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导入:猜一个作家名字——衣锦还乡
归有光
归有光
项脊轩志
归有光
学习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作者生平及文章的写作背景。
2.思维发展与提升:积累文言知识,疏通文本,背诵全文。
3.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作者善于选取细节表达深挚感情的写法。
4.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作者对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和对祖母、母亲、妻子的深切怀念之情。
走近作者
归有光(1507—1571),字熙甫,号震川,昆山人,世称“震川先生”。年近六十,才中进士,授县令一职,一生郁郁不得志。
归有光博览群书,是明代著名的散文家。其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时人称之为“今之欧阳修”,他善于通过一些琐事来表现自己的深情。代表作品有《先妣事略》《寒花葬志》《思子亭记》等。
1510 4岁开始读书
1513 7岁丧母
1528 22岁娶妻魏氏
1533 27岁丧妻
1540 34岁中举人,徙居嘉定读书、讲学
1565 59岁中进士,任湖州府长兴县令
1568 62岁任顺德府通判,管粮运、水利
1570 64岁任南京太仆寺丞,管皇家车马
1571 65岁病逝
文题解读
项脊轩一书斋名, 是作者家中的一个只有一丈见方的斗室。书斋取这样一个名字,据说有三重意思:
●说它窄小,如在颈脊之间;
●因作者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 的项脊泾住过,取此名,有怀宗追远之意;
●含有“脊梁”的意思,作者自号“ 项脊生”,也可理解为他想要博取功名,光宗耀祖,成为家族中的顶梁柱。
记、志、书、表,古代常见文体名,都属于古代与韵文相对的“散文”的范畴,共同点:以记事为主,夹叙夹议。
志: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与“记”相似。但“记”通常用以记“事”“物”,“志”以记可人物事迹为主。
记、志、书、表,古代常见文体名,都属于古代与韵文相对的“散文”的范畴,共同点:以记事为主,夹叙夹议。
志: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与“记”相似。但“记”通常用以记“事”“物”,“志”以记可人物事迹为主。
整体感知
项脊轩,旧①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②,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③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④,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⑤,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⑥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⑦。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⑧
(shǔn),亦遂增胜⑨。借书满架,偃仰⑩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 可爱。
①旧:旧日的,原来的
②渗漉:渗漏
③顾视:环顾四周
④得日:照到阳光
⑤修葺:修补
⑥垣:矮墙,也泛指墙
⑦洞然:明亮的样子
⑧栏楯:栏杆
⑨增胜:增加光彩
⑩偃仰:俯仰,这里指安居、 休息
珊珊:树影摇动的样子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①庭中通南北为一。迨②(dài)诸父③异爨④(cuàn),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⑤为墙,凡⑥再⑦变矣。家有老妪⑧,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⑨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⑩,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①先是:在此以前
②迨:等到
③诸父:伯父、叔父的统称
④异爨:分灶做饭,意思是分家
⑤已:不久后
⑥凡:总共
⑦再:两次
⑧老妪:老妇人
⑨抚:爱护,这里是“对待”的意思
⑩中闺:内室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①女郎也?”比去②,以手阖③(hé)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④,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hù)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⑤(jiōnɡ)牖⑥而居,久之,能以⑦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⑧有神护者。
…………
①大类:很像
②比去:等到离开的时候
③阖:关闭
④不效:没有效果,这里指科举上无所成就
⑤扃:关闭
⑥牖:窗户
⑦以:凭借
⑧殆:恐怕,可能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①,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②,述③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④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⑤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⑥矣。
①来归:指嫁到我家来
②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
③述:转述
④且:助词,用于句首,这里有“那么”的意思
⑤制:形制,规制
⑥盖:伞盖
一间老屋 两种情感 三个女人 四件琐事
项脊轩 喜 先妣 诸父异爨
老妪忆母
悲 先大母 追忆大母
亡妻
回忆亡妻
借一阁以寄三世之遗迹。 ——清·梅曾亮
结构梳理
环境
人事变迁
补序丧妻前后
修葺前:漏雨、昏暗
修葺后:幽静、美好
悲
喜
诸父异爨
母亲及祖母往事
闭门苦读
遭火未焚
悲
问古事,学书
琵琶如盖
喜
悲
主旨总结
本文选取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感人至深的细节和场面,借与项脊轩的兴废,写出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表达了作者对人亡物在、物是人非、家境衰微、三世变迁的感怍,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
文本探究
项脊轩与作者所抒发的感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项脊轩在此文中是作者感情的载体。
第一,项脊轩牵系着归家的光代人,而且他们都是作者最思念的人,特别是对妻子,“时至轩中”的叙述,抒发了对亡妻深深的思念之情。
第二,项脊轩牵系着作者自己和家族的许多事,项脊轩的变迁,反映了家族命运的变化,暗示着家道的衰微。
第三,修葺项脊轩,反映作者学业上的勤奋,暗示并反衬他的不得志:项脊轩是他喜悅与悲伤、希望与梦想的见证者。
此文处处写项脊轩,实际上处处在写作者的感情,项脊轩成了全文思想感情的一个中心,是作者抒发内心感受的一个触发点。
作者对三位女性的追忆,在表达方式有何不同?
人物 写法 原因
母亲 借“老妪”之口,再现母亲昔日的音容,表现对母亲的怀念。结果是“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作者早年丧母,所以写母亲是通过老妪的转述及回忆进行的。
祖母 作者将祖母的遗教同今天自己 对前途命运的忧虑交织起来,百感交集,以至于“长号不自禁”。 作者“束发”“读书轩中”
时,祖母来轩中赠象笏,所以作者采用回忆的笔法来叙写。
亡妻 重在表现恩爱难忘,一往情深, 感情表现得既深沉又含蓄,流露出一种物在人亡的感伤。 写妻子,既有对他们共同生活的描述,又是有作者的回忆。
讨论写作特色?
1.结构严谨,文脉贯通
本文虽然明显是两部分,不是写于同一时期,而同一时期又叙写各种不同的琐事,但并没有给读者松散拖沓的感觉。相反,由于文章紧扣项脊轩来写,又用或喜或悲的感情作为贯通全篇的脉络,因此,那些看似散漫无章的生活琐事就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得全文结构严谨,文脉贯通。
2.善于用细节和场面来表现人物,抒发感情
写母亲,只再现了当年她叩门问饥寒的情景,以表现母亲的慈爱。
写祖母,则只抓住赠“象笏”这件事,以表现祝母的关怀及对“我”的期望。
写亡妻,并不直接说如何思念她,只说“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令已亭亭如盖矣”。枇杷树本来是无思想感情的静物,但把它种植的时间与妻子逝世之年联系起来,移情于物,在“亭亭如盖”四个字的前面加上“今已”这两个字,表明时光在推移,静物也显示着动态。
3.语言清淡,不事雕饰
此文在叙事上以白描见长,抒情亦以素朴为主。如在写老祖母来看望和勉励“我”的场面中,作者依次将事情如实道来,十分真实感人。语气亲切而又诙谐,真切地传达出老祖母对孙子的关切、疼爱之情。临去,祖母一个轻轻的关门动作,几句自言自语,细致地透露出祖母内心的欣慰,以及对孙子殷切的期望。
4.善用叠字,更富美感
本文善用叠字,如“珊珊”“呱呱”“亭亭”等,使摹声更为真切,状物更为细致,写景更为生动。朗读起来,音韵和谐,更富美感。
课后作业
请选择一个你生命中重要的人,写一段文字表达你对他(她)的感情,5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