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随堂练习
姓名 班级
文学常识
本诗的作者是 ,字 ,自号 , 代著名的
主义诗人,他的诗被称为“ ”,代表作三吏 ,
, ,三别 , , 。
2.给划线字注音
怒号( ) 挂罥( ) 长林梢( ) 沉塘坳( )布衾( )
广厦( )大庇( )突兀( )
用课文原文填空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主旨句、表现诗人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的诗句是: ,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诗人面对顽童无可奈何的诗句是 , ,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群童顽皮的句子 , 。
描写秋天凄凉氛围的语句 , 。
与“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 ,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句子,或描写天气变化的句子是 ,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描写八月恶劣的天气,狂风给诗人造成惨重损失的诗句是 ,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 。”两句与“屋漏偏逢连夜雨”的境况相同,写出诗人秋雨长夜的窘困处境。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概括诗人自战乱以来辗转飘零,居屋适所,无法安寝的生活际遇的句子是 ,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描写狂风吹走茅草落在高低不同处的句子是 , 。
诗人运用“邻人相暴,对门相盗“这个成语,慨叹世风之薄,表现诗人因“老无力“而受欺侮的愤懑的诗句 , 。
3.文本理解
1.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理解不正确的一向是:( )
A、这首诗写的是自己的数间茅屋,表现的却是诗人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感。
B、这首诗可分为四节。第一节五句,句句押韵,“号”、“茅”、“郊”、“梢”、“坳”五个开口呼的平声韵脚传来阵阵风声。
C、“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起势迅猛。“风怒号”三字,音响宏大,读之如闻秋风咆哮。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从而使下一句不仅富有动作性,面且富有浓烈的感彩。
D、“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意谓:竟然忍心在我的眼前做盗贼!表现了诗人因“老无力”而受南村群童欺侮的愤懑心情,要告到官府里去办罪。
2.下列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的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
A.本诗的前两句中,一个“怒”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秋风气势之猛。
B.“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两句是激愤之词,诗人因贫困面对大风刮走的茅草心急如焚,“群童”因贫困而冒风抱走不值钱的茅草。
C.“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两句从眼前的处境想到安史之乱的种种痛苦,让人想到“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两句诗。
D.全诗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和博大宽广的胸襟。
3.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理解不正确的一向是:( )
A、“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用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从而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
B、“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两句,从眼前的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展到战乱频仍、残破不堪的国家。诗人忧国忧民,加上“长夜沾湿”,难以入睡。“何由彻”和前面的“未断绝”照应,表现了诗人既盼雨停,又盼天亮的迫切心情。
C、这首诗,诗人孤立地、单纯地描写他本身的痛苦,希望博得人们对他的同情。
D、“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在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B.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 C.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 D.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优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叙写了秋风破屋, , 屋漏衾破诗人忧思重重彻夜难眠的情景,表现了诗人 的高尚品格和 的情感。
2.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前三段以 为主,第四段在前三段的基础上直接 ,表现出了杜甫诗歌 的特征。
4.中考真题
(一)
(2015·广西百色市)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5.⑴诗中画线的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句中“飞”“渡”“洒”“挂罥”“飘转”,几个动词,写暴风对茅屋的 。(2分)
⑵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请你谈谈杜甫这首诗是如何“为时”“为事”而写的?
“为时”(为反映社会现实):
“为事”(为体现诗人思想):
(二)
2005年贵州省贵阳市 文段(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①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7.解释诗中加点词:(2分)
俄顷: 何由彻:
19.填空:段③中的画线句在诗里具有两种作用:一是实写自然环境,交代了事件发展的具体 并渲染了特定的 ;二是烘托出诗人 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 的伟大胸襟蓄势。(4分)
20.就主题思想而言,读了这首诗歌后,我们会自然联想到哪些人物的感人事迹或经典名言 请任意举出一例:(古今的例子均可)(3分)
模拟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各题。(6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B.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
C.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
D.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2.请对这首诗中加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3分)
作者写诗时,年仅49岁,却称自己“老无力”,结合作者生平经历与诗歌写作背景,请说说你的看法。
7.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7-19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7、“城春草木深”的“草木深”值得玩味,其意为 ,这里从侧面写出了 的景象。
18、颈联中的“连三月”“抵万金”有何表达效果
19.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参考答案
1.文学常识
1.本诗的作者是杜甫,字子美,自号 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的 现实 主义诗人,他的诗被称为“ 史诗 ”,代表作三吏 《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 三别 《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2.给划线字注音
怒号( háo ) 挂罥(juàn ) 长林梢(cháng ) 沉塘坳( ào )布衾( qīn )
广厦(shà)大庇( bì )突兀(wù )
2.用课文原文填空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主旨句、表现诗人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的诗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诗人面对顽童无可奈何的诗句是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群童顽皮的句子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4.描写秋天凄凉氛围的语句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
5.与“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句子,或描写天气变化的句子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
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描写八月恶劣的天气,狂风给诗人造成惨重损失的诗句是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两句与“屋漏偏逢连夜雨”的境况相同,写出诗人秋雨长夜的窘困处境。
9.《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概括诗人自战乱以来辗转飘零,居屋适所,无法安寝的生活际遇的句子是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1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描写狂风吹走茅草落在高低不同处的句子是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11.诗人运用“邻人相暴,对门相盗“这个成语,慨叹世风之薄,表现诗人因“老无力“而受欺侮的愤懑的诗句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3.文本理解
1.:D、表现了诗人的穷困潦倒,为下文“安得广厦干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作铺垫。
2.A、“怒号”使用的修辞手法为拟人
3.C、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 C项中说诗人是单纯地描写他本身的痛苦从而博取人们对他的同情,事实上不是如此。《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
4.C、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 C项中说诗人是单纯地描写他本身的痛苦从而博取人们对他的同情,事实上不是如此。《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叙写了秋风破屋,群童抱茅, 屋漏衾破诗人忧思重重彻夜难眠的情景,表现了诗人推己及人的高尚品格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2.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前三段以 叙事为主,第四段在前三段的基础上直接抒情,表现出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特征。
4.中考真题
(一)
描写 肆虐(2)民生疾苦(民生艰苦) 忧国忧民
解析
(1)句子的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议论,抒情;结合划线句子的内容可以看出, 运用的表达方式是描写:“飞”字紧承上句的“卷”字,“卷”起的茅草没有落在屋旁,却随风“飞”走,“飞”过江去,然后分散地、雨点似地“洒”在“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很难弄下来;“下者飘转沉塘坳”,也很难收回来。“卷”、“飞”、“渡”、“洒”、 “挂罥”、“飘转”,一个接一个的动态组成一幅幅鲜明的图画,写出了暴风对茅屋的肆虐。
(2)此题考查学生对设个内容、主题和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需抓住提示,“为时”指为反映社会现实,即反映了当时苦难的处境(黑暗的现实);为事”指为体现诗人思想,即体现了诗人优国忧民的思想(推己及人,苦己为人,兼济天下)。
(二)
一会儿;如何挨到天亮
19.时间;氛围.气氛;暗淡愁惨(悲凉悲哀.凄凉);忧国忧民(关心人民疾苦)
20.言之有理即可
5.模拟练习
1.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诗人情感的能力。体会诗词情感的方法:1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窥测诗词的情感;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情感;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4借助典故,探寻诗词的情感。 D.表述错误,最后一段主要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故选:D。
2.该句主要运用了一系列动词,通过“卷”、“飞”、“渡"、“洒”、“挂罥”、“飘转”组成了一幅幅鲜明的图画,生动形象地写出暴风对茅屋的肆虐,表现出作者生活处境的艰难以及焦灼苦闷心情。
3.“老”字在诗句中体现了诗人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因经受战乱之苦而未老先衰、心力交瘁的状态。
结合安史之乱与写作背景进行分析。
7.课外阅读
17.乱草丛生人烟稀少
18.“连三月”写出了战火持续时间之久,“抵万金” 突出了家书的可贵以及诗人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连三月”和“抵万金”将国与家、战祸与民生连接在一起,生动而深沉地表达了诗人忧国、 伤时、思家的情感。
19.“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意思是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看到花开而落泪,内心满是怅然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感时”、“恨别”浓聚着诗人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这一句通过借景生情,景物描写,移情于景,表达了诗人感伤国事,怀念家人的深沉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