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星期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那个星期天》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是史铁生的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第四章《童年之门》中的一部分。这是一个关于盼望的故事,文章按时间顺序,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在一个星期天等候母亲带我出去玩的经历。一开始他既兴奋又满怀期待,后来因为母亲一拖再拖而焦急万分,最后因母亲没有兑现承诺而失望、委屈乃至“绝望”。课文通过大量的细节描写,表现了小男孩从盼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过程,展现了小男孩细腻、敏感、丰富的情感世界。
本课所在的单元是习作单元,语文要素之一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不但要引导学生能“体会情感”,更要引导学生发现课文是“怎样表达情感”的,从而在单元习作中运用方法,表达出真情实感。本课不同于前一课《匆匆》直接表达情感,而是侧重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景物中。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为接下来的习作做准备。
教学目标:
1、会写“媚、砖”等 13 个字,会写“拨弄、明媚”等 18 个词语。
2、能了解“我”心情变化的过程,体会课文对人物内心、动作、周围环境的细致描写,感受细腻真挚的情感。
3、比较本课与《匆匆》在情感表达方式上的异同。
教学重点:
体会“我”一天中的心理变化的感悟,学习文章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并模仿借鉴。
教学难点:
品析课文,把握文章以孩童视角观察、感受生活方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的《匆匆》,了解了他对时光匆匆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史铁生写的与盼望有关的文章。
齐读课题。
过渡:一篇好的文章是由一些相互关联的词语和句子组成的。同学们课前都预习了课文,我们先来读读文章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子。
呈现:明媚 沉郁 荒凉
这三个词语在文章当中都是写阳光光线的,但是我们在读的时候,作者是分明是在表达什么呢?
呈现:念念叨叨 一声不吭 一动不动
师:这三个词语在文章当中都是写谁的?(我的)没错,写我的举动,写我的行为。念念叨叨,换一个词语就是。。。。那课文当中是怎样写我念念叨叨的话的呢?我们来读读其中的一个句子,一起读。。
生读:去吗?去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啊,走吧。
师:要为我们班的朗读能力点赞,读的很好。读着这些念念叨叨的话,你感受到了什么?预设生:我感受到他的心情是非常急切的。
师:是吧?你看不管是动作也好,语言也好,其实都在表达文中的我的心情,是不是这样?我们再来读两个类似的句子。
师:同样是语言,你发现这两个句子的语言描写跟念念叨叨的句子有什么不同?
预设
生:我发现上面的句子是自言自语说的,下面这两个句子是妈妈和我的对话。
师:是的,下面这两个句子是文中的我和母亲的对话。读着这样的对话,我们也能感受到什么?
预设
生:我能感觉到实际上是写我的急切的心情,期盼的心情。
师:是啊,实际上是在写我急切地心情,期待的心情,这就是史铁生写作的的表达特色。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句子,都在向读者传递着人物的心情,人物的情感。等会儿我们再深入阅读课文的时候还会有更多的感受。
二、任务一 走进那个星期天
师:课文一开篇啊,就直接点明了这个故事的主题和写的顺序。来,我们一起把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读一读。
(呈现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故事的主题是盼望,故事的写作顺序是时间顺序,你从哪里知道的?天色昏暗就是黄昏,这样的顺序就是时间顺序。那么,按照时间顺序,作者写了怎样的一个故事呢?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阅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概括的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儿?
预设
生: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了这样一件事。。。。
师:你看,这位同学按照时间的顺序说了,母亲从早上到黄昏一直不停的做着事情。早上母亲去买菜,买完菜回来又。。。(翻箱倒柜收拾东西)。到了中午又睡午觉,午觉睡过头了,醒来发现妈妈在。。。。(洗衣服),到了黄昏,妈妈还在(洗衣服)。
母亲做的这些事情其实是很好梳理的,但是母亲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三、任务二 走进那个星期的早晨
师:同学们,接下来请大家默读课文,拿出你的预习单。看看在这一天里,随着时间的变化,随着妈妈做的事情的变化,我的心情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时间妈妈的行为“我“心情的变化上午买菜中午翻箱倒柜收拾东西下午睡过头 洗衣服黄昏洗衣服
师:我看大家都写完了,哪位同学来交流一下?妈妈答应带我出去玩,早晨妈妈去买菜,我的心情是怎样的?(焦急 期盼 兴奋)蒙层出现。上午妈妈买菜回来,又开始翻箱倒柜起来,我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焦急 期盼 兴奋)到了下午,我睡完午觉,睡过了头,醒来发现妈妈在洗衣服。(后悔 失望 生气 自责 无奈)当黄昏降临,当天色昏暗,当我发现母亲仍然在洗衣服的时候,我的心情(绝望 伤心 难过)。板书。
同学们现在根据时间顺序,依据表格中妈妈做的事情和我的心情,再来说一说课文的。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儿?
(生汇报)
师:你们看,对照表格,回想课文,我们发现这仍然是史铁生的表达情感的特色。按照时间的变化,一边写妈妈行为的变化,一边确实是在表达我的心情的变化。那么课文是怎样把我的这些心情的变化写清楚的呢?接下来让我们先走进那个星期天的上午,走进我等妈妈去买菜回来的那段时光,小声的读一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看看这段话,围绕着这段时光不好挨一共写了哪几件事情?
师:有了发现就举手,很多同学都有了自己的发现,我做了哪几件事情?
生:我做了这些事情。同学回答,跳房子,看云彩走拨弄蚁穴。看画报。看院子。(学生边说边画线呈现)
师:哪里有看院子?请你读出来他找的准确吗?掌声送给他。我们来读一读,感受感受。找五个同学配合。
跳房子 看云彩 早上妈妈去买菜 拨弄蚁穴 看画报看房子
师:同学们,你看就在母亲去买菜的那短短的时光,我做了这么多的事情,你们觉得作者是想告诉我们什么?
生:作者非常的无聊,盼望母亲早点带她出去玩。
师:好,盼望母亲早点带他出去玩。我做了五件事情,他还想告诉我们什么。(母亲买菜买了很久)。同学们,母亲买菜的时间,我做了五件事,而这里面的每一件事情就够我们玩很久了。但是作者写在母亲买菜的短暂的时光里,我做了这么多事情,他想告诉我们什么?
(这段时光不好挨)。
是的,这段时光不好挨,因为这段时光在我的心里,在我的回忆里,他太漫长了,慢的我做了这么多的事情,母亲都还没有回来,没有回来带我出去玩。
师:其实像这样把作者的情感融入到一系列的事情当中,或者是人物的一连串的举动当中,这样的表达在我们上节课学的《匆匆》里面也有,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于是—
同学们,就在这短短的几句话中,作者朱自清先生为了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写了七件事情,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一系列的事件和人的举动当中来表达,这样就能够让我们感到情感是自然而然的在表达,自然而然的在流淌。一个是想表达时间过得快,一个是想表达时间过得慢,但是他们都是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一连串的举动和一连串的事件当中来表达,这就是他们的表达特色。读到这里,我想问问你们同学们,作者这样写只是为了表达时间过得很慢吗?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除了写这五件事以外,还写了什么?
预设
生:,我觉得他还写了我心情的变化,
师:你真是阅读小能手。
同学们,作者在写跳房子的时候,他是在(等母亲回来)。在写看云彩走的时候,实则也在(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一边拨弄蚁穴,一边又写(院子里就我一个孩子,没人跟我玩)。
当我翻看画报,又在强调这是一本(看了不知多少回的画报)。一边写院子很大,草葱葱绿绿,一边又说(院子空空落落)。
孩子们,你们看,作者一边写我跳房子好像很快了,但同时又在告诉我们(妈妈你应该快回来了吧)。看云彩走,看似很享受,但又在告诉我们。(妈妈。快来吧,回来赶紧带我出去玩),看着我拨弄蚁穴,看似很专注,其实是在告诉我们(妈妈,快回来吧,院子里就我一个孩子,没人跟我玩,我好孤独)。看着这个画报上有一群比我大的女孩子,她们个个漂亮。看似看的很投入,实则是在强调(妈妈,你怎么还不会回来?这本画报我都看了很多次了)看着这个大大的院子,看着草长得葱葱绿绿,其实又是在告诉我们(院子空空落落,我是多么的孤独寂寞)。
作者一边告诉我们他做的事情,一边又告诉我们这些,实际上就是告诉我们他是多么的孤独,多么的无聊,又是多么的兴奋焦急,等着妈妈带她出去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一读这一自然段。(配阅读)
四、任务三 小组讨论悟心情
师:同学们,作者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一连串的举动,一连串的事情以及一些景物当中,除了这些,你还能从文章当中找到类似的句子吗?
接下来我们小组讨论一下,看看你们小组能不能找到类似的句子。小组讨论完,用你们的坐姿告诉我。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
预设:因为我们认为,虽然作者实在写早晨阳光明媚,但是是在写我此刻的心情非常高兴,因为妈妈今天要带我出去玩。同学们,同意吗?掌声送给他们。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
预设:他在盼什么?盼望母亲洗完衣服带我出去玩。作者又是怎样写出盘的心情的?作者把盼的这种心情寄托在我的举动和内心的感受当中。掌声送给这个小组。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剧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的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天。
预设:我们认为这个片段表现的我无奈,失望的心情,作者并没有为什么不直接写出这种心情,而是写那个星期天的光线和声音,利用光线的漫长写出我等待时间很长,孤独而惆怅的黄昏实际上也是在写我此时的心情。你们的回答让老师对你们敬佩不已,为你们点赞。
五、任务四 真情笔尖流
同学们,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写文章就像说话一样,要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史铁生先生把感情融入具体的人、事、景物之中,在叙述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感情的方法,课下,老师希望你们选择你生活中的一段经历,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让真情在你的笔尖流露出来吧。
《那个星期天》教学反思
一、可取之处
1.紧抓“我”心情变化这条主线。课堂上我引导学生在读书中发现问题、体会情感。这篇课文的点睛之处是心理活动的描写,而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上课开始,我就让学生独立默读课文,找出“我”心理活动的词语:“期待一一愉快一一焦急一一孤独一一急切一一失望一一委屈一一绝望”,这样既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又给予学生个性化的解读。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阅读,适时进行点拨,并学会探究文本,从简简单单的文字里感受“我”第一次盼望时的心情变化。
2.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这篇课文主要是引导学生深入文章的字里行间去体会作者一天之中情感的变化,以及他是如何写出这些情感的变化的。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体会小男孩内心情感变化时,还重视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课文是如何将他的内心变化借助具体事例、内心独白、融情于景的方法表现出来的;采用“牵主线,读品练”的教学方法,同时利用多媒体,融入情景教学法,引导孩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去探究“我”的情感变化。
二、不足之处:
1.文章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没有渗透到课文中去;
2.对课文朗读指导不够。本课的心理活动描写较多,通过环境描写、人物动作描写、心理独白等写出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指导学生根据人物不同的心情来读出不同的语气。在阅读之后让学生自己畅谈阅读的收获和体会,逐步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
3.由于时间的问题,这节课我把重点放在了感悟文中“我”的心情变化上,对母亲这一主线的内容涉及的很少。而且在对比和《匆匆》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有什么异同点上我安排在下一课时讲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