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智取生辰纲》(教案+课件+同步练习)(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智取生辰纲》(教案+课件+同步练习)(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1-25 18:05:24

文档简介

《智取生辰纲》同步试题
一、基础巩固
1.下面画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窥望(kuī)  趱行(zǎn)  怄气(òu)     聒噪(ɡuō)
B.恁地(nèn)  干系(xì)   勾当(ɡòu?dàng)  撇下(piē)
C.嗔怒(chēn)  怨怅(chànɡ) 计较(jiào)   ? 兀自(wù)
D.尴尬(ɡà)   逞辩(chěnɡ) 朴刀(pǔ)    省得(xǐnɡ)
考查目的:对多音字、容易误读字的考查。
答案:D
解析:“朴”是多音字,应为“朴刀”(pō)。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枷锁  怨怅  介菜  死心塌地
B.虞侯  藤条  晁盖  喏喏连声
C.歇凉  崎岖  寻思  忍气吞声
D.椰瓢  焦燥  恁地  絮絮聒聒
考查目的:课文中涉及的重点字词的识记。
答案:C
解析:A项,“介”应为“芥”;B项,“侯”应为“候”;D项,“燥”应为“躁”。
(人教版《同步导学案·课时练》语文九年级上)
3.下列句中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杨志大骂道:“你们省得(知道,懂得)什么!”
B.那十一个厢禁军雨汗通流,都叹气吹嘘(自我夸耀)。
C.杨志也嗔道:“你两个好不晓事!这干系(责任)须是俺的!……”
D.杨志跳起来喝道:“那里去!且睡了,却理会(慢慢再做道理)!”
考查目的:让学生关注古白话与现代汉语的区别。
答案:B
解析:B项,这里的“吹嘘”是指人因为又热又累而嘴里嘘气的意思。
4.填空。
《智取生辰纲》选自《???????? 》,作者是______末______初的______,节选的部分是写______受北京大名府留守梁世杰的派遣,押送______往东京,在途中被______、______等夺取的经过。
考查目的:文学常识的掌握。
答案:水浒;元;明;施耐庵;杨志;生辰纲;晁盖;吴用。
解析:略。
5.下列言行中全都反映杨志精明性格的一组是( )
①五七日后,人家减少,行客又稀,一站站都是山路。杨志却要辰牌起身,申时便歇。
②杨志跳起来喝道:“那里去!且睡了,却理会!”
③杨志骂道:“这畜生不怄死俺!只是打便了!”
④杨志拿着藤条,劈头劈脑打去。
⑤杨志大骂道:“你们省得什么!”拿了藤条要打。
⑥杨志寻思道:“俺在远远处望这厮们都买他的酒吃了;那桶里当面也见吃了半瓢,想是好的。打了他们半日,胡乱容他买碗吃吧。”
A.①②⑥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①②③
考查目的: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言行。
答案:A
解析:①句写杨志为安全押送生辰纲而更改行路时间。②句写杨志为防止路上不测,阻止众军汉乘凉起身。⑥句写杨志对酒里是否有药的心理揣测。①②⑥句均体现了杨志的精明。而③④⑤句表现的是杨志粗暴蛮横的性格,因此选A。
二、课内阅读
正在松树边闹动争说,只见对面松林里那伙贩枣子的客人,都提着朴刀走出来问道:“你们做甚么闹?”那挑酒的汉子道:“我自挑这酒过冈子村里卖,热了在此歇凉。他众人要问我买些吃,我又不曾卖与他。这个客官道我酒里有甚么蒙汗药,你道好笑么?说出这般话来!”那七个客人说道:“我只道有歹人出来,原来是如此,说一声也不打紧。我们正想酒来解渴,既是他们疑心,且卖一桶与我们吃。”那挑酒的道:“不卖!不卖!”这七个客人道:“你这汉子也不晓事!我们须不曾说你。你左右将到村里去卖,一般还你钱,便卖些与我们,打甚么不紧?看你不道得舍施了茶汤,便又救了我们热渴。”那挑酒的汉子便道:“卖一桶与你不争,只是被他们说的不好。又没碗瓢舀吃。”那七人道:“你这汉子忒认真!便说了一声,打甚么不紧?我们自有椰瓢在这里。”只见两个客人去车子前取出两个椰瓢来,一个捧出一大捧枣子来。七个人立在桶边,开了桶盖,轮替换着舀那酒吃,把枣子过口。无一时,一桶酒都吃尽了。七个客人道:“正不曾问得你多少价钱?”那汉道:“我一了不说价,五贯足钱一桶,十贯一担。”七个客人道:“五贯便依你五贯,只饶我们一瓢吃。”那汉道:“饶不得,做定的价钱!”一个客人把钱还他,一个客人便去揭开桶盖,兜了一瓢,拿上便吃。那汉去夺时,这客人手拿半瓢酒,望松林里便走,那汉赶将去。只见这边一个客人从松林里走将出来,手里拿一个瓢,便来桶里舀了一瓢酒。那汉看见,抢来劈手夺住,望桶里一倾,便盖了桶盖,将瓢望地下一丢,口里说道:“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戴头识脸的,也这般罗唣”!
…………
我且问你: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这七个。却才那个挑酒的汉子便是白日鼠白胜。却怎地用药?原来挑上冈子时,两桶都是好酒,七个人先吃了一桶,刘唐揭起桶盖,又兜了半瓢吃,故意要他们看着,只是叫人死心塌地。次后,吴用去松林里取出药来,抖在瓢里,只做走来饶他酒吃,把瓢去兜时,药已搅在酒里,假意兜半瓢吃;那白胜劈手夺来,倾在桶里。这个便是计策。那计较都是吴用主张。这个叫做“智取生辰纲”。
1.“七个客人”是七条好汉,按照他们的绰号依次填入他们的名字是:托塔天王(  ),智多星(  ),入云龙(  ),赤发鬼(  ),立地太岁(  ),短命二郎(  ),活阎罗(  );“那挑酒的汉子”是(  ),他的绰号是(  )。
考查目的:对小说人物特征的了解。
答案: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白胜,白日鼠。
解析:略。
2.“智取生辰纲”的故事至课文第11自然段已经结束,作者为什么还要再写一小节文字?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考查目的:引导学生思考补叙的作用。
答案:补充交代八位好汉的姓名用药过程,突出吴用等人的足智多谋,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点明了课题。
解析:略。
3.“智取生辰纲”的“智”字在本段有何具体表现?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倾向?
考查目的:理解文章主旨。
答案:先是巧扮枣贩,枣可以下酒,载枣的车可运金银财宝,为“智取”作完善准备;用酒设计陷阱,被杨志怀疑酒中有蒙汗药,又采用欲擒故纵的手法,一群人假假真真、虚虚实实地演了一场戏,却不露半点破绽,最终麻痹杨志的警惕心理,成功劫取“生辰纲”。思想倾向:赞扬了起义者的智慧和力量,揭示了人民群众同统治阶级之间尖锐的矛盾。
解析:以上文段主要写杨志与晁盖等人的斗智斗勇,有条理地侧重概括吴用等人如何智斗的过程即可;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揣摩人物,品评人物,理解作者塑造人物的用意。
2.引导学生赏析环境描写,理解作者铺设情节的匠心。
过程与方法:
1.任务驱动法:以“帮杨志再闯一次关”的任务来推动学生深入阅读课文,揣摩人物,品评人物,理解作者塑造人物的用意。
2.导读导议:以设置关键问题引导学生读、思、辩、悟。
3.合作探究:学生先分组讨论,互相启发,再全班交流,形成较完善的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启发学生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品评人物。
2.理解农民起义的可贵之处和局限性。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探究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及众人的言行。
2.赏析精妙的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农民起义的可贵之处和局限性。
三、教学策略
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导读导议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方法,辅助以多媒体影视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导语:这一天正是六月初四,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酷热难当。南山北岭,崎岖小径之间,一行十五人押着十一担金珠宝贝,走上黄泥冈。就是此时,就在此地,光天化日,在众位看官的眼皮子底下,一场八个人打劫了十五个人的好戏就这么发生了。这就是令无数读者拍案叫绝的一场著名劫案:“智取生辰纲”。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背景介绍
1.因为这篇课文是长篇小说《水浒传》的节选,所以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水浒传》。
2.根据小说的相关内容,我们来看看“这场劫案的背景资料”。
(1)什么是“生辰纲”?
纲,为运送大批货物而编的队,如茶纲,盐纲。“生辰纲”指成批运送的生日礼物,是梁中书给他的岳父蔡京送的生日礼物,价值十万贯的金珠宝贝。在这之前,杨志曾经押送丢失了花石纲。宋徽宗皇帝要盖万岁山,差遣十个制使去太湖边搬运花石纲赴京交纳。杨志押送花石纲走黄河水路上京时,被大风把船吹翻了,丢失了花石纲,杨志因此畏罪逃跑。可见,不论是皇帝要的“花石纲”,还是贪官要的“生辰纲”,都是搜刮民脂民膏供统治者享乐的财物,本来就是不义之财。
(2)劫取“生辰纲”的八人究竟是何人?
“生辰纲”还未启运,风声早已传出,刘唐提出要劫生辰纲,七条好汉在晁盖庄上聚集商议如何夺取。公孙胜已探明杨志一行要过黄泥冈,晁盖提出可以让黄泥冈东边村子的闲汉白胜参与行动。吴用定下智取之策,作者却以“隔墙有耳”为由不让吴用说出,给读者也留下一个悬念。智取生辰纲后,白胜被捕,苦刑下供出了晁盖,后被救出。晁盖投梁山入伙。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三兄弟,本是梁山泊旁边石碣村人,打鱼谋生,劫了生辰纲,因官军追捕逃回梁山泊。
【设计意图】有必要交代故事情节的来龙去脉,使学生看清人物活动的大背景。
(三)探究人物──杨志
教师创设一个“帮杨志再闯一次关”的虚拟情境,启发学生去探讨杨志为安全押送生辰纲而说的话、做的事是否都合理并可行,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逐步熟悉杨志这一人物的性格特点,认识他失败的主观原因。
1.设问:杨志为押送成功,做出了哪些努力?哪些值得肯定?哪些是失败的原因?
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归纳:
(1)离京五七日后杨志对时间作了调整:五更→日中,辰牌→申时。说明他小心谨慎,怕在晨光中或暮色中遭偷袭,而正午天光大亮、热不可当,强盗不容易藏身偷袭。
讨论:这一安排有利有弊,他考虑到了如何躲开强盗,却没有充分考虑到选在最炎热的酷暑的正午赶路,那些军士们是否能承受,是否能理解并接受他的这一安排。这一时间安排就引发了押送队伍的内部矛盾。
(2)赶着催促行路,不许停留休息,不惜打骂逼赶军士、斥责虞侯、得罪老都管。他不让军士进入林中歇息,是希望趁着正午时分把那些容易藏匿强盗的危险之地赶快走过去,以免多生事端。
讨论:事实证明,他的担心并非多余。但可惜的是,他用打骂逼赶的方法,加深了军士们对他的愤恨,使他更加孤立,更加难以控制局面。
(3)审察枣贩。在这里杨志表现出谨慎、多疑。但遗憾的是,他绷紧的神经却被七个好汉的乔装、表演轻松麻痹了,开始进入圈套。
讨论:杨志固然精明,吴用的计谋却更高。杨志只以为自己能想到乔装成行旅客商押送金银,却想不到强盗也能乔装成贩枣子的商人来抢劫,真是糊涂一时。
(4)对卖酒汉子高度警惕,喝酒时慎之又慎,小心翼翼。杨志毕竟是很熟悉黑道勾当的,知道这酒不能随便喝。但此时押送队伍已经累、渴到了极点,再加上“贩枣子的客人”喝酒引诱,几乎已经不再受杨志控制而要去买酒;此时刘唐、吴用、白胜三人合作上演的“偷喝”戏码,不仅神不知鬼不觉地下了药,而且被杨志看成了“试喝”,彻底放松了他最后一根警惕的神经。这只能说是吴用“棋高一着”,人外有人,无力回天了。
讨论:其实最后杨志的“就范”,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吴用设计巧妙,众好汉演技精湛;另一方面,其实也是因为杨志与其他十四个押送队员矛盾激化,无力控制局面所致。这都是杨志在制定计划的时候刚愎自用,不考虑军士承受能力,在实施计划的时候简单粗暴,不顾军士的心理感受所导致的恶果。
总结:杨志这个人物,自身具有丰富的江湖经验,也精明能干,不乏谋略,但他败在刚愎自用、简单粗暴上,他只是急功近利地想用自己的方法达成目的,却不懂得如何良好沟通、团结作战,在这一点上,梁山好汉们显然比他高明太多。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更深入地读课文,更好地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用辩证的方法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2.“帮杨志再闯一次关”。
我们已经帮杨志分析了失败的原因,知道他败在不会良好沟通,不懂团结作战,使敌人利用押送队伍内部矛盾而有机可乘。帮人帮到底,我们帮他重新设计几段台词,看看能否增加杨志的胜算。
(1)众军士抱怨杨志安排的行路时间不合理,不赶着早晚凉快走,却要在正午最热的时候赶路,杨志解释说:
(2)队伍在黄泥冈歇脚时,杨志发现对面松林里有人探头探脑张望,便过去盘问道:
(3)盘问完毕“贩枣子的客商”,杨志回来对众军士们说:
【设计意图】任务驱动法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促使学生思考怎样的语言表达更加得体、更加有利于解决问题、达成交流的目的。
(四)探究人物──众好汉
“智取生辰纲”的精彩正在于一个“智”字,高明的作者将一个巧妙骗局通过一群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展现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甚至瞒过了读者的眼睛,让我们通过做一个填空题来体会作者的智慧和写法的高妙。
以下是古代兵法“三十六计”中的一些计策,请将课文中吴用等人“智取”的具体言行摘抄到相应的计策之后。
三十六计
“智取”言行
瞒天过海
?
以逸待劳
?
欲擒故纵
?
抛砖引玉
?
混水摸鱼
?
声东击西
?
走为上策
?
【设计意图】在填表的过程中,能促使学生体会这些语言和动作描写的精妙之处,欣赏情节的精彩。
(五)探究环境描写
设问:课文对环境描写突出了一个“热”字,请找出有关“热”的环境描写,讨论作者这样写有什么意图?
明确:(有关“热”的环境描写略)在小说三要素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很大。社会环境描写可以提供故事发生的社会环境,也带有暗示主题的作用。自然环境不仅可以烘托人物心情、烘托气氛,有时也可以推动情节发展。本文就善于运用对自然环境的描写,不仅能烘托气氛,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同时能推动故事情节的开展,也就是说天热成为矛盾冲突发生、发展、激化以至解决的重要客观原因之一。例如军士们挑着重担走不动,一再要求杨志趁早凉行路,遇到树林就要歇凉,看到卖酒就急于买来解渴,最后连杨志也禁不住喝了半瓢,无一不是由于天气酷热引起的。从另一方面看,如前所述,吴用的巧计之所以能在黄泥冈松林里得以实现,就天时而言,也正是得力于天气炎热。所以作品对天气炎热的着意描写完全是为“智取”服务的。
(六)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水浒》中有关杨志的其他章节,进一步谈谈你对这个人物的看法。
2.这篇课文是从杨志等人的角度来叙述故事的,课文标题却是“智取生辰纲”,试从晁盖等人的视角来改写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1.全面了解人物形象,对其形成较成熟的看法。2.从另一个视角组织故事内容,训练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与写作能力。
课件14张PPT。智取生辰纲施耐庵情境导入 这一天正是六月初四,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酷热难当。南山北岭,崎岖小径之间,一行十五人押着十一担金珠宝贝,走上黄泥冈。就是此时,就在此地,光天化日,在众位看官的眼皮子底下,一场八个人打劫了十五个人的好戏就这么发生了。这就是令无数读者拍案叫绝的一场著名劫案:“智取生辰纲”。背景介绍 《水浒传》也称《水浒》《忠义水浒传》,明代长篇小说。现在大都认为是施耐庵所作。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书中塑造了一个个豪爽仗义、本领高强、反抗压迫的英雄好汉,又形象刻画了他们与之斗争的一些恶霸贪官形象。全书结构严整,以官逼民反、替天行道为主线。“智取生辰纲”是小说的第十六回,原题是“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背景介绍什么是“生辰纲”?
纲,为运送大批货物而编的队,如茶纲,盐纲。
生辰纲搜刮民脂民膏供统治者享乐的财物,本来就是不义之财。背景介绍杨志为什么会承担押送生辰纲的任务?任务失败后他下落如何?讲讲杨志的故事背景介绍
劫取生辰纲的八人究竟是何人?讲讲八雄的故事探究人物──杨志杨志为押送成功,做出了哪些努力?调整时间催促行路审查枣贩警惕卖酒探究人物──杨志杨志的努力哪些值得肯定?哪些是失败的原因?调整时间催促行路审查枣贩警惕卖酒善于谋事
不善为人人外有人棋差一招探究人物──杨志
1.众军士抱怨杨志安排的行路时间不合理,不赶着早晚凉快走,却要在正午最热的时候赶路,杨志解释说:


帮杨志再闯一次关探究人物──杨志 2.队伍在黄泥冈歇脚时,杨志发现对面松林里有人探头探脑张望,便过去盘问道:

3.盘问完毕“贩枣子的客商”,杨志回来对众军士们说:

探究人物──众好汉 摘抄课文中吴用等人“智取”的具体言行探究环境描写 请找出有关“热”的环境描写,讨论作者这样写有什么意图?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提供故事发生的社会环境
暗示主题烘托人物心情
烘托气氛
推动情节发展语言赏析 1 .杨志跳起来喝道:“那里去!且睡了,却理会!”众军汉道:“趁早不走,日里热时走不得,却打我们!”杨志大骂道:“你们省得甚么!”拿了藤条要打。

2.那汉看见,抢来劈手夺住,望桶里一倾,便盖了桶盖,将瓢望地下一丢,口里说道:“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戴头识脸的,也这般罗唣!”

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水浒》中有关杨志的其它章节,进一步谈谈你对这个人物的看法。

2 .这篇课文是从杨志等人的角度来叙述故事的,课文标题却是“智取生辰纲”,试从晁盖等人的视角来改写这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