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课题 《小马过河》第一课时(共3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一、学习目标 1.运用形声字构字规律、对比识字、巧编口诀等多种识字方法,认识“棚、驮”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坊”,会写“愿、意”等8个字,会写“愿意、麦子”等11个词语,以提高学生自主识字能力。 2.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故事情节发展顺序,设问推进,引导学生梳理课文内容,粗浅了解故事内容,熟悉文本,把握整体,提高学生简要概括文段的能力。
二、评价任务 1.能认识13个生字,会正确工整的写8个字。(目标1)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熟悉文本,厘清文章整体脉络和大意。(目标2)
三、学习内容 本篇课文属于五单元“办法”主题的最后一篇课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马帮妈妈把半口袋麦子驮到磨坊去的时候,一条小河挡了去路。小马去问老牛,老牛说河水很浅,而松鼠说河水深得很。妈妈叫小马试一试,小马终于蹬过了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别人说的是不是对的,要动脑筋思考,并亲自试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本篇课文人物对话较多,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悬念设置巧妙。因此在第一课时,教师需注重引导学生梳理故事内容,厘清课文脉络,把握整体课文大意。为其后教学中训练二年级下册五单元的语文要素:“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恰当的语气”,“读课文,说出自己的简单看法”奠定基础。 生字词作为低段教学内容的重点,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借助文本的学习,继续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能借助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理解字义等方法识记课文中较难的“磨、蹄”等。
四、学情分析 在字词识记方面,基于一年级的学习,二年级的孩子基本都能正确拼读和书写。本课要求会认读字大多是形声字,可指导学生根据形声字构字规律自主识字,还要鼓励学生灵活运用学过的多种方法识记。 在朗读课文方面,二年级的孩子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初步学会朗读课文,但是篇幅较长,对话较多是本课的一个突出特点。教师要帮助学生在初读课文、认识生字的基础上,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在梳理课文方面,二年级的孩子对于篇幅较短的课文内容,能够较好的把握其大意,但本课童话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悬念设置巧妙,教师需引导学生梳理故事内容,厘清课文脉络,感知整体课文大意。 童话是儿童喜欢的体裁,符合孩子心理特点和阅读认知,无需更多材料来拉近距离。但是从本册开始,课文中不再出现所有字的拼音,所以在新课之前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预习,在预习的基础上进行识字和学文。
五、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初读课题,走进故事学生: 1.根据生活经验,思考遭遇挫折时的几种解决思路: ①会请别人帮忙。 ②会自己多试几次。 ③放弃等。 学生朗读板书,明确课题,认识主人公“小马”。 3.学生提出疑问,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教师: 1.紧扣主题,谈话激趣。 紧扣单元的“办法”主题,结合生活经验导入,让学生说出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会如何解决。 2.图片导入,引出故事。 出示小马图,引入课文,引导学生说出童话故事名称,使学生明确课文主人公。(板书,读课题) 3.质疑课题,初入故事。 这匹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它又是怎样过河的?过河中又会遇见谁?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 学生能借助图片,快速明确故事的主人公,进入课题。并提出与课题相关的问题,产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活动意图说明: 基于单元“办法”主题,谈话激趣,围绕《小马过河》课文,设问导入,层层推进,有的放矢,帮助学生较快地进入本课学习状态。环节二:认识字词,正确读文(目标1) 学生: 1.自由读文,圈画生字。自己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根据出示的生词条: (1)同桌互相检测生词。 (2)学生组内竞赛式读字词。 3.运用勾连旧知,联系生活实际,结合上下文语境等方法,学习多音字“坊”、“没”、“难”等字。 4.跟同学交流自己新认识的字和方法:表演动作识记、形近字辨析、编谜语识记、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等。教师: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圈画出的不认识的字。 2.检擦学生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1)同桌互读,正音。 (2)开火车读,巩固字音。 3.读准多音字:磨坊、没小腿、为难。 (1)学习“坊”,我们学习过的第12课《亡羊补牢》中,“街坊”的“坊”应该怎么读? (2)播放“磨坊”的生活视频,思考:文中指磨面粉的作坊的“坊”,应该读几声? 提示:坊表示街巷名称或牌坊时,读一声。比如:牌坊、街坊。表示某小手工业的工作场所时,读二声。比如:磨面粉的地方——磨坊,榨油的地方——油坊。 (3)联系语境学习“没”:文中“没”就是淹没的意思。 4.交流识记方法。 (1)请学生表演动作并识记“驮”。 (2)字形辨析识记“该”、“刻”。 (3)谜语识记“突”:洞里窜出一只狗。 (4)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棚、挡、叹”。 准确读准字音,能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掌握字词。活动意图说明: 给予学生自主识字的空间,通过自读、互读的方式读准字音,运用形声字构字规律,结合生活实际等多种方法自主识记生字,提高学习效率,为课文的学习奠定基础。环节三:再读课文,梳理情节(目标2)学生: 1.再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明确小马一共去了两次河边。结果是第一次没敢过河,第二次成功过了河。 2.回答问题,厘清文章脉络。 理清课文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老马让小马帮忙驮麦子。(1-2自然段) 第二部分:小马第一次没敢过河。(3-6自然段) 第三部分:妈妈给小马讲道理。(7自然段) 第四部分:第二次小马终于过了河。(8自然段) 3.结合文段脉络图,把握故事主要内容。 学生简要概括:小马帮妈妈把麦子驮到磨坊去的时候,一条小河挡了去路。老牛说河水很浅,而松鼠说河水深得很。妈妈叫小马试一试,小马终于趟过了河。教师: 1. 再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思考:小马共有几次来到河边?每次的结果是怎样的? 2.提出问题,厘清文章脉络。 (1)思考:小马为什么要过河?指名读第1—2自然段。 (2)思考:小马遇到了什么困难?分组读3-6自然段。 (3)思考:小马是怎样克服困难的?同桌互读第7自然段, (4)思考:结果怎样?齐读第8自然段。 老马让小马帮忙驮麦子。(1-2自然段) 小马过河 小马第一次没敢过河。(3-6自然段) 妈妈给小马讲道理。(7自然段) 第二次小马终于过了河。(8自然段) 3.结合文段脉络,引导学生简要概括故事内容。 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相关内容思考问题,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结构,粗浅了解故事内容。活动意图说明:引导学生在多样化的朗读形式中,跟随故事情节的发展,带着问题提取信息,厘清文章脉络,了解故事大意。
环节四:归类识记,学写生字(目标1)学生: 学生观察结构,归类识记。 2.自己画星评价。 教师: 1.根据结构分类指导。 (1)半包围结构:出示“愿”。 (2)上中下结构:出示意。 (3)上下结构:出示“麦、突”。 (4)左右结构:出示该、刻、伯、掉。 2.教师评价指导。通过观察分析,能根据归类法,较好地学习书写生字。 活动意图说明:写字做到一课一得,本课重点指导书写“愿意”,掌握心字底的写法。
六、板书设计 《小马过河》 老马让小马帮妈妈驮麦子。(1-2自然段) 小马过河 小马第一次没敢过河。(3-6自然段) 妈妈给小马讲道理。(7自 然段) 第二次小马终于过了河。(8自然段) 愿 意、 麦、 突、 该、刻、伯、掉
作业设计
【预习导学】
一、读一读:
我已经读了( )遍课文,我能做到:
□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有感情地朗读
二、标一标
课文共有( )个自然段,我能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三、学一学:
我会用学过的方法独立学习生字条里的生字。我认为比较难记的生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问一问:
预习完课文,请你把不懂的问题写在下面的横线上,上课时请老师和同学帮你解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字词大闯关】
一、找出下列每组中加点字不正确的读音。(填序号)
( )① 驮着(tuó) ②石磨(mò) ③牛棚(póng)
( )① 既然(jì) ②试用(sì) ③深浅(qiǎn)
( )① 叹气(tàn) ②磨坊(fāng) ③挡住(dǎng)
( )① 蹄(tí)子 ② 突然(tū) ③时刻(gāi)
二、拼一拼,工工整整写词语。
yuàn yì mài zi yīng gāi bó bo
lì kè tū rán diào xià mǎn yì
三、形近字组词。(填序号)
①原 ②愿 ①该 ②刻 ①意 ②义
( )望 应( ) ( )思
( )因 ( )苦 正( )
【阅读对对碰】
《小马过河》是一篇_______(寓言或童话)故事。讲述了小马帮助妈妈把半袋麦子驮到磨坊去时,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小马去问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小马听了________的话,终于蹚过了河。
【每课一说】
同学们,读完童话故事,小马两次面对过河时的不同态度,你想对它说什么?和同学交流交流,想写的同学可以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争当作业小明星
书写 坐姿 独立思考 30分钟内完成 检查 共计
☆ ☆ ☆ ☆ ☆ ( )星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课题 《小马过河》第二课时(共3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课时学习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根据角色语言、动作、不同句式等提示语,紧扣文章重点语句,引导学生揣摩不同角色的心理,分角色朗读,能够读好不同角色的语气,提高学生分角色朗读的能力。 利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帮助学生充分练读所有角色的对话的基础上,读透故事,辨析不同角色的观点,提高学生深度解读文本的阅读素养。
课时评价任务 (一)能分角色朗读,读出恰当的语气。(目标1) (二)能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透故事,辨析观点。(目标2)
课时学习内容分析 在分角色朗读课文方面,二年级的孩子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初步学会读好重点字词来领会思想情感,但对话较多,篇幅较长是本课的一个突出特点,教师要重视朗读训练和指导,引导学生关注不同的角色说话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提示信息,帮助学生体会不同角色说话时的不同心情和语气。读好对话的语气,读出角色变化,为深入理解不同角色的观点奠定基础,也为日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下根基。 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方面,在《小马过河》第一课时教学后,在熟读课文并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在本课时不同情境的分角色朗读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这是教师在课堂上需着重训练的。本篇童话故事角色较多,教师应将“朗读和理解课文有机结合”,借助朗读,读透故事,辨析不同角色的观点,也为后面更好地“谈谈看法”和“复述故事”做准备。
四、课时学生实际水平 在分角色朗读课文方面,学生在第一课时的学习后,能够正确、流利地读通课文。但是在揣测心理、分角色读好人物语言方面还需老师在课堂上引导体会。 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方面,学生在《小马过河》第一课时的学习后,已经能够把握课文大意,但对于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读透故事,辨析不同角色的观点上,还需教师在本课时进一步在朗读中加以指导,做到“读悟结合”。
五、学习过程设计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复习旧知,导入课文(指向目标1)学生: 1.准确认读课文生字词,自我检测。 2.能够简要说说故事经过。 小马帮妈妈把麦子驮到磨坊去的时候,一条小河挡了去路。老牛说河水很浅,而松鼠说河水深得很。妈妈叫小马试一试,小马终于趟过了河。教师: 1.本课生字词复习巩固。 2.故事内容简要回顾。学生回顾本课生字词及课文内容大意,在整体感知基础上,做好精读课文的准备。 活动意图说明:勾连旧知识,对课文大意进行了复习,为第二课时的学习降低了难度,快速进入精读本课的学习氛围。环节二:根据提示信息,明晰揣摩人物语气的方法(指向目标1)学生: 学习1-2自然段,读好老马和小马的对话。 1.明确过河原因:帮妈妈驮麦子。 2.读出老马和小马的不同语气。 (1)根据对话内容,体会马妈妈说话是商量、亲切的语气。 (2)根据“连蹦带跳”一词,和反问句句式,体会小马十分乐意帮助妈妈做事,是高兴、肯定的语气。 (3)借助“高兴”一词,体会老马看到小马愿意做事的高兴、欣慰的心情。 3. 想象他们说话时的心情、动作和神态,将马妈妈和小马说话时的语气读出来。全班男女生分角色朗读,互评。教师: 学习1-2自然段,根据提示语读好老马和小马的对话。 1.学生了解小马过河的原因。 2.对话指导。 (1)老马是命令小马做事吗? 老马对小马说:“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儿事吗?” 启发:根据马妈妈说话内容的意思,指导学生读出马妈妈“亲切、商量”的语气。 (2)小马怎样回答老马的?你体会到小马当时的心情怎样? 小马连蹦带跳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 启发:根据提示词语“连蹦带跳”和反问句句式,指导学生读出小马“高兴、肯定”的语气,表示十分愿意帮妈妈做事。 (3)最后老马又是怎么说的呢? 老马高兴地说:“那好啊,你把这半口袋麦子秋到磨坊去吧。” 启发:根据高兴一词,指导学生读出老马看到小马愿意做事的高兴、欣慰之情。 3.指导分角色朗读,评价。能够明白提示信息(说话者的意思、动作、神态、疑问句式、反问句式等)对于解读人物,分析人物语气的作用。能尝试读出马妈妈、小马、恰当的语气。活动意图说明:根据认知-实践-迁移。在情境中,教师引导学生认知到可利用提示信息去解读人物,领会人物说话的语气。
环节三:依据提示信息,尝试悟读不同角色对话(指向目标1)学生: 学习第3至6自然段,读好小马、老牛和松鼠的对话。 1.学习第3自然段。 (1)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读懂第三自然段,明确小马的第一个难题:一条小河挡住了小马的去路,小马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所以很为难。 (2)为难的语气:纠结、缓慢一点。 2.学习第4-6自然段,明确小马的第二难题。 (1)第二个难题:小马不知河水深浅。 (2)学生探究回答: ①老牛说水很浅。 ②松鼠说水很深。 ③小马第一次放弃过河。 3.读好不同角色的对话。 (1)分角色读小马与老牛的对话。 ①体会:小马要读出“虚心求助”的语气,老牛的话要读出“肯定”的语气。 ②同桌互读,展示。 (2)分角色读小马与松鼠的对话。 ①体会: 学生读出松鼠急切、担心的语气,声音要大。读出小马惊讶的神情、语气。 ②学生自主练习、展示。 (3)读好小马的自言自语。 ①体会:读好小马自言自语时的犹豫。 ②学生自主练习、展示。 4.分角色朗读1-6自然段,互评。 教师: 学习第3至6自然段,读好小马、老牛和松鼠的对话。 1.体会小马过河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和犯难的心情。 (1)自由读第3自然段,明确小马过河时遇到了什么难题?他是怎么想的? (2)该如何读出小马自言自语时为难的语气呢?引导学生读出为难的纠结、缓慢的情绪。 2. 学习4-6自然段,体会小马过河遇到的第二个难题。 (1)思考:小马又遇到了什么难题? (2)探究老牛和松鼠的不同看法。 ①牛伯伯怎么说的? ②小马遇见松鼠,松鼠怎么说的? ③小马最后怎么做的? 3.读好不同角色间的对话。 (1)指导读好小马与老牛的对话。 ①启发:抓提示语 “牛伯伯,请您告诉我,这条河,我能蹚过去吗?” 指导学生,要读出小马“虚心求助”的语气。 启发:“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蹚过去。”指导学生,老牛的话要读出“肯定”的语气。 ②抽生练习,评价。 (2)指导读好小马与松鼠的对话。 ①启发:松鼠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你会淹死的!”……松鼠认真地说:“深的很哩!……”抓住两个关键词“别过河”,两个感叹句的运用。指导学生读出松鼠急切、担心的语气,且声音要大些。 小马吃惊的问:“水很深吗?”指导学生读出小马惊讶的神情、语气。 ②抽生展示,评价。 (3)指导读好小马的自言自语。 ①启发:小马连忙收住脚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叹了口气,说:“唉!还是回家问问妈妈吧!”指导读好小马的犹豫。 ②抽生练习,评价。 4.分角色朗读1-6自然段,评价。 学生能够利用提示信息,体悟不同角色说话时的不同心情和语气,通过展示和评价,读好小马、老牛、松鼠间的对话和小马的自言自语。 活动意图说明:文中的每一个角色,身份不同,语言不同,感情不同,语气也就不同。学生可尝试利用提示信息,解读不同角色说话时的不同心情和语气,使分角色朗读落到实处。环节四:依据提示信息,读演对话(指向目标1)学生: (一)自由朗读第7自然段 1.明确妈妈给小马的建议。 (1)读、勾出对话。 (2)体会:难为情是小马害羞、惭愧的情绪,声音要低,说话时可配合做出“低下头”动作。 (3)“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 ①齐读。 ②体会:妈妈的语气是慈爱。 2.同桌合作,展示。 (二)学习第8自然段,了解结果。 (1)结果:他下了河,小心地蹚到了对岸。 (2)齐读马妈妈的话。教师: (一)学习第7自然段 1.小马回到家,妈妈怎样帮助他? (1)指名读第7自然段,画出小马和妈妈的对话。 (2)读好小马的话。 启发:抓住关键动作,小马难为情地说:“……。”小马低下了头,说:“……。”此时小马是害羞、惭愧的情绪,声音要低,配合“低下头”动作。 (3)弄懂妈妈的话。把妈妈教育小马的话找出来,并用横线画出来。 ①学生齐读这几句话。 ②讨论交流:妈妈的语气是? 2.同桌合作,展示评价。 (二)学习第8自然段,了解结果。 1.小马听了妈妈的话后,真的去试了,结果怎样? 2.学生齐读妈妈的话,记住妈妈的话。学生能够自主运用提示语:人物对话内容、人物动作、神态等描写、句式的不同变化,演读出小马和妈妈的恰当语气。【设计意图】掌握解读不同人物角色心情和语气的方法,自主解读最后一次对话。并通过分角色演读,给学生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环节五:读透故事,辨析观点。(指向目标2)学生: 1.小马、老马、老牛、松鼠。 2.观点: (1)老牛:水浅,能蹚过河。 (2)松鼠:水深,会被淹死。 (3)小马:不知水深浅。 (4)老马:自己试一试。 3.语气 (1)老牛说话(沉着、肯定)。 (2)松鼠说话(急切、担心)。 (3)老马说话(亲切、关爱)。 (4)小马心情复杂: 高兴-犯难-犹豫-难为情-毫不犹豫教师: 1.总结人物角色。 2.总结人物观点。 3.总结人物角色心情、语气。 老牛说话( ) 松鼠说话急切( ) 老马说话( ) 小马心情复杂: 高兴-( )-犹豫-( )-毫不犹豫 能够明晰不同角色的观点、心情。完整品味文本, 感悟人物形象。 【设计意图】总结本课,明晰不同角色的观点,为第三课时多角度交流看法和依据提示复述故事奠定基础。同时也让学生得以完整品味文本,体会语言艺术,感悟人物形象,领悟文章内涵。
六、板书设计 《小马过河》 观点: 语气和心情: (1)老牛:水浅,能蹚过河。 (1)老牛说话(沉着、肯定)。 (2)松鼠:水深,会被淹死。 (2)松鼠说话(急切、担心)。 (3)小马:不知水深浅。 (3)老马说话(亲切、关爱)。 (4)老马:自己试一试。 (4)小马心情复杂: (高兴-犯难-犹豫-难为情-毫不犹豫)。 课后作业布置: (一)和家长分角色扮演,演读《小马过河》中不同角色间的对话 ,注意不同角色的语气,适当加上表情和动作。 (二)试着思考对《小马过河》一文中不同角色的印象和看法。
作业设计
【字词大闯关】
一、将下列意思相近或相反的词用线连起来。
突然 马上 深 伤心
四周 忽然 高兴 马虎
立刻 周围 认真 浅
二、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量词。
一( )老马 一( )麦子 一( )小河
一( )老牛 一( )松鼠 一( )伙伴
三、选择恰当的语气词填空(填序号)。
①啦 ②吗 ③哩 ④吧
1.松鼠认真地说:“深得很( )!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在这条河里淹死的!”
2.妈妈问他:“怎么回来( )?”
3.小马吃惊地问:“水很深( )?”
4.小马叹了口气,说:“唉!还是回家问问妈妈( )!”
四、下面的句子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填序号)
①着急 ②难为情 ③高兴 ④亲切 ⑤肯定
1.小马( )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
2.松鼠( )地说:“小马!别过河,别过河,你会淹死的!”
3.小马低下了头,( )地说:“没……没想过。”
4.老马( )地说:“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
5.老牛( )地说:“水很浅,刚没过小腿,能蹚过去。”
五、据加点词语的提示,选择相应的朗读语气。(填序号)
①害羞,不好意思 ②失落,难过 ③开心,快乐
1.她难为情地说:“我出门的时候忘了带伞。”( )
2.安安手舞足蹈地说:“爷爷!我今天看到了两道彩虹!”( )
3.小明垂头丧气地说:“我的作文没有得奖。”( )
【开心阅读】
小马甩甩尾巴,跑回家去。妈妈问他:“怎么回来啦?”小马难为情地说:“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我过不去。”妈妈说:“那条河不是很浅吗”小马说“是啊!牛伯伯也这么说。可是松鼠说河水很深,还淹死过他的伙伴呢!”妈妈说:“那么河水到底是深还是浅呢?你仔细想过他们的话吗?”小马低下了头,说:“没…没想过。”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
1.在短文里找出一对反义词。
( )—( )
2.用横线“_______”勾画出松鼠的观点。
3. 文中小马说的话中用了省略号,它的作用是( )
A.说明小马跑得很急,气喘吁吁。
B.说明小马说话吞吞吐吐,不好意思。
4.选文中哪句话揭示了文章的道理?把这句话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课一说】
同学们,你对故事中的小马、老马、松鼠和老牛印象是怎样的?你想跟他们说什么?选择一种人物,跟同学或大人说一说,想写的同学可以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争当作业小明星
书写 坐姿 独立思考 30分钟内完成 检查 共计
☆ ☆ ☆ ☆ ☆ ( )星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课题 《小马过河》第三课时(共3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一、学习目标 1.能联系课文和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体会故事蕴含的多种道理,“简单说说自己的看法”,并尝试运用,增强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 2.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并分角色朗读之后,能根据关键词语,搭建故事框架,由部分-整体,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培养学生较完整、流利讲述故事的能力。
二、评价任务 1.能从多角度出发,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掌握体悟启示的方法。(目标1) 2.能借助关键词的方法复述《小马过河》。(目标2)
三、学习内容 经过第一、第二课时的学习,学生能较好的掌握生字词、划分文章脉络、分析和朗读不同角色的语气、明晰不同角色的不同观点。在此基础上,第三课时主要有两个教学任务:第一,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体会故事中蕴含的多种道理,并“简单说说自己的看法”。第二,能根据关键词语,讲述故事。
四、学情分析 在理解课文方面,通过前两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能较好地读出不同角色的对话,也找到了不同角色的观点,对本课中的人物形象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深入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不同人物语言背后隐含的道理,还需教师引导剖析。对于“读课文,简要谈谈看法”方面,二年级的学生还存在一些困难,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结合生活实际,从不同角色出发,不同角度去思考。 在复述故事方面,直接让二年级孩子复述难度很大,教师可搭建一个复述故事的词语支架,降低难度,由部分到整体,循序渐进地指导。
五、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回顾观点,辨析道理。 (目标1)学生: 1. 不同角色观点: (1)老牛:水很浅,能蹚过河。 (2)松鼠:水很深,会被淹死。 (3)小马:不知水深浅。 (4)老马:自己试一试。 2.辨析观点,体悟道理 结合生活实际,运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自己说一说。 小组探究、发言。 教师: 1.回顾不同角色的观点。 2.辨析观点,体悟道理。 读完这个故事,你同意下面的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所以老牛和松鼠对小马撒谎了。 ◇小马向很多人请教,是对的。 ◇别人的经验不一定可靠,得自己去尝试。 ◇什么事都要自己尝试,别人的话不可信。 结合生活实际,自己说一说。 小组探究、发言。 启发:结合生活实际,运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把话说清楚、说完整。明白“别人的经验不一定可靠,得自己去尝试”。“遇事要多动脑筋想办法”等。 能辨析不同角色的观点,运用“因为……所以……”的句式,简单谈谈自己的看法。活动意图说明: 借助课后练习,引导学生从不同角色的观点出发,得出不同的启示,再运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把自己的想法清楚、完整地表达出来。环节二: 分析人物形象,体悟道理。(目标1)学生: 1. 从小马、老牛和松鼠、老马角色形象出发,进行自主思考。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教师: 1.分析人物形象,体悟道理。 启发: 从小马角度出发:遇到问题可多向人请教。 从老牛和松鼠角度出发:热心帮助他人是好事。 从老马角度出发:教育子女要循循善诱。 等等……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评价。剖析不同角色的形象,得出不同的感悟。活动意图说明:发散思维,从多角度感悟故事道理,譬如可剖析不同角色的形象,得出不同的感悟。环节三: 搭建支架,复述故事(目标2)学生: 1.开火车巩固关键词。 2. 借助关键词,复述故事。 (1)按故事发展的顺序重新排列词语。 (2)借助词语讲故事。先和同桌一起讲,再展示。(按故事发展的顺序,分部分串讲) ) (3)尝试着不看词语讲故事。 教师: 1.出示词语卡片,开火车认读。 2.借助词语支架,复述故事。 (1)按故事发展的顺序重新排列词语。 (2)借助词语讲故事。先和同桌一起讲,再抽生展示。(按故事发展的顺序,分部分串讲) (3)鼓励学生尝试着不看词语讲故事。 利用词语支架,按故事发展的顺序, 学生用自己的话分部分进行串讲。活动意图说明: 结合课后练习,既巩固了字词的学习成功,同时也巧妙搭建了一个复述故事的词语支架,学生用自己的话分部分进行串讲,降低了难度。
环节四:话剧演说,再现故事(目标2)学生: 1.借助词语支架,在情境中将故事读出来。 2.不看词语,在情境中将故事演出来。 教师: 1.分角色演读。指四名学生分别读小马、老马、老牛和松鼠的话,再现故事情境。 2.童话剧表演。学生带着动物头饰扮演角色,通过动作和表情,把角色的对话“表演”出来。情境演读,在游戏中巩固复述故事的方法。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情境演读,将静态的文本动态展现,在游戏中巩固复述故事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 《小马过河》 马棚 挡住 磨坊 难为情 驮 拦住 为难 愿意 突然 小心 吃惊 动脑筋 课后作业布置: 根据关键词给家长讲一讲《小马过河》的故事,并谈谈从中获得的启发。
作业设计
一、用“√”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磨坊(fāng fáng )马棚( póng péng )尝试( sì shì )
阻挡(dāng dǎng )既然( jì jí ) 深浅 ( qiǎn qián)
二、照样子,填上合适的词语。
例:高兴地说 连蹦带跳地说
________地跑 ________地流
________地跑 ________地流
三、【开心阅读】
1.老牛说水很浅,是因为他的身材________。松鼠说水很深,
是因为他的身材________。小马的身材和他们________,所以他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于妈妈教育小马的话,里解正确的-项是( )。填序号
①遇事一定要相信前人的经验。
②遇事首先要亲自去试试。
③遇事不但要听别人说,还要自己动脑筋思考,亲自去实践。
3.你怎样看待小马回家问妈妈的做法?简单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厨师小山羊
小猴在树林里摘了一个黄黄的果子,咬了一口:“哎,酸死了!”原来是个柠檬,他随手一扬。
厨师小山羊看见了,摘回几个柠檬。下午吃点心的时候,小山羊给大伙儿送来甜甜的蛋糕和茶,每杯茶里还放了一片黄黄的柠檬,又酸又香,吃起来别有风味。
小刺猬在菜园里发现一个青瓜,他摘下尝了尝:“哎,苦死了!”原来是个苦瓜,他随手一扔。
厨师小山羊看见了,摘回几个苦瓜,切成一丝丝的,放在热水里泡一泡,炒成菜给大伙儿吃。多么好吃的菜——微微带着苦味,带着清香,大伙儿狼吞虎咽,一扫而光。
小兔在草丛里摘了一个红红的果子,啃了一下:“哎,辣死了!”原来是个红辣椒,他随手一抛。
厨师小山羊看见了,摘回几个红辣椒,烧了一碗麻辣豆腐,大伙儿吃得津津有味,胃口大开。
爱动脑筋的小山羊,把酸的、苦的、辣的,都变成好吃的了
1.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别有( )味 狼吞( )咽 一( )而光 津津有( )
2.文中画线地方的“胃口”指的是什么?( )
A.食欲。 B.对食物或活动的兴趣、欲望。
3.短文中的食物各是什么味道的?小山羊把它们做成了什么? 连一连。
柠檬 苦瓜 辣椒
辣 酸 苦
麻辣豆腐 柠檬茶 一盘丝菜
4.短文中,小山羊( )的好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每课一说】
学习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小马过河”的事情吗?当时你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请你跟同学或大人说一说,想写的同学可以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争当作业小明星
书写 坐姿 独立思考 30分钟内完成 检查 共计
☆ ☆ ☆ ☆ ☆ ( )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