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四川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课外古诗词曲常考题型突破 题型一 简答题 课件(共6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四川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课外古诗词曲常考题型突破 题型一 简答题 课件(共6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8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16 19:16: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4张PPT)
课外古诗词曲常考题型突破
题型一 简答题
把握思想感情
1
鉴赏及分析语言
2
画面描述
3
分析形象
4
语言风格(特色)
5
速读技巧
注:以下内容标注绵阳、宜宾、眉山近7年考情。
考点1 把握思想感情(7年5考)
1.(2023绵阳10(2)题4分)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回答。(2023、2022绵阳设问同此,2022绵阳考查最后两句)
2.(2021眉山12题4分)结合诗歌内容和写作背景,说说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给出答题策略)
3.(2023眉山24题2分)词的最后一句“问言豆叶几时黄”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 (给出答题范围)
四川真题设问
1.(八上第13课“思考探究”改编)《黄鹤楼》一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2.(八上第13课“思考探究”改编)联系作者的生平,说说你对《野望》思想感情的理解。(给出答题策略)
3.(九下第12课“思考探究”)《满江红(小住京华)》结尾长叹“青衫湿”。结合作品内容和写作背景,说说词作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给出答题策略)
教材设问
古诗词曲中,作者表达思想感情大多采用较为含蓄的手法。分析作者情感,需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1.结合背景,把握诗词的情感。这里的背景,一指诗词反映的广阔社会现实,二指诗人的人生经历。如李白的《行路难(其一)》,就写于他试图施展自己经国济世的宏愿,但又受到排挤,找不到政治出路之时,表现了内心的愁苦。
2.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感情。诗眼是解读诗词主旨的一把钥匙,阅读诗词,如果能抓住诗眼,就容易体会诗人的情感。如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断肠”一词,就能体会到作者思念家乡、寂寞悲苦的情感。
方法指导
3.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诗人总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在自然山川、风花雪月等意象中。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就通过对莺燕活动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早春到来的喜悦之情。
4.借助典故,探寻诗词的情感。作者常常引用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行路难(其一)》“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中,作者引用“姜尚垂钓碧溪,伊尹梦舟日边”的典故来写自己渴望得到重用的思想感情。
基于以上的关注点,还需结合设问分析:
(1)单个诗(词)句情感分析:品味诗(词)句中的意象,把握句子的内容,并联系上下文内容,分析作者情感。如由2022绵阳题干“这首诗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可知该题的答题区域为最后两句,分析“向暮此中回首去,洞门深处鸟关关”,道出了诗人对寻访不遇的遗憾惆怅之情,对幽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2)整首诗词情感分析:
①扫清字词障碍,掌握诗词大意。如2023绵阳《浣溪沙》中,下片的“落照”和“游丝”理解起来较困难。故应先明确这两个词的意思。“落照”指的是落日之光,“游丝”指的是飘动着的蛛丝。若有字词障碍,可以联系学过的古诗词来迁移,或者借助注释,或者根据单字逐字翻译。
②五问五答。什么时间、什么人或物、什么地点、干什么或怎么样、由此想到什么,理清思路,把握情感。
答题格式:“通过……内容,抒发了……的感情”或“诗歌描绘了……的景物,抒发了……的感情”。
针对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送巨山①
刘子翚②
二年寄迹闽山寺,一笑翻然③向浙江。
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
【注】①巨山:诗人的朋友张嵲,襄阳人。②刘子翚(huī):宋代理学家。③翻然:高飞远飏。此指旅行、迁移。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3分)
【答案】诗人借明月仍然照进书窗,以明月的无情衬托出人的多情,表现出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惆怅与怀念之情。(3分)
考点2 鉴赏及分析语言(7年7考)
考向1 炼字(2021、2020绵阳)
1.[2021绵阳10(1)题3分]首联中的“黑”字妙在何处?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2020绵阳10(2)题4分]第二联中的“羞”字历来为人称道,“羞”字妙在何处?请简要赏析。
(八上第13课“思考探究”)《使至塞上》的颈联被誉为“独绝千古”,清人黄培芳认为其妙处在于“‘直’‘圆’二字极锤炼,亦极自然”。你怎么理解这一说法?你觉得这两句诗好在哪里?(结合名家评价)
四川真题设问
教材设问
1.联系该字的意思,把该字放入原句中,解释该字在原句中呈现的表面意思。如2021年绵阳《北中寒》“一方黑照三方紫”一句中,“黑”字的意思是“黑色”,该字在句中可译为“晦暗”。本句的意思是“北方的天空晦暗,连其他三方都被映带成了神秘的紫色”,写出了北方寒冬的天色。
2.点出该字创造的艺术效果。
(1)在诗词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如“一方黑照三方紫”中的“黑”字不仅写出了北方寒冬的天色,也点明寒冬之意,提纲挈领,为全诗奠定了隆冬酷寒的基调。
方法指导
(2)对诗人的感情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如2020年绵阳《野菊》,第二联中的“羞”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野菊以随众草枯萎为羞,迎着早霜盛开的傲然姿态, 表达了诗人对野菊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现出诗人孤傲高洁的心志。
答题格式:(1)“××”字既写出了……也起到了……的作用;(2)“××”字写出了……表达了……的情感。
知识整合
解答炼字题,不能脱离诗歌本身就字论字,不能缺少对该字艺术效果的阐述。同时,还需抓准特殊词语:
(1)动词:强调过程及变化,一般能使语言变得生动形象。如《观沧海》“洪波涌起”中“涌”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沧海的惊心动魄,表现了诗人对沧海的惊叹和赞美。
(2)形容词:表现描写对象的性质、状态,主要着眼于对象的状态;不仅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描写对象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情感。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月有阴晴圆缺”中“圆”“缺”二字,写出了月亮变化过程中的两种状态,暗含了要坦然面对人生起伏的乐观态度。
(3)颜色词:增强诗歌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烘托情感。如《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中“黑”字表现敌人人数众多,黑压压一片,浓重的色彩刻画出敌军的嚣张气焰;“金”字表现阳光照耀甲胄时的耀眼夺目,鲜明的色彩写出了我军将士的英姿勃发、不可侵犯。
(4)副词:强调过程及变化,一般能使语言变得生动形象。如《春望》“白头搔更短”的“更”字间接突出了诗人的愁绪不断增多。
(5)叠词:一是音节美,增强语言的音乐美、修辞美;二是起强调作用,可以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思想感情的表达更加绵密曲折。如《渔家傲·秋思》“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中的“悠悠”具有音乐美,同时表现出羌笛声的缠绵、悠扬,加重了征人的愁思,给人以凄清悲凉之感。
(6)拟声词:一是给读者以听觉上的感受,使诗词更生动形象;二是能引发视觉、触觉上的感受,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如临其境。如《木兰诗》“磨刀霍霍向猪羊”中“霍霍”惟妙惟肖地描绘出小弟磨刀时急切的情态和内心抑制不住的欣喜之情。
(7)数词:表现数量,巧用夸张凸显表达效果。如《木兰诗》“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从侧面写出了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
针对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和王七①玉门关听吹笛
高适
胡人吹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②。
借问落梅③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④。
【注】①王七:指诗人王之涣。②闲:这里有清幽之意。③落梅:指笛曲《梅花落》,属于汉乐府横吹曲,善述离情。④关山:这里泛指关隘山岭。
“从风一夜满关山”中的“满”字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3分)
【答案】“满”字描绘了悠扬的笛声随风布满关隘山岭的画面,同时暗指诗人思乡之情随着笛声遍布边地,含蓄委婉地表现出诗人的乡思之浓。(内容1分,情感2分。共3分)
考向2 句子赏析(7年3考)
1.[2023绵阳10(2)题4分]请赏析“西行万里遥回首,太华终南落日迟”二句。
2.[2023绵阳10(1)题4分]请结合全诗赏析“秋风起兮木叶飞”一句。
3.(2020眉山12题3分)请结合全词,说说你对“殷勤且更尽离觞”一句的理解。
四川真题设问
教材设问
1.(七上第4课“思考探究”)朗读《次北固山下》,边读边想“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情景,体会上下句对偶的妙处。(给出答题角度)
2.(八下第24课“思考探究”改编)《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这三首诗中有不少精彩之处,如《石壕吏》的巧妙构思,《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对恶劣天气和生活环境的描写,《卖炭翁》中对卖炭老人及宫使形象的刻画等。试结合具体诗句做简要赏析。(给出答题角度)
从内容方面分析句子。首先理解句子的字面意思,明确该句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再明确句中有没有什么特定的意象,有没有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没有运用某种表达技巧等。
(1)自选角度类:由对句子的初步理解,确定赏析角度,可以是修辞的角度,也可以是表现手法、用词等角度。如2023年绵阳《别相饯诸友》中的“西行万里遥回首,太华终南落日迟”,诗人想象自己此时已西行万里,到达太华、终南山下,回首北望之际,夕阳亦迟迟不肯下山。除想象外,诗人借景抒情,体现出诗人不忍分别、沉厚深挚的朋友之情。由此,该题便可从想象和借景抒情两个角度进行赏析。
方法指导
(2)角度确定类:根据题干指定的赏析角度再次细致地分析对应句子。如七上第4课“思考探究”指定了“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赏析角度为对偶,这两句的字面意思是“潮水涨起来了,江面宽广,两岸更远了;挂起帆,乘船顺风疾行”。它还有更深远的象征意义,即人生旅途充满期待,心情乐观昂扬。“两岸阔”“一帆悬”是工整的对仗,意境开阔,情绪饱满。
答题格式:运用……的手法(修辞、情景交融、对比等)+写出了……
(字面含义)+表达了什么(深层含义,作者的情感或包含的哲理)+表达的效果。
知识整合
修辞手法 ①比喻:如《使至塞上》“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以“征蓬”“归雁”自比,写自己好像“征蓬”一样随风飘转出关塞,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既言事,又写景,更传达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
②拟人: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看成知人意、达人情的友好使者,它了解诗人此刻的心情,愿意承担这项使命。
修辞手法 ③夸张:如《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抵万金”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形容家书极其珍贵,写出了在战乱之时诗人的焦急心情,表达了诗人对亲人强烈的思念之情。
④对偶:如《次北固山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两岸阔”“一帆悬”对仗工整,意境开阔,情绪饱满。
⑤用典: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前一句引用西晋向秀“闻笛赋”的典故,表达了对已故友人的怀念;后一句引用王质“烂柯人”的典故,既暗示自己被贬时间之长,也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修辞手法 ⑥设问:如《饮酒(其五)》“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一问一答中,回答了“而无车马喧”的原因,表现了诗人超凡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表现手法 ①渲染:如《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通过对深秋景色的描写,渲染了凄清的气氛。
②烘托: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沙场秋点兵”中的“秋”字点明了季节,烘托了出征前的肃杀气氛。
③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如《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以春景反衬,突出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表现手法 ④铺垫:如《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连用两个“笼”字,描绘了一幅朦胧的水色夜景图,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⑤借景抒情:如《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通过对大漠雄浑壮阔的塞外风光的描写,表现了诗人的达观。
⑥情景交融:如《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以春风不再、百花凋零的景象,象征爱情的艰难。
表达方式 ①叙述、议论:如《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四句,通过叙述和议论,定下全篇的基调。
②抒情: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直抒胸臆,“歧路”照应送别,以豪迈之语相送,以劝慰之语话别,劝慰友人不要因为离别伤心落泪,要心胸开阔,坦然面对。
③描写:如《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运用心理描写,细致地刻画了卖炭翁在寒冷的天气中穿着单薄的衣服却希望天气更寒冷的矛盾心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韵高子勉十首(其十)
黄庭坚
沙上步微暖,思君剩欲①招。
蒌蒿穿雪动,杨柳索②春饶。
枉驾③时逢出,新诗若见撩。
樽前远湖树,来饮莫辞遥。
【注】①剩欲:强调愿望之强烈。②索:应和。③枉驾:敬辞,屈尊相访。
针对训练
诗歌寓情于景,情感热烈,请任选一联简要赏析。(3分)
【答案】示例一:首联“微暖”二字透露出春意,“思君”极写对友人的思念,爱春之意和思友之情在独自漫步沙上的画面中喷薄欲出。
示例二:颔联写蒌蒿萌动,杨柳绽放新绿,描绘出一幅春满人间、生意盎然的初春图景,透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示例三:尾联通过想象与友人在远湖烟树的美景前共同举杯的画面,点明了再次召唤好友前来饮酒赏春之意,传达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热情召唤。(答出任意一点即可。3分)
考向3 句子作用(2020、2023绵阳)
1.[2020绵阳10(1)题2分]诗歌首联有何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回答。
2.[2023绵阳10(1)题2分]“满林风雪”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回答。
(七上第4课“思考探究”)《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以描写“杨花”“子规”两样景物起笔,从全诗看,有什么用意?
四川真题设问
教材设问
高考设问
1.(2023全国高考Ⅱ卷)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给出答题角度)
2.(2022全国高考Ⅰ卷)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方法指导
1.写作手法及特点: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写出了什么事物(景物)的什么特点。(相关知识见P33“考向2 句子赏析”知识整合)
2.语言特点:指出语言特色,点明其妙处与作用。
常见的语言特点:清新明丽、色彩绚丽、平淡质朴、自然流畅、言简意丰、雄浑豪放、含蓄隽永、形象生动、婉约细腻、幽默活泼……
3.结构作用:结合该句在诗(词)中的位置,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如2020绵阳《野菊》中的首联“野菊未尝种,秋花何处来”照应标题,同时引出下文对野菊的叙写。
不同位置的诗句在诗中所起的作用如下:
首句 ①开篇点题,统领全诗;②为下文描写做铺垫;③渲染气氛,为诗歌奠定情感基调;④如果首句是设问句,那么就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的作用。
中间句 ①过渡、承上启下或呼应前文、照应后文;②转换话题。
尾句 ①总结全诗,深化或升华主题;②卒章显志,点明题旨;③照应上文或题目,前后呼应,使诗歌结构严谨;④言有尽而意无穷,使人回味无穷。
4.情感或理趣: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一种怎样的理趣。
附:常见特殊句:
①点睛句(中心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启迪。
②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③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④写景句——a. 内容方面——交代诗词的基本信息(季节、时间、地点、事件等)。如2023绵阳《别相饯诸友》“满林风雪”中的“雪”字点明季节在冬季,并且说明了天气情况。
b.结构方面——为下文做铺垫。
c.情感方面——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烘托心境,借景抒情。如“满林风雪”渲染了离别的感伤氛围。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采桑子·席上送少游之金陵
李之仪
相逢未几还相别,此恨难同。细雨蒙蒙。一片离愁醉眼中。 明朝去路云霄外,欲见无从。满袂仙风。空托双凫①作信鸿。
【注】①双凫:化用“王乔凫舄(xì)”的典故,传说东汉明帝时,王乔为县令,距京师甚远,每逢初一十五,却能亲自来朝。明帝令人探查,言乔每临,必有双凫自东南飞来,于是候凫至,设网捕得其一,却化作一只木鞋。后遂用此指地方官的典实。凫,野鸭。
针对训练
“细雨蒙蒙”一句在词中有怎样的作用?(3分)
【答案】①写出了环境的昏暗迷蒙;②体现出词人心境的郁闷伤感;
③营造出一派凄婉哀沉的气氛。(每点1分,共3分)
考点3 画面描述(2023绵阳、2022眉山)
1.[2023绵阳10(1)题2分]“杨柳千条送马蹄,北来征雁旧南飞”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加以描述。
2.(2022眉山23题2分)用自己的话描绘“抱膝灯前影伴身”所写的情景。
1.(八上第13课“思考探究”)《野望》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八上第13课“思考探究”)李白年轻时曾“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渡荆门送别》就写于他乘舟东下、出蜀入楚的途中。细读诗作,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写的景色。
四川真题设问
教材设问
3.(八上第25课“思考探究”)李贺作诗,工于设色,陆游就曾说他的诗“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结合《雁门太守行》中表现色彩的词语,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呈现的画面。
4.(九下第12课“思考探究”)《渔家傲·秋思》是范仲淹镇守西北边陲时军中生活的真实写照。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笔下的情景。
方法指导
1.由题干锁定诗词句,找出诗词中描写的所有景物或人物。如2023年绵阳《浣溪沙》“杨柳千条送马蹄,北来征雁旧南飞”两句中描写的景物有“杨柳”“马蹄”“征雁”。
2.找出这些景物或人物的修饰语及动词。如对“杨柳千条送马蹄,北来征雁旧南飞”中,景物的修饰语是:杨柳(千条)、(送)马蹄、(北来)征雁。
3.加上修饰语,将这些景物重新加以描述。如将“杨柳千条送马蹄,北来征雁旧南飞”中的景物重新描述为:杨柳依依送别马蹄,大雁北飞。
4.发挥联想和想象,用顺畅的语言将这些景物连缀成画面。如对“杨柳千条送马蹄,北来征雁旧南飞”两句加以想象和联想,描述为:春天,杨柳依依,从南方归来的大雁列队北飞,词人在柳丝轻拂的道路上打马远行。
注意:一要写明句意,二要忠于原文,三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创造。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南园十三首(其十三)
李贺
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
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
古刹疏钟度,遥岚破月悬。
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
针对训练
请展开合理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诗歌首联所展现的画面。(3分)
【答案】丛林里的小路随着天色转明而逐渐开朗,路边的细草沾染露水,看起来湿漉漉的,似乎把那雾气也沾湿了。(3分)
考点4 分析形象(2023绵阳)
考向1 分析景物特征(2023绵阳)
[2022绵阳10(1)题2分]这首诗写出了朋友幽居之处的哪些特点?
(九下第24课“思考探究”改编)找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景的句子,说说作者描写了边塞风光怎样的特点。
四川真题设问
教材设问
方法指导
1.抓住描写景物的关键词句,从景物本身入手进行分析。如2023绵阳《寻幽居不遇》“满庭花落迷行路,绕院泉声写半山”中的景物有“庭”
“花”“路”“院”“泉”“半山”。
2.从景物的常见含义入手进行分析。了解诗词中常见意象的含义,如“满庭花落迷行路,绕院泉声写半山”中,“庭”“花”等景物都含有闲适之意。
3.从诗人的情感角度进行分析。如“满庭花落迷行路,绕院泉声写半山”一句写出了朋友幽居之处“花落满径、倚山而居、清泉淙淙、鸟语声声”的特点,暗含诗人对幽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闲居寄端①及重阳②
韦应物
山明野寺曙钟微,雪满幽林人迹稀。
闲居寥落生高兴③,无事风尘④独不归。
【注】①端:即韦端,韦应物的从弟。②重阳:指崔播,韦应物的外甥。③高兴:雅兴,高情闲趣。④风尘:指出行途中的风尘。
“山明野寺曙钟微,雪满幽林人迹稀”表明诗人闲居之地有何特点?(3分)
针对训练
【答案】山色渐明、钟声隐隐、雪满山林、人迹罕至。(3分)
考向2 分析人物形象(教材备考推荐)
1.(七下第8课“思考探究”)千百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读完课文后,你认为原因是什么?木兰的哪些品格最让你感动?
2.(八下第24课“思考探究”改编)《卖炭翁》中有不少精彩之处,如对卖炭老人及宫使形象的刻画,请结合具体诗句做简要分析。
教材设问
方法指导
知识整合
古诗词曲中常见的人物形象:
分类 形象类别 具体分析
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巾帼英雄 《木兰诗》中的花木兰不仅仅是一位金戈铁马的战士,更是一位云鬓花黄的少女。她主动承担的责任,不仅仅是家庭的,也是国家的。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
分类 形象类别 具体分析
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劳苦大众 如《卖炭翁》中的“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把卖炭老人烟尘满面、十指熏黑的形象刻画得极为生动传神。《石壕吏》中的老妇不只是一个深受战争迫害的下层百姓,更是一个充满智慧、胆识过人且富于牺牲精神的女中豪杰。她在危急之下,挺身而出,主动从军,有敢于承担苦难的精神。
分类 形象类别 具体分析
诗人 自我 形象 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是推己及人,这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寄怀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的《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分类 形象类别 具体分析
诗人 自我 形象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塑造了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作者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全词饱含着作者爱国、卫国的强烈感情。
分类 形象类别 具体分析
诗人 自我 形象 孤独苦闷、自信执着的形象 在《行路难(其一)》中,李白停杯拔剑却又四顾茫然,欲过河山却又踟蹰不前,羡慕古人却又不可追攀,咏叹“行路难”却又迷失方向,誓将乘风破浪却又难以实现。诗人的自我形象、内心的孤独苦闷、情感的动荡不安、言辞的慷慨激昂,都跃然纸上。这其中,有理想的破灭,有梦想的起航,有永不言败的豪情,有舍我其谁的疏狂。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和端午
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屈原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本诗中的屈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2分)
针对训练
【答案】忠君爱国、文学造诣深厚。(2分)
考点5 语言风格(特色)(教材备考推荐)
1.(七上第4课“思考探究”)反复诵读《观沧海》,体会这首四言古诗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特点,想象诗人登山临海的情景,说说你产生了怎样的感觉。
2.(七下第8课“思考探究”)《木兰诗》富有北方民歌特色,风格刚健质朴。如诗中多以口语化的问答刻画人物心理,以铺陈排比描述行为情态,最后以风趣的比喻收束全诗。从课文中找出一二例,说说你的感受,并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注意体会其韵律、节奏。
教材设问
1.辨别诗歌语言风格的途径:
(1)知人论世,了解历代诗词名家的语言风格。
(2)品读词、句,感受意象、意境;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3)重视注释,关注诗歌的写作背景。
方法指导
2.答题步骤:
知识整合
语言风格 代表作者 说 明
平实质朴 陶渊明、白居易 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手法,不加修饰。如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含蓄隽永 李商隐、温庭筠 “字短情长”,字里行间留着引人联想、启人深思的“空白”。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中“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语言风格 代表作者 说 明
清新雅致 常建、秦观 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优美的愉悦之感。如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秦观的《行香子(树绕村庄)》中“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
沉郁顿挫 杜甫 情感浑厚、浓郁、忧愤、蕴藉。如杜甫的“三吏”“三别”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语言风格 代表作者 说 明
粗犷豪放 苏轼、辛弃疾、杜牧 气势恢宏,场面壮阔,襟怀旷达,情感激荡,格调昂扬。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杜牧《赤壁》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语言风格 代表作者 说 明
缠绵哀怨 李商隐 写景渲染忧伤的情感,如泣如诉,如歌如怨,委婉哀绝,缠绵悱恻。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想象回家之后的情景,虚实相生,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的孤独凄苦和渴望与妻子团聚的思归之情。
语言风格 代表作者 说 明
慷慨悲壮 陈子昂、陆游 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感慨,抒发雄才不得志的愤懑。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形象生动 王维 用语言勾勒出生动形象的画面。如王维的《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中有画,有形、有色地展现了边塞雄阔壮丽的景色,气势雄伟,境界开阔。
语言风格 代表作者 说 明
绚丽飘逸 李白 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送友人
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诗歌的语言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2分)
针对训练
【答案】含蓄隽永。前两句写蒹葭与山色共苍翠的景象,令人凛然生寒。后两句运用比喻修辞,写离愁别绪有如千里关塞一样绵长,含蓄委婉地表现了离别苦痛的深沉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