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16 12:26: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教学设计
在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我国面临重大的历史转折,“解放思想”成为时代的呼声。为正确认识、把握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全国展开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引发这场大讨论的,正是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学习这篇文章时,要理解文章的主要观点及其内在联系。注意体会本文富于思辨性,善于运用经典理论文献和典型事例,立论与驳论相结合,在演绎推理中展开论述的特点。同时,要注意联系历史事实和亲身经历印证本文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学习运用相关理论对现实问题进行辩证分析。
语言建构与运用:培养鉴赏古诗词的能力,品味诗词语言,感知诗词意境和情感。
思维发展与提升: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理解诗词的内涵,理清景与情之间的关系审美鉴赏与创造:寻找意象,感悟意境,分析三首古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情感,明确文中以景寄情的具体手法及表达效果。
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中国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提升欣赏品味,培养审美情趣。
重点:梳理论证思路,学习论证方法,分析论证语言。
难点:用历史事实和亲身经历印证观点,学会运用相关理论对现实问题进行辩证分析
讲授法、点拨法、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有关真理的名言
①尊重人不应该胜于尊重真理。--柏拉图
②)越是接近真理,便愈加发现真理的迷人。--拉美特利
③真理,哪怕只见到一线,我们也不能让它的光辉变得暗淡。--李四光
④要坚持真理,不论在哪里也不要动摇。--赫尔岑
⑤真理是时间的孩子,而不是权威的孩子。--布莱希特
作者简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署名为“《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主要作者为胡福明
胡福明(1935-),江苏无锡人。1955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后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班学习,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1978年5月11日以《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央党校、光明日报社的同志参与修改),这篇文章获《光明日报》优秀论文特别奖、江苏省1979-1984年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018年,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获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真理标准大讨论的代表人物
2019年,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
胡福明的论著有:《苏南乡村企业的崛起》《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苏南现代化》
三、背景探寻
1976年 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一举粉碎“四人帮”,结束了延续10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举国欢腾,人心思变,百业待举,党面临着思想、政治、组织等各个领域全面拨乱反正的任务。
但是,这一进程受到“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
都始终不渝地遵循”)错误方针的严重阻碍。针对这种状况,邓小平多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人们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与此同时,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要恢复和发扬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正确认识与把握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1977年,《光明日报》的《哲学》专刊组组长请胡福明为《哲学》专刊撰稿。胡福明完成了两篇稿子,其中一篇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后来,这篇文章经过反复修改,于1978年5月11日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在《光明日报》上发表。这篇文章很快引发了场全国范围内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文体常识
社 论
社论是报社或杂志社在自己的报纸或杂志上,以本社名义发表的评论当前重大问题的文章。社论代表的是报刊的观点,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代表的是《光明日报》的观点。社论的作者是由报社(杂志社)指定的编辑部人员或社会上的专家,文章完成后作者不署本人名,只能署“本报评论员”或“本报特约评论员”。这种文章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政治风向标”。
五、夯实基础
拨乱反正: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扭转乱象,归于正道。
无稽之谈:毫无根据的说法。
自吹自擂:比喻自我吹嘘。
永葆青春:指长久的保持年轻。
六、整体感知
1.简要概括文章各部分的内容,厘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开头的一段,是文章的导语,主要是提出问题,总说论证检验直理的标准的现实必要性。然后按照四个小标题分四个部分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论证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作者先引用经典理论文献《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的观点论证“一个理论,是否反映了客观实际,是不是真理,
只能靠社会实践来检验”(第2段)。再引用毛泽东的观点论证“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第3段)。紧接着运用门捷列夫制定元素周期表、哥白尼的太阳系学说被证实这两个事例(第4段)论证“只有实践,才能完成检验真理的任务”。
为了使论证严密有力,作者运用了马克思主义被承认为真理(第5段)及国际共运史、中国革命实践中的具体事例(第6-7段)进一步证明“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
论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作者辩证地论述“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否“会削弱理论的意义”,因为这一点对于澄清被“四
人帮”搞得非常混乱的理论问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第8段)。作者先指出“四人帮’出于篡党夺权的反革命需要,鼓吹种种唯心论的先验论,反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从而立起靶子,进行批判,证明其错误性(第 9段)。“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之所以有力量,正是由于它是经过实践检验了的客观真理,正是由于它高度概括了实践经验,使之上升为理论,并用来指导实践。正因为这样,我们要非常重视革命理论。”作者以此来回应“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会削弱理论的意义”的看法(第 10 段)。进而指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真理,要把它们作为武器,批判修正主义(第11 段),用实践来检验新的理论(第12段)。在这一部分的结束,作者重申“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第13段)。
第三部分,论证革命导师是坚持用实践检验真理的榜样。这既是论点,又是论据,用革命导师的实践活动来进
步论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部分作者主要运用经典理论文献和典型事例论证。马克思和恩格斯修改、完善《共产党宣言》的例子,证明革命导师们不仅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且亲自用实践去检验一切理论,包括自己所提出的理论(第14 段)。毛泽东在编辑《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时多次写按语的事例,证明革命领袖一贯严格要求不断用革命实践来检验自己提出的理论和路线(第15 段)。最后得出结论:革命导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辩证唯物主义立场,保证了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永其青春(第16段)。
第四部分,是本文的结论部分,论证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这一部分首先提出要从发展的观点看待实践标准的观点(第17段),然后用毛泽东的相关观点证明任何理论都要由实践来检验,并且要不断修正,进而批判林彪、“四人帮”的相关谬论(第18一19段)。最后,基于新的历史时期的新任务、新要求,呼吁全党和全国人民:我们要有共产党人的责任心和胆略,勇于研究生动的实际生活,究现实的确切事实,研究新的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第20段)。
论证思路
导语部分:提出论题--检验真理的标准是什么
第一部分:提出观点一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
第二部分:立驳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第三部分:提出论据-革命导师是坚持用实践检检验真理的榜样
第四部分:得出结论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实践的检验。
2.除开头的引言外,全文由四大部分组成。结合全文,分析文章各部分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开头一段导语,或可称之为“引论”,提出问题,总说论证检验真理的标准的必要性。然后,文章按照四个小标题分为四个部分,紧紧围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观点,层层深入进行论证第一部分,作者以小标题的形式提出中心论点: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该论点确立了全文的“灵魂”
材料的“统帅”。第二部分,论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该部分破立结合,指出“四人帮”鼓吹的种种唯心论的错误,引用毛泽东的观点,牢固树立起该部分的分论点,为第一部分的中心论点提供了有力支撑。
第三部分,论证“革命导师是坚持用实践检验真理的榜样”。在该部分中,作者主要运用经典理论文献和典型事例展开论证,使第一部分提出的中心论点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第四部分,论证“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至此,作者完成了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推理该部分论述中心论点在现实中的运用,是与中心论点紧紧结合在一起的。
四个小标题,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逐层解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环环相扣,形成了层进式结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行文思路
提出问题: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
分析问题: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革命导师是坚持用实践检验真理的榜样。
解决问题: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
3.文章综合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的内容简要分析。① 引用论证:文章大量引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实践论》《列宁选集》《毛泽东选集》等革命导师的经典论著中的著名论断,有的甚至标上了卷次和页码,以示严谨。准确、权威,具有毋庸置疑的说服力。因举例论证:文章以门捷列夫制定元素周期表、哥白尼提出太阳系学说等科学史上的事实以及革命导师的事例来论证论点。选例典型,说服力强。对比论证:“四人帮”种种唯心主义谬论的失败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生命力的强大作对比,突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论点的正确性。一反一正,对比鲜明,

4.文章立论与驳论相结合,请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内容加以分析。论证的形式
论证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
立论:是对一定的事件或问题,从正面阐述自己的见解和主张的论证方法。
驳论:是以有力的论据反驳别人错误论点的论证方式。
有三种方法: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
反驳论点,即直接反驳对方论点本身的片面、虚假或谬误,这是驳论中最常用的方法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需要对一些错误观点进行批驳。
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中,作者先提出一个“担心”,这个“担心”其实就是和自己观点不一致的错误观点,然后作者进行分析,指出“担心”是“多余”的。这是直接驳斥错误观点。接着作者矛头直指“四人帮”的各种错误理论,指出它们“经不起革命实践的检验”,所以是错误的,因此证明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
文章提出自己的观点,以“深入揭批四人帮”为主线,边立边驳,行文曲折,婉约会意,虽从头至尾没有半句提到“两个凡是”,但句句击中要害,明显地向“两个凡是”发起了猛烈的理论进攻。
七、深入探究
1.怎样理解课文标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准确含义 ① 实践。课文标题中“实践”的含义是:一种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客观现实的、自觉能动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感性具体的社会物质活动。②) 检验。“检验”即检査、验证、鉴定、评价的意思。实践本身是一个过程,检验也是一个过程:真理是一个中相对到绝对的过程,实践检验也应是一个由相对到绝对的过程;真理追求无止境,实践检验无穷尽。真理。真理是标志主观认识与客观相符合的范畴,是对客观事物及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客观的、一元的:真理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分为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感性真理和理性真理、局部真理和全局真理等。唯一标准。“唯一”即“仅此一个”。标题中的“唯一”有“第一”“首要”的意思,也有“最终”的意思,还有“根木”的意思。“标准”的本义是衡量事物的准则,是衡量同类事物的尺度;在标题中是“手段、方式、途径”的意思。

4)
综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的科学理解应是,“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和价值性的首要的、最终的、根本的手段、方式、途径”。题目明确提出了观点,突出了“实践”的重要意义。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什么社会意义
①本文阐明了“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根本上否定了“两个凡是”。文章在党内外和广大干部群众中激起了强烈反响,成为实现党和国家历史性转折的思想先导。
内本文在当时引发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推动了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了重要的思想准备,为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奠定了思想基础。
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今天,各种思想认识层出不穷,各种观点见解如乱花让人迷了双眼。这篇文章所阐述的基因本原理,对我们今天在实践中识破谬误,拥抱真理,拨开迷雾,确定正确的人生方向,仍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的发表,是中国当代史上的一个具有标志性的大事件。读了此文,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思想或理论不应该高居于象牙之塔庙堂之上。思想和理论的精髓就存在于日常生产和生活之中,思想和理论的力量就蕴含在生活常识和普遍人性之中。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实事求是就是尊重群众的社会实践和日常生活,就是强调恪守常识、尊重人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一马克思主义观察问题、判断是非的基本立场和基本原则。
4.有人认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已被证明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无须实践证明。请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之所以被承认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正是千百万群众长期实践证实的结果。此外,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用来指导人们实践的,而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新事物、新问题会不断出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指导新的实践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总结新的理论,与时俱进。而这些新理论正确与否,只能用实践来检验。
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实践,具有绝对性和相对性,而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必须永远地、不断地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得到补充、丰富或者纠正,才能永远保持活力。
八、主旨点睛
本文针对当时中国思想僵化、万马齐喑的现实,鲜明地阐述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澄清了当时人们的一些模糊乃至错误的认识。
推动了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为当时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做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九、思维延伸
正确而深刻的理论文章对国家进步、社会发展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这样-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章,在特定历史时期,对人们的思想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文章的观点又不断得到历史的验证。
请联系社会发展实际,或结合其他学科所学,谈谈你对这篇文章核心观点的认识注意: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事实来论证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