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诗歌整理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原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作者】陈子昂,字伯玉,梓(zǐ)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文学家。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有《陈伯玉集》。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抒写诗人登楼远眺(tiào)时吊古伤今的感慨,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孤寂、惆怅之情。
诗歌赏析题:
1,阅读《登幽州台歌》,请简要概括诗中所描绘的景象。
答:《登幽州台歌》描绘诗人登楼眺望所看到的广阔无垠的辽阔景象。
2.读诗歌,思考:“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古人: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来者:后世那些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
3.诗人登上幽州台远眺,产生了怎样的联想?由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联想:诗人独自站在高高的幽州台上,面对广阔的原野和辽阔的天空,却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思绪万千,悲伤落泪。 情感:怀才不遇的悲叹和孤单苦闷的心绪。
4.《登幽州台歌》中,诗人为何“怆然而涕下”?
答:“独怆然而涕下”的原因是: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因此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慷慨悲吟,借此表达了他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
《登幽州台歌》中,诗人俯仰古今,回顾绵长历史的诗句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6.一个“独”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传达出诗人孤独、寂寞、凄凉的心境。
《望岳》(唐)杜甫
【原诗】《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泰山到底怎么样呢?它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此,山南山北,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层云生起,使心胸震荡,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我)终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kàn)众山,那时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
【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巨变,因而被誉为“诗史”,他也被尊为“诗圣”。代表作:“三吏”和“三别”等。
【作品简介】杜甫的名篇《望岳》,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主题思想】这首诗描写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积极向上、不怕困难、勇攀高峰的精神和远大抱负。
诗歌赏析题:
1.阅读《望岳》,请简要概括诗中所描绘的景象。答:《望岳》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
2.《望岳》的最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在《望岳》中,作者近望泰山,写出它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形象的诗句是:
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4.你认为颔联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的“钟”和“割”
答:“钟”字是聚集之意,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表现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割”字是“分”的意思,运用夸张手法,描绘了泰山将天色分割,山北山南昏晓分明的画面,突出了泰山的高峻挺拔和遮天蔽日。
5.作者在颈联中写到他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答: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漾,睁大眼睛,看那暮归的鸟群渐渐消失在了崇山峻岭之中。
6.写景顺序:从远到近。远望——近望——细望——展望。
7.“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前句是虚写,表现泰山神奇秀丽;后句是实写,表现泰山的高大。
8.诗人并未登上泰山绝顶。
9.尾联让你想到了孔子的哪一句话?“登泰山而小天下”。
10.《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做具体解释。
答:首联写远望泰山所见的高大景象;颔联写近望泰山所见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颈联写细望之景,表达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开阔;尾联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高愿望。
11.“阴阳割昏晓”中”阴阳“指的是什么?
答: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
《登飞来峰》(北宋)王安石
【原诗】《登飞来峰》(北宋)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译文】飞来峰顶有座高入云端的应天塔,听说在鸡啼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不怕浮云遮住我远望的视线,自然因为我身在塔的最高层。
【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官至宰相,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又称临川先生。今存《临川先生文集》《临川集拾遗》等。
【主题思想】诗人借景抒情,借写登临飞来峰,表现了诗人高瞻远瞩、不畏艰难、立志改革的政治抱负,展现了诗人为实现理想而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诗歌赏析题:
1.请联系生活实际,具体探究《登飞来峰》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答:【示例】只有立足高远,才能够拨开迷雾,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无论生活或学习,都要有一个较高的立足点和较为长远的目标,只有这样,人才能避开种种假象的迷惑,排除前进道路上的重重障碍,向理想之境迈进。(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被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2.《登飞来峰》一诗押的韵是:答:“eng”
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苏轼的名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都极具哲理性,常被用作座右铭。请你从写法和含义两方面分析二者的异同。
答:二者表现技法极为相似,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从肯定方面来说,比喻“掌握了正确的方法,认识达到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而苏轼则从否定方面来说,比喻“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为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
不畏浮云遮望眼中“浮云”的含义。
答:浮云一语双关,既指眼前飘浮的云,也指保守势力,眼前的困难、挫折、障碍。
“飞来山上千寻塔”,“千寻”运用夸张手法,表现塔的高。
7.“自缘身在最高层”,“缘”,“因为”。表明诗人已经登上了塔的最高层
《游山西村》(南宋)陆游
【原诗】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译文】不要笑话农家腊月所酿的酒浑浊,丰收之年备足鸡肉、猪肉款待客人。山重峦叠嶂,水迂回曲折,(正)怀疑无路可走,(就)突然出现了一个柳绿花红的山村。将近社日,一路上迎神的箫鼓声随处可闻,村民们衣冠简朴,古时的风尚仍然保存。今后如果还能趁着月明来闲游,我一定随时拄着拐杖在夜里来敲门。
【作者】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他的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屈辱投降的行为,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代表作有《示儿》《书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
【主题思想】《游山西村》生动地描绘了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表现了农家殷勤好客和风俗古朴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赏析】
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描写丰收年景,农民热情好客的淳厚品行。
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句描绘山村景色优美,被后世用来形容已陷入绝境,忽又出现转机。
颈联:“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既写出春社欢快,又表达民风古朴。
尾联:“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写出诗人乘月闲游,夜访村民,随时做客。
诗歌赏析题:
1.《游山西村》一诗是记游诗,全诗主要写了什么?请简要概括。
答:【示例一】剪取游村的见闻,来体现不尽之游兴。
【示例二】出游农家时所见村外之景物,村中之风俗,以及作者畅想的老农畅谈的情景。
2.你对“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什么样的理解?请简述。
答:【示例一】山重峦叠嶂,水迂回曲折,(正)怀疑无路可走,(就)突然出现了一个柳绿花红的山村。【示例二】用来说明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在困境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境界。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也道出了世间事物变化的哲理。
3.能体现作者“游山西村“用了一整天的诗句是: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4.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热情好客的村民、优美的景色和淳朴的风土人情。
《游山西村》的尾联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答:尾联运用虚写,表露出诗人对山西村和山西村村民无限喜爱的真挚感情,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答:“足”是“备足”的意思,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
《己亥杂诗.其五》(清)龚自珍
【原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译文】满怀离愁正对着夕阳西下,扬鞭东指从此浪迹天涯。凋落的花朵仍然有情有意,化作春泥滋养新枝香花。
【作者】龚自珍(1792—1841),字璱(sè)人,号定盦(ān),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
【主题思想】抒发了作者辞官离京时复杂的感情,表现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诗歌赏析题: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己亥杂诗(其五)》前两句展现的情景。
答:夕阳西下,我满怀惆怅地离开京城,无边的离愁别绪涌上心头。我举起马鞭向东一指,走向天涯(故乡)。
2,人们常用哪两句诗歌颂无私奉献的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千古传诵,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答:这两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落红”和“春泥”为喻,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虽辞官离京,但仍会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的自觉奉献的崇高爱国情怀。 手法:移情于物。
说说诗中写了哪几种心境。
答:一 是离别的忧伤,二是回归的愉快,三是积极的人生态度。
这首诗前两句是怎样写离愁的
答:运用环境描写(点明时间),写出了夕阳西下,黄昏将至的景象,渲染了日暮穷途的氛围,烘托了诗人心中的无限离愁。
6.请写出一句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有相同含义的诗句(或名言,成语)
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7.古诗文中某些名句往往被后人反复引用,并衍生出新的意义。请解释下列诗句在原作中的意思,以及后来衍生的意义。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诗句原意:当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众山,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
衍生意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才能俯视一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诗句原意:不怕浮云遮住我远望的视线,那是因为我站得最高。
衍生意义: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诗句原意:山重峦叠嶂,水迂回曲折,正怀疑前面没有路,突然出现了一个柳绿花红的小山村。
衍生意义:在困境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世间事物是消长变化的。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诗句原意:落花纷纷,不是无情飘洒,而是要化作春泥培育出更多的新花。
衍生意义:多借指甘愿牺牲自我的无私奉献精神。
第六单元诗歌整理
《泊秦淮》 (唐)杜牧
【原诗】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迷蒙的月色和轻烟笼罩着清冷的河水和白沙,(船只)夜晚停泊在靠近秦淮河边的酒家。卖唱的歌女不知道亡国的悲和恨,还在对岸的酒楼里唱着《玉树后庭花》。
【作者】杜牧(803-852),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有《樊川文集》。
【主题思想】 本诗寓情于景、借古讽今,借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讽刺那些不从中吸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诗歌赏析题:
1.《泊秦淮》首句“烟笼寒水月笼沙”中“笼”和“寒”有什么妙处
答:两个“笼”字把烟、水、月、沙四者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描绘出一幅朦胧冷清的秦淮夜景图,渲染凄清的氛围。一个“寒”字,不但让人想到时值深秋或冬季,而且在心头掠过一丝寒意。
2.《泊秦淮》的第二句“夜泊秦淮近酒家”在全诗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答:承上启下、统领全篇,“夜泊秦淮”表明时间、地点,且照应题目,“近酒家”引出下文。
3, 《泊秦淮》中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
答:后两句表面上指责歌女,其实是一种曲笔,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4, 《泊秦淮》末句“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犹”字意味深长,试品析。
答:“犹”字意味深长,巧妙地把历史、现实和想象中的未来联系起来,表现出诗人对现实和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对不知亡国恨的统治者的愤慨,增强了抒情效果。
《泊秦淮》首句“烟笼寒水月笼沙”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
用优美的语言描绘“烟笼寒水月笼沙”所描绘的画面。
答:轻轻的雾霭( ǎi),淡淡的月光,笼罩着透着寒气的河水,笼罩着两岸沉寂的沙滩。
《贾生》(唐)李商隐
【原诗】: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译文】:汉文帝求贤在未央宫前殿召见被贬的臣子,贾谊才气纵横无与伦比。可惜汉文帝深夜向前移动座席靠近他,不是关心百姓,只是关心鬼神。
【作者】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唐代诗人。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与温庭筠(yún)并称“温李”。
【主题思想】这首诗借古讽今,揭示了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也寄寓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诗歌赏析题:
可怜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可怜”是可惜的意思,在这里是作者托古讽今,借汉文帝求访贾生“不问苍生”而“问鬼神”的史实,嘲讽了为人君者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无道,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愤慨之情。
这首诗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
答:先扬后抑。前两句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第三句引而不发,末句用强烈的对照形成贬抑,点破而不说尽。
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答:这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诗中的贾生,正有作者自己的影子,慨叹贾生的不遇明主,实际是感叹自己的生不逢时,自伤之意尽在言外。
赏析《贾生》中“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两句。
答:“求”“访”,仿佛热烈颂扬汉文帝求贤意愿之切、之殷,待贤态度之诚、之谦,所谓求贤若渴,虚怀若谷。第二句赞美贾生才华横溢,无与伦比。这两句,表现了汉文帝对贾生的推崇、器重。与下文“问鬼神”形成巨大反差,对汉文帝的讽刺之情跃然纸上。
5.《贾生》这首诗仅仅是为了讽刺汉文帝吗 有没有深层含义
答:不是。 实际上是托古讽今,晚唐许多皇帝大都崇佛或信道,服药求仙,以求长生,而不问民生疾苦,更难礼贤下士。同时,诗人怜贾谊正是自怜。诗人胸怀大志,但偏遭党争,沉沦下僚。这首诗用了欲抑先扬的写法,既表达了对皇帝的讽刺,又抒写了自己的怀才不遇。
6.《贾生》中写汉文帝求贤若渴的句子是:答: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7.《贾生》借古讽今批评统治者不关心百姓句子:答: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8.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入手,试分析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托古讽今,采用了“欲抑先扬”(或“先扬后抑”)的手法。意在借贾谊 的遭遇,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首句一“求”一“访”,写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 谈的情节,似乎想要识贤、任贤,这是扬。“不问苍生问鬼神”笔锋一转,揭露了晚唐皇帝 求仙访道、荒于政事、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这是抑。表达了诗人对汉文帝的讽刺,对贾生的同情。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南宋)杨万里
【原诗】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译文】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白白地欢喜一场。
当你进入到崇山峻岭的圈子里以后,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立刻将你阻拦。
【作者】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自名书室为“诚斋”,世称“诚斋先生”,南宋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四大家”。其诗风自然活泼、幽默诙谐,人称“诚斋体”。
【主题思想】人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有充分的估计,不要为眼前的顺境所迷惑,要放眼长远,认真对待,这样才能不断克服困难,履( lǚ)险如夷。
诗歌赏析题:
有人说《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的第二句“”赚”字运用最精巧,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请作简要分析。
答:“赚”字富于幽默。行人心目中下岭的容易,与它实际上的艰难正成鲜明对比,因此说“赚”--行人是被自己对下岭的主观想象骗了。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的主旨是什么
答: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为一时一事的成功而骄傲。
3.《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在写作方面有什么特点
答: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文字平白浅易、通俗生动,表现力强,一个“空”字突出表现了“行人”被“赚”后的失落神态。“放”“拦”等词语的运用,赋予“万山”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使万山活了起来。
4.《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抒写行人心情句子是: 答: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5.《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写出人生哲理的句子是:答: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6.末句的“放过”和“拦”用得精彩,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万山以人的思想与行为,使万山有了灵性,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山相连的特点,写得生动,富有情趣。
《约客》 (南宋)赵师秀
【原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译文】黄梅时节处处都在下雨,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鸣。时过午夜,已约好的客人却还没有来,(我)无聊地敲着棋子,灯灰震落在棋盘上。
【作者】赵师秀(1170—1219),字紫芝、灵芝,号灵秀、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他与徐照、徐玑、翁卷并称“永嘉四灵”,开创了“江湖派” 诗风。
【主题思想】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一个梅雨季节的夜晚独自等候友人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内心孤独寂寞、百无聊赖、焦躁失落的复杂感情。
诗歌赏析题:
1.《约客》中诗歌前两句写景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答:首先前两句中描写的景物:雨、青草、池塘、蛙,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营造了单调、寂寞的氛围。
2.简略分析《约客》中“闲敲棋子落灯花”中“敲”“落”两个动词的妙处
答:“敲”字把主人约客久等不至时急躁、失落、无奈等心情刻画得极为生动。“落”写出了诗人对客人不来的失落与无奈。②“敲”与“落”衔接紧密,将等待客人到来的心境刻画得极为生动。
《约客》中“闲敲棋子落灯花”是一处精彩的细节描写,请你进一步发挥想象,描绘主人公当时的动作、神情和心理。
答【示例】已经深夜时分,约好的客人却没有到来。诗人一只手托着下颌,两眼呆呆地凝视着火红的灯花,另一只手拿起一枚棋子,百无聊赖地敲击着棋盘,笃笃的敲棋声将灯花都震落了。唉,这漫漫长夜该怎样度过呢
4.《约客》中交代季节和环境的句子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5,《约客》中写诗人待客的悠然和因友人未到而产生的淡淡的孤寂的句子是: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6.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画面:梅子成熟的季节,在乡村的夏夜,点点雨滴敲打着屋檐,长满青草的池塘传 来阵阵蛙鸣。
炼字:①“家家雨”点出了季节和天气,既描绘出夏季梅雨的无所不在与急骤密集,表现乡村之景的清新静谧,又暗示了客人不能如期赴约的客观原因,流露出诗人对绵绵梅雨天气的无奈。②“处处蛙”既写池塘中蛙声阵阵,又采用以声衬静、以动衬静的写法,烘托出梅雨时节乡村夜晚的恬静和谐气氛,同时还折射出诗人落寞孤寂的心境。
赏析“闲敲棋子落灯花”中“闲”。
答:“闲”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焦躁等候客人,客人却没有依约前来时无聊且无奈的心情。
诗中的主人公当时是什么心情?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
答:诗中主人公等待来客时悠然而略显孤寂,候客不至心情烦躁不安。是通过一个细节描写——闲敲棋子,表现出来的。
《陋室铭》
1.《陋室铭》中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2.《陋室铭》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陋室铭》中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在《陋室铭》中,作者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5.《陋室铭》中运用比兴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6.描写“陋室”环境雅致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写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7.《陋室铭》中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引用孔子的话,画龙点睛,总结全文的句子是:何陋之有?
8.《陋室铭》中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陋室主人个人情趣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9.《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0.《陋室铭》中表现正反面虚实结合写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衬托陋室不陋的语句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1.《陋室铭》中反映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12.《陋室铭》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再次证明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道理。
13.《陋室铭》中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爱莲说》
1.《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爱莲说》中作者从生长环境的角度写莲花的高洁、质朴、庄重的句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爱莲说》中作者感叹贪慕富贵的俗人太多,表达对争名夺利的世态的厌恶,暗讽而不明说,意味深长的句子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4.《爱莲说》中比喻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5.《爱莲说》中用来象征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的句子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志洁行廉,用来象征君子美好的姿态气质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远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7.《爱莲说》的中心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不敢轻侮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8.《爱莲说》中比喻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名句是“出游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香远益清”;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主旨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9.《爱莲说》中表达君子志洁行廉,又仪态庄重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0.《爱莲说》中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1.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我们应该追求崇高的理想,坚守本真,洁身自好,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说的那样,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