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1.从时空观念角度梳理古代亚洲和美洲文化的发展历程,从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角度探究政治、经济、宗教及地理因素对不同文化的重大影响 2.从史料实证角度并运用唯物史观认识古代亚洲和美洲不同文明的各自特征和影响 3.运用唯物史观认识古代亚洲和美洲不同文明产生的内在关联性,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不同文明兴衰的曲折历程 一大发展动力:生产力的发展 两种发展路径:交流互鉴、独立发展 三大美洲印第安文化: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印加文化 四大种姓制度的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知识点一 古代印度文化
1.形成背景: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逐渐建立起一系列国家。
2.涉及范围: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等广大地区。
3.主要成就
宗教 ①出现____________和婆罗门教 ②公元前6世纪,佛教产生,提倡“众生平等”和忍耐顺从 ③4世纪时,印度教开始兴起,后来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文学 《摩诃婆罗多》和《____________》集中反映了古代印度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成就
艺术 ________、石柱和石窟是佛教艺术的代表
数学 发明了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
4.深刻影响
(1)________前后,开始传播到东南亚。
(2)佛教文化渗入东南亚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3)巴利文对东南亚国家的文字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1.图解历史——古代印度种姓制度
2.情境再现——古代印度文学
《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并称为印度古代两大史诗。
你如何理解两部史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知识点二 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1.古代朝鲜文化
(1)主要成就
①技术:公元前5世纪前后,朝鲜出现青铜器,稍后有了铁器。
②科学:7世纪,修建了观测天象的瞻星台。
③史学:12世纪完成的《____________》是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史书。
④艺术:音乐、舞蹈源远流长,特色鲜明。
(2)文化交流
①________、道教和儒学从中国传入,典章制度、文字、学术文化和风俗习惯都受到中国的影响。
②汉字长期在朝鲜半岛使用,在此基础上,创制了本民族文字。
③朝鲜半岛的古代文化也传入中国中原地区。
2.古代日本文化
(1)主要成就
①思想:________逐渐发展起来,并于12世纪以后,融合佛教等外来文化形成__________。
②文学:诗歌集《万叶集》和小说《____________》享誉世界文坛。
③建筑:法隆寺是日本古代建筑的代表。
④绘画:大和绘和浮世绘都极具特色。
(2)文化交流
①借用汉字的楷体笔画和草体,分别创制了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
②中国的制度、儒学、佛教等深刻影响了日本文化的发展。
3.情境再现——古代朝鲜史学
《高丽史》,朝鲜王朝郑麟趾等人撰,成书于李朝文宗元年(明景泰二年,1451年)。全书用汉文写成,体例悉仿中国正史。全书计分世家46卷,志39卷,年表2卷,列传50卷,目录2卷,记载朝鲜历史上高丽王朝的事迹。本书为了解高丽与蒙古、元朝的关系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高丽史》的体例是什么?全书用汉字写成说明了什么问题?
4.情境再现——武士道
武士道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孔孟之道和神道教、佛教。武士道是日本武士阶层必须严格遵守的原则,是日本封建社会中武士阶层的道德规范以及哲学。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武士道对日本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知识点三 美洲印第安文化
1.成就
玛雅文化 独特的文字;“______”;20进制,“零”的概念 宗教:多神崇拜,都建造了金字塔
印加文化 驿道和太阳庙;麻醉剂,人体解剖;______和太阴历
阿兹特克文化 采用天然铜锻造铜器,使用图画文字,制作陶器、石雕、木刻和金银首饰
2.毁灭
(1)时间:16世纪后。
(2)原因:新航路开辟后,__________殖民者的入侵。
5.图解历史——美洲印第安文化的分布
美洲印第安文化
南亚、东亚的文化
■史料实证……………………………………………………………………………
史料一 印度有多种宗教团体,它们有自己的信仰、风俗、习惯、礼仪和语言等,但全印度都拜毗湿奴、湿婆、罗摩和克里希纳等神,它们的故事流传全印度。同样,有些风俗也是如此。如联合家庭从北到南都存在;结婚时总有些复杂的宗教仪式,全印度如此。种姓制度不仅存在于印度教徒中,在穆斯林中也有一定影响。
——摘编自王树英《中印文化交流》
思考:(1)根据史料一概括古印度文化的特点。
解读:史料一主要介绍了印度文化在多样性中存在统一性,体现了宗教对文化的影响。
史料二 古代朝鲜文化打上了中国文化影响深刻的烙印,如提倡儒学,实行科举制,派贵族子弟到唐朝留学,培养国王所需要的各种人才;另外,中国的汉字、汉文和儒家思想早就传入朝鲜,新罗统一朝鲜后与唐朝密切交往,注重借鉴中国文化来发展本国文化,如朝鲜的文字、史学等,同时朝鲜人民又推陈出新,在借鉴中国胶泥活字印刷的基础上,发明铜活字印刷,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属活字。
——摘编自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思考:(2)根据史料二,分析朝鲜半岛文化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解读:史料二从政治、思想、文化、科技等方面阐述了朝鲜半岛受到中国的影响,同时也体现了朝鲜文化发展的特点。
史料三 古代日本文化主要得益于中国文化的影响,从3世纪开始,中国的汉字和汉文、儒学、律令制度逐渐向日本传播,到唐代达到高峰,正是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下,奈良时代的日本出现了文化发展的高潮,模仿唐朝在中央设太学、地方设国学,日本人还利用汉字创制了本国文字,但随着假名文字的发展,日本文化逐渐摆脱对中国文化的简单模仿,由所谓的“唐风文化”转化为具有日本特点的所谓“国风文化”。
——摘编自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思考:(3)根据史料三,归纳日本文化发展的原因和主要特点。
解读:史料三主要阐释了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及日本文化创新发展的特点。
■素养阐释……………………………………………………………………………
古代印度文化的特点
(1)以宗教为中心。印度文学、艺术、音乐、舞蹈、雕刻都以宗教为中心,其表现形式和内容也都与宗教有关,而且类型繁多。
(2)佛教文化的重要性。印度教吸收了佛教的哲学精神,佛教文化在印度文化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
(3)以史诗代替历史。印度最为著名的两大史诗《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就是以诗代史的代表作。
(4)等级制度森严。印度的种姓制度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各种姓之间界限森严,其政治、经济、法律和宗教地位均极不平等。
(5)文明的多样性与包容性。印度复杂的地理环境、众多的民族、政治上长期的分裂及外族的不断入侵,使其文明呈现出举世罕见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的特征。面对外来文明的挑战,印度文明不断吸收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不断推陈出新,体现了包容性的特征。
(6)辉煌灿烂且贡献巨大。古代印度为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为世界文明的繁荣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在建筑、文学、宗教、音乐、自然科学、哲学等方面皆有卓越成就。
■价值引领……………………………………………………………………………
古代中国文化对东西方国家的影响
(1)秦汉至隋唐:中国文化先后传入越南、朝鲜、日本等东亚国家,形成以中国文化为轴心的“儒家文化圈”。
①儒家思想于6世纪初,经朝鲜传入日本。儒学成为越南、朝鲜、日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渗入人们的社会观念、伦理规范和日常生活,并逐渐成为其官方哲学。
②新罗统一朝鲜后,常与唐朝互遣使 节,并不断派遣留学生赴中国学习,唐朝文化的精髓如律令、科技、佛教、儒学、学校教育、科举制度等皆为新罗所广泛吸收。
③日本曾先后十多次派“遣唐使”来中国交流学习,留学生归国时,带回多方面的文化知识和大量文献典籍。日本不仅在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层面仿效唐朝,而且对宗教、文学、艺术、天文、历法,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以及各类生产技术,皆予以吸收融合。
④中国文化辐射于整个东亚地区,其中汉字、儒学律令、天文、历算、医学等科技成就以及中国化的佛教,影响尤为深远。
(2)宋元时期:13世纪,毕昇的活字印刷术东传朝鲜、日本,又西传到中亚、波斯和欧洲,对中外文化交流和传播产生了巨大影响。
美洲印第安文化
■开放探究……………………………………………………………………………
材料 下面是一本历史教科书前三个单元编排和主要内容的初稿。现在要新增一课“古代非洲和美洲”,主要内容是“4—15世纪非洲出现的一系列国家,阿拉伯商人用印度、中国的手工业品交换当地的黄金、象牙和奴隶”。“印第安人在中美洲、南美洲创造的玛雅、印加文明,在12世纪到16世纪的鼎盛时期,这里的农业兴盛,培育了其他大陆没有的马铃薯、玉米、番茄等,城市和交通建设比较完善”。
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公元前3500年—前6世纪)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古巴比伦、古埃及、古代印度和古代希腊的文明产生和特点)
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交流(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的兴起和衰落)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5—15世纪)
第1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西欧封建社会的庄园、城市与教会;拜占庭与俄罗斯)
第2课 中古时期的亚洲(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的兴起;印度、日本等国情况)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15—16世纪)
第1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和其他航路的开辟)
第2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人类第一次跨越大陆和海洋的全球性联系的建立)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将新增一课放入哪一单元作为第几课比较适合并阐述理由。(要求:明确说明新增一课作为第几单元的第几课;结合时间、内容和历史联系等方面综合阐述理由;观点正确,论述有据清晰)
■素养阐释……………………………………………………………………………
全面认识古代美洲的印第安文化
(1)有悠久的历史。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美洲的印第安人就已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
(2)涉及农业、宗教、自然科学、艺术等众多领域,取得辉煌的成就。
(3)对世界影响非常大。如玉米、马铃薯等重要农作物传播到世界各个地方。
(4)分布范围比较广泛。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印加文化等覆盖了中美洲和南美洲地区。
(5)因西方殖民扩张而衰落。
1.古代印度文化丰富多彩,对东南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古代朝鲜和日本在吸收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发展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3.多民族、多语言和多文化的交融,为印度浓厚的多元宗教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注入了活力。 4.古代东亚之所以能创造出高度的农业文明,与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影响是分不开的。儒家思想深刻影响了朝鲜和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宗教以及伦理道德、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各个方面,所以它成为“东亚文化圈”的一个重要特征。 5.印第安人独立发展出了特色鲜明的古代文化。
1.古代印度的一项制度规定: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低等级的人没有资格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这一制度( )
A.巩固了佛教的社会地位
B.维护了贵族的统治秩序
C.催生了灿烂辉煌的文化
D.适应了专制集权的需要
2.(2023·6月浙江选考科目考试)史诗是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最初形式之一。有部史诗主要描写了婆罗多族两支后裔之间为争夺王位而进行的战争,反映了雅利安人由军事民主制向国家过渡时期的社会情况,堪称一部历史和文化的百科全书。该史诗产生于( )
A.古代印度 B.古代希腊
C.古代埃及 D.古巴比伦
3.15世纪中期,朝鲜王朝组织编撰了一部史书,模仿中国史书体例,分为“世家”“列传”“志”“年表”等,这部史书是( )
A.《编年史》 B.《三国史记》
C.《高丽史》 D.《源氏物语》
4.根据日本作家丸山清子《源氏物语与白氏文集》统计,《源氏物语》中引用中国古典文学典籍185处。其主要原因是( )
A.日本人民虚心好学B.中国文化的先进性
C.中日关系交往密切 D.疆域临近交通便利
5.(2023·1月浙江选考科目考试)在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印第安人的社会生活以使用石器工具和直接占用资源为特征,他们信奉万物有灵,并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下列项中,属于印第安人独特文化成就的有( )
①创造了玛雅文字 ②建造羽蛇神金字塔 ③发明数字符号“0” ④广泛使用马拉战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在印加帝国首都蒂瓦纳库城遗址中,还保存着一座卡拉萨萨亚神庙,庙中有巨石砌成的太阳门,每年9月22日正午的阳光必径直穿过;门上刻有花纹,上一排为完整的金星历,预算50年的运转值与实际情况只差7秒钟。这主要反映了印加人( )
A.虔诚的宗教信仰
B.掌握了丰富的科学知识
C.掌握了最先进的天文学知识
D.已经建立了近代科学体系
[必备知识·素养奠基]
知识点一
3.种姓制度 罗摩衍那 佛塔
4.(1)公元
知识点二
1.(1)三国史记 (2)佛教
2.(1)神道 武士道 源氏物语
知识点三
1.玛雅历 太阳历
2.(2)西班牙
情境再现
2.提示:两大史诗是在长达数世纪的过程中在民间口头流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史诗中纳入许多各具特色的诗篇,汇集了大量的民间口头创作。两大史诗在印度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们是印度人民拥有的巨大而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印度后世各类文学艺术创作汲取素材的一个重要来源。
3.提示:体例是纪传体。用汉字写成说明了中国文化深刻影响了朝鲜文化。
4.提示:作为日本封建武士的道德规范,对日本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但在日本走向法西斯的过程中,起了很大的负面作用,给亚洲和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关键能力·素养提升]
主题一
提示:(1)与宗教有密切的关系;多样性中的统一性。
(2)深受中国文化影响,借鉴中国文化的同时注重发展本国文化,有其独特创新的文化特征。
(3)原因:中国文化的传播;日本政府对中国文化的模仿和重视;日本文化的创新发展;等等。主要特点: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和融合,逐渐从模仿走向创新发展。
主题二
提示:示例一
作为第一单元第2课。
从历史分期年代上看,“古代非洲和美洲”都属于世界古代史的分期范畴。从新增一课的内容上看,主要讲述了非洲历史上出现的一系列早期国家,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的古代玛雅和印加文明,都是人类文明中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在美洲大陆被“发现”之前,印第安文明独立发展并达到较高程度。从历史联系上看,第一单元第1课的主题之一是人类文明的产生和早期发展的多元特点,但第1课主要讲述公元前3500年—前6世纪四大古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代印度和古代希腊的文明产生和特点。把“古代非洲和美洲”安排在第2课中,既可以从时间上承接上一课,还可以进一步强调人类文明产生的多元特点,同时也有利于揭示人类早期文明的共同特点以及影响文明间差异的主要因素。
因此,从时间、内容和历史联系来看,把新增的“古代非洲和美洲”作为第一单元第2课比较适合。
示例二
将“古代非洲和美洲”放入第二单元第3课。
初稿的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叙述了5—15世纪的历史,空间范围涉及欧洲和亚洲,每一课具体介绍了西欧、俄罗斯、阿拉伯帝国、印度、日本等不同国家的历史发展情况。新增的“古代非洲和美洲”的时间段是4—16世纪,与第二单元的历史时段基本吻合。内容介绍的是非洲、美洲地区历史发展的基本状况,也符合第二单元的内容。将“古代非洲和美洲”放入第二单元第3课,整个第二单元就可以从欧洲、亚洲、非洲、美洲等区域,更全面地呈现中古时期的世界历史,体现出各地区、各民族、各国家对人类历史发展都作出了独特贡献,也更能体现单元的主题。所以,将“古代非洲和美洲”放入第二单元第3课较为恰当。
示例三
作为第三单元第1课。
从时间上看,“古代非洲和美洲”的时间段是4—16世纪,与自15世纪开始的“走向整体的世界”相衔接,自然顺畅。从内容上看,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主要内容是新航路的开辟及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这两个主要内容都离不开非洲和美洲,特别是美洲。非洲已被纳入世界贸易体系,美洲农业的兴盛,城市和交通建设,以及具有其他大陆没有的马铃薯、玉米、番茄等,都可以被视为世界开始连成整体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条件。从历史联系上看,欧洲航海探险家在寻找新大陆的过程中,多次抵达非洲,深入非洲内地,展开殖民活动和贸易,这就为发现美洲后形成的三角贸易圈奠定了基础。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和其他航路的开辟,进一步把欧洲与非洲、美洲、亚洲和大洋洲连成一体。在此基础上,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总之,把“古代非洲和美洲”一课作为“走向整体的世界”的背景,放在第三单元第1课是适合的。
[学业达标·素养评价]
1.B [根据材料“高低贵贱有别”“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国家形成过程中,古印度发展出贵贱分明、法律地位不平等的种姓制度,这一制度维护了贵族的统治秩序,B项正确;佛教的产生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种姓制度,A项错误;印度的种姓制度与印度灿烂辉煌的文化没有直接关系,C项错误;这一时期印度还未建立专制集权的国家政体,D项错误。]
2.A [材料反映了雅利安人由军事民主制向国家过渡时期的社会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部史诗是《摩诃婆罗多》,其主要讲述了古代雅利安人中的一支婆罗多族的两个家族为争夺王位而进行战争的故事,是古印度文明的代表成就,A项正确;古代希腊形成的是民主政治,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婆罗多族并不属于古埃及文明,排除C项;古巴比伦文明的代表史诗是《吉尔伽美什》,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
3.C [《高丽史》是15世纪中期由朝鲜王朝组织编撰的史书,其模仿了中国史书的体例,故C项正确;《编年史》是古罗马史学家塔西佗的著作,故A项错误;《三国史记》是12世纪完成的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史书,故B项错误;《源氏物语》是日本的小说,故D项错误。]
4.B [《源氏物语》中大量引用中国古典文学典籍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文化的先进性,B项正确;日本人民虚心好学、中日关系交往密切和中日疆域临近交通便利,都只是客观因素,不是最主要的原因,A、C、D三项错误。]
5.A [玛雅人创造了玛雅文字,羽蛇神金字塔是玛雅文明的建筑之一,①②都是印第安人独特的文化成就,故选A项;印度人发明数字符号“0”,西亚苏美尔人广泛使用马拉战车,排除③④,排除B、C、D三项。]
6.B [根据材料可知,卡拉萨萨亚神庙中的巨石砌成的太阳门,每年9月22日正午的阳光必径直穿过;门上刻的金星历,预算50年的运转值与实际情况只差7秒钟,这说明印加人在长期的农业实践中掌握了丰富的科学知识,故B项正确;“虔诚的宗教信仰”不是材料主旨,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印加的天文学知识领先世界,故C项错误;近代科学体系建立在实验基础上,这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