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再见了,亲人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再见了亲人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朝两国人民在共同的战斗中结下的用鲜血凝成的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2.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进行表达的。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练习用“暂时”“雪中送炭”造句。
过程与方法:1、综合利用教学资源,注重情境体验和情感熏陶。2、自读自悟——合作探究——品味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课文前三个自然段中选择一段背下
教学重点 了解中朝两国人民在共同的战斗中结下的用鲜血凝成的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教学难点 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进行表达的
教学方法 1、综合利用教学资源,注重情境体验和情感熏陶。2、自读自悟——合作探究——品味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什么样的人可称为“亲人”? 通过讨论,使同学们理解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之间的关系。 (有血缘关系的,有亲戚关系的;经常住在一起的;有救命之恩的……) 志愿军为什么把朝鲜人民看作亲人呢?我们认真学习《再见了,亲人》就能理解在这篇课文中“亲人”的含义了。(二)检查预习,扫除文字障碍。 1.填写生字表。 2.注意字音、字形。 3.解释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有些词可以通过查字典理解。 4.辨析词义,找出近义词、反义词。 (1)近义词 刚强(坚强)战役(战争)温暖(暖和) 代价(价值)看守(看管)侦察(探查) (2)反义词 温暖(寒冷)刚强(软弱)崎岖(平坦) 片刻(长久)唯一(众多)噩耗(喜讯) 5.区别形近字,按字义组词。 出示幻灯片,请同学区别形近字,指出相同和相异之处,然后理解字义组词。 6.理解“暂时”“雪中送炭”并结合生活实际造句。 指导学生讨论词义,及在生活中怎样运用,然后造句。 暂时——电视机买来了,但今天停电,所以暂时还不能看。 雪中送炭——妈妈送我一本字典,正是我需要的,真是雪中送炭。(三)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结构比较清楚。通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朗读,同学们可以了解到;课文分别叙述了志愿军战士同朝鲜大娘、小金花、大嫂告别的情景。因此,课文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叙述同大娘告别的情景。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叙述同小金花告别的情景。 第三段(第三自然段)叙述同大嫂告别的情景。 第四段(第四至第六自然段)表达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依依惜别之情。 也可以把全文六个自然段分为两大部分。第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部分是一、二、三自然段,主要讲志愿军战士与大娘、小金花、大嫂告别的情景;第二部分是四、五、六自然段,主要讲的是在车站上,列车开动时,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亲人依依惜别的情景。这里按照四段的分法进行学习。(四)朗读全文,为进一步分析课文做准备。
本课作业 1.了解志愿军赴朝作战的意义。2.抄写生字、词。
板书设计 14、再见了,亲人
14、再见了,亲人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再见了,亲人第二课时教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朝两国人民在共同的战斗中结下的用鲜血凝成的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2.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进行表达的。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练习用“暂时”“雪中送炭”造句。
过程与方法:1、综合利用教学资源,注重情境体验和情感熏陶。2、自读自悟——合作探究——品味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课文前三个自然段中选择一段背下
教学重点 了解中朝两国人民在共同的战斗中结下的用鲜血凝成的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教学难点 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进行表达的
教学方法 1、综合利用教学资源,注重情境体验和情感熏陶。2、自读自悟——合作探究——品味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志愿军进行曲录音带,让学生在“雄赳赳,气昂昂”的乐曲声中,跟随志愿军一起跨过鸭绿江,去感受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友谊。 这是一曲高昂雄壮的乐曲,我们的志愿军战 ( http: / / www.21cnjy.com )士就是以这样的姿态、精神面貌奔赴朝鲜的,为的是保卫祖国,解放朝鲜人民。我们的军队在那里与朝鲜人民并肩战斗,赶走了美帝国主义侵略者。在朝鲜的日日夜夜,我们的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亲如一家人,临别时他们都依依不舍。我们的课文记述的就是这难舍难分的场面。(二)教师范读课文,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三)学习第一段。 1.默读,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这一段主要记叙了志愿军与朝鲜大娘惜别的情景。) 作者从三个方面记叙了这一内容。请同学们四人一组讨论,把这一段分为三层,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这是什么句式,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师:学习了这一段,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我觉得这一段突出地表达了朝鲜大娘对中国人民志愿军慈母般的爱。)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体会志愿军和朝鲜大娘之间的真挚情感。 朗读时要注意语调轻缓,读出志愿军与大娘依依惜别的情感。(四)学习第二段。 这一段的结构,写法与第一段相似,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仿照第一段的学习方法学习此段。(五)学习第三段。 这一段的结构与写法也与第一段相似,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按照一、二段学习的方法自学这一内容。(六)小结前三段。 这篇课文是以志愿军的口 ( http: / / www.21cnjy.com )气与朝鲜人民话别,通篇都是志愿军在讲话。在这依依惜别之际,朝鲜人民是怎么想,怎么说呢?课文有这方面的叙述吗?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有很难忘的人和事,作者为什么选择了这样三个人物来写呢?(七)学习第四段。 齐读最后一段,体会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 学习这一段主要以朗读为主,读出志愿军对朝鲜人民、朝鲜国土依恋的感情,读出志愿军发自内心的“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的呼声和决心。 “再见了,亲人”。这句话是谁说的?为什么要称“亲人”? 这一段表达了志愿军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一段集中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依依惜别之情。)(八)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哪位同学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主要记叙了志愿军归国时同朝鲜人民告别的情景。) 师: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文中每一段都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情谊。我想这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是作者的写作目的。) 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情谊。) 课文是用哪些材料来表达中心的? (作者选取了志愿军与大娘、小金花、大嫂的惜别及火车开动后志愿军发自内心的呼喊来表现中心的。)(九)总结全文。 对关系亲密,感情深厚的人称为亲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课文中志愿军战士把朝鲜人民看作亲人,通过学习课文,我们也体会到了,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谊是用鲜血凝成的。同学们,这就是国际主义精神。 (十)巩固知识,完成课后练习。 1.出示幻灯片,读句子,着重理解带点的词语。 (1)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雪中送炭: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予帮助。 (2)你回到村里,焦急地等待着妈妈。第二天传来噩耗,你妈妈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了。 噩耗:指亲近或敬爱的人死亡的消息。 同归于尽:尽,完结。一同死亡或毁灭。 (3)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这样的代价:代价,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耗费的物资、精力甚至生命。 (4)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再:又一次,再一次。 2.在前三个自然段中选择一段背下来。 这三段的结构及表达的思想感情都比较相近,可让学生自行选择一段背诵。
本课作业
板书设计 14、再见了,亲人与大娘分别 失去小孙子与小金花分别 失去妈妈与大嫂分别 失去双腿与朝鲜人民分别 依依不舍中朝人民情谊比山高比海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