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人应当坚持正义》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文档属性

名称 5.《人应当坚持正义》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16 12:29: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应当坚持正义》
教学设计
公元前 399年,雅典法庭以“不敬神明”的罪名判处哲学家苏格拉底死刑。判决执行前夕,苏格拉底的朋友格黎东潜入监狱,试图劝说他越狱逃跑。苏格拉底不赞同逃跑,他针对格黎东的建议,抛出了“正道”“道义”“道理“正当”等一系列他所坚守的“正义”理念,层层铺垫,步步设问,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自己唯正义是从的道德信念,说服格黎东放弃劝说自己越狱的努力。
阅读这篇文章要注意把握上述理念的内涵,理解苏格拉底据此提出的观点,探讨他是如何一步一步使格黎东的思路进入自己的逻辑轨道的,从而学习一种既以理服人又生动活泼的劝说艺术。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柏拉图和苏格拉底,了解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
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文中一系列“正义”理念的内涵,准确理解苏格拉底提出的观点。
审美鉴赏与创造:领会苏格拉底的提问方式和论辩逻辑,学习其既以理服人又生动活泼的“劝说”艺术。
文化传承与理解:探讨苏格拉底立身处世的法则,学习苏格拉底追求真理、捍卫正义的精神品质。
重点:把握文中一系列“正义”理念的内涵,准确理解苏格拉底提出的观点。
难点:领会苏格拉底的提问方式和论辩逻辑,学习其既以理服人又生动活泼的“劝说”艺术。讲授法、点拨法、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公元前 399年的一天,苏格拉底被古希腊 500人陪审团法庭判处死刑,被指控罪名是不敬神明和腐化雅典青年。
雅典公民在这一天大获全胜,但是雅典法律却在这一天一败涂地。
当时的雅典死刑犯并不一定会死,至少还存在三条生路:缴纳罚金赎罪,请求陪审团宽恕,和自请流放。
苏格拉底本身是可以免刑的,但是他却拒绝了法庭的开释;他的朋友们打算营救他逃离雅典,但也被他拒绝了。
苏格拉底(前 469-前 399),古希腊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教育家。他出生于伯里克利统治的雅典黄金时出身贫寒,父亲是一名雕刻师,母亲为助产士。他一生未曾著述,其言论和思想多见于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著作,如
《苏格拉底言行回忆录》。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在教学的方法上,他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教学法,人们称之为“苏格拉底方法”他本人称之为“产婆术”。“产婆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所以又叫“问答法”。这为启发式教学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重要影响,直到今天,问答法仍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他的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他认为,治国者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
作家作品柏拉图(前 427-前 347),古希腊哲学家,与他的老师苏格拉底、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哲”他创造或发展的概念包括柏拉图思想、柏拉图主义、柏拉图式爱情等。
柏拉图留下了许多著作,多数以对话体形式写成。“理念论”是柏拉图哲学体系的核心。他认为物质世界之外还有一个非物质的观念世界。理念世界是真实的,而物质世界是不真实的是理念世界。
他的主要作品有《柏拉图对话录》,其中绝大部分都有苏格拉底出场。但学术界普遍认为,其中的苏格拉底形象并不完全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苏格拉底。
还有《理想国》,这是柏拉图创作的哲学对话体著作。全书主要论述了柏拉图心中理想国的构建、治理和正义,主题是关于国家的管理。涉及到了政治学、教育学、伦理学、哲学等多个领域,思想博大精深,几乎代表了整个希腊的文化。
2015年 11月,《理想国》在英国“学术图书周”中,被评为最具影响力的 20 本学术书之一。
三、背景探寻
苏格拉底(前 469-前 399),古希腊哲学家。公元前 399年,雅典法庭以“不敬神明”的罪名判处哲学家苏格拉底死刑。
判决执行前夕,苏格拉底的朋友格黎东潜入监狱,试图劝说他越狱逃跑。
苏格拉底不赞同逃跑,他针对格黎东的建议,提出了“正道”“道义”“道理”“正当”等一系列他所坚守的“正义”理念。
四、知识链接
对话体
对话体是艺术、政治、哲学和科学著作中的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的著作采用两个或多个角色对话的形式,形成一种特殊的体裁。对话体著作通常设置尖锐的冲突,对
话方发表各自的见解,最终表露出作者关于论争的倾向。
这种体裁甚至可以使那些并不属于文学艺术领域的关于科学和哲学问题的对话显示出异常鲜明的情趣和出色
的艺术性。
苏格拉底式对话苏格拉底式对话是一种采用对谈的方式,以澄清彼此观念和思想的方法。苏氏认为透过对话可使学生澄清自己的理念、想法,使谈论的课题清晰。尤其他认为只要一直更正不完全、不正确的观念,便可使人寻找到“真理”。
这种对话模式,犹如戏剧,拥有无比的张力。尤其穿插轻松、诙谐的语调,屡屡让人陷入推理的自我矛盾中达致澄清的效果。
五、夯实基础
恫 dòng吓 hè:扬言灾祸或苦难就要来临,以此威胁(某人)。虚张声势,恐吓他人。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可用来形容人、事、思想、行动、品质等
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责,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
拳拳服膺ying:形容恳切地牢记不忘。
诚惶诚恐:非常小心谨慎以至达到害怕不安的程度。
毕恭毕敬:形容态度十分恭敬,后来也形容十分端庄和有礼貌。
六、整体感知1.本文采用对话体的形式,记述了苏格拉底与格黎东的一长串对话,苏格拉底提出了很多问题,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什么 据此他有怎样的结论
(1)核心问题:越狱逃跑的行为是否正当
(2)所得结论:越狱逃跑的行为是不正当的,自己宁可被处死,也不能做违背正义的事情。
人应当坚持正义
2.课文中,苏格拉底还提出了一系列与“正义”相关的理念;请找出来并说说文章题目为什么只用“乒义”。深文。
中,
“正道”意为“正路或正确的道理”
“道义”指“道德和义理”。
“道理”即“事物的规律”,也指“事情或论点的是非得失的根据;理由;情理”
“正当”是“合理合法的”之意。
而“正义”是“公正的、有利于人民的(道理)”之意。
根据这几个理念的内涵可知,“正义”的境界最高,它能包含其他几个理念的基本内涵。
所以,课文题目选取“正义”,体现了人物的精神追求。
3.苏格拉底之所以能说服格黎东是因为他的坚持,从课文内容来看,他的坚持是什么
(1)他坚持的是正义。
在课文中,苏格拉底提到的“正道”“道理”“道义”“正当”等,都可以认为是他从不同侧面对“正义”的诠释,或者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是“正义”的代称,他在对话的一开始就亮明了自己的基本观点和立场:“因为我不但现在奉行,而且一贯遵守的原则是听从道理,凡是经过研究见到无可非议的道理我就拳拳服膺。”围绕这一立场,他层层铺垫,步步引导,最终在他对“既不能以坏报坏,也不能对人做不正当的事,不管人家对我们做的什么事”这一观点的坚持中结束对话,足可见他对“正义”的坚持。
(2)他坚持认为人的灵魂比身体重要。
苏格拉底是个在乎灵魂的人,他向格黎东提问:“身体坏了、毁了,我们还能活吗 ”格黎东回答:“不能。”这说明苏格拉底对身体、生命的珍重。
但接下来,他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那个为道义所改善、为不义所毁灭的部分毁了,我们还能活吗 那一个部分,不管叫什么,是我们的那个与道义和不义有关的部分,我们认为它比身体差吗 ”在得到格黎东的否定回答后,他又抛出“比身体贵重吗”的问题,可见苏格拉底对灵魂、信仰的珍重程度超过了他对身体、生命的珍重,所以才会为了灵魂中对正义的坚持,而放弃了逃生的机会。
苏格拉底对正义、灵魂、信仰的坚持,使他拥有了非凡的人格魅力。
4.苏格拉底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请结合文本分析。
①临危不惧,坦然自若,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麇鹿兴于左而目不瞬。与格黎东谈话洋洋洒洒,循循善诱,水到
渠成。
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谈话技术高超。在狱中,他质询格黎东也从不给现成的答案,而是用反问和反驳的方法,日使格黎东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他的思想。
③坚守正义,坚持信仰,他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如什么是正义和非正义;什么是勇敢和怯懦;什么是诚实和虚伪;什么是智慧,知识是怎样得来的。他宁愿为正义而亡,他本可以自由,但作为一名哲学家,他觉得坚持自己的信仰更为重要,最终成为哲学的殉道者。
④)拥有理想,热衷浪漫,追求过一种正义的生活,却难以得到当时社会的认同,人格完善,而当时的法律却并不完善,于是有了他悲剧的一生。
七、合作探究
1.面对格黎东的劝说,苏格拉底是怎样层层铺垫,步步设问,一步一步使格黎东的思路进入自己的逻辑轨道的 文本开始是一大段苏格拉底的阐述,意思是:你的关心如果合乎正道,我就听你的;如果不合乎正道,我不会
让步。
接着,苏格拉底问了几个关键的问题请他考虑:我们该不该说,我们不必尊重人们的一切意见 在格黎东做出了肯定的回答后,苏格拉底问了第二个核心问题:是重视一般人的赞美、责备和看法,还是只听从一个人,即医生或教练的褒贬意见 格黎东回答只听从一个人的意见。
随后,苏格拉底抛出第三个问题:如果听从了外行人的话,是不是要遭到损害 在格黎东承认会受到损害后,苏格拉底进而腾挪思维,发问:道义与身体谁贵重 格黎东回答:道义比身体贵重得多。
于是苏格拉底继续进行层层诱导,离开是不正当的、邪恶的、可耻的。我们不能做。
总的来说,面对格黎东的劝说,苏格拉底多层设问,反复引申,联想对比,迂回曲折,最后水到渠成。
2.从本文来看,苏格拉底提问的方法有哪些特点 这种提问的方法给我们以怎样的启示呢 (1)苏格拉底式对话特点
① 偏重自己发问,少让对方提问。
②发问态度谦和,循序渐进引导。
③ 问题环环相扣,迫使对方改变
(2)苏格拉底式对话启示①所有思想都需不断完善。比如我们可以这样提问:“你能详细说明你所说的观点,让我能更好的理解吗 ”园所有问题都是环环相扣,思考也是如此。因此,提出问题时,不要忘了它们会引发的其它问题。比如,“要回答这个复杂的问题,还需要回答哪些与它相关的问题呢 ”做一个苏格拉底式的提问者,我们才能卓有成效的提出问题,才能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展开我们对事物的理解的讨论。也可以说,这是做学问所要具备的一种方法和能力。因此,我们可以把这种苏格拉底式的提问法贯穿于我们整个的学习和生活中,改变我们交流中的被动地位,化被动为主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用“苏格拉底式对话法”也许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现在的人很难静下心来和自己的心灵对话,所以一旦他们的情绪无由的陷入低谷,自己是找不到原因的。其实找到问题的根源很简单,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不断的提出一些与自己有关的问题,然后,交给潜意识来回答。显意识再把回答变成新的问题……这样不断的循环下去,就是对潜意识的一个说服过程,还能够发现显意识没有觉察到的问题、并找出对应的解决办法。这样我们就能轻易的找到一些问题的根源,然后再对症下药,这样所有与心情有关的问题都能很轻易的解决。能够很好的解决与自己情绪有关的问题的只有自己,别人帮不上什么忙,正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

4
八、文本小结本文主要讲述了苏格拉底入狱之后,他的朋友格黎东来到监狱,劝苏格拉底越狱逃跑的事情。苏格拉底面对格黎东的劝说,不断提问,层层递进,将格黎东带入自己的逻辑轨道,阐述了自己唯正义是从的道德信念,体现了苏格拉底愿意为正义而献身的精神。
九、思维延伸
1.诺亚·韦伯斯特说:“只要提着正义之剑攻击,再柔弱的手臂也会力大无穷。”“正义”作为名词,指公正的、有利于人民的道理:作为形容词,指公正的、有利于人民的。请结合苏格拉底的选择和当今的社会现实说一说:你认为什么是“正义”
(1)遵守法律就是追求正义。面对不义的城邦,苏格拉底始终坚持正义原则,追求正义,不愿逃走苏格拉底认为,在城邦中,法律就是最广泛的正义。尽管现实城邦存在各种不足,但是在城邦中追求正义首先就要遵守和维护法律。
在苏格拉底看来,遵守法律能够使人们团结,使城邦变得强大。遵守法律就是追求正义,坚持正义原则,就不能随意违背法律。正因为如此,苏格拉底坚持遵守城邦的法律而接受死刑,拒绝了朋友们帮助他逃走的建议。
(2)正义是一种有利于人类和谐幸福的行为。
正义是人间正气的凝聚,没有正义,世间将一片黑暗,是正义给了我们战胜邪恶的力量,所以社会需要正义,也呼唤正义。坚守正义,追求“真善美”,远离“假恶丑”,人才能“活得体面、正派”,社会才能充满正能量。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更应该维护正义,发扬正义。正义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倡导正义的实质就是倡导“真善美”;邪恶有时会占据上风,但正义必将胜利。社会治安要稳定,必须营造疾恶如仇的正义风气。
关于正义的名言
私视使目盲,私听使耳聋,私虑使心狂。
嫉恶如仇雠,见善若饥渴。--唐·韩愈
正直者,顺道而行,顺理而言,公平无私。
对正义事业保持沉默,等于为非正义事业呼喊。
一心可以兴邦,一心可以丧邦,只在公私之间尔。
只要提着正义之剑攻击,再柔弱的手臂也会力大无穷。
烈士之所以异于恒人,以其仗节以配谊也。--唐·刘禹锡
2.苏格拉底坚持正义、舍生取义的行为令人感动;但也有人认为,他应该越狱逃跑,毕竟“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你觉得呢 为什么
示例:
苏格拉底坚持正义、舍生取义的行为令人感动。没有什么比为了理想付出一切更加值得!这个世界上除了生命之外,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比如真理、正义、理想。苏格拉底认为,真理和正义被毁造成的损失比身体被毁造成的损失要大得多:对于毕生追求真理和正义的苏格拉底而言,越狱逃跑意味着以不义对不义,这是对真理和正义的损害。
示例:
苏格拉底应该越狱逃跑。他本来就是无罪的,那些莫须有的罪名都是强加给他的。越狱之后,他能更好的影响更多的人,使更多的人接受他的观点,进而能更好的改变社会,改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