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临安春雨初霁》
学科 语文 学段 高中 年级 高二
教材 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诗歌,感受诗人复杂的情感。 2、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比较阅读,探究《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这两首是在风格上的差异。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诗歌,感受诗人复杂的情感。 教学难点: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核心素养
从文学素养的角度来看,这首诗展现了诗人陆游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观察力。他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将临安春雨初霁的景象展现得栩栩如生,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这种文学表达能力不仅体现了诗人的才华,也提升了读者的审美体验。 从情感素养方面来看,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这种情感真挚而深沉,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从思维素养的角度来说,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他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展现了他的批判性思维。同时,他的诗歌创作也充满了创新性和想象力,体现了他的创造性思维。 从文化素养的角度来看,这首诗还反映了南宋时期的文化风貌和社会背景。通过学习和欣赏这首诗,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南宋时期的文化和历史,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教学方法和手段
情境导入法:利用图片、视频或音频资料展示临安春雨初霁的景象,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朗读指导法:指导学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语速的快慢变化,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同时,可以配以背景音乐,增强朗读的感染力。 分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围绕诗歌的主题、意境、表达技巧等方面展开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互相启发,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探究学习法:鼓励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诗歌的背景知识,探究诗歌的深层含义。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 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
创设 问题 情境 引入 新课 同学们,想象一下,春雨绵绵,洗涤着大地,也洗涤着人们的心灵。当春雨初霁,阳光透过云层洒落,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在这美好的时刻,陆游用他的生花妙笔,将这份宁静与美好定格在字里行间。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踏上这趟心灵的旅程,跟随陆游的笔触,去感受那份由临安春雨初霁而引发的美好与感动吧! 吸引学生
介绍作者 写作背景 初读诗歌 读诗释意 细读鉴赏 总结本诗结构 艺术特色 拓展延伸 文体常识积累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出生于1125年(靖康之难前一年),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在国难中诞生、成长直至逝世。 少年时,陆游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一生坚持抗金,主张怀着“铁马横戈”“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 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两度因力主抗金而被罢职。可是,他始终坚持自己恢复中原的志向,至死不忘复国大业。 嘉定二年(1210年),85岁的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临终作诗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 生逢北宋灭亡之际—— 出生那年金兵南下,并于靖康二年(1127年)攻破汴京(今开封),北宋灭亡(靖康之耻),陆宰携家眷逃回老家山阴。 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渡江南侵,宋高宗率臣僚南逃,陆宰改奔东阳。 他出生于两宋之交,成长在偏安的南宋,民族的矛盾、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家学渊源 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 父亲陆宰,通诗文、有节操,北宋末年出仕,南渡后,因主张抗金受主和派排挤,遂居家不仕 陆游的这首《临安春雨初霁》写于淳熙十三年(1186),此时他已六十二岁,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五年。诗人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与壮年时的裘马轻狂,都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去不返了。虽然他光复中原的壮志未衰,但对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软弱与黑暗,是日益见得明白了。 这一年春天,陆游又被起用为严州知府,赴任之前,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在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广泛传诵的名作。 “临安”:南宋都城,今浙江杭州。 “春雨”:点明时节和天气。 “霁”者:雨雪停止,天气放晴。 (举例: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临安春雨初霁 陆 游 世味/年来/薄 /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如今的事态人情淡淡的像一层薄纱,谁又让我乘马来到京都作客沾染繁华? ◎住在小楼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滴答,明日一早,深幽的小巷便有人叫卖杏花。 ◎铺开小纸从容地斜写着草书,在小雨初晴的窗边细细地煮水沏茶、撇沫,试品名茶。 ◎不要叹息那京都的尘土会弄脏洁白的衣衫,清明时节还来得及回到镜湖边的山阴故家。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首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手法:①比喻 以“世味人情”比作薄纱,突显人情的淡泊。 ②直抒胸臆。 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得过且过,官场上的习气一天比一天坏,在这样的环境中做官,有什么意思呢! ③反问 谁让我到京城来做客呢? 情感:表达了作者对世态炎凉的无奈,透露出客居京华的懊悔。也奠定了全诗抑郁惆怅的感情基调。 赏析:“谁令”——诗人渴望建功立业,收复失地,既是重新起用,应是老骥伏枥,为何有此语? 南宋朝廷不图恢复,得过且过,官场上的习气一天比一天地坏下去,在这样的环境里做官,又有什么意思呢!因此诗人不提受职一事,而只说谁让我到京城来做客呢! ①诗人壮志未衰一心北征,收复中原。 ②看到南宋统治者在浮华的临安偏安一隅的悲愤,深深的无奈,彻底的绝望, ③透露出自己此时客居京华的懊悔,也表达了对仕途的厌倦失望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颔联描摹了怎样的春光画面? 历来评此诗的人都以为颔联这两句细致贴切,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它在全诗中的作用仅仅在于刻画春光吗? 提示: “小楼”一联,从诗的意境看,有三个层次:一是身居小楼,一夜听雨,是一诗境;二是春雨如丝,绵绵不断,杏花开放,带露艳丽,另一诗境;三是深巷卖花,声声入耳,又一诗境。 ——(殷光熹《宋诗名篇赏析》) 以乐景衬哀情。 春雨、杏花虽构成明媚的春光图景,但“一夜”暗示了诗人一夜辗转不眠,国事家愁,伴着这雨声而涌上了眉间心头。诗人用这明媚的春光作为背景,来反衬自己旅居京城时的郁闷惆怅,感伤无奈,显得含蓄蕴藉。 选取典型的江南意象,用清新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出一幅临安春雨初晴时的春光图。绵绵春雨后的卖花声里,透露着明艳生动的春光,饶有情趣。 赏析“小楼”“春雨”“杏花”等意象。 ①“小楼”本就是忧伤惆怅的代名词。 如李煜的《虞美人》中写道“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通过“小楼”的意象将离愁别绪、国难家仇的伤感抒发得淋漓尽致,陆游也是如此。 ②春雨:淅淅沥沥,缠缠绵绵的意象往往与“剪不断,理还乱”的愁情相互联系。 如“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等。诗人在“小楼”听了一夜的春雨,内心的郁闷与惆怅正如这春雨般悠远绵长,诗人听的不是春雨,而是寂寞和孤独。 ③“杏花”宋诗中的杏花幽韵冷香,迷离空灵。而此时陆游的杏花是郁闷孤寂,表现了诗人旅居京城时壮志难酬的感伤与无奈。 有人说,阅读《临安春雨初霁》诗中颔联,对“一夜”两字不可轻轻放过,为什么? “一夜”意为“整夜”。 诗人整夜“听春雨”,似在暗示重被起用的他并不快意,也无意与明媚的春光为伍,反而因这“一夜春雨”而辗转不眠,忧患不已。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闲来无事,在短小纸张上写写草书;在小雨初晴的窗边,用细乳茶做着分茶的游戏。 矮纸:就是短纸、小纸。 细乳:沏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 闲作草:草书,写草书太花时间。但因自己客居京华,闲极无聊,只能以草书消遣。 戏分茶:指鉴别茶的等级,这里就是品茶的意思。 分茶 分茶这种游艺大约始于北宋初年。北宋初年,陶谷在《荈[chuǎn]茗录》中已经说到一种叫“茶百戏”的游艺。他说:“茶至唐始盛,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画,但须臾即就散灭。此茶之变也,时人谓‘茶百戏’。” 陆羽《茶经》:“茶有九难,分茶为第二难。” 诗人在等待召见时做了什么事?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诗人悠闲地写写草书,晴窗下随意品茶。 书法和分茶这两件事背后反映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表面上是极闲适恬静的境界,实际暗含着诗人的无聊,无奈和惆怅。 颈联主要运用哪种表现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用典 “矮纸斜行闲作草”,暗用了张芝的典故。张芝擅长草书,但平时多些楷书。人问其故,他说写草书太花时间,所以没工夫写。陆游借以表明自己客居京华,闲极无聊,以草书消遣。 2、细节描写 客居京华,闲极无聊,作草书,晴窗分茶,表面上是极闲适恬静的境界,然而在这背后,正藏着诗人无限的感慨与牢骚,作者不结交权贵,厌倦官场的黑暗,实则抒发的是壮志难酬的无聊可悲。 举例: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 陆游向来忧国忧民,为何在此诗中出现“闲作草”“戏分茶”,百无聊赖,没有了慷慨激昂之举? 陆游的平生志愿是建立功业,收复失地,但长期得不到重用,如今诗人年事已高,深感希望渺茫,即使起用,也提不起多大兴致。所以出现百无聊赖,无所事事之感。 从意象上看,小楼、春雨、深巷、杏花、矮纸、晴窗、细乳、茶等意象表面给人以清新闲淡的感觉,实则隐藏着诗人无限的感伤与惆怅,那种报国无门、壮志难酬、岁月蹉跎的落寞情怀。 尾联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用典,化用陆机的《为顾彦先赠妇》诗中云:“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不仅指羁旅风霜之苦,又寓有京中恶浊,久居为其所化的意思。 情感:陆游这里反用其意,其实是表明心志与自我解嘲。诗人洁身自好,不受京城坏风气的影响,更有对朝廷偏安一隅而己志难伸的不满,与开头呼应。回家本非诗人之愿,但因京中闲居无聊,志不得伸,故不如回乡躬耕。偌大一个杭州城,竟然容不得诗人有所作为,悲愤之情见于言外。 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①表达诗人客居京华的郁闷和惆怅。首联“世味”“薄”表现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无奈和感叹。 ②表达诗人壮志难酬的焦虑和悲愤。颈联表面上写优雅闲适,实际上正值国家多事之秋,诗人却作书品茶消磨时光,无法放下自己建功报国的大志,内心抑郁而且惆怅。 ③表达诗人羁旅风霜的苦闷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尾联写不愿在京城堕落于风尘,闲居无聊,志不得伸,渴望归家的自我安慰。 首联:直抒胸臆 厌弃浊世,悔来京华 颔联:借景抒情 辗转难眠,落寞惆怅 颈联:细节描写 草书分茶,闲极无聊 尾联:以典明志 远离污浊,及早回家 这首诗与陆游许多雄浑豪放的战斗风格的诗不同,这首诗所表现的风格如何? 此诗貌似写恬淡、闲适的临安春雨杏花景致,实际上抒写了诗人对京华生活的厌倦;表面上营造了闲适恬静的境界,实际上隐藏着诗人无限的感伤与惆怅,那种报国无门、蹉跎岁月的落寞情怀,含蓄而有深蕴。 对比阅读 书愤(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比较《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在意象,意境,风格,情感,手法,主旨上的异同? 同: ①主旨相近。抗金大业难酬的悲愤之情。 ②手法相同。虚实结合,用典明志。 异: ①风格不同。《书》大气磅礴,慷慨悲壮;《临》恬淡静雅,惆怅深沉; ②情感不同。《书》还有追怀往事,希冀报国的情感;《临》对京华生活的厌倦和不得志的无奈; ③意境不同。《书》沉郁雄浑顿挫;《临》明艳恬静闲; 南宋常见主题: 1.对统治者不思收复失地,统一中原的不满。 2.对失地百姓的同情。 3.对侵略者的憎恨。 4.坚持主张抗金,收复失地统一中原。 5.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报国无门。 6.愤懑绝不玩世不恭,绝不消沉,仍充满昂扬向上的精神 风格:悲壮昂扬充满斗志。 陆 游 名 句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知人论世
课堂检测 1.下列对《临安春雨初霁》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开口就言“世味”之“薄”,并惊问“谁令骑马客京华”。写出了这位长期宦海沉浮,命途坎坷的老人的悲叹,说出了对世态炎凉的内心感受。 B.颔联点出“诗眼”,写诗人听了一夜的春雨,并未入眠。那远远传来的如断如续的卖花声,带给他抚慰,写出了诗人此时内心的闲适与愉悦。 C.颈联写陆游客居京华,无事而作草书,晴窗下品着清茗,在作书品茶中消磨时光.。“细乳”即是沏茶时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分茶”指鉴别茶的等级,这里指品茶。 D.陆游的众多诗篇,大多为壮怀激烈的爱国忧民之作,而该诗没有豪唱,没有愤愤不平,也没有盈盈酸泪,有的只是结肠难解的郁闷和淡然的一声轻叹,“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 B 项,“此时内心的闲适与愉悦”表述有误,颔联运用了反衬的手法,作者用明媚的春光和比较明快的字眼表达出自己的郁闷与惆怅。故选B。 2.下列对《临安春雨初霁》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诗句,诗人以自责的语气带起全篇。“世味”,实际就是“宦情”,如此措词,较为含蓄委婉。“薄似纱”,用确切的比喻总结了诗人多年来的感受。 B.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此联为传诵名句。它歌颂了生活的美好,诗意醇浓,韵味隽永,字无虚设。并通过联想,写出了杏花春雨的清丽。 C.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承上而来,用浓笔重墨渲染生活的闲情逸致。含有志士不遇、只能如此之意。其中的“戏”是戏作待客之情,带有自嘲意味。 D.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这是自我安慰的语气,估计清明节还能赶回家乡,拜祭先人并与家人团聚,借此与首联构成呼应关系。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能力。 B.“它歌颂了生活美好”错误。颔联在全诗中的作用不仅在于刻画春光,而且是与前后诗意浑然一体的。虚实结合,“小楼一夜听春雨”,正是说绵绵春雨如愁人的思绪,“一夜”暗示了诗人一夜未曾入睡,国事家愁,伴着这雨声而涌上了眉间心头,写得更为含蓄深蕴,可见不是在歌颂生活的美好,而是表达自己的郁闷与惆怅,用明媚的春光作为背景,才与自己的落寞情怀构成了鲜明的对照。选项主旨情感分析不准。 3.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开篇以问句的形式表达对世态炎凉的无奈和客籍京华的蹉跎,直抒胸臆,情感喷薄。 B. 颔联语言清新隽永,由听觉感知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能给诗人些许欣喜与慰藉。 C. 颈联“作草”“分茶”表面上看是极闲适恬静的,但背后却深藏着诗人无限的感慨与牢骚。 D. 全诗将日常生活写得很有情趣,章法极为谨严,表现了诗人闲居自遣和对于官场生活冷淡的心情。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B.“能给诗人些许欣喜与慰藉”理解错误,“小楼一夜听春雨”,正是说绵绵春雨如愁人的思绪。“一夜”两字正暗示了诗人一夜未曾入睡,国事家愁,伴着这雨声而涌上了眉间心头。也就是说,诗人虽然用了比较明快的字眼,但用意还是要表达自己的郁闷与惆怅,而且正是用明媚的春光作为背景,才与自己落寞情怀构成了鲜明的对照。故应是“惆怅所至,抒发了自我落寞的情怀”。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绵绵的春雨彻夜淅沥,清晨卖花声里透出淡雅的春意,写得形象而又深致。 (2)《临安春雨初霁》最能反映诗人孤寂心境及聊以自遣的是:“________,______”。 (3)《临安春雨初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诗人客居京华,闲极无聊消磨时光的生活状态。 【答案】(1)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2)矮纸斜行闲作草 晴窗细乳戏分茶 (3)矮纸斜行闲作草 晴窗细乳戏分茶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易错的字词有:巷、作、晴、戏。 巩固提升
作业 完成《临安春雨初霁》同步练习题。 强化理解
课堂 总结 《临安春雨初霁》使用了乐景写哀情的表现手法,诗人通过对明艳春光的描绘以及无聊的生活的叙述,表现出心中无限的愁绪。国家正值多事之秋,诗人却只能过着“闲适恬静”的生活,这与诗人心中的壮志形成了明显反差,因此全诗充满结肠难解的郁郁愁情,表达了诗人的郁闷与感伤。 归纳主旨
板书设计
《临安春雨初霁》 首联:直抒胸臆 厌弃浊世,悔来京华 颔联:借景抒情 辗转难眠,落寞惆怅 颈联:细节描写 草书分茶,闲极无聊 尾联:以典明志 远离污浊,及早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