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三节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1.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我们既可以取 相同时,比较 的长短;也可以取 相同时,比较 的长短。在田径运动会中,看台上的观众采用的是第 种方法来判断运动员的快慢的,而终点裁判采用的是第 种方法来判断运动员的快慢的。在运动路程和时间都不同时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是 。
2.完成下列单位的换算:
54km/h= m/s 25 m/s= km/h
300cm/min= m/s 300 m/s = cm/min
3.(09成都)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起跑后,小明越跑越快,最终以12.5 s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关于上述小明的百米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在前50 m-定用了6.25 s B.小明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8m
C.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 m/s D.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 km/h
4.(09金华)2003年元月26日,首架飞临祖国大陆的台湾民航飞机从台北飞经香港在上海浦东机场着陆后,载运200多名台商及眷属返回台北。现经大陆和台湾双方的共同努力实现了直航。已知香港至台北的距离为760千米,香港至上海的距离为1140千米,上海至台北的距离为550千米。若飞机从上海 以500千米/时的速度直飞台北与以相同飞行速度从上海经香港到台北相比,可节约时间为 (飞机两地问飞行均为匀速运动)。
5.(09山东临沂)运动会上,100m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 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
C.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 D.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
6.(09山东潍坊)(多选题)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4s~8s内,甲乙同学都匀速直线运动
C.0s~8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
D.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7.水中游得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108km/h;陆地上跑得最快的猎豹,每秒可跑40m ;空中飞行最快的褐海燕,每分钟能飞行5km ;则速度大小( )
A.猎豹最大 B.旗鱼最大 C.褐海燕最大 D.三者一样大
8.汽车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匀速行驶,小明在车中测试汽车的速度,用手表测出汽车从路程牌62km到63km的时间是33s,此时汽车的速度最接近于 ( )
A.33 km/h B.120 km/h C.33 m/s D.30 m/s
9.关于速度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C.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D.物体在相等的路程内,所用的时间越长,速度越大
10.有甲、乙两辆汽车,甲车运动了10km ,乙车运动了15km ,,则运动快的是( )
A.甲车 B.乙车 C.一样快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11.猎豹是动物世界的短跑冠军,速度可达28m/s,它5min能跑多远?
12.(09南昌)2009年1月1日9时整,江西首条湖底隧道开通.这条隧道西起阳明东路京九线隧道,东至国威路和上海北路交叉口,全长1965m,双向6车道,其中湖底暗埋段550m.在湖底隧道口有一交通标志牌如图18所示,交通标志牌上数字的含义是什么?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 一辆小车通过湖底暗埋段至少需要多少时间?
13.一名同学骑自行车从家路过书店到学校上学,家到书店的路程为1800m,书店到学校的路程为3600m。当他从家出发骑到书店用时5min,在书店等同学用了1min,然后二人一起再经过了12min到达学校。求:
(1)骑车从家到达书店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这位同学从家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14.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往南宁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0时15分;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10时45分. 求:
(1)轿车从A地到B地用多少小时?
(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
(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南宁需要多长时间.
15.上海到南京的T722次特快列车运行时刻表如右。根据表回答问题:
列车由上海至南京的平均速度;
上海
苏州
常州
南京
到站时间
09:39
10:29
11:47
发车时间
09:00
09:43
10:33
里程/km
0
84
165
303
列车在哪个路段运行最快?在哪个路段运行最慢?
16.小明为了探究物体运动速度与运动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在课外实践活动时,选用了两辆不同规格的四轮驱动模型车A和B,在实验室做了探究实验.实验中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
运动路程 S/m
汽车A
0.1
0.2
0.3
0.4
汽车B
0.2
0.4
0.8
1.2
运动时间t/s
汽车A
1
2
3
4
汽车B
0.5
1
2
3
(1)试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在右图坐标系内分别画出两车的路程与时间关系图像,根据数据分析,比较出汽车A和汽车B平均速度大小。
(2)在相同时间内,汽车A和汽车B谁运动的路程要长?
17.表格中所列数据记录了当今世界某优秀短跑运动员创造世界记录时跑步过程中通过不同距离所用的时间。
距离/m
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
时间/s
0
1.88
2.96
3.88
4.77
5.61
6.45
7.29
8.13
9.00
9.86
速度/ms-1
请你计算每个10米后思考:
(1)在这100m运动过程中做的_________(是/不是)匀速直线运动,你的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100m的运动过程中,哪个10m路程段的速度最大?哪个10m路程段的速度最小?________________
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
第三节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2) 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3) 理解速度公式,能用速度进行简单的运算;
(4) 通过对物体运动快慢的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初步的探究能力;
(5)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实例分析、对比、讨论;
(2) 初步体会双元相关物理量建立的一般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刘翔获得奥运会冠军的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难点】速度的得出和理解是本课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方法】 启发、讲解、讨论。
【实验教具】电脑多媒体、投影。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观看录像,问:大家看哪个动物跑得快呢?学会回答
要知道哪个动物跑得快,我们必须要比较。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呢?本节课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进行新课
1、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学校的运动会上,田径赛跑正在进行,你怎样判断谁跑得快呢?让两学生分角色来作判断。
(1)假如你是观众,你怎样判断谁跑得快呢?
学生回答:看谁跑在最前面。
(2)假如你是裁判,你怎样判断谁跑得快呢?
学生回答:看谁先到达终点。
教师总结:上面的从两个不同角度来比较物体运动快慢,都是正确的,只是比较的方法不一样,第一种是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第二种是用“相同路程比时间” 。
(1)比较方法:① 相同时间比路程。② 相同路程比时间。
两种方法,在物理学中我们采用观众的方法,即用“相同时间比路程”。同时引入一个物理量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这就是速度(velocity)。
(2)速度:
①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②定义:在物理学中,把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即:速度= 如果用符号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则上面的公式可写成
计算公式:
单位:米/秒(m/s)、千米/时(km/h)
知道了公式,我们还需要知道速度的单位。速度的单位是由路程和时间的单位合成的。如果路程的单位用米,时间单位用秒,速度的单位就是“米/秒”,这是速度的主单位。在交通中还有一个单位“千米/时”
读法:如汽车1秒内通过10米的路程,记作“10 m/s”读作10米每秒。
提问:反过来,如果知道一物体的速度是500 m/s,它的意思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这个物体1秒内通过的路程是500米。
算算看:1 m/s的速度与1 km/h的速度比较哪个大?
所以1 m/s>1 km/h
提问:如果各个速度的单位不同时,如何比较它们的大小?
学生回答:换算为同样的单位比较。
【例题1】1992年,第25届奥运会上,我国选手杨文意以24.79s的成绩,夺得50m自由泳金牌,并打破了她本人所保持的世界纪录。她游泳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通过本题,我们要知道物理计算题的解题过程及要求.
已知:s=50m,t=24.79s。
求:v=?
解:根据题意,
答:她游泳的平均速度约是2.02m/s。
注意解物理计算题的四项:已知,求,解,答。
复习提问:
机械运动:〈1〉直线运动:①匀速直线运动.
②变速直线运动: a.匀加速直线运动;
b.匀减速直线运动 ;
c.无规律的变速直线运动.
〈2〉曲线运动:〔较复杂〕
物理学里研究问题总是从最简单的情况着手,匀速直线运动就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下面我们首先研究匀速直线运动.
2、匀速直线运动
下面看两个动画,多媒体演示“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通过观察大家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
比较速度大小,可得出什么结论呢?
学生回答:速度大小相等。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特点: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
生活中你见到有什么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学生回答:
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特点:速度大小经常变化。
小结: 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路程都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简称匀速运动。
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路程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用符号“v”表示.
公式: v = S/t
对于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来讲,它的速度恒定,不随时间改变。
【例题2】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8秒内通过的路程是20米,那么,它在前5秒内的速度是多少米/秒。
分析:因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前8秒的速度和前5秒的速度是相等的,因此本题只需要求前8秒的速度即可。
解:根据题意,得
答:它在前5秒内的速度是2.5米/秒。
刚才我们研究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但在实际中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是不多的,绝大多数的物体都在做变速运动,请看一位同学百米赛跑时的记录:
第1秒 3.7米; 第2秒 6.3米; 第3秒 7.7米;
第4秒 8.0米; 第5秒 8.1米; 第6秒 8.2米。
显然,这位同学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并不相等,他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又如,平时说某辆汽车在某一段时间内速度是50千米/时,是每时每刻的速度都这么大吗?不是的,遇到行人过马路,司机要临时刹车,速度要减小。无人时可能速度又大些,这个速度就是指汽车在这段时间内大概的快漫程度。实际上是用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去观察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运动的,我们算出了汽车1小时内通过的路程是50千米,就是说汽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50千米/时。
(二)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
1.平均速度:
对于变速直线运动通常用平均速度粗略地表示它运动的快慢.
(1)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 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
(2)平均速度的定义: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总的路程,除以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这样计算所求得的速度,就叫做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
(3)平均速度的公式: S/t。
──表示平均速度,单位:米/秒。
S ── 表示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t秒内通过的路程。
说明:
①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②计算哪段路程内的平均速度,一定要用这段路程除以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去计算。
【例题3】某汽车沿直线运动时,前半段路程用20m/s速度行驶,后半段路程用30m/s速度行驶,在整个路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多大?
分析: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可得出前半段和后半段的运动时间,再利用平均速度公式即可得全路程的平均速度。
解:设全路程为s,前半段运动时间t1,后半段运动时间t2.则
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答:全程平均速度为24m/s.
平均速度是指物体通过某段路程共花费了多少时间这样一种平均快慢的概念,而花费的时间并不一定是“运动”的时间。如:某物体在10s内从甲地运动到乙地,经过路程50m,接着在乙地停留10s.若求前10s内平均速度则是5m/s;求20s内平均速度则是2.5m/s.
2. 测平均速度:
〔实验步骤〕
a. 按图示要求将斜槽固定;
b. 分别测出乒乓球通过前一半路程和通过整个路程所用的时间,并记入表中。
c.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出乒乓球运动全程,前半程, 后半程的平均速度 、 、。
记录:
路程段
路程长〔米〕
运动时间〔秒〕
平均速度〔米/秒〕
全程
S1
t1
前半程
S2
t2
后半程
S3
t 3=t1-t2
(三) 速度公式的变形及其应用
①速度公式: v =S/t
②路程公式: S =vt .它表明在匀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的路程与其时间成正比.
③时间公式: t= S/v .它表明在匀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的时间与其通过的路程成正比.
【例题4】光的速度是300000km/s,光从太阳到地球需时间为8min20s,试求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距离。
解:根据v=s/t得,
答: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距离为1.5×1011m。
结合例题说明解物理题的一般步骤:
(1)写出己知条件,并统一单位;
(2)要求的物理量;
(3)解: a:写出依据的基本公式;
b:导出要求的物理量;
c:代入数值和单位;
d:得出结果。
(4)答。
【例题5】王宁的家到学校的路程是1.5km,他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15km/h,他骑车上学路上成需的时间为多少?
解:根据v=s/t得,
答:他骑车上学路上成需的时间为0.1h。
【例题6】在一次工程爆破中,用一条92cm长的导火索来使装在钻孔里的炸药爆炸,导火索燃烧速度是0.8cm/s,点火者点着导火索以后,以5m/s的速度跑开,他能不能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地点500m的安全区?
解法一:
已知:v1=0.8cm/s,v2=5m/s,s1=92cm,s 2=500m,
求:t1、t2。
解:由 得,
∵t1>t2 ∴人能跑到安全区。
解法二:
已知:v1=0.8cm/s,v2=5m/s,s 2=500m,
求:s1。
解:由得
s1=v1t1=0.8cm/s×100s=80cm ,
∵s1<96cm ∴人能跑到安全区。
解法三:
已知:v1=0.8cm/s,v2=5m/s,s1=96cm,
求:s2。
解:由得
s2=v2t2=5m/s×120s=200m
∵s2>500m 能跑到安全区。
解法四:
已知:s1=96cm,v2=5m/s,s 2=500m,
求:v1=?
解:由得
∵v1>0.8cm/s ∴人能跑到安全区。
解法五:
已知:s1=96cm,s 2=500m,v1=0.8cm/s
求:v2=?
解:由得
∵v2<5m/s ∴人能跑到安全区。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课件27张PPT。2.3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一、研究气泡的运动规律议一议:如何测出气泡通过10cm、20cm、30cm和40cm所用的时间?实验思考:
如果气泡运动太快,时间不易测量,该如何改进?把数据填入下表中0.020.020.020.024.79.714.819.604.75.05.14.8s/cmt/s40302010048121620总结气泡运动的规律:气泡在上升了一段路程后,运动的路程和时间近似成______比,运动速度可以看作是________的。正不变1、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我们把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2)特点: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在任意相等的路程内所需的时间是相等的。有些情况可以近似看成匀速直线运动滑冰时停止用力后的一段滑行;自动扶梯;平直路面(铁轨)上车辆匀速运行.(3)路程—时间图象( s – t 图像)t/ss/m510152002510050甲乙V甲=4m/sV乙=6m/st/ss/m510152002510050甲乙s – t 图像V甲=4m/sV乙=6m/s(4)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的大小是定值,与路程、时间____关。无V-t图像V-s图像t/sv/m·s-10甲乙s/mv/m·s-10甲乙V甲=4m/sV乙=6m/st/sv/m·s-15101520025105甲乙v-t 图像V甲=4m/sV乙=6m/s5101520025105v/m·s-1s/m甲乙v-s 图像V甲=4m/sV乙=6m/s(4)匀速直线运动速度计算公式:ts二、研究苹果的下落运动2、变速直线运动 速度改变的直线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 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并不相等。2、特点:1、定义:… …我们用平均速度描述物体在某段路程(时间)内运动的快慢。tsv/m·s-10t/ss/m0t/s小知识:男子110米栏,栏距为9.14米,其中:起跑13.72米,终点跑13.72米。运动员必需跨越10个栏架。刘翔在这110m的运动过程中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么?刘翔在这110m中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3、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它反映的是某段路程(时间)内的运动快慢与这个平均速度值等效,而这个平均速度不一定与其他路程(时间)段运动的快慢等效,所以在说平均速度时必须说明哪一段时间或路程才有意义。VAB =VAB ≠1.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运动路程越大,速度越大
B. 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C. 通过相同路程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C2: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下面四个图象中能正确表示汽车速度与时间关系的是( )
A3.图7所示为某同学乘坐出租车到达目的地时的出租车专用发票。则出租车在该段路程行驶的时间是 s,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 m/s。 4:一个小球从空中自由下落,经5s落地,已知小球最后2s下落的高度是80m,则小球在整个下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小于40m/s B.等于40m/s
C.大于40m/s D.无法确定A5.如图10为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 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作的是 运动(选填“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小球从B点到F点运动的路程是 cm,平均速度是 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