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16 10:40: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5.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同步练习
共23题;共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共30分)
1.(本题3分)将社会主义理论从理想变为现实,开辟人类历史新纪元的历史事件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第一国际的成立
C.巴黎公社的建立
D.十月革命的胜利
2.(本题3分)英国学者梅格纳德·德赛指出:“苏联用20年时间实现了资本主义国家花100年时间才实现的国家工业化,使它赢得了尊重。它成了亚洲和非洲一些新的解除殖民统治的国家学习的榜样。”这说明苏联模式
A.是第三世界完成工业化的必由之路
B.为落后国家探索工业化提供了借鉴
C.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开创了一条实现工业化的正确道路
3.(本题3分)下图是1933年的苏联漫画,其寓意是
A.苏联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 B.西方遭到经济危机的破坏
C.经济领域的冷战对峙状态 D.资本主义国家向苏联学习
4.(本题3分)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或全部改造过的新企业的生产量,占工业总产量的80%以上,其中发电站、化学工业、钢铁工业和机器制造业等还高于这个水平;各部门的金属切割机有50%、农用联合收割机有90%左右是“二五”计划期间制造的。据此判断,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 )
A.借鉴了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模式 B.为改革社会主义公有制提供了一定条件
C.合理优化了国民经济基本结构 D.有利于运用现代技术装备苏联的工农业
5.(本题3分)表中,历史材料与结论相符的是( )
材料 结论
A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飞跃
B 1918年,苏维埃俄国实行余粮收集制 实现了农业集体化
C 1921年,苏维埃俄国实行新经济政策 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目标
D 1926年,苏联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 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
A.A B.B C.C D.D
6.(本题3分)前苏联1950—1979年间大学生总数增加31倍,其中“电子技术”、“电子仪器制造和自动化装置”等专业的学生增加 236倍,而化工专业的招生从1966年的28万人减到1975年的193万人,轻工和食品工业的某些专业也相继减少。这说明此时期的苏联( )
A.工业化发展模式引领着人才培养 B.在教育领域中逐渐打破斯大林模式
C.招生调整受“战略防御计划”影响 D.始终把尖端科技人才培养放在首位
7.(本题3分)下表可用来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
时间 按世界工业生产的先后顺序排列
1860年 英、法、美、德
1880年 美、英、德、法
1900年 美、德、英、法
A.美国开始走上对外扩张道路 B.工业化从一国向多国迅速扩展
C.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D.欧美国家争夺世界的矛盾尖锐
8.(本题3分)列宁提出:“我们只有利用资产阶级的科学和技术手段使共产主义变成群众更容易接受的东西时,才能建成共产主义。想用另一种方法建成共产主义社会是不行的。” 为此,1924-1929年间,苏联政府( )
A.保证前线的粮食供应并缓解城市饥荒 B.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
C.从西方引进一大批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D.通过计划经济体制优先发展科学技术
9.(本题3分)1921年,列宁提出:“我们实行这种政策,是为了获得重建大工业所需的粮食储备,为了使工人阶级不再遇到大工业不应有的停工,为了使无产者在寻求生活资料时不必去采取非无产阶级的……小资产阶级的方式。”据此可知,这一政策( )
A.损害了普通农民的利益 B.保证了前线的军事胜利
C.使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 D.有利于巩固苏维埃政权
10.(本题3分)1933年1月,斯大林宣布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9个月完成,苏联开始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在四年零三个月的时间内,苏联建成了1 500多个大企业,工业产值相当于1913年工业产值的234.5%。其中,机器制造业产值比1913年增加3倍,农业机器增加了4.5倍。这表明当时苏联( )
A.计划经济体制有一定优越性 B.斯大林模式正式形成
C.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 D.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高涨
二、填空题(共15分)
11.(本题3分)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新经济政策
(1)内容: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 建立工农联盟。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 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
(2)影响: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 政权。
12.(本题3分)新经济政策
(1)时间: 年3月。
(2)内容:
①重心是调整 与 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
②允许 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 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
(3)作用:稳定和恢复了 经济,巩固了 政权。
13.(本题3分)苏联模式
(1)背景: 年1月,列宁逝世。斯大林领导苏联。
(2)内容
①实施“ ”。
②实施“ ”。
(3)成果
①经过两个“五年计划”,到1937年,苏联宣布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目标,主要工业部门的产量跃居欧洲首位、世界第二位。
②在很短时间内从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小农国家发展为世界 。
(4)“苏联模式”:斯大林领导的建设社会主义的体制机制,后被称为“苏联模式”。
①经济上表现为 ,实行自上而下的 。
②政治上表现为 。
(5)评价
①苏联模式使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后来取得 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
②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频发的状况形成鲜明的对比,令世界瞩目。
③苏联模式排斥 经济,片面发展 ,在农业集体化中采用 手段,导致国民经济 ,农业和轻工业长期 ,消费水平相对较低。这些问题影响了苏联的发展。
14.(本题3分)列宁主义的形成
(1)1898年,俄国 宣告成立,展开了有组织的工人运动。1900年,流亡国外的列宁创办 ,宣传 ,为建立 作了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1903年,俄国 ,列宁的拥护者在中央委员会中占多数,被称作“布尔什维克”,这次代表大会标志着 。党的指导思想是 ,也就是列宁主义。
(2)列宁深刻洞悉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征,把 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 ,创造性地提出 等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为帝国主义时代的 。
15.(本题3分)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 胜利后,国内外的敌对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苏俄陷入内战。
(2)目的:为了把 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
(3)内容:苏维埃政权实行了 政策,其中最重要的是 制。规定农民按照国家规定的数量交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
(4)评价: 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饥荒,但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三、判断题(共10分)
16.(本题2分)苏俄新经济政策中的“新”与罗斯福新政中的“新”含义一致。
17.(本题2分)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在落后的俄国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根本原因是由苏俄落后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18.(本题2分)新经济政策的成功实施是苏俄赢得三年国内战争胜利的保障。
19.(本题2分)斯大林时期苏联经济体制的表现为: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主要以经济的手段管理经济。
20.(本题2分)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四、材料分析题(共45分)
21.(本题15分)在世界现代史的学术争论中,“开端”问题曾被热议。苏联和中国传统观点认为,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世界现代史应该由此开端,这就是著名的“十月革命说”。但是在学术界仍存在其他多种观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关于世界现代史开端的其他观点
开端时间 主要主张者
1871年 部分西方学者
1900年 部分中国学者
20世纪初 部分中国学者
1905年 部分中国学者
1914年 部分西方学者和部分中国学者
(1)关于“世界现代史开端”存在多种观点,试分析原因。
(2)从表格中选择你赞成的一种观点并加以说明,也可提出你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2.(本题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不仅改变了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对比,而且还直接冲击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美国在远东的战略部署。在新中国成立后约二十多年的时间里,美国历届政府对华政策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全面遏制……由此导致守美关系不可避免地走向敌对与冲突。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转变:美苏两个超级太国军事实力对比朝着有利于苏联的方向发展,美苏全球争霸的战略态势呈现苏攻美守的局面,同时美国还深陷于越南战争的泥沼而难以自拔;另一方面,苏联已取代美国成为中国最危险的敌人。来自中国北部的安全威胁愈益增强。这些重大因素,连同中美现实主义式的外交互动有力地促成了中美外交的革命式接近。
——摘编自袁校斌、晋军《20世纪70年代后中美关系发展模式研究》
材料二 十月革命后,帝国主义国家对苏俄实行经济封锁,政治包围,直至发动联合武装干涉。但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下,西欧各国迫切需要苏俄这一广阔的市场。1921年3月,英国首先同苏俄签订贸易协定。1921年4月,列宁提出,“要在资本主义包围中利用资本家对利润的贪欲和托拉斯之间的相互敌视,为社会主义共和国的生存创造条件”。1922年4月,在意大利举行的欧洲国家经济会议上,苏俄首次同资本主义国家外交代表接触,但未达成任何协议。苏俄代表在会外与德国签订了《拉巴洛条约》,两国同意在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发展经济贸易关系。条约打破了帝国主义建立反苏统一战线的企图。到1922年底,与苏俄订立贸易协定的已有十一个国家。
——摘编自任众主编《世界通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苏俄打破帝国主义对其封锁包围的原因以及特点。
23.(本题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工业化处于世界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当时的英国以世界主要列强的角色活跃于国际舞台。早在16~18世纪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英国的对外商战和殖民扩张就为其创造了国外市场和货币资本。英国是世界上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先驱国,经过工业化,英国先后建立起纺织工业、冶金工业、煤炭工业和机器制造业,修建了主要铁路干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英国从一个工场手工业占统治地位的国家变成机器大生产占优势的国家,并成为当时世界上资本主义工业最先进的国家。
——摘编自王绪苓《浅析拉美和英国工业化进程的不同特点》
材料二 苏联工业化是从新经济政策实施后期开始的。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方针,指出必须“使苏联从一个输入机器和设备的国家变成生产机器和设备的国家,从而使苏联在资本主义包围的环境下绝不会变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附庸,而成为一个按社会主义方式进行建设的独立的经济单位”。苏联工业化的任务主要是在第一和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完成的。苏联工业化所取得的成就是非常显著的,“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到1940年,短短的12年内,苏联整个工业增长了5.5倍,其中重工业增长了9倍,年平均增长率为21.2%,这是世界工业发展史上所没有的”。苏联由此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一跃而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
——摘编自顾玉兰《苏联工业化的代价及原因分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和苏联工业化的差异。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从英国和苏联工业化中得到的启示。
(
…………○…………内…………○…………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外…………○…………装…………○…………订…………○…………线…………○…………
)
(
…………○…………内…………○…………装…………○…………订…………○…………线…………○…………
) (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 (
…………○…………外…………○…………装…………○…………订…………○…………线…………○…………
)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D
2.B
3.A
4.D
5.A
6.A
7.D
8.C
9.D
10.A
11. 市场机制 租让制 苏维埃
12. 1921 国家 农民 私营企业 租让制 国民 苏维埃
13. 1924 社会主义工业化 农业集体化 工业强国 生产资料公有制 指令性计划体制 权力高度集中 卫国战争 市场 重工业 强制 比例失调 落后
14. 社会民主工党 《火星报》 马克思主义 新型无产阶级政党 社会民主工党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 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 “布尔什维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列宁主义 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 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15. 十月革命 有限的力量 战时共产主义 余粮收集 余粮收集制
16.错误
17.正确
18.错误
19.错误
20.正确
21.(1)原因:研究者的时代、阶级、立场、史学方法等不同。
(2)示例:以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作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激化的产物。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形成了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又促使资本主义国家中的社会矛盾激化,为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一战中,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一战也使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发生变化,欧洲的国际地位下降,美国、日本崛起。(选取其他符合题目要求的示例,也可)
22.(1)美国方面:美苏全球争霸的战略态势中,美国呈现守势:深陷越战泥潭:中国影响力增强。中国方面:苏联的威胁;考虑台湾问题:美国的影响力。国际方面: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2)原因: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西欧各国迫切需要苏俄的广阔市场;列宁主张顺应世界经济发展形势,积极调整苏俄对外政策:苏俄充分利用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特点:从贸易入手;利用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各个击破。(答出两点即可)
23.(1)差异:①时间:英国起步早,经历时间长;苏联起步晚,经历时间短。②途径:英国先轻工业,后重工业;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③实施者:英国是私人资本家先进行技术革新,然后推动国家工业化发展;苏联是在政府的组织下有计划地进行。④资金来源:英国主要是靠掠夺海外殖民地来积累工业生产所需的大量资金;苏联是在牺牲农民利益的基础上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⑤市场:英国拥有广阔的国内市场和海外市场;苏联的国外市场和国内市场都非常狭窄。⑥影响:英国工业化使其成为“世界工厂”,国民经济得到良性发展;苏联的短期效果显著,但后来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束缚了经济发展。
(2)启示:国民经济建设中要注意农、轻、重协调发展;工业化发展既要重视增长速度,又要注重发展质量;工业化建设中既要合理利用私人资本,又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工业化建设中要根据形势的变化适时地调整经济政策。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