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古诗三首-竹石》
教材分析:
教材的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那么,在正式内容起先之前,我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竹石》这首诗是六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它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诗人郑燮用质朴的语言,描绘子生长在岩缝中的劲竹的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品质,也借此表现出自己不畏艰难、不向世俗低头、刚正不阿的高尚情操。全诗语言凝练,意义深刻,读起来朗朗上口,回味无穷
学情分析:
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六年级的学生有肯定的语文阅读实力,通过朗读理解本首古诗的内容并不难,但整理概括的实力还不够精炼深化,以及生活阅历有所欠缺,不能够精准感受到作者的高尚情操,所以还须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适当的概括和引导,并且协作小组探讨等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2.通过查阅资料,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
3.了解古诗中表达的诗人志向,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了解作者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尚风骨
通过学习,领悟了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以诵读加深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古典诗词是我国的文学瑰宝,其精妙的语言,精炼的表达,深远的含义值得我们学习。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十课,《古诗三首》。在学习古诗之前,我们看一下大屏幕上这幅画,说说画上有什么?
学生回答:题画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清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郑燮的题画诗《竹石》,看作者赋予了它怎样的品格。如果老师请大家为这节课的学习定一个目标,你最想在这堂课上解决什么问题?学生回答。
二、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2.通过查阅资料,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
3.了解古诗中表达的诗人志向,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三、学习古诗
1.明诗题
(1)解释题目《竹石》。
(2)介绍作者郑燮及作品。
2、解诗意。
(1)《竹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自由朗读古诗,思考:这首诗是写竹子还是写岩石?(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岩石上的竹子)
(2)读古诗时我们要读出节奏,语调随情感变化,要有轻重之别。“坚劲”的“劲”是一个多音字,我们通常见的读音是“jìn”,在这里应读“jìng”。下面请同学们按这样的节奏再来读一读,看看是不是比之前读得更有韵味了。
(3)课前已经让同学们预习了这首古诗,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注释试着自己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小组讨论。
(4)出示前两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前两句诗意思的理解。教师评价并出示答案。
(5)出示后两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后两句诗意思的理解,教师评价并出示答案。
3、悟诗情。
(1)这首诗,描写的是竹子,说一说,竹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注意:结合诗句谈印象)下面咱们一起看看作者是怎样表现竹子的这种精神的。
(2)在“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句诗中,哪两个字写得最传神?是“咬”和“立”,这两个动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竹子扎根破岩的姿态,这两个字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一枝在夹缝中生长的竹子。哪怕是艰险的生存环境。哪怕是一条小小的缝隙,它都要把根牢牢扎在岩缝里。传神地表达出竹子坚韧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
(3)①“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样的一枝竹子在夹缝中生存,会遇到哪些磨难和打击?它屈服了吗?
学生回答。
哪几个词语可以体现竹子的精神?“千”、“万”、“坚劲”、“任尔”。正常生长的植物都会经历风吹雨打,而岩石缝里的竹子所经历的磨难远远不止这些。一年四季的东西南北风,狂风吹、大雨淋、霜冻、雪露、野兽袭击、岩石动摇,这些对竹子而言就是千磨万击,历经千万次磨炼反而使竹子更加坚韧不拔,因为它知道没有退路,既然选择了在这生活,就要活下来,就要长得苍翠挺拔。一个“任”字,生动地写出了傲竹迎风而立的英雄气概。这几个词语写出了竹子无所畏惧的坚韧品格,我们同样看到了一棵坚韧不拔,顽强不屈的竹子。
(4)竹子的精神让我们敬佩,请同学们思考,作者仅仅是写竹子吗?结合下面的背景资料思考此问题。
背景资料:
郑板桥的人生历程:
4岁母亲去世。14岁继母去世。24岁中秀才。30岁父亲去世。40岁中举人。44岁中进士。50岁,为范县县令,兼朝城县。54岁由范县改任潍县,连任七年。60岁年底,卸去县官职务。后客居扬州,以买画为生。郑燮与潍坊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曾担任潍县的县令,潍县就是现在的潍坊。在郑爕为官期间,做了不少益民利众的好事,深得人民爱戴。他在荒年为百姓请求赈济,因此得罪了知府和地方豪绅。他却依旧保持刚正不阿,心系民众和“出淤泥而不染”的清高性格。他耻于折腰,便藐视权贵,解绶挂印,毅然辞官而归,回扬州卖画为生。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不是。作者表面上是写竹子,实际上拿竹子自喻。诗人与竹子同样经受着“东西南北风”的“千磨万击”,但仍然具有“咬定青山的坚定意志”,依旧保持刚正不阿,心系民众和“出淤泥而不染”的清高性格。他用一生去实践了不向恶势力低头,不随风倒的高傲风骨。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5)让我们再次读一下这首诗,(播放音乐)注意读出长在岩石中的竹子在那种艰难、恶劣环境中坚韧不拔、顽强不屈的精神和诗人不向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6)播放经典咏流传《竹石》。
四、拓展延伸。
白梅【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①著(zhuó):放进,置入。
②混:混杂。芳尘:香尘。
③乾坤:天地。
④桃李:桃花和李花
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号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省绍兴市诸暨枫桥人,元末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他出身贫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学成才。王冕性格孤傲,鄙视权贵,诗作多同情人民苦难、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描写田园隐逸生活之作。有《竹斋集》3卷,续集 2卷。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攻画梅。所画梅花花密枝繁,生意盎然,劲健有力,对后世影响较大。存世画迹有《南枝春早图》《墨梅图》《三君子图》等。能治印,创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绝妙。《明史》有传。
1、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2、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回答。
五、课后作业。
1.背诵《竹石》,默写《竹石》。
2.继续搜集关于郑燮的故事,进一步加深对本首诗的理解。
3.搜集其他托物言志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