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阿长与《山海经》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0 阿长与《山海经》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16 19:3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1.理清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手法和详略得当的写法。
3.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刻怀念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人性美。
学习目标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 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出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2卷。
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文集以记事为主,饱含着浓烈的抒情气息,往往又夹以议论,做到了抒情、叙事和议论融为一体,优美和谐,朴实感人。作品富有诗情画意,又不时穿插着幽默和讽喻;形象生动,格调明朗,有强烈的感染力。
朝花夕拾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续编》等专集。  
解题:鲁迅在哪篇作品中提到“长妈妈”
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夜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
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
鲁迅儿时经常玩的地方
阿长(?——1899),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姓名不可考。浙江绍兴东浦人,夫家姓徐,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做裁缝。
在鲁迅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人物。在长妈妈去世约三十年后,作者写此文来纪念她,可见作者对她的深厚感情。
解题:阿长是什么人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现代学者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山海经》传世版本共计18卷,包括《山经》5卷,《海经》13卷,各卷著作年代无从定论,其中14卷为战国时作品,4卷为西汉初年作品。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相关内容在内的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山海经》影响很大,也颇受国际汉学界重视,对于它的内容性质古今学者有着不同的认识,如司马迁直言其内容“余不敢言也”,如鲁迅认为“巫觋[xí]、方士之书”。现大多数学者认为,《山海经》是一部早期有价值的地理著作。
知识链接
[rú]
[guī]
搁 掷 脐 憎恶 菩萨 竹竿 烦琐
土匪 辫子 胸脯 疮疤 诘问 哀悼
茉莉 书斋 霹雳 震悚 粗拙 守寡
惶急 絮说 惧惮 孤孀 咒骂 掳走
积累字词
灸 jiǔ(针灸)
炙zhì(炙手可热)
诘jié(诘问)
拮jié(拮据)
骇hài(骇人听闻)
赅gāi(言简意赅)
琐suǒ(繁琐)
锁suǒ(封锁)

bì(复辟)
pì(精辟)
pī(辟头)同“劈头”

tiē(妥帖 )
tiě(请帖)
tiè(字帖)
多音字
莫名其妙:
深不可测:
情有可原:
惶急:
诘问:
惧惮:
震悚:
面如土色:
粗拙:
害怕。
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追问、责问。
恐惧、着急。
从情理上可以原谅。
深得难以测量。比喻对人或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
没有人能说明他的奥妙,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脸色呈灰白色。形容惊恐之极。
粗糙低劣。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1-2):介绍阿长的身份和名字,暗示阿长卑微的社会地位。
第二部分(3-18):主要从童年视角出发,围绕“我”的感受记叙阿长的言行举动。
第一层(3-5):以“我实在不大佩服她”为情感基调,描写阿长粗俗率性的行为习惯。
第二层(6-12):描述阿长那些令“我”很不耐烦的礼节规矩。
第三层(13-18):描述某一时期“我”对阿长“空前的敬意”。由产生到消失的过程,进一步刻画了满腹轶事讹传、迷信可笑的阿长形象。
第三部分(19-31)记叙阿长为“我”买《山海经》的前后经过,抒发“我”对阿长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层次结构
内容理解第一部分
简单介绍阿长的身份和名字的由来。(1-2)
1、称呼:“长妈妈”、“阿长”、“阿妈”
2、称呼由来:先前的女工叫“阿长”,习惯了
3、外形特征:黄胖而矮
普通平凡
内容理解第二部分
写长妈妈的粗俗的具体的表现。(第一层:3-5 )
1、“切切察察”——饶舌;
2、“告我的状”——多事;
3、睡觉时成“大”字——不拘小节;
写长妈妈麻烦的礼节。(第二层:6-12)
1、元旦吃福橘;
2、人死了要说“老掉了”;
3、死人、生了孩子的屋子不该走进去;
4、饭粒掉在地上,必须捡起来,最好吃下去;
5、晒裤字的竹竿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
麻烦多礼、愚昧无知、迷信
写长妈妈讲长毛的故事。(第三层:13-18)
讲述自己具有抵抗炮弹的威力——荒唐可笑。
“我”渴慕《山海经》的缘由。(第一层:19-21)
1、作者小时侯为什么喜欢《山海经》?
2、本层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山海经》中有很多奇特的插图。
为下文长妈妈给“我”买《山海经》作铺垫。
内容理解第三部分
写长妈妈给“我”买来了渴慕已久的《山海经》。(第二层:22-29)
阿长是怎样知道“我”非常想得到《山海经》的?(用原文回答)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
长妈妈给作者买来了《山海经》,对作者后来的发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用原文)
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
(长妈妈辞世30年了,不知她姓名经历。第三层:30-31)
抒发了“我”对长妈妈的深沉的怀念之情。
最后一段,抒情的表达方式
第二课时
内容研读
在作者对阿长的描写中,你感受到长妈妈有什么性格特点?
文章前两段介绍了“长妈妈”称呼的由来,从中可看出“长妈妈”怎样的社会地位?
1-2段
内容研读
先前的先前,我家有一个女工,身材生得很高大,这就是真阿长。后来她回去了,我那什么姑娘才来补她的缺,然而大家因为叫惯了,没有再改口,于是她从此也就成为长妈妈了。
“阿长”的称呼是怎样来的?
地位低下,不被人重视(不幸)
3-5段
1. 喜欢切切察察,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
2. 限制我的行动,爱告状
3 .睡觉时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
饶舌多事、朴实中略带粗俗、大大咧咧、不拘小节
懂得许多规矩:
1.元旦道恭喜、吃福橘
2.说人死了必须说“老掉了”
3.晒裤子的竹竿地下不可钻过去
……
6-12段
——迷信、真诚、善良、渴望幸福
长妈妈讲长毛的故事
谋害我的隐鼠,且觉得这种“神力”没有什么好怕的
13-18段
——无知却也淳朴
当时国人认为大炮都是邪术,只要一碰见脏的东西就失灵了。这种迷信不仅她有,当时的统治者也有。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清朝的钦差大臣弈山看见英国人的船坚炮利,认为英国人有邪术,于是让船装着马桶冲过去,成为殆笑一时的“马桶战术”。这种迷信不是阿长发明的,而是当时的社会造成的。那么作者对阿长的这种敬意后来怎么样了?
19-29段
为“我”买回渴慕已久的《山海经》
热爱关心孩子
小结
阿长是一个不幸的好人。
(1)不拘小节、粗俗、烦琐、愚昧、迷信
(2)善良、朴实、真诚、有爱心、民间文化的载体
阿长是一个连真正的名字也没有,相貌平平甚至有些丑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粗俗多事,切切察察,不拘小节,麻烦,规矩多,愚昧,无知。
她心地善良、仁慈、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她很不幸而又希望一生平安。
1.当阿长问《山海经》是怎么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 表现了“我”什么心理
“我”想:“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因为阿长没有文化,不知道《山海经》是怎样的一部书,更何况她一向似乎并不善于关心“我”,因此她也不会理解“我”渴望得到《山海经》的心情。这表现了“我”对阿长轻视的心理。
2.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 表现出怎样的心情
反应是:“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真可谓既惊喜又震撼,对阿长感激不尽。
3.“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为什么“我”会产生“新的敬意” 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因为有画儿的《山海经》很难找,没有人像阿长这么热心,这件事“别人不肯做”,“不能做”,而阿长不识字,居然买来了。所以说,会产生“新的敬意”,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
黄胖而矮 没有名字—— “阿长”由来
低声絮说
喜欢切切察察 对“我”管束很严 喜欢“告状”
摆成“大”字的睡相
令人厌烦的种种规矩
懂得很多的道理
讲“长毛”的故事
讨厌阿长
为我买回《山海经》
感激阿长
地位卑微
饶舌多事
不拘小节
迷信
淳朴无知
热情善良 关心孩子
长妈妈
不大佩服
讨厌、不耐烦
非常麻烦
空前的敬意
产生新的敬意
文章最后以“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结束,表达了作者
对阿长的感激敬爱,深切怀念之情。
憎恶
文章小结
作者通过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真实、生动、鲜活地写出了饶舌多事、不拘小节、乐于助人、有点迷信有点俗气的长妈妈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思念之情。
1.“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一句有哪些精妙之处?写出了人物的哪些特点?
赏析语言
“哥儿”的称呼,有江南的地方特色,但更透着阿长对“我”的亲热、疼爱之情。“三哼经”的说法非常传神地展现了一个不识字的普通妇女形象。就是这么一个不识字的人竟给“我”买到了“我”一直渴慕的《山海经》,所以当“我”听了这话时,“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就显得真实自然,毫不夸张了。这处语言描写生动传神地展现了阿长虽然不识字、没文化却纯朴、热心、关爱孩子的形象特征。
2.文章结尾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地母就是地神,地神是仁厚的。阿长埋在地下,作者祈祷地神赐福于她,让她的魂灵得以永安,表达了作者对阿长这样一位普通劳动妇女深深的感激和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