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四年级科学下学期期末素养测评(基础卷)(苏教版)
考试分数: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
1.处理信息时,可以用___________记录、整理信息。
2.当季节更替时.麻雀的脂肪和___________会发生变化。
3.人们多采用建设___________的方法来缓解拦河大坝对洄游鱼类的影响。
4.人们利用有些植物的根、茎、叶在自然条件下就能够进行繁殖的特性,创造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人工营养繁殖的方法。
5.种子是有___________的。一粒种子就是一个新生命,只要落在适合的环境里,它就能生根、发芽,长成一株新的植物。
6.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因为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活动的___________。
7.昆虫是地球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动物群体。
8.地球是一个近似球形的星球,月球是地球的___________。
9.冰、水、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的___________。
10.水蒸气遇冷后从气态变成___________,这种现象叫作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30分)
11.下列动物不是昆虫的是( )。
A.苍蝇 B.螳螂 C.金鱼
12.一束太阳光从射出到达地球,照射在我们身上,大约需要( )。
A.1秒 B.8分钟 C.1分钟
13.我们能看到月光是因为( )。
A.月亮自己产生光 B.反射太阳光 C.反射地球光
14.帆船出港时你会观察到的现象是( )。
A.桅杆先消失 B.船身先消失 C.两者同时消失
15.冰的融化过程中( )。
A.温度逐渐上升,体积逐渐变小
B.体积逐渐变小,温度保持不变
C.体积和温度都没有变化
16.把钢尺放在火上烤一烤,再去测量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据会( )
A.比实际的长度小 B.比实际的长度大 C.与实际的长度相符
17.生物适应环境变化的方式有很多,下列属于迁徙方式的是( )。
A.雷鸟变换毛色 B.大雁南飞 C.树叶变黄
18.人类与动物、植物的关系密切。人类的下列行为中,会直接造成水土流失,破坏生物栖息地的是( )。
A.砍伐森林 B.石油泄漏 C.排放废气
19.下列选项中,对萝卜和兔子之间的相同点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都需要水 B.都能长大 C.都可以自己制造养料
20.苍耳的种子外长有带钩的毛刺,依靠( )传播种子。
A.风力 B.水力 C.动物
21.科学家已经发现约150万种动物,其中数量和种类最多的是( )。
A.哺乳动物 B.鱼类 C.昆虫
22.蚕的幼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蜕皮( )次。
A.4 B.5 C.6
23.夏天,从冰箱拿出一瓶饮料,不一会儿,饮料瓶外面会出现一层小水珠,这是( )。
A.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饮料瓶处受冷凝结成的
B.饮料瓶里面的水分渗透出来附着在瓶子外面
C.无法确定
24.如果我们观察到现在的影子朝向西边,可以推断现在是( )。
A.下午 B.上午 C.中午
25.下列植物常用茎繁殖的是( )。
A.红薯 B.菊花 C.宝石花
三、判断题(每空1分,共10分)
26.托勒密提出的“日心说”,认为地球绕着太阳在旋转。( )
27.从水开始结冰到完全凝固的过程中,温度一直降低。 ( )
28.铁轨间留有一定空隙,是为了降低火车经过铁轨发出的噪声。( )
29.太阳表面温度约为5500℃,内部温度可达75500万℃。( )
30.所有昆虫都喜欢生活在温暖、明亮、干燥的环境中。( )
31.关于“蚂蚁喜欢吃什么样的食物”,可以通过实验进行研究。( )
32.鱼、鸟、熊猫、乌龟和猫都用胎生的方式繁殖后代。( )
33.北方人要比南方人体型高大,这也是环境影响的结果。( )
34.当生物无法适应一些环境变化时,就会死亡甚至灭绝。( )
35.本茨设计并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内燃机三轮汽车。( )
四、连线题(6分)
36.把图片与月相名称相对应地连一连。
上弦月 上蛾眉月 渐盈凸月 下蛾眉月 满月 渐亏凸月
五、简答题(8分)
37.我们生存的环境变化除了自然原因以外,还有人为原因,写出三个造成环境变化的人为原因。
38.这两支温度计里的液柱上升或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六、实验题(12分)
39.阳阳还想设计实验探究蚕宝宝是喜欢明亮还是黑暗的地方?你能帮助他完成实验设计吗
我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实验方法:
(1)找一个长方体扁纸盒,在盒盖的窄边开一条约 1 厘米宽的缝。将五六条蚕宝宝放入盒内,盖上盒盖。
(2)半小时后,打开盒盖,观察蚕宝宝在什么位置
(3)通过实验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阳阳的实验方法:
(1)找两个长方体扁纸盒,将五六条蚕宝宝放入盒内。 一个盒子放在___________,另外一个盒子放在___________。
(2)过几天观察蚕宝宝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实验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综合题(8分)
40.识别生物和非生物。
(1)图中属于生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至少写三种)
(2)图中属于非生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至少写三种)
(3)通过学习我们知道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表格 【详解】获取信息有很多方法,比如上网查询、实地调查查询等。方式的选择,直接关系到信息获取效果的好坏,根据不同的对象和自己的实际,采用不同的获取信息的方式。处理信息时,可以用表格记录、整理信息。
2.毛量 【详解】当季节更替时,麻雀的脂肪和毛量会发生变化。天气温暖时,麻雀体内的脂肪含量降低,毛量减少;天气寒冷时,体内的脂肪含量增加,毛量增加,以应对季节的变化。
3.鱼道 【详解】拦河筑坝修建的水电站会阻断、破坏鱼类的自由迁徙,人们多采用建设鱼道的方法来缓解这种状况。自然鱼道与人造鱼道相结合,更加贴近自然条件,横隔板竖缝式鱼道可以降低过鱼孔的流速,并能以调整过鱼孔的形式、位置、尺寸来适应不同习性鱼类的需要。
4.扦插 嫁接 【详解】繁殖是指生物为延续种族所进行的产生后代的生理过程。人们利用有些植物的根、茎、叶在自然条件下就能够进行繁殖的特性,创造了扦插和嫁接等人工营养繁殖的方法。
5.生命 【详解】种子是有生命的,一粒种子就是一个生命,只要落在适宜的环境里,它就能生根、发芽,长成一株新的植物。种子在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都具备时才能萌发。
6.起点 【详解】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因为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活动的起点。科学探究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7.种类最多 数量最大 【详解】在动物王国中,已发现的种类已经有150多万种,是生命世界中类别最多的。而昆虫又是动物王国中种类最多的,已知的昆虫达到100多万种,约占80%。世界上种类最多,数量最多的动物是昆虫。
8.卫星 【详解】1961年,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首次从太空看到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地球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
9.不同状态 【详解】水在自然界中有气态、液态、固态三种存在状态,水蒸气是它的气态形式,水是它的液态形式,冰是它的固态形式。水、水蒸气和冰虽然是不同状态,但它们是同一种物质。
10.液态 凝结 【详解】水在自然界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形态,水的三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引起水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冰受热后从固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作融化;水蒸气遇冷后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作凝结。
11.C
【详解】昆虫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眼、口器等,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膀,一般为卵生。苍蝇、 螳螂属于昆虫;金鱼不属于昆虫,属于鱼类。
12.B
【详解】光传播的速度很快,每秒约30万千米。太阳离地球的距离为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大约需要经过500秒才能到达地球。500秒约8.33分钟,与选项B最接近。
13.B
【详解】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在不停地围绕地球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月球本身不会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
14.B
【详解】生活中人们根据各种现象,通过各种实验来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生活在海边的人们发现,当帆船回港时,总是先看见船帆,后看见船身。所以帆船出港时,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15.B
【详解】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当环境温度高于0摄氏度,冰的温度升至0摄氏度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冰水混合在一起,体积逐渐变小,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摄氏度,直至完全融化成水。B符合题意。
16.A
【详解】热胀冷缩是物体的一种基本性质。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增大;遇冷时,体积会缩小。这种现象叫作热胀冷缩。
把钢尺放在火上烤一烤,钢尺会受热膨胀,所以再去测量物体的长度,测得的读数比实际的长度小。
17.B
【详解】动物由于繁殖、觅食、气候变化等原因,需要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它们的移动有一定的规律和路线,这种行为叫做迁徙;大雁南飞属于迁徙方式。雷鸟变换毛色属于换毛方式,树叶变黄也是植物适应冬季变化的方式。
18.A
【详解】水土流失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雨水不能就地消纳、顺势下流、冲刷土壤,造成水分和土壤同时流失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地面坡度大、土地利用不当、地面植被遭破坏、耕作技术不合理、土质松散、砍伐森林、过度放牧等,都是破坏生物栖息地的主要因素,A符合题意;石油泄漏会污染土地,不会直接造成水土流失,B不符合题意;排放废气会造成空气污染,不会直接造成水土流失,C不符合题意。
19.C
【详解】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养分,获得能量,动物则需要摄取各种食物来获取营养和能量。兔子是动物,萝卜是植物,它们都是有生命的物体,都能长大、都需要水,萝卜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养料,兔子只能靠摄取各种食物来获得营养。C描述错误。
20.C
【详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有很多。有:动物传播、风传播、水传播、弹射传播、机械传播等。苍耳的种子外长有带钩的毛刺,依靠动物传播种子。
21.C
【详解】在动物王国中,已发现的动物种类有150多万种,其中数量和种类最多的是昆虫。昆虫种类达到100多万种,约占动物总数的80%,它们的身影遍布全球。昆虫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多数有一或两对翅。
22.C
【详解】蚕生长到一定的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这叫蜕皮。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著特点,蚕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发生变化。蚕在幼虫期会蜕四次皮,还有两次在蛹期(茧内),一生共蜕皮六次。
23.A
【详解】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刚从冰箱中拿出来的饮料瓶,过一会瓶的外壁上会出现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的液化现象,是由水蒸气凝结形成的。A符合题意。
24.B
【详解】一天中,物体影子方向变化是西一北一东, 如果我们观察到现在的影子朝向西边,可以推断对应的时间是上午。
25.B
【详解】植物一般都是依靠种子来繁殖后代,也有少数依靠根、叶和茎来繁殖后代的。红薯上可以长出新的红薯苗,属于根繁殖;菊花都是靠茎来繁殖;宝石花是用叶子繁殖后代的。
26.×
【详解】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并在临终前出版了他的不朽名著《天体运行论》。他认为太阳处于宇宙中心,而且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地球绕着太阳在旋转,昼夜的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日心说,也称为地动说,是关于天体运动的和地心说相对立的学说,它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而不是地球。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有力地打破了长期以来居于宗教统治地位的地心说,实现了天文学的根本变革。
27.×
【详解】水结冰的过程中,温度逐渐降低,接近0℃时,开始出现冰。从水开始结冰到完全凝固的过程中,其温度会保持在0°C。
28.×
【详解】热胀冷缩是物体的一种基本性质,物体在一般状态下,受热以后会膨胀,在受冷的状态下会缩小。大多数物体都具有这种性质。固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铁轨间留一定的空隙,是为了防止因热胀冷缩引起对铁轨的破坏。
29.×
【详解】太阳是一个旋转的高密度炽热气体球,太阳表面的温度大约是6000℃,内部温度大约是1500万℃。
30.×
【详解】各种动物都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动物的生活环境包括阳光、温度、水分等。并不是所有昆虫都喜欢生活在温暖、明亮、干燥的环境中。比如,蚊子喜欢生活在黑暗的地方,蝴蝶喜欢有阳光的环境。
31.√
【详解】在“探究蚂蚁的行为”的活动中,对于“蚂蚁喜欢吃什么样的食物”,可以通过实验进行研究。题目说法正确。
32.×
【详解】卵生动物是指用产卵方式繁殖的动物,胚胎发育的位置不在母体子宫,鱼、乌龟是卵生动物,用产卵的方式繁殖后代;胎生动物是指动物的受精卵在动物体内的子宫里发育的过程叫胎生,熊猫、猫是胎生动物,用胎生的方式繁殖后代。题目说法错误。
33.√
【详解】动物的体型大小与散热快慢有关系,体型越大散热越慢,体型越小散热越快。这一规律在人类身上同样适用,北方温度低,南方温度高,北方人要比南方人体形高大,主要是环境影响的结果。
34.√
【详解】动物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在地球上不同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在气候、水、食物、空气等环境变化时,当生物无法适应一些环境变化时,就会死亡甚至灭绝。
35.√
【详解】工程师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发明家根据人们的需要,设计创造出新产品,带来了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19世纪80年代,德国工程师戴姆勒成功研制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随后,本茨设计并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内燃机三轮汽车。
36. 【详解】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盈凸—满月—亏凸—下弦月—残月—新月,就这样循环,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约是一个月,上半月月相亮面在右侧,由缺到圆,下半月月相亮面在左侧,由圆到缺。
37.人类滥伐森林、在草原上过度放牧、毁林开荒等活动造成了植被的严重破坏;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及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有机农药和化肥,也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详解】人类的生存依赖于环境,环境的变化会影响人类的生存。人类的活动又影响着环境。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人类向环境的索取越来越多,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人类滥伐森林、在草原上过度放牧、毁林开荒等活动造成了植被的严重破坏;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及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有机农药和化肥,也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38.答:温度计中的液泡具有热胀冷缩的特点,当我们把温度计放在热水中,温度计中的液泡受热膨胀,液柱就会上升,放在冷水中,温度计中的液泡受冷收缩,液柱就会下降。
【详解】温度计可以准确地判断和测量温度,是利用液体受温度的影响而热胀冷缩的现象设计的。温度计液柱上升,是因为放在热水中的液泡内液体体积受热膨胀,液柱下降,是因为放在冷水中液泡内液体遇冷体积缩小。
39.蚕宝宝更喜欢黑暗的地方 蚕宝宝更喜欢黑暗的地方 光线充足明亮的地方 黑暗地方 生长状态 蚕宝宝适合在黑暗环境中。
【详解】蚕一般都养在蚕房中,而不是室外露天,由此猜想:蚕宝宝更喜欢黑暗的地方。
我的实验方法会观察到:蚕宝宝会在黑暗的位置,所以(3)通过实验可以看出蚕宝宝更喜欢黑暗的地方。
阳阳的实验方法原理:通过观察蚕在明亮和黑暗环境中的生长状态来判别他更喜欢哪种环境。所以:
(1)找两个长方体扁纸盒,将五六条蚕宝宝放入盒内。 一个盒子放在光线充足明亮的地方,另外一个盒子放在黑暗的地方。
(2)过几天观察蚕宝宝的生长状态。在黑暗环境中的蚕宝宝生长状态比明亮环境中好。
(3)通过实验可以看出蚕宝宝适合在黑暗环境中生长。
40.羊、乌龟、大树 石块、白云、土壤 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详解】(1)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观察图例,属于生物的有:羊、乌龟、大树、小鸟、小草等。
(2)没有生命的物体叫做非生物,观察图例,属于非生物的有:白云、土壤、石块、白雪等。
(3)生物和非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生物依赖于非生物环境获取生存所需的能量和物质,同时通过它们的生命活动改变着非生物环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