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三个领域构建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活动设计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全面发展和推进素质教育。有针对性地通过对教学活动的规划和组织实施,使教学活动的程序得到有序的、优化的安排,并达到提高学生获得知识、技能和爱好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二、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材第四章第二节。本章首先介绍了血液,然后再讲述血管,之后是心脏与人体的血液循环,最后介绍血型和输血原则。这样学生能从学习中了解到本章内容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更有利于初一年级学生全面了解血液,血管,心脏及血液循环系统。血管这一节内容,重在观察与实验,知识本身富有内容但也容易操作,学生的学习生物兴趣,会在观察与老师的引导中不断上升。
2.学情分析
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十二、三岁左右,有近一年的生物课学习经验,具备了一定基础知识。课堂上学习了生物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上课的过程中能与老师积极合作。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观看小鱼尾鳍血管中血液流动情况的视频,描述动脉和静脉中血液流动方向,以及毛细血管中红细胞单行通过。
2.通过观看动画,说出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送到全身各处,静脉是把血液从全身送回心脏。
3.根据血流方向分析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血管的连接情况。
4.通过课后作业制作血管模型,理解概念间的联系,树立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念。
四、教学方法
学生合作探究,讨论,交流汇报,教师点拨、并运用观察、类比、推理相结合。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通过观看小鱼尾鳍血管中血液流动情况的视频,描述动脉和静脉中血液流动方向,以及毛细血管中红细胞单行通过。
2.通过观看动画,说出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送到全身各处,静脉是把血液从全身送回心脏。
难点:1.通过观看小鱼尾鳍血管中血液流动情况的视频,描述动脉和静脉中血液流动方向,以及毛细血管中红细胞单行通过。
2.通过观看动画,说出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送到全身各处,静脉是把血液从全身送回心脏。
六、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教师的组织引导 教学意图
复习回顾 1.请大家描述一下血液的组成 2.谈谈血细胞的特点及功能 巩固知识加深理解记忆
教学活动1 1.师生互动,激趣导入 ①出示人体血管分布照片。 ②引出课题:血管从粗到细,就像城市的道路一样,人体内的全部血管连接起来全长可达10万公里绕地球两周半左右。血管分为哪几种?血液流动的方向怎样。它们又是怎样连接在一起的呢?引出本节课题“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 为学生学习知识导航
教学活动2 2. 小组合作 1) 通过视频教师提出问题。 2) 合作交流。 ①学生带着思考问题, ③学生通过观察,根据血流方向、血流速度并判断血管的种类。 3)师生互动,归纳小结。 你观察到几种血管?这些血管中的血流速度一样吗?你能区别几种不同的血管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根据血液流动的方向判断血管。老师出示教具,根据血流的方向再次认识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学生合作交流找出血液流动方向相同的血管。
教学活动3 3.提出问题:动脉、静脉、毛细血管是怎样连接在一起的呢?血液在三种血管中是如何流动的呢? 2)学生活动:根据动画,你能说出血管之间是怎样连接在一起?血液流动的方向怎样?加上心脏以后呢? 3)师生小结:组织、引导学生诊断、讨论。教师也给予肯定,并对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课堂回答问题的语言组织、观察总结的能力。
教学活动4 1)、血液流经心脏、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路径是怎样的?(用箭头连接) 心脏 静脉 动脉 毛细血管 (2)通过以上两个活动能区分三种血管吗? 提高学生归纳的能力。
教学活动5 课堂练习 1.在“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的实验中,我们寻找毛细血管的依据是( ) A.血液流向头部的小血管 B.血液流向尾部的小血管 C.血液流动慢的小血管 D.红细胞呈单行通过的小血管 2.血管中血液正常的的流动方向是( ) A.动脉→毛细血管→静脉 B.静脉→毛细血管→静脉 C.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D.静脉→动脉→毛细血管 巩固新知
教学活动6 小结:要求学生分小组谈谈自己的收获 课后延伸:1.人体因创伤出血 这三种出血情况分别对应哪种血管破裂? 2.动动手 利用生活废弃物制作三种血管模型。 教学反思 复习巩固 培养学生总结问题的语言组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