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土地的誓言》
解题
1.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
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
1931年9月18日晚10时20分,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地段的南满铁路,反诬是中国军人所为,并以此为借口,进攻北大营。这是柳条湖爆破现场。
背景资料
短短3个多月,日军就侵占了我国东北全境。从此,3000万东北同胞经受了长达14年的殖民统治。
日军进沈阳
逃难 流浪
流离 失所
妻离 子散
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者怀着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写作背景
走近作者
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曹汉文,辽宁昌图人。现代作家。“东北作家群”作家之一,为“九 一八事件”十周年而写下了《土地的誓言》。罗烽、白朗、李辉英
“东北作家群”——萧红、萧军、端木蕻良、舒群、骆宾基、罗烽、白朗、李辉英
碾压 誓言 胸膛 嗥鸣 山涧 高粱
斑斓 缠绕 亘古 默契 田垄 埋葬
镐头 土壤 禾稻 丰饶 污秽 耻辱
读读写写
作者的家乡究竟是怎样的一片土地呢?作者对她发出怎样的誓言?
自由朗读,在文中勾画出描写故乡土地的文字,并概括“这是一方 的土地,从文中的
“ ”可以看出,把握作者笔下故乡的特征。
初读誓言,整体感知
这是一方怎样的土地?
广袤、美丽、富饶、神秘、生机勃勃
作者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
“我必定为她战斗到底!”
“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
“为了她,我愿意付出我的一切。”
“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从作者的誓言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①对故乡、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②失去故乡的忧伤、愤怒之情
③为故乡而战斗而牺牲的坚定信念
直抒胸臆
文中哪些句子或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感情?作者用怎样的方法表达情感?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并做好批注。
品读誓言,感受作者对土地的深厚感情
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挚痛的热爱。
(1)结构:总领第一段,引出下文内容。
(2)内容:直接抒发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挚痛的热爱”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挚痛的热爱。
“挚痛”指诚恳而深切,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无比热爱之情。
1.“我有时把手放在胸膛上……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本义指“江河湖泊的水溢出,四处流淌”又引申为“思想事物四处扩散”,贬义褒用,表达了作者无法控制的思乡之情。
作者“泛滥”的情感主要包含哪些?
思念家乡;
热爱、赞美家乡;
渴望尽快回归故乡的迫切心情;
2.“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被这种声音所缠绕……我必须回去,我从来没想过离开她。”
移情于物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切的爱,渴望回到故乡去的迫切心情。
2、为何多次写“这种声音”?为什么说“这种声音”来自“亘古的地层”?
明确:“这种声音”是故乡的声音,是故乡的召唤,多次写“这种声音”,强调作者对故乡的无比眷恋和怀念之情,以激发读者共鸣。(起强调作用,情感表达更加浓烈。)
“这种声音”来自“亘古的地层”,是运用联想,任何一块大地的深层,都涌动着沸腾的岩浆。而作者作者的内心也正如地下沸腾的岩浆一样充满激情,在燃烧,在沸腾,在奔突,似乎正要喷涌而出!
3.“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
这里“红熟的浆液”指什么?
表层是指:“大地深处沸腾的浆液”。
深层是指:作者内心的思乡之情正如地下沸腾的岩浆一般在燃烧、在沸腾。
4.“在故乡的土地上……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我的手印。”
“埋葬”原指掩埋或遮掩某样东西;这里指故土已沦陷,作者昔日的欢乐已经荡然无存,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凄苦、哀愁和悲愤。
6.“我永不能忘记……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
表达了作者解放故乡的坚定信念,及甘愿为故乡解放而奉献一切的决心。
1、文章铺陈了许多富于东北生活气息的形象,有怎样的效果?
明确:借景抒情,多个景物的叠加展现,把整个关东平原的美丽景象一览无余地展现在读者面前,造成一种视觉上的冲击,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发自肺腑的热爱之情。
讨论探究
作者把故乡写得如此美好、如此丰饶,能让我们更爱她,并为她的美好被埋葬而感到悲愤。这更能激起我们对侵略者的仇恨以及对恢复故乡的美好的信念和决心。
“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中为何使用第二人称“你”?
运用了“呼告”手法,这是一种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产生强烈的抒情效果。
讨论探究
呼告
呼告是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方式。也就是对本来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说话。一般可把它分为呼人、呼物两种形式。运用呼告,可以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加强感染力,并引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呼告又称“顿呼”、“突呼”,就是在说话或写文章的过程中,叙述某人或某物时,由于感情过于激动,突然撇开听众或者读者,而直接和所涉及的人或物说话的一种修辞格。
主旨概括
这篇抒情散文充满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他把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流亡人民压抑的情感,用火一样炽热的语言表达出来。日本侵略者强占了关东原野十年之久,他失去的是美好家园!对国人来说,她是祖国完整版图上沦丧的土地。文章对关东原野的怀念,正体现中华民族驱逐民族侵略者,收复东北失地的决心与豪情……
修辞方法:
呼告——“她”转为“你”的人称转换,是情感变化的结果,情感从平稳到激越,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
排比——连用“当我……”把各种有意味的事物组成一个个画面,电影似的展现关东大地的丰饶美丽,造成一种连贯的、逐渐增强的气势。
比喻——“地层里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的血液” ,使“关东大地”有了生命有了感情,可以象人一样召唤我,激励我为之奋斗为之牺牲,使感情愈发强烈。
写作特点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少年中国说》
拓展延伸
前后两段所选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为何选取不同景物?
前后所选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为何选取不同景物?
前者选取东北所特有的物产,并采用景物的叠加,是为了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表达作者对故乡的激情赞美和深情怀念,运用排比,则加强了对读者的情感冲击力。
后者选取了春,秋两季的景物,同样表现了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但没有采用排比,情感也没有前者来得热烈。它也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但怀念中却暗含着忧伤与愤怒,由此,情感才能在后半段得以最强烈的喷发,面对土地发出自己坚强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