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化 学 试 卷
说明:考试时间为90分钟,总分值为100分,闭卷考试,不允许使用计算器。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K:39 Fe:56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 绿色能源是指使用过程中不排放或排放极少污染物的能源,如一级能源中的水能、地热、
天然气等;二级能源中的电能、氢能等。下列能源属于绿色能源的是
①太阳能 ②风能 ③石油 ④煤 ⑤潮汐能 ⑥木材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①②⑤
2. 下列变化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碳酸钙受热分解 B.乙醇燃烧
C.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 D.氧化钙溶于水
3.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B.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收能量的反应
C.释放能量的化学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D.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须看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4. 已知反应:①101kPa时,2C(s)+O2(g)=2CO(g);△H=﹣221kJ/mol,
②稀溶液中,H+(aq)+OH﹣(aq)=H2O;△H=﹣57.3kJ/mol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 kJ/mol
B.①的反应热为221 kJ/mol
C.稀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114.6 kJ/mol
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57.3 kJ热量
5. 已知H2O2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速率加快,其能量随反
应进程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入催化剂,减小了反应的热效应
B.加入催化剂,可提高H2O2的平衡转化率
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H2O2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H2O2 =H2O+1/2O2 △H<0
6. 已知1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放出热量121 kJ,且氧气中1 mol 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 kJ,水蒸气中1 mol H—O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 kJ,则氢气中1 mol H—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
A.920 kJ B.557 kJ C.436 kJ D.188 kJ
7.已知:( Q 1 、Q 2 为正数)
(1)胆矾失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uSO 4 ·5H 2O(s)=CuSO 4 (s)+5H 2O(l) Δ H=+Q 1 kJ/mol
(2)室温下,无水硫酸铜溶于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uSO 4 (s)=Cu 2+(aq)+SO 4 2- (aq) Δ H =-Q 2 kJ·mol -1
(3)胆矾(CuSO 4 ·5H 2 O)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则 Q 1 与 Q 2 的关系是
A.Q 1 = Q 2 B.Q 1 > Q 2 C.Q 1 < Q 2 D.无法确定
8. 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
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O和O生成CO2是吸热反应 B.在该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
C.CO和O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2
D.状态Ⅰ →状态Ⅲ表示CO与O2反应的过程
9. 已知:在298K、101kPa时, 2H2O(g)=O2(g)+2H2(g)△H1
Cl2(g)+H2(g)=2HCl(g )△H2 ; 2Cl2(g)+2H2O(g)=4HCl(g)+O2(g)△H3
则△H3与△H1和△H2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H3=△H1+△H2 B.△H3=△H1+2△H2
C.△H3=△H1﹣2△H2 D.△H3=△H1﹣△H2
10. 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温度控制在500℃有利于合成氨反应
B.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Cl2
C.打开碳酸饮料会有大量气泡冒出
D.工业制取金属钾 Na(l)+KCl(l) NaCl(l)+K(g)选取适宜的温度,使钾成蒸气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ΔH<0、ΔS>0的反应在温度低时不能自发进行
B.NH4HCO3(s)=NH3(g)+H ( http: / / www.21cnjy.com )2O(g)+CO2(g)ΔH=+185.57 kJ·mol-1能自发进行,原因是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加的方向转变的倾向
C.两种物质反应,无论方程式的书写形式如何,平衡常数均不变
D.增大反应物浓度,使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增大
12. 在一个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X(s)+Y(g)2Z(g)△H>0,欲加快正反应速率且提高Y的转化率,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A.保持容积不变,继续通入Y气体 B.保持容积不变,及时移走Z气体
C.压缩容器,而不改变物质状态 D.保持容积不变,升高温度
13. 为探究足量锌与稀硫酸的反应速率(以v(H2)表示),向反应混合液中加入某些物质,下列
判断正确的是
A.加入NH4HSO4固体,v(H2)不变,生成H2量不变
B.加入少量水,v(H2)减小,生成H2量减少
C.加入CH3COONa固体,v(H2)减小,生成H2量不变
D.滴加少量NaNO3溶液,v(H2)减小,生成H2量不变
14. 体积、pH均相同的某一元强酸溶液①和某一元中强酸溶液②分别与足量的锌粉发生反应,
下列关于氢气体积(V)随时间(t)变化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15. N2O5是一种新型硝化剂,在一定温度下可发生以下反应:2N2O5(g)4NO2(g)+O2(g)ΔH>0。一定温度时,向密闭容器中通入N2O5,部分实验数据见下表:
时间/s 0 500 1000 1500
c(N2O5)/mol/L 0.50 0.35 0.25 0.25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500 s时O2的浓度为0.075 mol/L
B.平衡后,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C.平衡后,要使平衡常数增大,改变的条件是升高温度
D.1000 s时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重新达到平衡时0.25 mol/L<c(N2O5)<0.50 mol/L
16. 将浓度为0.1mol/LHF溶液加水不断稀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F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c(H+)增大
B.HF的电离程度增大,c(H+)、c(F-)增大,c(HF)减小,则增大
C.稀释过程中,c(OH-)、均增大 D.溶液的KW、、pH均不变
二、填空题:(共5小题,共52分)
17.(10分)中和热是指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lmol H2O所放出
的热量。某学生想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来计算中
和热。他将50mL0.5mol/L的盐酸与50mL0.55mol/L的NaOH
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
,烧杯间填满碎塑料泡沫的作用是 。
(2)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则求得的中和热数值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3)实验中改用60 mL 0.50 mol/L的盐酸跟50mL 0.55 mol/L的NaOH溶液进行反应,上
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 (填“相等”或“不相等”),所求中和热的数值
(填“相等”或“不相等”)。
18.(14分)
I. 有以下几种物质:①H2SO4 ②盐酸 ( http: / / www.21cnjy.com ) ③食醋 ④熔融的Na2O ⑤氨水 ⑥KClO3 ⑦Na ⑧乙醇⑨干冰 ⑩HClO 其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
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__;属于弱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
II. 工业上用CO生产燃料甲醇。一定温度和容积条件下发
生反应:CO(g)+2H2(g) INCLUDEPICTURE "http://www./images/symbols/5.gif" \* MERGEFORMATINET CH3OH(g)。图1表示反应中
的能量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1”中,曲线 (填“a”或“b”)表示使用了
催化剂;没有使用催化剂时,在该温度和压强条件下反
应2CO(g)+4H2(g) INCLUDEPICTURE "http://www./images/symbols/5.gif" \* MERGEFORMATINET 2CH3OH(g)的△H = 。
(2)已知CH3OH(g)+3/2O2(g)=CO2(g)+2H2O(g)
ΔH =-193kJ/mol,又知H2O(l)= H2O(g)
ΔH =+44 kJ/mol,请写出16gCH3OH(g)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
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
19.(8分)高炉炼铁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Fe2O3(s)+CO(g) INCLUDEPICTURE "http://www./images/symbols/5.gif" \* MERGEFORMATINET Fe(s)+CO2(g)已知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如下:
温度/℃ 1000 1150 1300
平衡常数 4.0 3.7 3.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H 0(填“>”、“<”或“=”);
(2)在一个容积为10L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密闭容器中,1000℃时加入Fe、Fe2O3、CO、CO2各1.0mol,反应经过10min后达到平衡.求CO的平衡转化率= :
(3)欲提高(2)中CO的平衡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A.减少Fe的量 B.增加Fe23的量 C.移出部分CO2
D.提高反应温度 E.减小容器的容积 F.加入合适的催化剂.
20.(10分)T℃时,将3mol气体A和1mol气体B通入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内,发生反应:
3A(g)+B(g)xC(g) ,2min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温度不变),剩余0.8molB。
并测得C的浓度为0.4 mol / L.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开始反应至平衡状态,生成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A的转化率为 。
(2)x= 。
(3)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填字母)。
a.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b.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
c.c(A)不随时间改变
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改变
(4)T ℃时,向2L密闭容器中再充入4molC,反应xC(g)3A(g)+B(g)达到平
衡时,化学平衡常数K= 。
21.(12分)将一定量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通入体积为1L的恒温密闭容器中,各物质浓
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1所示。
请回答:
(1)下列选项中不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填选项字母)。
A.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变化而改变
B.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变化而改变
C.容器内混合气体的颜色不随时间变化而改变
D.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变化而改变
(2)反应进行到10 min时,共吸收热量11.38 kJ,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3)计算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
(4)①反应进行到20 min时,再向 ( http: / / www.21cnjy.com )容器内充入一定量NO2,10min后达到新的平衡,此时测得c(NO2)=0.9 mol/L。第一次平衡时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分数为w1,达到新平衡后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分数为w2,则w1 w2 (填“>”、“=”或“<”);
②请在图2中画出20~30 min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曲线上必须标出“X”和“Y”)。
2015-2016 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化学 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D A D A C C B C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A B D C C D C
17.(10分)
(1)环形玻璃搅拌棒;保温、隔热,减少热量散失
(2)偏小(3)不相等; 相等
18.(14分)
I. ①④⑥⑩; ⑧⑨; ②③④⑤⑦; ⑩
II.(1)b -182KJ/mol
(2)1/2CH3OH(g)+3/4O2(g)=1/2CO2(g)+H2O(l) ΔH=-140.5kJ/mol
19.(8分)(1)c(CO2) /c(CO);<(2)60%(3)C
20.(10分)(1)0.2mol·L-1·min-1; 20﹪(2)4(3)c;(4)27
21.(10分)(1)B (2)N2O4(g)2NO2(g) △H=+56.9kJ/mol
(3)0.9 (4)① >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