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老 泥 阅 读 和 写 作 培 训
点题,就是在恰当的地方用简明扼要的语句点明题意,揭示文章的主旨,暗示全文的脉络层次。这种用于点题的语句,我们称之为点题之笔。这种点题之笔,在诗歌中又称之为“诗眼”,在文章中又称之为“文眼”,是全诗文的精神“团聚处”。
技法指导
一、什么是点题
巧妙的点题之笔,着墨不多,但常会收到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所以,我们在写文章时,必须在关键的地方用上几句警语点明要旨,使文章的内容更加精辟有力,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点题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①点明全文中心,使读者一目了然,便于掌握中心,抓住重点,提高阅读效率;
②使中心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③升华主题,有时着墨不多的几个词句,就能使读者豁然开朗,使文章思想内涵得到进一步升华。
因此,我们在阅读时可别忘了作者点题之笔,作文时更要注重运用点题之笔。“赘字冗词不能有,点题之笔不可无。”它是理解与写好文章的十分重要之处,决不能等闲视之。
技法指导
二、点题的作用
从表现形式看,点题有明点和暗点。所谓“明点”,即紧扣标题,直接说明、解释标题的含义。如一篇话题为“让”的中考满分作文《一种向上的姿态》,其开头一段是这样写的:
让,顾名思义。就是“退让”的意思,然而右边这个“上”却告诉我们,“让”,其实也是一种向上的姿态。
这里考生先指出了“让”的一般含义——“退让”,然后一转,用说文解字的方法,对“让”字作了巧妙的解释,揭示了“让”的积极意义——“让,其实也是一种向上的姿态”。这个解释就揭示出了标题的含义,同时亮出了文章的中心。
所谓“暗点”,则指在语句上与标题没有直接的联系,只是在意义上比较含蓄地点出题意。从表达方式上看,有抒情点题、议论点题、总领句点题、描写点题,即在文章中,通过穿插适当的抒情句、议论句、总领句、哲理句、描写句等方式点题。当然,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在行文中间点题。
【例文展示】 略
技法指导
三、点题的方式
1.标题点题法
题意即是文意,成功的标题,应含话题、融观点、有文采,这样一下子就能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亮人眼眸”。对于话题作文、材料作文或半命题作文来说,作文的标题都需要考生自己拟制,在审清题目的基础上,可以考虑直接用文章的观点来做文章的标题。这样的标题直接揭示文章的中心,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如以“坚强”为话题的佳作《用坚强塑造光荣的勋章》 、以“纪念”为活题的佳作《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均将话题嵌在标题中,以此来点明中心,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技法指导
四、点题的方法
2.篇首点题法
这种点题法,也叫开门见山点题法,落笔直入主题,或紧扣话题,可以起到开宗明义的效果,也符合考场作文入题迅速的要求。一方面可为全文定下基调,使行文不至迷失方向而偏离题旨;另一方面也是告诉阅卷老师,我的文章开头就点明了中心或扣住了话题,不会离题。
记叙文开头要开门见山,见人见事。如一位同学的《书趣》开头:“我欣喜,我庆幸,因为我有一笔属于我的财富。财富者,总不外乎精神和物质。而我的财富,却是书。”这样开头干脆利落,入题较快,给人开宗明义之感.也能吸引读者,符合阅读心理,更能节省篇幅,将篇幅留给主体。
特别是话题作文,最容易出现的偏差就是“跑题”,这固然有诸多的因素,但更有写作技巧上的明显失误,就是没有及时点题。如果能够在第一段切入话题时或在文章前半部分的适当位置,有意识地点一下话题,就应试作文而言,实在是相当高妙和不可或缺的写作技巧。
技法指导
四、点题的方法
3.篇中点题法
这是作文中最常见的一种点题方法,它往往在文章叙述或论说过程中,以简练的语句,恰如其分地点出文题所蕴含的深意,加强文章内容与标题之间的联系。那么,文中常用哪些点题方式呢?
① 叙述点题
皓皓明月,淡淡清风,我坐在庭院的一隅,思绪不知不觉地飘远了。依稀记得屈原投下汨罗江,人们用粽子纪念他;牛耶、织女的感人爱情,人们用“七夕”纪念它;中秋节,人们用月饼纪念它。可是,那流传了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仍然是原来的样子吗? (《纪念》)
作者先将自己置于一个美丽的境界之中,然后用舒缓的叙述追忆三个传统节日,于叙述中点明“纪念”的题旨,又能避免斧凿之痕。
技法指导
四、点题的方法
3.篇中点题法
② 议论点题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作者在此发表议论,对闻一多的人格进行了高度评价,对他无畏精神进行了热烈赞颂,同时也篇中点题。
技法指导
四、点题的方法
3.篇中点题法
③ 描写点题
空气里弥漫着氤氲的气息,淅淅沥沥的雨像是酝酿了整整一个季节的泪水。浮现在眼前的是她那沟壑纵横、紧锁不开的眉头,鬓白的双角,翩跹的思绪在漫天翻飞。偶尔一阵凉风徐徐吹来,拂至脸庞竟有几丝冰凉,回忆像一口打磨得很光滑的古井,无数的琐事遗落在井中像一粒粒珠子无法再用线将它串起来,却越沉越重,如久酿的醇酒。……如同春日里扁舟中的放歌、仲夏亭榭中的弄弦、深秋山林中的独步、隆冬炉火旁的倾谈,只有将那些生命中不是很重要的事情忘却了,才能将生命中那些深切的爱、永恒的爱铭记于心,才不愧于生命的美丽和意义。 (《铭记与忘记》)
作者凭着艺术描写的超人功力,描写阴雨天气,渲染气氛,再现母亲的典型特征,抒写情感,引起回忆,点明主旨,在精细的描写中,嵌入“铭记与忘记”这个话题。
技法指导
四、点题的方法
3.篇中点题法
④ 抒情点题
天空包容了游荡的云,在云朵的映衬下更加明亮。大海包容了激荡的浪花,在浪花的跳跃中更加迷人。云朵、浪花在天空与大海中相互辉映,光彩熠熠。这,便是双赢的智慧。 (《双赢,你我共辉煌》)
“云朵、浪花在天空与大海中相互辉映,光彩熠熠”的画面,演绎出一种共同的美——包容映衬之美,由此点出的“这,便是双赢的智慧”,既讴歌了美好事物、美好品格,又点明了题意。
一般情况下,议论文在叙述材料之前,举例与分析的过渡之中,叙述材料后的议论分析之中均需点题;而记叙类、散文类、小说类文章,常常运用处处点题法,在行文中多处用一个词语,或一个叙述句、一个描写句、一个议论句、一个抒情句等来点题。处处点题会增强文章的凝聚力,但不宜点得过多,当“点”处则点,应恰到好处,否则,显得重复累赘,杂且乱。
技法指导
四、点题的方法
4.篇末点题法
这种点题法也叫“卒章显志法”,就是指在结尾对人物或事物进行总结、评价,表达作者的看法,突出文章的中心。这种方法,一般是用议论或抒情的方式概括全文中心或对文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这种方法,不但可以使读者更准确地把握中心思想,而且也可以在结构上起到收束全篇的作用。这样会使全文的结构紧凑,浑然天成。
如余光中《听听那冷雨》一文的结尾段兼用 议论与抒情结束全文,最后一句话点题:“厦门 街的雨巷走了二十年与记忆等长,一座无瓦的公 寓在巷底等他,一盏灯在楼上的雨窗子里,等他 回去,向晚餐后的沉思冥去整理青苔深深的记忆。 前尘隔海,古屋不再。听听那冷雨。”
技法指导
四、点题的方法
4.篇末点题法
“篇末点题法”的结尾方式主要有下面一些:
(1)用比喻式(排比式)点题结尾。如“诚信是诚实,诚信是守信,诚信是一句承诺,诚信是许诺后的行动,诚信是一根不屈的脊梁”。(《诚信——世间最美的》)
(2)用疑问式(含反问式或设问式)点题结尾。如“为何千年的文化积淀却让我们越发的功利与短浅?为何我们在现代社会里沐浴着文明,却在心中滋长着狭隘?米卢与孔明,我们的对待又为何如此不公?我们是否也应该重新审视,怎样对待忘记与铭记?”(《米卢与孔明》)
(3)用反复式点题结尾。如“忘记与铭记,一路同行!带来的是生活赠与的阅历和经验;忘记与铭记,一路同行!带来的是人生美丽的收获和付出;忘记与铭记,一路同行!这一路,我们感到快乐和幸福!”(《一路同行》)
(4)用对比式点题结尾。如“在生命的天平上,有人选择个人的荣辱得失,但更有人选择个性的无碍释放、国家的繁荣太平;民族的坚贞气节。而往往是这些人,托起生命的天平,紧握永恒的绳索,在生命与永恒的拔河中,探索永恒的答案。”(《与永恒拔河》)
技法指导
四、点题的方法
4.篇末点题法
(5)用诗歌式点题结尾。创作诗歌收束全文,增文采,留余味,耐咀嚼。《诚信吴门》结尾:“收笔处,不觉积习又起,以一首诗来抒我心志:疏影不悔柳头风,先贤诚信本相同。欲借此言呈观众,孰料笔底波澜重!”
(6)用后记式点题结尾。《那鱼那鹰那人》后记:“鱼,终究是离不开给予它生命之源的水的。鹰,终究离不开给予它希望之源的天空的。我,始终逃离不了父母和亲人朋友们的爱心交织成的幸福圈……
(7)用抒情式点题结尾。如“壮哉,那永远的苏武!伟哉,那震撼人心的忘记!奇哉,那惊天动地的铭记!雄哉,那一段忘记与铭记的千载颂歌!啊,我们永远的苏武!”(《永远的苏武》)
(8)用议论式点题结尾。如“我们,这些初升的太阳,红色,橙色,金色,热力四射,正向全世界发出灿烂夺目的光彩。”(《我们是初升的太阳》)
(9)用号召式点题结尾。如“友善的微笑可以压倒一切,无论来自亲人还足陌生人,关键在于真诚和友好。让我们以友善的微笑面对人生,面对生活,面对别人,那么,世界将会更加美好。”(《友善》)
【例文展示】略
技法指导
四、点题的方法
5.通篇点题法
即综合运用前面提到的点题方法,在文章不同的位置反复点题。也就即标题、开头、中间、结尾都点题。当然,在使用这种方法点题时,要有点变化,以免枯燥、呆板。即在行文过程中,让似曾相识的词语、句子反复出现,不变的是基调,变化的是细节,在变化中不断强化主题,又给人丰富生动的感受。
【例文展示】略
技法指导
四、点题的方法
点题除了重点把握好位置外,还应该掌握一些技巧,如:
1.点题必须醒目。就是让阅卷老师非常清晰地看到你点题的语句,了解你作文运行的轨迹。最有效的方法是独立成段——把用于点题的句子以独立段的形式表达,也可用在段首、段末。
2.点题必须精练。点题语言不能罗嗦,必须做到语言精练,要言不烦。
3.点题必须自然。题旨应是文章事理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要做到水到渠成,恰到好处,而非勉强“显志”,像是硬贴上去的“标签”,更不可任意拔高。
4.点题尽量明确。考场作文与平时作文不同,有时点题不能太过含蓄,它要求同学在关键处亮出题旨,或回扣话题,以加深阅卷者对作文“思路清晰”、“中心突出”的印象。
点题之笔,就是点睛之笔。“睛”者,“精”也。“重槌一击定亮音,肺腑一句见精神。”老舍先生说:“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既有‘睛’,也要‘精’。”这是文字大师的灼见。所以,点睛之笔,语言既要简洁又要闪光,我们要牢记之。
技法指导
五、考场作文“点题”的技巧
心中的风景
他们来自乡村,用描绘大地的手,描绘城市繁华的明天。或许作为农民工,他们永远不会被视作风景,但他的身影,① 。
……
一双满是油垢的手,在书摊中不断翻转、打开、合拢、放下。或许第一次接触这些充斥着生活、却又显得遥不可及的书本,他眼神专注而好奇,犹如拨弄漆黑的庞墟,寻找里面幸存的火种,这,② 。
他弯着身子,不顾飞来的雨珠。他来自乡村,背脊就是游走的山。他或许摸不到喜剧的笑脸,看不见悲剧的泪痕;……但他,却有着与书店里抢购人群所不同的认真与仔细。③ 。
雨停了,他也要走了,却无法带走一本心爱的好书。但这身影, ④ 。
1.请在文中空缺处填写相关点题或点明中心的语句。
技法训练
已成为我心中永远的风景
已成了街头的风景
这风景,已印在我的心中
我心中的风景,却将依旧清晰
心中的风景
(接上页)太阳出来了,旧书上还有大树投下的斑驳阴影,他,早已消失在街道,重新拥抱泥与土。当我正享受阳光,他或许还期待着下一个雨天,下一段沉浸在书海的时光。我也上路,捧一堆崭新的参考书,⑤ 。这风景里,⑥ 。
⑦ ,让我将书抱得更紧。
1.请在文中空缺处填写相关点题或点明中心的语句。
技法训练
有一位真正的阅读者,阅读生活中的尘土,也阅读尘土下的精彩
和一个心中的风景
我心中的风景
其实并不是这样
我家楼前有棵梧桐树,整日整夜与我对视着。
它真的好大,足有合抱之粗,挺直的躯干和树枝犹如“有志之士”不断向空中攀援;看那如盖的树冠,披肩掩面。宽大的树叶不停地翻转,像无数只眼睛偷偷斜视着你呢!
……
“这梧桐树长得真快!”扫树叶的父亲喃喃地说道。我这才发现,短短的几年,它足有白杨的两倍之粗!那一同栽下的冬青虽然年年青翠,又何曾长高?
我幡然醒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着满地的落叶,我仿佛听到了梧桐潜滋暗长的声音!
2.请在文中空缺处填上恰当的议论以表现文章的主题。
技法训练
舍弃是一种智慧!梧桐用一种宁静和虚空的玄妙,服从自然而又抗争自然,畏惧自然而又洞悉自然!梧桐早早地落叶,其实不是妥协,不是退宿,而是早早地积蓄来年生长的力量。
作文训练
人生处处是课堂。有具体的,也有抽象的;有微观的,也有宏观的……它们伴随我们成长,给我们启发和教益,让我们变得成熟并充满智慧。
请以“人生一课”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自行立意;
2.恰当使用各种点题的方法;
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4.文体特征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