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1.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人类保护文化遗产的措施和世界各地的文化遗产 2.从史料实证角度探究世界各地的文化遗产的特征 3.从家国情怀角度感悟古代人民的辛勤劳动与智慧 一个要义:历史的真实性 两大公约:《世界遗产公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三类遗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知识点一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1.背景
(1)文化遗产一直受到严重威胁。
(2)针对如何保护文化遗产,各国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3)世界各国历史上都有保护及研究文物的传统。
世界 欧洲各国的皇室、贵族和教会收藏艺术珍品和__________遗物
中国 中国历代帝王、达官贵人和民间收藏家十分重视收藏各种器物、字画、书籍等;形成针对古代器物进行分类、著录的金石学
2.措施
(1)世界
①1834年,希腊针对古迹保护制定了法律。
②1964年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是关于古迹保护的第一个国际宪章,强调对文物古迹的保护以历史的__________为第一要义。
(2)中国
①1906年清政府颁布《保存古物推广办法》。
②1930年,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公布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文物保护法律《______________》。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起专业化的文物保护体系,并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____________。
④1961年3月,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
⑤1982年通过并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1.知识拓展——文化遗产与世界文化遗产的区别
(1)文化遗产是指先人创造并流传下来的所有文化财富。
(2)世界文化遗产则是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
确定后录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那些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项,都经过了一系列科学的申报、认证过程,是文化遗产中相似相近事物中的最典型代表,所代表的是人类及自然界的最高价值。
2.概念阐释——世界遗产保护的两个基本原则
(1)真实性:是指遗产产生时以及后来形成的各种特征,包括形式与设计、材料与质地、用途
与功能、传统与技艺、位置与设置、精神与感情都是真实的。
(2)完整性:一是指范围上的完整性,要尽可能保持遗产组织与结构及其周围环境的完整。二是指文化概念上的完整性,要尽可能地保持遗产地理位置上互相连接的相关部分,完整地体现其文化价值。
知识点二 《世界遗产公约》
1.制定: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届会议通过。
2.目的:集各国之力,对日益遭到损毁的文化和________遗产实施有效保护。
3.内容
(1)充分肯定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____________”,整个国际社会有责任通过提供集体性援助来参与保护。
(2)对于一部分全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加以重点保护。
(3)确定了文化遗产、____________、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三种类型。
4.发展
(1)世界
①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条例》,正式提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
②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保护__________文化遗产公约》。
(2)中国
措施 ①________年11月,正式加入《世界遗产公约》 ②2004年8月,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③2006年审议通过《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 ④2011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意义 ①保护遗产、传承文化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推动了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 ②中国成为推动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力量,体现出一个文明大国守护人类共同财富的担当
3.图解历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文化遗产的举措
4.情境再现——新中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
新中国成立初期,郑振铎主张对建筑工程人员进行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在注重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同时,郑振铎认为“老祖宗留下来的绝技、绝活,不能人亡技失”。他特别重视图书馆和博物馆的建设,“我们要以实物,配合着模型和图画,把整个中国历史的进展,陈列出来”。
郑振铎的文化遗产保护思想在当代有何重要的借鉴意义?
知识点三 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
1.世界
(1)古代时期:雅典卫城、古罗马城、阿布辛拜勒神庙、孟菲斯及其墓地__________等。
(2)近代时期:佛罗伦萨成为展示欧洲____________的重要文化遗产。
2.中国
(1)代表:长城、莫高窟、明清皇宫、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泰山。
(2)地位: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
(3)启示: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文化遗产的工作任重道远。
5.知识拓展——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
(1)历史价值: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的载体,是人们认识历史文化的无比珍贵的教科书。这种价值不仅属于当代人,也属于未来的人类。
(2)世界价值:世界文化遗产是不同民族、不同国家进行交流、促进了解、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宝贵资源。
(3)学术价值:世界文化遗产是进行学术研究尤其是历史、文化、民俗、宗教和民族学研究的重要资源。
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与保护
■史料实证……………………………………………………………………………
史料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1年《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就提出应将文化多样性视为“发展的因素”之一,而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稀缺的不可替代的资源,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构成,它不仅是人类以往文明的见证和产物,也是促进人类未来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也被视为“文化创作的源泉”。因此,促进人类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不仅要实现人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生,而且保护文化遗产是促进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摘编自李玉雪《可持续发展视角下文化
遗产保护的法治进路思考——以我国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为重心的分析》
思考:(1)根据史料一指出,文化遗产具有怎样的价值?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应坚持怎样的原则?
解读:史料一主要指出了文化遗产的价值与作用,强调了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保护文化遗产所走的道路。
史料二 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保护意识淡薄……正在失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的土壤即文化生态环境。随着人们生存环境、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的变化及外来文化的冲击,旧的民风民俗已经很少被年轻人接受和欣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断代。不少传承人因年龄已高或后继乏人,其所掌握的技艺随时都有可能失传……人力和财力不足……法律法规的建设步伐不能及时跟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需要。
——摘自巴桑吉巴《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现状及其对策》
思考:(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如何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解读: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条例》,正式提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这不仅完善了对文化遗产的认识,而且也对传承民族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素养阐释……………………………………………………………………………
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
(1)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足迹,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历史给我们留下的文化遗产是有限的,而且文化遗产不可再生,也无法替代。
(2)保护世界文化遗产,能进一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和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能促进世界的共同发展、进步。
(3)对于当今社会而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不仅仅是自然环境,也包括文化环境。因此,保护环境应该同时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
非物质文化遗产
■开放探究……………………………………………………………………………
材料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这种文化遗产对凝聚民族认同、促进文化交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范围包括:口头传统以及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载体的语言;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摘编自刘魁立《论全球化背
景下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史知识,请写明申报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名称,并阐述申报理由。(要求:申报合理,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素养阐释……………………………………………………………………………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和价值
(1)特点
①人文性:是以人为中心的一种传统文化活动,并且融入生活。
②传承性:是祖先遗留下来的东西,是口传心授的活文化,包括内容和方法,由人代代相传。
③独特性:来自特定的民族、族群或个人,或来自特定的区域,甚至是村落,因此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
④历时性:随时代的前进和环境的改变而变化,同时又有相对不变的稳定性。
⑤共时性:是历史的、传统的,但不同程度地活在不同人群的心中,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与时代共存。
⑥整体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要进行整体性的活态保护。
(2)价值
①历史价值:可以对正史(文字)起拾遗补阙以及更正历史的作用,帮助人们更全面地认识历史。
②精神价值:与生活紧密结合,是民族精神的载体。
③审美价值:是历代艺人心血的结晶,是传统艺术的宝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④科技价值:是历代人们传统知识和实践的积累,具有科学或潜科学的价值。
1.文物古迹的保护原则和方法以历史的真实性为第一要义。 2.《世界遗产公约》旨在集各国之力,对日益遭到损毁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实施有效保护。 3.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传承民族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增强民族和国家的认同感。 4.文化遗产代表着人类文明所留下的辉煌,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 5.中国是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力量,体现出一个文明大国守护人类共同财富的责任担当。
1.民政部印发《全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施方案》,重点保护对象如下表所示。由此可知,该方案的实施( )
序号 保护对象 序号 保护对象
一 千年古城(都)地名文化遗产 五 甲骨文、金文地名文化遗产
二 千年古县地名文化遗产 六 少数民族地名文化遗产
三 千年古镇地名文化遗产 七 著名山川地名文化遗产
四 千年古村落地名文化遗产 八 近现代重要地名文化遗产
A.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B.旨在彰显我国文化遗产资源的丰富
C.增强了社会主义文化的统一性
D.体现了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紧迫性
2.文化遗产是我国各民族人民在其历史发展中创造的成果,蕴含着各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是全国各族民众共同的文化财富。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程度,是我国文化遗产事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材料旨在说明( )
A.文化遗产提升了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B.公众是我国遗产保护的主导力量
C.文化遗产是世界文明重要组成部分
D.公众参与是遗产保护的内在需求
3.世界文化遗产受到的威胁是多种多样的,希腊某古迹在20世纪70年代曾因黏合剂等材料使用不当,对古迹造成了破坏。这提示我们保护世界文化遗产要( )
A.加强科学研究 B.避免自然灾害侵蚀
C.强化立法保护 D.减少人为开发因素
4.1964年通过《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宪章明确了历史文物建筑的概念,强调修复是一种高度专门化的技术,必须尊重原始资料和确凿的文献,决不能有丝毫臆测。此材料反映了文物保护应注意( )
A.制定保护古迹的法律
B.以“真实性”为第一要义
C.建立专业化文物保护体系
D.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
5.如表所示为《世界遗产公约》的部分规定。由此可见,《世界遗产公约》( )
条目 规定
第六条 本公约缔约国充分尊重……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所在国的主权,并不使国家立法规定的财产权受到损害的同时,承认这类遗产是世界遗产的一部分
第七条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国际保护应被理解为建立一个旨在支持本公约缔约国保存和确定这类遗产的努力的国际合作的援助系统
第十八条 本公约缔约国应对在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赞助下为世界遗产基金所组织的国际募款运动给予援助
A.肯定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真实价值”
B.旨在集各国之力加强对世界遗产的保护
C.是关于古迹保护的第一个国际宪章
D.制定了以国际援助为主的遗产保护体系
6.(2023·1月浙江选考科目考试)2019年7月,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良渚古城遗址代表了五千多年前中国史前稻作文化的伟大成就,也是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典范,实证了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下列关于良渚古城遗址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属于夏文化的遗存 ②已有私有制产生的实证 ③出土了精美的玉器 ④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必备知识·素养奠基]
知识点一
1.(3)宗教
2.(1)真实性 (2)古物保存法 文物普查
知识点二
2.自然
3.(1)普遍价值 (3)自然遗产
4.(1)非物质 (2)1985
知识点三
1.(1)金字塔 (2)文艺复兴
情境再现
4.提示:有利于构建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法律机制;有利于发挥文化遗产在凝聚民族力量、加强民族认同上的促进作用;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关键能力·素养提升]
主题一
提示:(1)价值:文化遗产是不可替代的资源,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构成,是人类文明的见证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原则:真实性和完整性。
(2)立法;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民众的保护意识;整体性保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态环境;生产性保护;抢救性保护;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保护传承人;等等。
主题二
提示:示例一
申报名称:印刷术。
申报理由:印刷术作为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已有1 000多年的历史。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主要印刷佛经、日历、诗集等,这些都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宋代作为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人们已经使用了彩色套印技术,宋刻本被后世藏书家视为珍品。11世纪中叶,北宋布衣毕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它既经济,又便捷,是我国印刷业的一大革新。后来,人们又发明了木活字、铜活字、锡活字、铅活字等。印刷术的出现对凝聚民族认同、促进文化交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15世纪,活字印刷术传到欧洲,对欧洲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思想解放运动起到极大推动作用。所以,印刷术不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体现。
示例二
申报名称:京剧。
申报理由:京剧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有“国剧”之称,被誉为“国粹”。清朝乾隆末年,四大徽班进京演出,风行一时。道光年间,又有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班的演出,形成“徽汉合流”局面。经过徽汉艺人的表演实践,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形式,最终形成了新剧种——京剧。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从此,京剧由北京走向全国,成为广为流传的剧种。民国以来,它又逐步走向世界,受到各国人民的赞赏。所以,京剧对凝聚民族认同、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体现。
[学业达标·素养评价]
1.A [根据民政部印发《全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施方案》可得出,通过发布“方案”,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A项正确;B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各地文化遗产不一样,并不统一,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紧迫性”,排除D项。]
2.D [根据“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程度,是我国文化遗产事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可知,材料旨在强调公众参与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D项正确;材料强调文化遗产保护,并未涉及民族自豪感问题,排除A项;公众参与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力量,但不是主导力量,排除B项;材料信息未涉及中国文化遗产与世界文化遗产的关系,排除C项。]
3.A [根据材料“因黏合剂等材料使用不当,对古迹造成了破坏”可知,文化遗产修复要注意黏合剂的使用,需要加强对黏合剂配方的科学研究,A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自然灾害和人为开发因素,排除B、D两项;材料强调科学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并没有涉及立法,排除C项。]
4.B [根据材料“必须尊重原始资料和确凿的文献,决不能有丝毫臆测”可知,《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强调了文物古迹的保护应以“真实性”为第一要义,故B项正确;A、C、D三项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5.B [根据表中信息“国际合作的援助系统”“世界遗产基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遗产公约》旨在集各国之力,对日益遭到损毁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实施有效保护,故选B项;世界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故排除A项;1964年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是关于古迹保护的第一个国际宪章,故排除C项;世界遗产保护体系以本国保护为主、国际援助为辅,故排除D项。]
6.D [根据“良渚古城遗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良渚文化时期已产生私有制,良渚古城遗址中出土了精美的玉器、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遗址,②③④正确,故选D项;良渚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不属于夏文化遗存,①错误,排除A、B、C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