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教学设计
年 级 五年级 学 科 语文 备课时间 5.1
课 题 跳水 主备教师 审核教师
单元主题 思维的火花
单元 解读 本单元以“思维的火花”为主题,编排了《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三篇课文,展现了思辨与智慧。编排本单元,意在引导学生树立结合实际思考问题的意识,知道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文中人物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和根据具体情况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 三篇课文都编排了有关了解人物思维过程的课后题。“交流平台”进一步强调了解人物思维过程对深人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性,梳理了课文中的人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并引导学生懂得:遇到问题时,要先分析具体情况,再选择适合的办法解决问题。
课 标 要 求 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根据情境编故事,把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写具体。
教 材 分 析 《跳水》是部编版五下第六单元“舟船”中的第三篇课文,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所写。文章记叙了在一艘外国轮船上发生的事: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戴的帽子挂到了桅杆顶端最高的横木的一头,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横木。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儿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跳水》中船长表现出的沉着、果断、机智,源自丰富的经验、超人的智慧,以及对孩子深切的爱,展现了极大的人格魅力。课文按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划分为四段,整个故事始终在事物的联系和变化中发生、发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 情 分 析 五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增长、意识的增强和心理的变化,有了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大多数学生初步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利用学习资源在小组内合作交流,能够表达出自己的见解,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
教 学 目 标 1.借助流程图,回顾故事内容。 2.抓住关键词感受孩子当时情况的危急,朗读表现当时情况的危急。
重难点 分析 1.能客观分析形势发展,尝试还原船长的思维过程,明白船长办法好在哪,感悟船长富有经验、机智勇敢等品质。(重点、难点) 2.拓展阅读小说《鲨鱼》,训练思维过程。(难点)
预 学 任 务 单 默读课文,想想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试着做课后第一题
教 学 过 程 聚焦课题、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同学们,今天咱们来学习第17课《跳水》。(出示课件2)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预设:我想到了奥运会上的跳水运动。 2.通过预习,你发现课文中的“跳水”指的是你们所熟悉的那项体育运动吗? 预设:不是。 师总结过渡:在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笔下,跳水却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让我们走进小说《跳水》。(板书:17 《跳水》)(出示课件3) 4.补充作者资料 教师引导:咱们先来一起了解一下这位作家。(出示课件4) (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通过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更好的关注故事内容,补充关于作者的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这位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教师播放课文范读,初步感知课文。(出示课件5) 2.生初读课文,教师提出自读要求。 3.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 4.出示词语,检查预习。(出示课件6) 教师引导:课前你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我来检查一下看看这些词语你都认识吗? (1)学生自读。 (2)指名领读。 (3)开火车读词语。读的过程中纠正字音。相机点拨指导。 5.识记重点生字 (1)识记生字“肆”(出示课件7) 教师引导:“肆”与我们之前学过的哪个字很相似。 预设:律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看到这句话,“放肆”的意思就是毫无顾忌、任意妄为。但我们知道“律”组词可以组成“法律”“律法”,都是规范我们的行为的。这样一对比,我们就可以加深对“肆”的印象了。 识记生字“瞄” 教师引导:有哪位同学能来做一做“瞄”这个动作。这个动作和什么有关。 预设:眼睛。 教师小结:和眼睛有关的字是“目”字旁。虽然“猫”和“瞄”很像,但是偏旁不同,意思也就不同了。 小结识字方法——对比识字。 识记生字“桅”(出示课件8) 教师指导:“桅杆”就是船上的一根木条,用来挂住船帆的。(出示图片)图片识字也是我们的好帮手,还很有趣。 识记生字“唬” 教师过度:还有一个识字方法也很有趣,那就是字谜识字。“虎口边 ”,你们猜出是什么字了吗? 预设:唬 识记生字“例” 出示生字:例 咧 教师引导:这两个相似的字,说说你是怎样区分它们的。 全班交流分享。 小结识字方法:图片识字 字谜识字 换一换 6.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出示本课要求书写的生字。(出示课件9) 指导“艘”的书写,提示注意左窄右宽,右部是“叟”。(出示课件10) 指导“肆”的书写,提示注意左窄右宽,注意这里是两横,横向笔画间距要匀称。(出示课件11) 指导“钩”的书写,提示注意里面是“厶”,钩不能写成了钓。(出示课件12) 指导“舱”的书写,提示注意右部是“仓”。(出示课件13) 生在练习本上书写生字,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展示写得好的生字。 (设计意图:本文出现的会认字和会写字较多,部分词语理解难度较大,从文中出现的词语入手,一方面可以扫清学生的阅读障碍,另一方面可以透过词语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要求:默读课文,思考:文中写到了哪些人物?模仿所给的例子,用一句话说清楚这些人物之间发生的事。(出示课件14) 点生回答 预设1:猴子逗孩子生气,孩子追猴子遇险 预设2:船长逼孩子跳水 3.师引导思考:请你根据这几个情节要点,从课文中找出相对应的段落内容。(出示课件15) 预设1:水手拿猴子取乐,对应的是文章的第1自然段。 预设2:猴子逗孩子生气,孩子追猴子遇险,对应的是文章的2—4自然段。 预设3:船长逼孩子跳水,水手救孩子脱险。对应的是文章的5、6自然段。 4.师追问:找到对应的内容后你发现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叙述的了吗? 预设: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的,第一自然段是事情的起因;第2—4自然段是事情的经过;第5、6自然段是事情的结果。 5.教师总结:我们读故事时,要关注故事中各人物之间的关系,这有助于我们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课后第一题为学生提供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思路,教学时借助习题的提示有助于学生提炼出重点信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而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 6.教师引导:默读课文,画出体现孩子心情变化的语句。(出示课件16) (1)自读圈画关键语句。 (2)全班交流。 预设:我找到的描写孩子心情的句子有:“他笑得很开心”“孩子哭笑不得”,“孩子气得脸都红了”“孩子气急了”“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聚焦关键语句:分别用一个词概括孩子当时的心情,在文中作批注。(出示课件17) 预设:开心 哭笑不得 生气 恼怒 愤怒 害怕(出示课件18) 8.教师引导推进:孩子心情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并作批注。(出示课件19) 教师提示:从猴子和水手两方面思考。 预设1:是因为水手拿猴子取乐,猴子越来越放肆。 9.师点拨:你们从猴子的哪些表现看出来他的放肆?请找出来读一读。(出示课件20) 预设1:猴子摘了孩子的帽子戴在头上,爬上桅杆 预设2:猴子坐在横木上撕咬帽子 师点拨:孩子的情绪越来越不受控,(出示课件21)他也一步步的陷入了险境。猴子的行为停下来了么? 预设3:没有。水手们的笑声加上猴子的戏弄,使得孩子更加生气,致使孩子做出冲动的举动——爬上桅杆去追猴子。(出示课件22) 教师继续引导:孩子情绪一步步变化的同时,故事又发生了什么? 预设4:猴子继续逗孩子生气。(出示课件23) 教师推进:此时的孩子已经气极了。一步一步走向了危险。(出示课件24) 10.师引导思考:课文多次描写水手们的“笑”,说说这几次“笑”与故事情节发展的联系。(出示课件25) 预设:正是因为水手的这几次笑才导致猴子越来越放肆,抢了孩子的帽子往桅杆上爬,还不停的逗弄孩子,同时猴子的放肆和水手的取笑也让孩子越来越生气,情绪越来越失控,才不顾危险爬到桅杆上去追猴子,一步步陷入险境。 师总结:故事的情节发展非常紧凑,可以说水手在故事的推进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课堂演练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故事的起因和经过,知道孩子追猴子而遇险了,结果怎样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文本,感知猴子、孩子、船长之间的“精彩片段”!(出示课件29) 2.学生读问题(出示课件30)读课文第5、6自然段,说说船长出舱时的情况是怎样的,他是怎样做的。 (1)找出相关语句,画出来。 (2)学生汇报找到的句子。 (3)教师引导:用自己的话说说船长当时是怎么做的。 预设:船长出舱时看到孩子站在横木上,他用枪逼孩子跳水。(出示课件31) 3.师引导推进:船长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预设:为了救孩子。 教师追问:那么船长观察到了哪些情况才决定用枪逼孩子跳水的方式救孩子的呢?(出示课件32) 4.分析船长观察到的情况。 师点拨:通过这个单元之前的学习,我们都知道遇到问题首先要认真观察。现在我们化身成船长,来说一说你走出船舱都观察到了什么?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师生共同提炼并梳理信息。 5.完成课后习题第三题:(出示课件33) 教师引导:依据提炼的信息,推断船长逼孩子跳水时的想法。 预设1:此时,孩子站在最高的横木顶端,他已是心惊胆战,摇摇晃晃,随时都会摔到甲板上丧命。无论是我上去救他,还是让他往回走,时间都不允许。 预设2:现在大海风平浪静,水手们又都在甲板上,如果我用枪逼孩子跳入大海,他还能在水手们的救助下获得一线生机。 师追问:大家揣摩船长有这么多的心理活动,那为什么作者不把这些心理活动写出来呢?(出示课件34) 预设1:这篇小说的情节非常紧凑,如果写这些心理活动,会显得拖沓。 预设2:这样写更体现出当时情况的危急。 预设3:船长从观察到分析再到做决定是在瞬间完成的。 教师总结:是的,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这样是体现了情况的危急,以及船长的沉着、机智、果断。 梳理结局 教师提问:如此危险的情况,孩子得救了吗?你从哪里可以看出。(出示课件35) 预设:从“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这两句对水手的描写表明了事情的结局——孩子得救了。 再读课文 教师引导思考:文中的水手、猴子、孩子、船长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出示课件36) 与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分享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思维导图引导 二、回顾全文,复述整理 教师引导:回想一下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小组内讲讲这个故事。 (1)教师提出复述要求(出示课件37) (2)四人小组内讲故事 (3)全班交流汇报,上台讲故事 (4)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出示课件38)三、课堂总结、结构梳理 1.教师引导: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跳水这篇小说写得非常精彩,故事情节安排的十分巧妙,我们再来一起回顾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出示课件39) (1)全班齐答 (2)教师提问: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预设:遇到问题,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2.主题概括(出示课件40) 课文主要写了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航行在风平浪静的大海上,水手们在甲板上拿猴子取乐,猴子又去戏弄船长的儿子,孩子为了追回被猴子抢走的帽子,不知不觉爬上桅杆顶端的横木,情况十分危险。在紧急关头,船长急中生智,逼儿子跳水。这一沉着、机智、果断的处事方式,使孩子脱离了险境。 3.拓展延伸 教师引导:本篇课文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后半期俄国伟大作家,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宝贵的财富,请大家一起看到他留下的名言,大家一起读一读。(出示课件41) 三、课堂演练、当堂巩固 1.课堂演练(出示课件42、43) 2.布置作业
板书 设计 起因——水手戏猴、猴子放肆 发展——猴戏孩子、孩子追猴 跳水 经过 船长沉着镇静、机智果断 高潮——孩子追猴、走上横木 结果——船长举枪、孩子得救
教学 反思 一、引导学生从课题质疑入手,从情感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更好地学习课文。 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掌握字词,理清事情的先后顺序后,鼓励学生顺着事情发展的顺序自读自悟、小组合作交流,品味重点词句,进而感受到孩子处境的危险,理解情况的危急学完课文后让学生说说从故事中获得的一些有益的启示。 二、教学中重视读、重感悟、重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读为本,以读促思,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验,从而体会孩子的处境,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指导 教师 意见
附:课后作业设计
“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 (项目化作业、实践性作业、能力提升作业、基础作业等)
分层布置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 时长
基 础 性 作 业 一、默读课文,想想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水手拿猴子取乐----( )-----( ) 设计意图:总结本课设计的主要内容,形成知识结构体系。 3分钟
拓 展 性 作 业 二、选择其中一种体验写一写 1.时间很短,却让人觉得漫长 2.时间很长,却让人觉得短暂 促进学生多向交流,给予学生展示交流的机会。 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