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寓言二则》教学设计
课题 《寓言二则》 第一课时(共3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一、学习目标 1.借助拼音、联系生活情境认识“寓、则、亡”等10个生字,会写“亡、牢、钻”等6个字。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等方法理解“亡羊补牢、窟窿”等词语的意思,形成自主识字的能力。 2.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人物语言、动作、揣摩人物心理,读出人物语气,提高朗读能力。 3.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修饰词:赶紧、焦急等)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关键词用自己的话复述《亡羊补牢》,掌握对比阅读的方法,提高感受重点语句的能力。 4.能联系课文和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简单的看法”体会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并尝试运用,掌握感悟寓意的方法,增强阅读理解能力。
二、评价任务 1.能认识10个生字,会正确工整的写6个字。(目标1)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能读好人物语气,学会揣摩人物心理读好语气。(目标2) 3.能感受修辞语的表达效果,并能借助关键词的方法复述《亡羊补牢》。(目标3) 4.能理解课文寓意,并运用于生活,掌握联系课文和结合生活感悟寓意的方法。(目标4)
三、学习内容 本篇课文由两则寓言故事组成。《亡羊补牢》讲述了一个人在羊圈破损后丢了羊,及时修补羊圈后不再丢羊的故事,告诉我们出了问题及时补救,为时不晚。故事中蕴含的人生道理,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从不同侧面发散思考,谈谈自己的看法,训练二年级下册五单元的语文要素“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课文中人物对话较多,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不同的角色,读好对话的语气,读出角色变化,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奠定基础。 生字词作为低段教学内容的重点,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借助文本的学习,继续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能借助同音字、形近字等方法识记课文中较难的“钻 筋”等。
四、学情分析 基于一年级的学习,二年级的孩子在字词识记方面,基本都能正确拼读和书写,能利用已有的识字方法来进行自主识记,老师需在课堂上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字理识字以及拓展识字上,立足让孩子由一学三。 在朗读课文方面,二年级的孩子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初步学会读好重点字词来领会其思想情感,但是在揣测心理、读好人物语言方面还需老师在课堂上引导体会。 在理解课文方面,二年级孩子必须要在熟读课文并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及思想情感,这是教师在课堂上需着重训练的。尤其是寓意,对于二年级的孩子而言,生活经验还不足,在寓意上教师需要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并联系生活去运用。 寓言短小,有趣,符合孩子心理特点和阅读认知,无需更多材料来拉近距离。但是从本册开始,课文中不再出现所有字的拼音,所以在新课之前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预习,在预习的基础上进行识字和学文。
五、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勾连旧知,引入新课(指向目标1)学生(一):1.根据图片竞猜故事,说出《坐井观天》与《刻舟求剑》。联系旧知识说出《坐井观天》、《刻舟求剑》的寓意 学生看板书,认识“寓”字。 3.数一数全文几个寓言,学习“则”字,了解“则”的意思。 4.学生书空“亡、牢”,采用想象画面、拓词理解等方法大胆猜测“亡、牢的意思”。 5.学生读“死亡”这个词语,发现死和亡的意思是相同的。 6.读语文园地四题中的词语。 教师(一):1.出示《坐井观天》《刻舟求剑》故事插图,要求学生说出名字和寓意。 2.板书“寓言”并讲解:揭示蕴含道理的小故事叫作“寓言”,教学“寓”。 3.引导学生数一数几个故事,学习“则”。 4.出示课题,师生合作书写“亡、牢”,教师引导“亡”字字形和字意,让学生采用已有的识字方法大胆猜测“亡、牢”的意思。 5.教师出示含近义词的复词“死亡”,指导学生观察其构成特点。 6.引出语文园地四题中的“教诲”等词语。 学生能联系旧知识快速说出寓言的名字。 能根据字形想象画面,掌握亡字的字形。 观察含近义词的复词,发现其构词特点。活动意图说明:勾连旧知识,对以往的寓言进行了复习,为该课的学习降低了难度,初步建构起“寓言”的概念。在认识“亡、牢”的基础上,理解字的意思,鼓励学生用上已有的识字方法大胆猜测。 环节二:学习故事,随文识字(目标1、2) 学生:(一)初读故事,自主识字 1.自由读文,自己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跟同桌交流自己新认识的字和方法。 2.学生以多种形式读字词。 学生竞赛式读词语。 4.同桌互相检测字词。教师:(一)初读故事,自主识字 1.要求自由读文,读准自己圈画出的不认识的字,鼓励学生交流方法; 2.出示课文里带拼音的字词。 3.出示不带拼音的词语。 4.蒙住拼音检测字词。 准确读准字音,掌握生字。 活动意图说明: 二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识字空间。 学生:(二)随文理解“圈、钻、叼” 1.同桌互读第一自然段,注意读准字音。 2.猜羊圈是用来做什么的? 3.读“猪圈 鸡圈 牛圈”理解“圈”就是养家畜的棚栏。 4学生勾画狼叼小羊的句子,并读一读。 5.做动作,演一演理解并识记字词。 6.朗读含狼动作的句子,读出重音。 (三)猜测人物心理,读好对话 1.读好“街坊”的一声,理解词语的意是邻居。 2.分角色读对话,揣测人物心理读出街坊和牧羊人说话的语气,书写“劝字”。 3.学生根据牧羊人的话,发表自己的看法,习得“根据课文内容,谈简单看法”的具体方法第一点:抓人物表现谈看法。 4.交流,如果故事就在第四自然段这里结束了,那故事的结尾就是羊被叼光了。 5.通过两次丢羊的事件谈自己的看法,明白“抓事件谈看法“的阅读方法”。 6.学习“后悔”,读准字音,联系生活并用“后悔说一句话理解后悔的意思:不断埋怨自己以前做的不对,就叫做“后悔”。 6.读一读第五自然段,发表牧羊人做得对的地方,回扣课题“亡羊补牢”,了解亡羊补牢的意思。 (四)比较句子,感受清楚表达的方法 。 1.学生分角色读两个句子,勾出相同的部分。 2.读一读不同的部分,想一想,交流感受。 教师:(二)随文理解“圈、钻、叼” 1请学生展示朗读,关注字音是否读准确,句子是否通顺。 2.图片帮助认识“圈”,出示“羊圈”图片理解什么是“圈”? 3.出示“猪圈 鸡圈 牛圈”。 4.引向勾一勾“狼是怎样叼走小羊的?” 5.出示动词“叼、钻、丢”。 6.指导读好句子里的两个动词。 (三)猜测人物心理,读好对话 1出示“街坊”,引导学生读准字音知道街坊的意思。 2.出示街坊和牧羊人的想法,相机理解“劝”字的意思,并指导书写“劝”。 3. 教师根据牧羊人说的话小结“根据课文内容,谈简单看法”的具体方法第一点:抓人物表现谈看法。 4.出示第四自然段,问生如果故事就在这里结束了,猜想一下结果是什么? 5.教师引导小结“根据课文内容,谈简单看法”的具体方法第二点:抓事件谈看法。 6.出示故事的结尾(课文第5段),出示“后悔”。 6.理解什么是“亡羊补牢”。 比较句子,感受修辞语的表达方法。 1.出示句子,读一读,用横线画出两个句子的相同部分。 2.圈出不同的部分,引导学生想一想有修饰词“赶紧”和没有“赶紧”的区别。 能读准圈字的读音,并能根据图片理解圈的意思。 能够采用动作理解词语和读好句子。 能够抓“劝”字读出语气,揣测人物心理读好人物对话。 能联系课文和生活,知道亡羊补牢的意思。 对比阅读有修辞语和没有的表达效果,并读出句子的感情。 能根据课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人物表现)以及事件谈看法,能了解具体的方法。活动意图说明: 故事围绕着街坊和牧羊人内心的想法展开,本单元语文要素“根据课文内容谈感受以及”读好对话的语气”在学习课文的环节中相应训练。以交流促朗读,为悟出寓意做铺垫;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分角色朗读等环节,出示学习单,一步步发现加上“怎么样”将“谁干什么”表达得更清楚。学习采用修饰语,把句子说的更生动,也是二年级的核心素养要具备的能力之一。“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看法”是本单元语文要素,教师应该把具体的方法教给学生,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环节三:感知寓意,说成语意思(目标3、4)学生:(一)理解寓意 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没有及时补救,造成了第二次丢羊,损失更大。 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交流,反馈,及时补救,避免了第三次丢羊。 3.学生结合生活和联系课文明白我们及时补救,就可以防止继续遭受损失,这是《亡羊补牢》告诉我们的道理。 学生谈一谈生活中见到过“知错能改的人和事”。 5.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事件来谈谈“亡羊补牢”的例子,明白第三点方法:联系生活谈看法。 6.根据老师的提示,复习巩固方法,读一读“小锦囊”带着小锦囊继续后面的学习。 (二)书写生字,评价指导 1.学生观察,书写。 2.自己画星评价。 教师(一)理解寓意。 教师引导:为什么牧羊人会丢两次羊?教师相机点拨。 2.教师引导:为什么他后来再没丢羊了?如果要避免第二次丢羊,他应该怎么办?教师相机指导。 3.引导学生感悟寓意。 4.联系生活中的事例,说说生活事例中的“牧羊人”、“羊圈”。 5. 教师引导小结“根据课文内容,谈简单看法”的具体方法第三点:联系生活谈看法。 6.总结全文出示“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看法”的小锦囊: (二)书写生字,评价指导 1.出示生字贴“钻”“丢”。 2.教师提示评价。 知道“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意思。 能联系生活和课文理解寓意,会在生活中寻找“亡羊补牢”的例子。活动意图说明:寓意是寓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它不是孤立的,不能是照着参考书生搬硬套,而是在一步步的阅读中逐步领悟的。
六、板书设计 《寓言二则》 亡羊补牢 起因:圈破羊丢 揣测人物心理 经过:不听劝告 读出人物语气 再次丢失 结果:及时补圈 (知错能改)
作业设计
【预习导学】
一、读一读:
我已经读了( )遍课文,我能做到:
□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有感情地朗读
二、学一学:
我会用学过的方法独立学习生字条里的生字。我认为比较难记的生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查一查(资料链接):
寓言: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讲述带有劝喻或讽刺意味的故事,多为动物,也可以是人或非生物,主题多惩( cheng)恶扬善,充满智慧哲理。我国古代寓言内容丰富,有许多成语都出自古代寓言故事,如狐假虎威、刻舟求剑、掩耳盗铃等。
战国策:《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战国策》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战国策》先按国别分类,再按一国之中事件的先后加以编排,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论策略。出自《战国策》的成语:南辕北辙、亡羊补牢、狐假虎威、惊弓之鸟、不翼而飞、高枕无忧、画蛇添足、三人成虎等。
四、问一问:
预习完课文,请你把不懂的问题写在下面的横线上,上课时请老师和同学帮你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字词大闯关】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羊圈(quān juàn) 钻入(zuān zuàn) 街坊(fāng fáng)
叼走(diāo dāo) 亡羊补牢(náo láo) 一则(zé zhé)
二、拼一拼,工工整整写词语。
diū shī zuān chū quàn gào
gào bié láo fáng wáng yáng bǔ láo
三、比一比,再组词。
亡( ) 去( ) 钻( ) 海( )
忙( ) 丢( ) 站( ) 悔( )
【朗读小达人】
下面的句子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结合加点部分的提示,选一选。
A.劝告 B.反问 C.焦急 D.强调
1.“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
2.“赶紧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
3.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
【阅读对对碰】
“亡羊补牢”中“亡”的意思是___(①死亡 ②丢失),“牢”的意思是(①监牢 ②牢固 ③羊牲畜的圈)。养羊人在第二次丢羊后___________(做了什么),结果是____________。我知道了这个词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我能猜歇后语:亡羊补牢,____。(填序号)
①为时不晚 ②为时已晚 ③于事无补
我明白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课一说】
同学们,你认为养羊人是个怎样的人?你想对他说什么?和同学交流交流,想写的同学可以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寓言二则》教学设计
课题 《寓言二则》 第二课时(共3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一、学习目标 1.借助拼音、联系生活认识“焦、筋”等5个生字,会写词语“筋疲力尽”。尝试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巴望、焦急、筋疲力尽”的意思,形成自主识字的能力。 2.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能根据提示语,读好人物语言,提高朗读能力。 3.通过抓住重点词句(修饰词:焦急)继续运用比较的方法感受句子表达的效果,提高感受重点语句能力。 4.能联系课文和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简单的看法”体会故事蕴含的深刻道理,并尝试运用,掌握感悟寓意的方法,增强阅读理解能力。
二、评价任务 1.能认识5个生字,会正确工整的写词语。(目标1) 2.正确流利读课文,学会揣摩人物心理读好语气。(目标2) 3.能感受修辞语的表达效果。(目标3) 4.能理解课文寓意,并运用于生活,掌握联系课文和结合生活感悟寓意的方法(目标4)
三、学习内容 本篇课文由两则寓言故事组成。《揠苗助长》讲述了一个种田人采用往高里拔的方式帮助禾苗生长,结果禾苗全部枯死的故事,以此说明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故事中蕴含着人生道理,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从不同侧面发散思考,谈自己的看法,训练二年级下册五单元的语文要素“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文章中人物语言有两处,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语言的提示语,读好人物语气,为“有感情朗读课文”奠定基础。 生字词作为低段教学内容的重点,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借助文本的学习,继续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能借助同音字、形近字等方法识记课文中较难的“ 筋 截”等。
四、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在一年级夯实的基础学习下,拼音基本都能正确拼读和书写,能以自己已有的识字方法来进行自主识记,老师需要在课堂上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字理识字以及拓展识字上,立足让孩子由一学三。关于朗读课文,二年级的孩子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初步学会读好重点字词来体现其情感表现,但是在揣测心理读好人物语言还需要老师在课堂上引导体会。理解课文,二年级孩子必须要在熟读流利并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抓出重点词句来理解,这是教师在课堂上需要花力气训练的。尤其是寓意,对于二年级的孩子而言,生活经验还不足,在寓意上教师需要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并联系生活去运用。 但是寓言短小,有趣,符合孩子心理和阅读认知,无需更多材料来拉近距离。但是从本册开始课文里不再出现所有字的拼音,所以在新课之前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预习,在预习的基础上进行识字和学文。
五、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指向目标1)1.学生开火车读词语,读准字音。 2.跟着老师一起复习小锦囊,梳理学习方法,带着这样的方法进入新的学习内容。 3.读课题,纠正读音 4.学生观看视频,谈一谈生长的特点。出示《亡羊补牢》中所学的词语,巩固复习。 带着学生回顾上节课“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看法”学法小锦囊。 出示课题《揠苗助长》。 播放视频,禾苗的生长。能看视频知道植物生长是顺其自然的。活动意图说明:由旧知识进入新课,让学生学会迁移和运用。环节二:自主识字,整体感知(指向目标1、2)选择合适的方法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学生开会车读,纠正字音。 根据识字方法识字。 学会根据词语填空,练习说话。 1.回顾《亡羊补牢》一课中独立识字的方法。 2.出示课文中加拼音的生字词,采用形近字、形声字等方法识字 3.用以上词语完成填空训练说话。 读准词语的读音,会采用识字方法识记生字。 发音准确地读课文。 会根据课文内容准确填入词语。活动意图说明:激励学生用已知道的方法识字,继续训练自主识字的能力。 环节三:再读故事,学词学句(指向目标1、2、3)(一)随文理解词语“巴望、焦急”,借助提示语读好人物语言。 1. 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根据“人物表现”谈一谈: (1)结合“天天到田边去看”“一天,两天”等词句理解“巴望”的意思,体会种苗人的焦急和对禾苗的期望。 (2)采用对比读出句子的语气,读出那份焦急。 根据重点词语,读出自言自语的语气。 (二)随文理解词语“筋疲力尽”,读好人物语言,抓人物事件谈看法。 1.学生勾画种苗者的动作,读一读。 2. 谈一谈联系上下文看到种苗者筋疲力尽的样子,理解筋疲力尽的意思。联系生活联想自己什么时候筋疲力尽,运用“筋疲力尽”说一句话。 3.结合事件想象种苗者顶着烈日满头大汗一根一根拔苗,虽然很辛苦,但是他满怀期望:禾苗肯定长高一大截。 4.书写筋字,练习书写词语筋疲力尽。 5.根据提示语“气喘吁吁”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做动作理解气喘吁吁的意思。(一)随文理解词语“巴望、焦急”,借助提示语读好人物语言。 出示第1自然段。 2.带着“抓人物表现谈看法”谈一谈:你读到一个怎样的种田人?交流,相机点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引导学生结合“天天到田边去看”“一天,两天”等词句理解“巴望”的意思。 (2)借助对比句子,感受句子的表达效果: 4.顺势抓出“自言自语”,根据自言自来揣测说话语气 (二)随文理解词语“筋疲力尽”,读好人物语言,抓人物事件谈看法。 1.画出描写种田人做法的句子,读一读。 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筋疲力尽”的意思,想象画面发表意见。 3.谈一谈:种苗者“筋疲力尽”拔苗时会想什么?做什么?做完后又会说什么? 4.指导书写生字“筋”写词语“筋疲力尽”。 5.借助提示语,指导朗读,做动作理解词语意思。 练习语境,抓关键词“一天,两天,巴望、焦急”这些关键词感受出焦急的心情。采用对比阅读读出那份焦急与期盼。 能想象种田者筋疲力尽的样子,再联系生活联想自己筋疲力尽的样子,进行理解与运用词语。活动意图说明: 鼓励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方法理解词语,指导朗读时,引导学生关注提示语,感受人物的状态和心理,读好人物语言,读活人物动作。环节四:感悟寓言,运用生活(目标4)1看图,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围绕“枯死了”说一说禾苗为什么会这样呢?(禾苗具有自己的生长规律,心急把禾苗拔断了,最后吸收不到营养,死掉了。) 2.积累名言,联系生活谈一谈自己什么时候做过“拔苗人” 3.学生观察字形,注意关键笔画病字旁,书写生字1.“结合具体语句谈看法”:出示禾苗枯死图,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2.出示“磨刀不误砍柴工,心急吃不到热豆腐”,联系生活谈一谈 3.指导书写“疲” 结合生活,联系课文了解揠苗助长的意思,联系生活中的事件反思自己。 活动意图说明:抓住故事结局,追问产生这个结果的原因,从而感知寓意。
课后作业布置:(一)回家根据插图给家长讲一讲《揠苗助长》的故事。 (二)大声朗读课文,学会加动作表演。
六、板书设计 《寓言二则》 揠苗助长 起因:巴望 焦急 根据提示语 经过:往高拔 读出人物语气 结果:枯死 (急于求成 反而坏事)
作业设计
【预习练习】(2星)
在《对韵歌》里,我们已经学会了相对的词语:(天 )对( ) 绿对( )
暮鼓对( ),它们都是_________。
读一读69页“我的发现”,我一共读了_______遍,我发现这些词语宝宝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___________。
【句子对对碰】(2星)
1.小马________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
2.小马________地说:“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我过不去。”
3.老师__________地说:“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地说就不一样。
(谁)__________地说:“今天是我的生日!”
(谁)__________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会背,我会用】( 4星)
和同桌一起玩,你来说他来对。
我能根据背诵的填一填。
教( ) 寻( ) 伙( )
( )难 ( )亮 ( )软
像这样的词语我还积累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与“寻找”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A审视 B喘气 C奔跑 D跳高
背一背日积月累,连一连。
冠必正 俱紧切 唯德学 唯才艺
袜与履 纽必结 不如人 当自砺
置冠服 致污秽 若衣服 勿生戚
勿乱顿 有定位 不如人 若饮食
联系生活填一填。
(1)你的同桌总是不把衣服穿得端端正正,你会想到哪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当你看到有的孩子因为一次考试没考好,选择灰心丧气时,你想用哪一句话来鼓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寓言二则》教学设计
课题 《寓言二则》 第三课时(共3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课时学习目标 1.能对比两篇寓言初步了解寓言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感受寓言创作的特点,提高阅读素养。 2.能根据上两课时的学习,对人物语言、动作等进行对比阅读,感受人物形象,培养对比学习的习惯。 3.根据上两课时“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看法”的语文要素,进行巩固练习,培养语文学习能力。 4.类比阅读,内化语文要素,树立类比阅读懂得学习观念。
课时评价任务 1.能对比阅读感受寓言创作特点和人物形象。(目标1、2) 2.能根据上两课时的语文要素,进行巩固练习。(目标3) 3.能在类别阅读中内化语文要素运用于其他寓言故事中。(目标3)
三、课时学习内容分析 本篇课文由《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则寓言故事组成。在前两课时的学习中孩子已经掌握了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以及朗读要领和明白了寓言的寓意。那么第三课时,教师的重点应该放在巩固复习以及延伸拓展上,所以第三课时,教师应该立足语文要素以及语文的核心素养整合课文进行复习教学。为孩子打开寓言之门,在小小的寓言中用辨思来学会做人的大智慧。
四、课时学生实际水平 二年级学生通过以往的学习,已经了解了不少的寓言故事。但是没有进行过类别学习,没有初步感受寓言的类似之处,也没有专门用一课时进行揉捏在一起的复习和类比,所以对于老师和孩子而言都将面临一种新的挑战。
五、学习过程设计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寓言之门走一走,谁对谁错你来评(指向目标1、2)学生自读学习要求。 学生勾画人物的动作和语言。 交流自己的看法,说一说人物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同样犯错,但是牧羊人知错能改) 用书中语句证明牧羊人的聪明,采用完整的语句表述清楚。 2.聚焦字数——发现篇幅短小 聚焦人物形象——人物很鲜明 聚焦重点语句——蕴含做人道理 4.学生发现寓言创作另外特点——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体,寓意可以直接告诉在结尾,也能蕴含在语句中。1.出示两篇寓言故事的自学要求。 2.教师引导学生聚焦“字数、人物形象的特点、故事中藏着的寓意“来感受语言创作的特点(小故事里藏着做人的道理,具有教育的意义) 4.教师带着学过的《刻舟求剑》《坐井观天》感受寓言创作的其他特点。 能对比字数发现寓言篇幅短小,能根据人物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非常鲜明,能根据重点语句发现语句中蕴含道理。 能发现寓言创作也可以用动物。活动意图说明:在前两课时的学习中,已经完成了寓言学习的基本要求,虽然是二年级的小朋友,但是向三年级转弯的时候,可以让学习浅显的了解特殊文本的创作特点。为了降低难度教师应该选择孩子已经学过和熟悉的寓言来切入。环节二:寓言专门走一走___要素内化在心中(指向目标3、4)学生比赛,看谁朗读的更有味道 带表情、带动作、带修辞语进行朗读比赛。 完成选择题,并且朗读训练。 学生默读拓展阅读单,完成相对应的练习。发表自己的看法,交流中明白“智“与”愚”。 4.学生课下查阅资料,带着方法进行自学。1,教师出示寓言二则中人物的语言 ,比赛谁能读的最好,相机指导做表情、动作、甚至可以在提示语前面加修辞语。 2出示新的句子(从课后拓展阅读的《愚公移山》中节选),让学生选择改采用怎样的语气读。 3.出示寓言《愚公移山》,带上自学要求 4.教师推荐阅读《掩耳盗铃》《守株待兔》进一步感受“智与愚”、 能运用朗读技巧进行朗读。 能够掌握语文要素“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活动意图说明:学生通过前两课时已经能认知与实践 ,第三课时就是一个迁移的过程。在迁移的基础上还增加了复习巩固。
六、板书设计 寓言之门——斗智慧 牧羊人 种苗人 愚公 人、事物…… 3星 4星 短小、道理 智慧:知错能改 坚持梦想
作业设计
【字词大闯关】
照样子,写词语。
1.例:自言自语(ABAB式)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例:结结实实(AABB式)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我能选择上面的1个或2个词语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守株待兔
以前,有位农夫种着一片田地,一年四季十分辛苦。
这天,他正在为禾苗松土,远远看见一只兔子(没命地 慢悠悠地)跑来。肯定是有什么动物在追赶它。那只兔子吓坏了,跑着跑着居然一头撞在田边的树桩上,死了。农夫(立刻 不慌不忙地)跑过去,拾起兔子,回家了。
晚上,农夫吃着兔肉,心想:多痛快的好事啊!如果每天有一只兔子撞死在树桩上,我每天都可以吃到新鲜的兔肉,就不用辛苦地种地了。于是,第二天,农夫就坐在田边等着兔子来撞死。
一天、两天……农夫一直守候在树桩边,可是没有一只兔子跑来撞死,而他种的地早就荒芜了。
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主动努力,不能依靠意外的成功。
1.根据上下文,在括号中选择正确的词语,打“√”。
2.农夫拾到了兔子以后,他是怎么想的 用“__”在文中画出来。他又是怎么做的?用“ ”在文中画出来。
3.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请从文中找出来,抄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积累】
下面这些成语都出自寓言故事,读一读,记一记。
井底之蛙 狐假虎威 叶公好龙 愚公移山
画蛇添足 对牛弹琴 画龙点睛 杯弓蛇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