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_明朝的中外交往与冲突_一课三练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_明朝的中外交往与冲突_一课三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1-25 16:10: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6课 明朝的中外交往与冲突 一课三练
【基础巩固】
知识点一 郑和下西洋
1. 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 ( )
A.炫耀国力的强大 B.促进对南洋的开发
C. 发展海外贸易 D.为了加强同各国的联系
答案:D
点拨:此题考查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经回忆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
2.下列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郑和船队上装有指南针
B.郑和航海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地中海沿岸
C.1405年——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
D.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答案:B
点拨:郑和船队最远到达的地方是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而不是“地中海沿岸”。
知识点二 戚继光抗倭
3. 福建省的漳湾“戚公祠”、福安的“戚公饼”,由来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 ( )
A.收复台湾 B抗击沙俄入侵 C抗击倭寇 D平定回部贵族叛乱
答案:C
4. 戚家军先后在哪些地区给倭寇以沉重打击 ( )
(1)江苏 (2)浙江 (3)福建 (4)广东
A.(1)(2)(3) B.(2)(3)(4) C.(2)(3)(4) D.(1)(2)(4)
答案:B
知识点三 葡萄牙侵占澳门
5.葡萄牙殖民者在澳门的统治时间是

A.1553年至1977年 B.1953年至1999年
C.1953年至1949年 D.1953年至2000年
答案:B

【能力升级】
综合点一 郑和下西洋
6. 下列人物中都饱经海上风险的是 ( )
(1)张骞 (2)玄奘 (3)鉴真 (4)郑和
A. (1)(2) B.(2)(3) C.(3)(4) D. (1)(4)
答案:C
点拨:鉴真渡东海到日本弘扬佛法,郑和七次下西洋,都经历了海上风浪。张骞和玄奘都走的是陆路7. 东南亚一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三宝港”、“三宝庙”、“三宝塔”等遗址,是为了纪念 ( )
A.郑和 B.戚继光 C.郑成功 D.鉴真
答案:A
点拨:解题途径有二:一是了解郑和生平知识,知道郑和小名三宝,再结合选项进行判断;二是通过分析题干,结合选项进行判断,选项中的四位历史人物主要史实中,与“东南亚”国家相关的只有郑和最密切。
综合点二 戚继光抗倭
8. (08.聊城)“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二郎。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歌谣中的“戚爷”
A.平息了东南沿海的倭寇 B.打退了沙俄侵略军
C.赶走了荷兰殖民者 D.统一了女真各部
答案:A
点拨:由题干中的“倭倭”、“戚爷”可知是所说的人物是戚继光,他的主要功绩是抗击倭寇。
9. 某电视剧组在拍摄电视连续剧《戚继光》时,为戚继光布置书房场景,其道具及片段可能有 ( )
(1书案上摆放着司马迁的《史记》 (2)戚继光一面踱步,一面吟诵着岳飞的《满江红》
(3)戚继光伏案翻阅着《海国图志》 (4)墙壁上挂有《孙子兵法》中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条幅
A.(1)(2)(3) B.(1)(3)(4) C.(2)(3)(4) D.(1)(2)(4)
答案:D
点拨:戚继光是明朝抗倭将领,而《海国图志》出现在清朝末年,故(3)错误。答案为D。
10. 明朝中期面临的外来威胁主要来自于 ( )
A.沙俄侵略者 B.英国殖民者 C.日本倭寇 D.荷兰殖民者
答案:C
点拨:主题主要考查学生审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的时间范围是明朝中期,这是审题的关键。明朝中期,海防松弛,东南沿海的奸商勾结倭寇上岸,共同抢劫分赃,他们到处烧杀掳掠,使百姓的生命财产惨遭损失。这里的倭寇是指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
考点三 葡萄牙侵占澳门
11 . 下列说法,与历史事实不符的是 ( )
A.16世纪开始,葡萄牙殖民者不断侵扰我国东南沿海
B.葡萄牙通过战争胜利,租借澳门为暂居贸易地
C.葡萄牙租占澳门后,明政府始终掌握澳门领土主权
D.明政府强制拆毁葡萄牙殖民者擅自修筑的青州城
答案:B
点拨:葡萄牙是采用贿赂地方官取得澳门的居住权。
12. 《七子之歌》是闻一多先生写下的著名爱国诗篇,请你欣赏《七子之歌·澳门》:
你可知“妈港”
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请回答:
诗中的“母亲”是指___________。
“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中“他们”是指哪个国家
(3)“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表达了作者内心怎样的真诚渴望?
答案:(1)祖国母亲
(2)葡萄牙
(3)思念祖国,渴望尽快回归。
【拓展探究】
探究点一 郑和下西洋
13.读材料,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十六世纪前有)番彝佛郎机假朝贡,占据屯门海澳,时肆剽掠,屠食婴儿。
———文献材料
(1)材料的意思是什么?
(2)西方殖民者的侵略行径和郑和下西洋比较有什么不同?
答案:(1)材料的意思是:16世纪的葡萄牙(佛郎机)殖民者,假借朝贡的名义,他们窃居屯门岛,在那里建筑堡垒,打造火 ,杀人抢船,掠卖良民,甚至连婴儿都不肯放过,犯下了野蛮残暴的罪行。
(2)葡萄牙殖民者航海来到中国与郑和的远航比较,从背景、目的、手段与结果都是不同的。郑和航海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而葡萄牙殖民者航海是通过航海进行殖民扩张与掠夺,以牟取暴利为目的。在手段和方式上,郑和下西洋采取和平贸易、友好交往的形式,受到各国人民的欢迎。葡萄牙殖民者是以残暴血腥的殖民侵略活动,所到之处引起了当地人民的痛恨与反抗。这同郑和下西洋,有着本质的区别。
.拓展点二 戚继光的品质
14. 戚继光继承父职后,曾写下了这样的诗句“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你认为他有什么高尚的品质值得人们学习?
答案: “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表达了戚继光决心将自己的一生和抗倭事业结合起来,使自己处在时代激流的中心,为民族、为国家作出贡献的决心。戚继光能在国家危难时立下远大志向,挺身而出,时刻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高尚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则更明确地表明了戚继光为驱逐倭患、保卫海防、拯救百姓于水火,而并非追求个人功名的崇高品质。
拓展点三 葡萄牙侵占澳门
15. 你听过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吗?你会唱吗?
你可知“妈港”
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优美的旋律不仅悦耳动听,还唱出了一段沧桑的历史。根据上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歌词中为什么称澳门为“妈港”?
(2)“妈港”是被谁掳去的?又是什么时候回到母亲怀抱的?
(3)请你以澳门的回归谈一下自己的感想。
答案:(1) 据说1553年葡萄牙人在澳门妈祖阁庙前的古码头泊船上岸,向当地福建人打听此地为什么地方,福建人误以为问的是庙宗的名字,说是阿妈阁,此后葡萄牙人就用福建方言“妈阁”的谐音“妈港”来称呼澳门,澳门由此得名。
(2)葡萄牙。 1999年12月20日。
(3)略。点拨:此题为主观题,学生只要抒发出自己对澳门回归的喜悦,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意,语言通顺,条理清晰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