣的海上天气;迷失方向;
(1)缺少淡水、食物、药品等物资,语言不通,疾病;
(3)在海上可能遇到来自敌对力量的攻击(海盗等)……
6.郑和下西洋带来的影响(意义):
材料一:
郑和下西洋与欧洲航海家航海之比较表
郑和 哥伦布 达·伽马 比较结果
时间 1405--1433 1492--1504 1497--1498
次数 7 4 1
人数 27800 人 1000--1500人 160人
船数 共200余艘 17艘 4艘
船只大小 大船长151.8米,宽61.6米 旗舰长24.5米,宽6米 长34米,宽8米
拥有设备 航海图 罗盘针 罗盘针 罗盘针
到达范围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美洲 印度
时间最早
次数最多
人数最多
船数最多
船只最大
设备最先进
范围最广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6.郑和下西洋带来的影响:
材料二:郑和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洲际航海家,作为人类征服海洋的先驱,他揭开了世界航运史从大陆转向海洋的序幕,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
—陈佛松《世界文化史》
(2)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1)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积极影响:
走出去
引进来
友谊之船:慷慨送礼,展现风度
贸易之船:相互贸易,互通有无
丝绸
茶叶
漆器
金银
瓷器
异兽
珊瑚
象牙
宝石
香料
三宝庙(印尼爪哇岛)
三宝庙(印度尼西亚)
三宝庙(泰国)
三宝庙(马来西亚)
材料三:郑和下西洋,费钱银十数万,军民死者万计,纵得奇宝而归,与国家何益。郑和之后,再无下西洋了。
——《明史·郑和传》
材料四:郑和下西洋44年之后,明朝皇帝宣布:下西洋为一大“弊政”,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档案销毁殆尽……
(3)七次大规模远航、馈赠性贸易,给明政府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未使中国真正走向开放富强。
6.郑和下西洋带来的影响:
消极影响:
7.我们要学习郑和的什么精神?郑和精神是指什么?
敬业奉献、忠心报国、敢为人先、百折不挠、勇于开拓、奋勇拼搏、睦邻友好。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起,每年7月11日(即郑和下西洋的日子)为中国“航海日” 。
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
航海中的百折不挠、积极进取、不畏艰难的探险精神。
二、戚继光抗倭
1.背景:
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
图卷这一部分画有男女老友二十三人,鞋帽散乱一地,有长袖的显贵,也有裸体的幼儿,牵着儿童手的妇女,背着孩童的男子,拄着拐杖的老人等。
明代《倭寇图卷》(局部)
画面描绘了民众遭受倭患而逃难的情景
2.倭患产生的原因:
(1)明朝中期,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懈。
(2)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相互勾结。
日本倭寇
3.倭寇猖獗造成的严重危害:
杀居民,劫财货,无恶不作。严重威胁沿海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和我国海防安全。
明代《倭寇图卷》(局部)
明代 《倭寇图卷》(局部)
4.抗倭力量:
戚继光戚家军
姓 名:戚继光
生活时代:明朝中期
籍 贯:山东登州
职 业:军事家,出身将门,考中武举
戚继光像
材料研读
想一想:这首军歌表现了怎样的战斗意志?
万众一心兮泰山可撼,
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
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
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
号令明兮赏罚信,
赴水火兮敢迟留?
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
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
——戚继光《凯歌)
军歌表达了戚家军面对侵略者誓死捍卫国家安全以及面对困难毫不退缩的坚强意志。
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的“戚家军”
创造“鸳鸯阵”力克倭寇
戚继光的军事著作
5.戚继光抗倭:
台州九战九捷
第一阶段:浙江沿海
1561年,戚继光统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
第二阶段:东南沿海
在福建、广东地区,与抗倭将领合作,先后消灭了两地的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福建
广东
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
6.评价戚继光:
民族英雄是指维护国家领土、领海、领空主权完整,保障国家安全,维护人民利益及民族尊严,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献出宝贵生命和作出杰出贡献的仁人志士。
连环画《抗倭英雄戚继光》
浙江台州的
戚继光祠
山东蓬莱的
戚继光纪念馆
天津蓟县的
戚继光雕像
福建平和县的
戚继光像
7.戚继光抗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大肆毁掠,……杀人无算。城边流血数十里,河内积满千船。
——《倭变事略》
(1)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材料二:戚继光组建了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在台州九捷中,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荡平浙江的倭寇……在福建、广东,与当地明军并肩作战,剿灭那里的倭寇。
——鲁教版《中国历史》
(2)纪律严明,作战英勇;
(3)广大民众的支持;
(4)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
材料三:戚继光针对倭寇的作战特点和江南的地理情况,创造了“鸳鸯阵”,以12人为一作战小组,长短兵器结合……战斗力大为增强。
七下教材73业《相关史事》
(5)戚继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8.这些诗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和抱负?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一片丹心风浪里,心怀击楫敢忘忧!
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课后活动2题
抒发了戚继光不追求个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爱国情怀。
戚继光像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背景:
16世纪开始,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
2.过程:
1553年
葡萄牙殖民者谎称遇到风浪,买通广东地方官员,许诺每年缴纳白银500两。
1573年
殖民者将500两白银改交明朝政府,获得在澳门的租借居住权。
1587年
1887年,清政府被迫与葡萄牙王国签约,承认了它对澳门的管理权。
3.时间: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圣保禄大教堂遗址
澳门风光
国家实力决定外交地位!
落后就要挨打!
1999年12月20日零时,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举行澳门交接仪式。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
结合材料分析明朝的对外关系对我们今天的外交有何启示?
中国的海洋权益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经略海洋、推动海洋强国建设乃当务之急。海洋必然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扮演最核心的作用。
习近平主席
(1)要坚持对外开放,加强与其他国家交流合作。
(3)国家之间交往应该以和平、互相尊重为主。
(2)要提高综合国力,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
(4)国家实力决定外交关系。
课堂小结
明朝的对外关
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郑和下西洋
友好
交往
暴力冲突
戚继光抗倭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明中后期,
国力衰退
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课堂练习
1.“明初以如此巨大规模的船队,历时近30年,遍访‘西洋’30余国……船队规模之大,航程之远,在当时世界航海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材料评价的是(  )
A.张骞通西域 B.鉴真东渡
C.郑和下西洋 D.玄奘西行
2.16世纪时,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我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1553年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居住权的是(  )
A.荷兰 B.葡萄牙 C.西班牙 D.日本
C
B
3.戚继光赋诗明志:“遥知夷岛(指日本)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诗中的“危”指(  )
A.东北地区遭到入侵 B.台湾被殖民者强占
C.新疆地区遭受侵略 D.东南沿海倭患严重
4.1561年,倭寇大举侵犯浙江。在台州九战九捷,先后歼灭倭寇10000多人,烧毁倭船无数,平定了浙东地区倭患的民族英雄是(  )
A.郑和 B.戚继光 C.郑成功 D.林则徐
D
B
5.1553年,攫取在我国广东澳门居住权是(  )
A.荷兰殖民者 B.西班牙殖民者
C.英国殖民者 D.葡萄牙殖民者
6.“以和为贵”“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中国古代对外体现了这一优良传统的是(  )
①丝绸之路 ②鉴真东渡
③郑和下西洋 ④戚继光抗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D
A
7.王同学在整理明代的学习资料,其目录中有“红海沿岸”“戚继光”和“三宝”等关键词,据此推断他学习的主题应当是明代的(  )
A.经济发展 B.文学繁荣 C.对外关系 D.科技成就
8.南宋岳飞统率的“岳家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明朝戚继光率领的“戚家军”南下浙江抗倭,多次击退倭寇的进攻。这两支军队能屡打胜仗的主要原因是(  )
A.统治者反抗侵略决心坚定
B.军队训练有素,纪律严明
C.将士们对倭寇的深恶痛绝
D.朝廷国力强盛,防备森严
C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