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三首《绝句》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1、能对诗歌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2、能结合注释和插图理解诗歌的意思。
3、能够联系生活,展开想象品味写景诗歌的画意,并在了解时代背景的基础上学会探究、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
《绝句》是义务教育小学语文部编本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该单元的主题是“可爱的生灵”,有《古诗三首》、《燕子》、《荷花》、《昆虫备忘录》四课。意在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景色和勃勃生机,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第一课《古诗三首》共有三首诗: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宋代诗人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宋代诗人曾几的《三衢道中》,有“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鸳”等美丽的图景,有“春江水暖鸭先知”这样细腻的感受,还有梅子黄时山林中的自然恬淡,总体格调是轻快明朗的,既能够丰富学生对季节的感受,又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绝句》描绘了杜甫草堂浣花溪一带明丽和谐的春日美景,表达了作者面对美好春景时欢喜、愉悦的心情。诗歌的前两句作者以“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等词语粗线条勾勒出美丽的春日景色,并在句尾以“丽”和“香”传达出自己的强烈感受。后两句则是特写镜头,用“飞”和“睡”分别描写“燕子”和“鸳鸯”,它们“一动一静,一忙一闲”,相映成趣。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培养学生组织语言描述画面的能力,为四年级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
经过两年半的小学学习生活,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古诗。如《咏柳》《村居》《绝句江碧鸟逾白》、《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等,学生都能背诵,对诗意也有大概了解。另外,学生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对于结合注释和图画理解诗歌大意的学习方法已经较为熟悉且能够较为熟练地应用。在教学本诗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继续巩固以前所掌握的诗歌学习方法。 结合生活想象画面,在感受诗歌画面氛围的基础上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品悟诗歌所传达的感情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讲仍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要降低难度,加强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动脑,勇于探究,突破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鸳鸯”等 4个生字,会写“融、燕”等 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点:
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1.借助课件,激发学生想象;借助注释,理解词语的意思。
2.借助所收集的资料,了解古诗创作的背景,体会诗人极其喜悦的心情。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激发兴趣。
1.引导学生回忆描写春天的诗句。
2.板书课题:《古诗三首》绝句。
二、知诗人,解诗题。
1.知诗人。你了解杜甫吗?把你收集的资料跟同学分享一下吧!
2.解诗题。什么是绝句?绝句是古诗的一种体裁,一首诗共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
三、颂诗句,有节奏。
1.指导朗读,读准字音。重点指导:杜甫、泥融、燕子、鸳鸯
2.读准节奏。
(1)听泛读,标节奏。
(2)尝试诗句的读出节奏。
三、精读诗句,逐句分析。
(一)迟日江山丽
1.借助注释,理解“迟日”。
2.思考:从那个字可以看出来,春日里的风景给了杜甫怎样的感觉?
3.理解整句意思。
(二)春风花草香
根据学习第一句的方法,理解第二句。
(三)泥融飞燕子
1.学习“融”字。
(1)观察“融”字,分析字形。“融”左大右小,左下部分,只有一横。
(2)理解字义。
(3)写字。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师:写字注意三个一,一尺一拳和一寸,正确的姿势是写好字的前提。师:写完之后,互相检查写得是否正确,字形是否美观?
2.学习“燕”字。
(1)观察“燕”字,指出易错的地方。提醒注意:燕子上面不是草字头,第四笔是短横。
(2)写燕字。师范写,生临写。
3.理解诗句含义。结合图片和生活常识理解诗句含义。
(四)沙暖睡鸳鸯
1.学习“鸳鸯”两个生字。观察两个字,发现共同之处,都含有“鸟”字。
2.尝试理解诗句。
四、整体赏析
1.抓字眼,悟诗情。诗的前两句,诗人通过“丽、香”两个字,为我们描绘了美丽的春天;诗的后两句,诗人通过“飞、睡”两个字,为我们描述了美好的生活。
2.请大家思考:诗人为什么将春天描绘的那么美丽?诗人为什么将生活描述的如此美好?(喜爱春天,热爱生活。)
五、总结收获,学法迁移
1.学诗小妙招:
(1)知诗人,解诗题。
(2)诵诗句,有节奏。
(3)借注释,巧理解。
(4)抓字眼,悟诗情。
2.吟唱古诗,唱出我们对美丽春天的喜爱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吧!
板书:
1、古诗三首 绝句
喜爱春天 热爱生活
教学反思
优点:
1、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以朗读为主线,指导学生先读通顺、读流利诗歌,第二步指导学生结合品味画意读出诗歌的画面美,第三步结合悟诗情指导学生读出诗歌的感情,朗读与感悟密切结合,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学生初步掌握了“古诗的学习方法”。
(1)知诗人,解诗题。
(2)诵诗句,有节奏。
(3)借注释,巧理解。
(4)抓字眼,悟诗情。
这些小方法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不足
教师语言不够简练,部分教学环节预设不够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