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提升】初三语文 议论文复习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作文提升】初三语文 议论文复习 学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9.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5-16 20:02: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考议论文复习
【基本框架】534(5段,3论点,4论述环节)
提出论点,紧扣题目。
分论点1(第一句),列举事实(第2到第4句),分析论述(第5句),小结扣分论点(第六句)
分论点2(第一句),列举事实(第2到第4句),分析论述(第5句),小结扣分论点(第六句)
分论点3(第一句),列举事实(第2到第4句),分析论述(第5句),小结扣分论点(第六句)
文采句(可以考虑用“假如没有……就没有……”的句式形成排比)+论点+主题升华
【其他事宜】
分论点不要重复。
列举事实可以一正一反,形成对比。
论述时候,不失时机地引用诗句,俗语,谚语,名人名言。
学会一个材料反复使用。(1、陈述事实。 2、假设论述。 3、选准角度)
例如: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
1.挫折是成长的养料。
2.阳光总在风雨后。
3.放下包袱,轻装前行。
4.人生路上风雨多。
5.道路因波折而美,无限风光在险峰。
6.没有比脚更远的路,坚持到底,终会抵达。
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转折,你会看到不一样的自己。
8.孤独,是上帝给你通往成功的机会。
【议论文段标准模式】:观点+材料+分析+小结
示例一:生命的光芒,因位置而变幻。(观点)扎拉 菲利普斯是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的外孙女,曾被《人物》杂志评为“全球最美丽的50个人”之一,她高雅的举止让英王室为之自豪。然而,当扎拉公主毅然决定成为一个马术骑手时,她生命的光芒改变了颜色。脱去冠冕,褪去礼服,她和普通骑手一样艰苦地训练,挤在地摊上挑选别人用过的马鞍。2006年9月,她成功地赢得了“欧洲全能骑术锦标赛”冠军,整个英伦为之振奋。(事例)在赛场这个新位置上,扎拉公主宛如露珠,尽显光芒。她那金黄色的皇室标签变成了鲜红色的勋章。在皇宫里,她的美丽让皇室生辉;在赛场上,她的技术让众人折服。(评论)在生命的锦缎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向25岁的扎拉学习,怎样让适合锦色的繁花添到锦缎上绽放,怎样在不同的位置中找到生命光芒的方向。(小结引申分析)(317字)
【范文赏析】
1、心中有德
曾几何时,看惯了太多的钩心斗角,也看倦了太多的贪官污吏,内心迷惘而又不知所措你却笑着对我说,若心中有德,一切终将释然。(提出中心论点)
心中有德,是那淡泊名利的心境。(分论点一)你静静地漫步于乡间丛林,身上穿着打着层层补丁的衣服,脚上穿着破了洞的草鞋,脸庞被晒得黝黑,唯有那眼睛依旧炯炯有神。我望着你,陌生而又熟悉。身于豪门,本该享受荣华富贵,平步青云,怎奈你那高昂的头颅,始终不愿垂下,宁可受苦受累也不为那“五斗米折腰”。你心中始终以百姓为重,却放弃了自己的“大好前程”。(事例概括、分析论证)
因为心中有德,那淡泊名利的心境,所以千百年来人们牢记你,那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点题,呼应分论点一)
心中有德,是那舍生取义的精神。(分论点二)你站在驶向零丁洋的船头上,平静而又无奈,平静是因为你视死如归,无奈是太多的无德者与元兵相勾结,自己满腔的爱国热情却敌不过内外夹攻。留炎汗多次来找你,他给你讲了那么多你看不到的“美好前程”,可你不但不接受,还对着留炎汗破口大骂,骂得惊天动地,气壮山河。(事例概括)是的,我知道,纵然你失去所有,可你还有一件东西永存心中,那就是德。你没有忘记百姓,没有忘记国家,于是便有了零丁洋上的千古绝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刹那,远处的宋代为你永存。(分析论证)
因为心中有德,心中那舍生取义的精神,所以你永垂不朽。“文天祥”深深烙在人们的心上。(点题,呼应分论点二)
心中有德,是那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情怀。(分论点三)你“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多少个日日夜夜,你睡不上一点好觉,吃不上一顿好饭,更令人叹息的是,后主刘禅之无能。救国之重任全压在你身上,可你没选择逃避,你面对着,支撑着。不仅给蜀国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也谱写出了著名的《出师表》,以示你心中之德。(事例概括、分析论证)
因为心中有德,那以救国救民为己任之心,使卧龙之名——诸葛亮流芳百世,成为千古佳谈。(点题,呼应分论点三)
于是我明白了,因为心中有德,所以面对权利可以保持平静的心态;因为心中有德,所以为国可以舍生取义;因为心中有德,所以常为国着想,为百姓担忧,直至死而无憾。立德在心中,使心中有德,让你不再迷惘,而是在德之引导下,走正确之路,并无怨无悔的走完一生。即使平淡也有滋味,即使平凡也会伟大,即使孤独也会快乐。因为心中有德!(结尾,呼应开头)
【老泥点评】
本文结构如下:
▲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并列结构 (从“是什么”的角度对中心论点展开论证)
分论点一:心中有德,是那淡泊名利的心境。(事例概括、点题、分析论证)
分论点二:心中有德,是那舍生取义的精神。(事例概括、点题、分析论证)
分论点三:心中有德,是那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情怀。(事例概括、点题、分析论证)
▲结尾部分:深化话题,重申中心论点
2、直面挫折
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生活是风雨与阳光的协奏曲,既然要生活,就必会遭受风雨的洗礼。面对挫折,我们怎样才能弹奏好生活的乐章?(提出中心论点)
直面挫折,就需要勾践“卧薪尝胆,历经磨难而不屈”的坚毅。(分论点一)会稽一战,越王勾践沦为吴王夫差的俘虏,他要做夫差的马夫,为夫差牵马,干牛马般的粗重活,吃猪狗不如的饭菜,堂堂国君,竟要饱受此等耻辱!然而他没有沉沦,而是忍辱负重,卧薪尝胆,不断激励自己,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成为一代霸主。(事例概括)如果勾践在直面挫折时,没有那种坚毅的人生态度,终身都可能沦为夫差的俘虏。(分析论证)直面挫折,勾践的坚毅不屈让他名垂千古。(点题,呼应分
论点一)
直面挫折,就需要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心态。(分论点二)面对社会黑暗,官场腐败,民不聊生的现实,他企图通过入仕为国效力,然而时运不济,命运多舛,他最大的人生热情被付诸东流,他哀叹,郁闷,痛恨,在残酷现实面前,他选择了辞官归隐,寄情于山水田园,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南山下悠然采菊,在柳树旁的宅堂前饮酒写诗,逍遥自在。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事例概括)如果陶渊明在直面挫折时,没
有那种恬淡的心态,那么他肯定会抑郁一生的。(分析论证)直面挫折,陶渊明的恬淡心态让他成为佳话。(点题,呼应分论点二)
直面挫折,就需要苏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乐观豁达。(分论点三)因“乌台诗案”,苏轼被贬,他失意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虽没能“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但他仍高歌“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屡遭贬谪,仍能笑谈人生。(事例概括)如果苏轼在直面挫折时,没有那种乐观豁达的心态,那么他也无法在
官场失意的人生中,寻找到人生中的乐趣。(分析论证)直面挫折,苏轼的乐观豁达让他名随史留。(点题,呼应分论点三)
轻轻翻开史册,你会看到,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
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因为他们都能直面挫折,故成就了不凡业绩,成为历史的天空中最闪耀的星。
如果直面挫折,能与坚毅同行,我们会多了一份顽强不屈;如果直面挫折,能与恬淡的心态同行,我们会多了一份泰然自若;如果直面挫折,能与乐观豁达同行,我们会多了一份坚定沉着。在风雨兼程时,如果我们能直面挫折,学会坚毅,学会恬淡,学会乐观豁达。那
么,生活处处有阳光!(结尾,呼应开头)
【结构剖析】
▲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并列结构 (从“ 怎么做 ”的角度对中心论点展开论证)
分论点一:直面挫折,就需要勾践“卧薪尝胆,历经磨难而不屈”的坚毅。
分论点二:直面挫折,就需要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心态。
分论点三:直面挫折,就需要苏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乐观豁达。
总结:文王拘……诗《三百篇》
▲结尾部分:深化话题 重申中心论点
【其他范文】
放下包袱
小草不因自己渺小而苦闷;白云不因作为陪衬而懊恼;水滴不因自己微小而伤感,他们都懂得放下包袱,轻松前行。无论是孔子对学生的安慰,还是崔永元的做法,都值得我们学习,因为他们懂得如何让别人放下感恩的包袱,让人在人生的路上多一些欢笑,多一份轻松,这是一种境界。
放下包袱,让人生更有价值。一个人总是背负着包袱前行,势必会疲惫不堪,因而必须放下包袱。李白策一匹骏马,在前往仕途的古道上奔驰。然而官场的黑暗和尔虞我诈的现实冷却了他的一腔热血,他在高力士的丑态中毒除了卑鄙;从杨贵妃的媚笑中读出了阴险;从唐明皇的眼中读出了昏聩。他清醒了,宁愿散尽千金,但求一醉,也不愿意做一个御用文人。于是,他放下了“安天下,济苍生”的理想,放下了仕途不得志的包袱,把自己交给了大自然。酒入豪肠,三分酿成了月亮,剩下七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他与友人在自然中同销万古愁。在历史上留下了一道道最美的光环。正是李白敢于放下包袱,历史上才多了一位不朽的诗人。
放下包袱,让人生更加辉煌。有谁能够想象一个身患小儿麻痹的女孩,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如今站在最高的领奖台上享受王者的荣光 鲁尔·玛道夫做到了,他放下了身体残疾的包袱,带着自信的微笑面对生命中的挑战,尽管走向成功的途中有着太多的荆棘与坎坷,但她带着坚强,一路走来,最终登上了成功的彼岸。她用成功向世人昭示:放下生理、心理的包袱,轻松走向成功。
放下包袱,让人生硕果累累。背负包袱前行,势必会影响我们人生的成功,一个人要勇于放下包袱。李桂林、陆建芬用他们平凡质朴的行为感动了中国。在凉山北部峡谷绝壁上的彝寨中,李桂林、陆建芬放下了寂寞与艰难的包袱,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燃知识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悬崖边拉起孩子们求学的小手,用自己的知识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最终沉淀为知识的沃土。19年的清贫,19年坚守和操劳,他们用坚实行动为偏远山区的教育事业撑起了一片蓝天,让希望发芽。倘若没有放下清贫的包袱,缺乏坚守的精神,那么他们的人生也就失去了那份沉甸甸的成果。人生需要放下包袱,只有这样,生命的分量才会更重一些。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总是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它们可能成为我们心中的包袱,别忘了,学会放下包袱,减轻生命的负担,就像孔子安抚学生的话语一样,一切顺其自然,从而让生命这杯绿茶,在轻松的氛围中,更加香气怡人。
让我们一同放下包袱,轻松前行吧。
守住心灵的第一防线
都台长官王廷相,曾给《松窗梦语》的作者张瀚讲了个故事。一天他乘轿进城,刚好下大雨,一轿夫穿了双新鞋,一开始他小心翼翼的择地而行,后来一不小心,踩进了泥水中,之后,轿夫便“不复顾惜”了。王廷相说:“居身之道,亦犹是耳,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由此可见,为了拒绝“无所不至”的灾难,我们必须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不要轻易打破生活中任何一扇“窗户”——人生的高贵,在于守住心灵的第一防线。(论点提出一定要快,可用名言,也可用材料推出。)
为什么要守住心灵的第一防线呢?(对论点发问,一定要独立成段。议论文最大的特点就是阐释和分析,注重的是逻辑力量和说理力量。先讲清道理,再摆出事实。)
首先,从人们的心理惯性来看。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于完美的东西,大家都会不由自主地维护它,舍不得破坏;而对于残缺的东西,人们的态度就截然相反了。著名的破窗理论揭示了“墙倒众人推”的深层心理。
其次,从我们自身来看,因为人们业已产生的心理惯性,因为等而下之的社会评价,因为铄金的众口,可畏的人言,我们常常要为自己打碎的“窗户”,付出极其惨痛的代价。而且,很可能就此一错再错,破罐子破摔,以至——一失足成千古恨。
最后,从哲学上来说,任何的大错、大恶,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有了战战兢兢的第一次,很可能就会有心安理得的第二次,习以为常的第三次,理直气壮的第四次……以致于身在恶中不知恶!(证明论点最好分层讲出理由。用首先、其次、最后来表明顺序,从个人、集体、国家;过去,现在,未来;个人,他人,社会等等入手都可以。这里的道理说得越透,后面的论证也就越有力。)
为了人高贵地活着,请守好你心灵的第一次!(论点的重申,是为了下面的论述,这一步必不可少。)
嗜鱼如命的子产做了相国,有人给他送了一条好鱼。子产坚决不接受。来人很不理解,子产说,我今天接受了你的鱼,将来我就很可能吃不到鱼了。我们可能会问,一个堂堂的相国,接受一条小小的鱼,何至于将来吃不到鱼呢?但子产的智慧就在这里,他明白“祸患常积于忽微”,任何一扇“窗户”的打坏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如果今天能接受这一条鱼,就意味着明天能接受无数条的“鱼”;而拿了人家的这条鱼,将来人家的“银”鱼、“金”鱼就会照拿不误。如此,行贿的人就会接踵而至,自己的贪欲也会无限膨胀,多年的美好清誉毁于一旦!鉴于此,子产才一定要坚守住心灵的第一防线,以防千里长堤,溃于蚁穴。(叙例要简洁。分析事例要紧扣论点,还一定要紧扣上面的原因。这里从子产自己,从别人的评价,从哲学上的量变来分析他拿鱼的危害性。上文分析论据的好处,在这里得到了表现。)
还记得寓言中那个说谎的孩子吗?一句“狼来了”的戏语,打碎了他诚信的“窗户”,他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成了一个说谎的孩子,于是,狼真的来了,而人们却不再相信他。最终,孩子遭到了报应。在这个童话的背后,隐藏着这样两个道理:第一,一旦你打碎了人生中的“窗户”,你就可能造成了破窗效应,后果不堪设想。第二,做错任何事,都要为此付出代价,哪怕你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哪怕你只是一句玩笑话。(“还记得”的过渡,举重若轻,反面论证了打碎第一扇窗户的危害。到这里,还只是具体的举例论证。这样的论证的力量其实还是有限的。因为,你能举出正面的例子来肯定,我同样可能举出反面的例子来否定。所以,下面的概括举例,必不可少。至少能证明我观点的普遍性。)
事实也正是如此。(过渡)
如果李白不能守住心灵的傲骨,就不会“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的凛然正气,如果于谦不能守住心灵的纯正,就不会有“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壮怀激烈,如果方孝儒不能守住心灵的气节,就不会 有“死即死耳,诏不代草”的慷慨悲歌。
是啊,无论是“故将愁苦而终身”决不随波逐流的屈原,还是“留取丹心照汗青”宁死不屈的文天祥;无论是“勿以恶小而为之”深明大义的刘皇叔,还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军纪如山的人民军队,他们共同的选择告诉我们——守住心灵的第一扇窗,是走向高贵的第一步。(这两段都是概括举例,常用来列举常见的、没必要展开的事例。列举熟悉的事例很有讲究,这里我们选用了“如果……就”和“无论是……还是……”这两种句式。这两种句式最有力量,概括举例之后必要的一句话收束,也特别重要。)
当然,不轻易打破人生的任意一扇窗户,不等于就一定能防患未然,坚守住心灵的第一条防线,不等于就一定能守住。那么,一旦打碎了怎么办?如果失守了怎么办?(这一段老师给它一个名称叫“多说一层”。一般高考文章都有思辨性。你多说一层,就能登高一层。这是增彩的关键,也是亮色所在。比如你论述“勤奋”的重要意义。结尾就可以多说一层。如“当然,勤奋不等于一味苦干。勤奋的内涵不仅指勤于做,还指勤于思;既要勤动手,还要勤动脑,要讲方法和效率。”概念清楚了,就能杜绝疑义,自然逻辑严密,说理辩证。)
这时候请一定要记住:亡羊补牢,犹未晚矣,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知耻而后勇,骄傲自大的廉颇,变成了“以国为重、以民为天”的重臣;知耻而后勇,危害乡邻无恶不作的周处,变成了鞠躬尽瘁战死 沙场的英雄;知耻而后勇,一意孤行自私自利的王郅治,变成了幡然悔悟重新为国效力的男篮国手……而 这一切都在于破窗之后的能“补”,失守之后的“追回”。陶潜说得好:失迷途其未远,知来者犹可追!
为了守住心灵的第一防线,
我们就要做梅花——零落黄泥碾做尘,只有香如故!
就要做胡杨——活一千年不死,死一千年不倒,倒一千年不朽!
就要做苍鹰——为了不做鼠辈的食物,宁肯把自己撕成碎片,葬在浩淼的长空……(再次强调论点,豹尾刚劲有力。)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路安在?路,有时是阳光普照,花香飘溢;有时是泥泞险阻,风雨交加,但不管是甜是苦,最重要的是坚持走自己的路。
  坚持走自己的路,贝多芬选择了扼住命运的咽喉。大作曲家贝多芬小时候由于家庭贫困没能上学,十七岁时患了伤寒和天花之后,肺病,关节炎,黄热病,结膜炎等又接踵而至,二十六岁不幸失去了听觉,爱情上也屡遭挫折,在这种境遇下,贝多芬发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在与生命的顽强拼搏中,他的意志占了上风,在乐曲创作事业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烧得越来越旺盛。在人生的道路上,当困难铺天盖地而来时,我们是否会想起贝多芬?想起他在重重困难中扼住命运的咽喉,坚持走自己的路,实现人生的梦想。
  坚持走自己的路,我们就能实现人生的价值。从古到今,无数的人士坚持走自己的路。这个人就是陶渊明,他“采菊东篱下”,他“登东皋以舒啸”,他的路就是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这个人是李白,他仕途失意,让他看破了官场的是是非非。于是,他潇洒地感叹了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从“且放白鹿青崖间”,体会到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的价值。云雾缭绕,青山岩岩,当你行走在大山之间时是否记得陶渊明、李白那乐观旷达的胸襟?是否记得他们以一颗平常心对待挫折,坚持走自己的路,实现人生的价值?
  坚持走自己的路,我们就能抵达成功的彼岸。爱迪生发明电灯,千百次地进行过验,孜孜不倦,废寝忘食,失败一次次降临在他的面前,但他不言放弃,坚定地往前走,终于取得了成功,开创了人类科学史上的新纪元;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几十度春秋,不厌其烦地观察记录,耗去了人生大好时光,终于完成了浩繁的工作,《本草纲目》成为中华医学史上熠熠生辉的瑰宝,流芳百世;贝尔历尽千辛万苦,在一种坚强的毅力下使他成功发明了电话,给人类带来了光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看到了他们的事迹,我们是否还在为成长路上的困难而止步不前?是否想起他们在一切艰难险阻中,坚持走自己的路,抵达成功的彼岸?
  你是否还在小径独徘徊?是否还在为道路的坎坷而困惑?那就用镜子照照自己的内心吧,选择了,便风雨兼程吧!
永保本色美
“东施效颦”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美女西施因病而皱眉头,邻居丑女见了觉得很美,就学西施也皱起眉头,结果显得更丑。这个故事除了告诫人们切莫盲目模仿外,还昭示我们:“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本色最美。
牡丹高贵,夏莲清雅,秋菊孤傲,冬梅坚韧,百花因其本色而美丽。
黄莺婉转,夜莺悠扬,乌鸦呕哑,百灵清脆,百鸟因其本色而悦人。
自然界因为有了本色才显示出它的多姿多彩,人类社会同样需要保持这样一份本色。
大学生徐本禹放弃读研究生的机会,去山区支教,他的事迹感动了中国。可在他回到母校华中农业大学作报告时,谁也没料到,在台上第一句话竟是:“我很孤独,很寂寞,内心十分痛苦,有几次在深夜醒来,泪水打湿了枕头,我坚持不住了……”没有豪言壮语,不见英雄形象,只有常人的苦恼和无奈,但是,徐本禹却以自己的本色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2008年初,中国南方发生百年未遇的特大雪灾,温家宝总理在湖南长沙看望三位殉职职工的家属,总理动情地对她们说:“今天面对你们,我无法用更多的语言来表示安慰,我给你们鞠个躬吧!”说罢,这位66岁的老人弯腰向三位年轻女性深情地鞠躬。没有政治说教,不见领袖风采,只有普通人的言谈和举止,但是温总理至诚的话语伴着鞠躬的画面却震撼着所有国人的心。
本色存在于人的心灵,外表的美丽掩饰不了内心的丑陋,而外表丑陋同样不会阻碍人格魅力的发散。嫫母丑陋,却因为助黄帝治理族人而留名青史;无盐丑陋,却因为指谏齐王昏庸而成为国母;孟光丑陋,却在历史上留下了举案齐眉的千古佳话。瑕不掩瑜,她们的本色使她们变得高尚。
可是总有一些人不懂得美在本色的道理,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经常闹出笑话。赵树理笔下的三仙姑,想扮老来俏,经常往脸上“涂脂抹粉”,结果把脸涂抹得“像驴粪蛋上下了霜”,成为人们取笑料的对象。契诃夫笔下的别利科夫诚惶诚恐,战战兢兢,整天生活在套子里,可他偏偏要装成正人君子,挟制同事,“教导”青年,结果在年轻人的哈哈大笑中一命呜呼。
做作不美,装潢不真,还是努力保持一点本色吧。
本色最美
“东施效颦”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美女西施因病而皱眉头,邻居丑女见了觉得很美,就学西施也皱起眉头,结果显得更丑。这个故事除了告诫人们盲目模仿的危害,还昭示我们:“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本色最美。
保持本色,方能张显诚信之美。
韩非云:“巧诈不如拙诚。”诚信是中国人竭力推崇的美德。大学生徐本禹放弃读研究生的机会,去山区支教,他的事迹感动了中国,他成了名人,可是在回到母校作报告时,他的第一句话竟是:“我很孤独,很寂寞,内心十分痛苦,有几次在深夜醒来,泪水打湿了枕头,我坚持不住了……”没有豪言壮语,尽是常人的实话实说,可是比起那些言不由衷的慷慨陈辞,它要美丽得多,也有力得多,难怪在场的大学生眼泪夺眶而出。这是诚实的力量,也是本色的力量。
保持本色,张显自信之美。
屠格涅夫说:“先相信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勇于以本色示人的人,其实都是自信的人,他们相信自己的所作所为是正常的,正确的,正义的,是人们能够理解和接受的,因而用不着任何“装饰”。面对殉职职工的家属,温家宝总理动情地说:“我无法用更多的语言来表示安慰,我给你们鞠个躬吧!”总理之所以不说几句慷慨激昂的话,是因为他坚信,自己用心讲话,定会感动对方,无须拉大旗作虎皮,装腔作势,吓唬别人。时下化妆品畅销,美容业火爆,越来越多女孩用“时尚”来装扮自己,这不正是一些女孩对自己的青春美丽缺少自信所致吗?
保持本色,张显个性之美。
松下幸之助说:“我们不必羡慕他人的才能,也不必悲叹自己的平庸,各人都有他的个性魅力。”东施确实没有西施美丽,这是上天的赐与,个人无法改变。但是,东施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身材、脸型,甚至个人气质来设置服饰和发式,把自己打扮成与西施不同的另一种美,说不定也会令西施羡慕呢。保持本色,坚持自我,张显个性之美,世界方能丰富多彩;不顾自身特点,刻意包装,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岂不单调?
做作不美,装潢不真,还是努力保持一点本色吧。
【升格点评】
文章对原作的材料进行认真分析,从不同的侧面挖掘其思想内涵,让它们在一定的层面上来论证论点:用徐本禹的例子阐述本色张显诚信之美,用温总理的例子阐述本色张显自信之美,用东施效颦的例子阐述本色张显个性之美。这样,既避免了堆砌事例的弊端,又增加了行文的层次和思想内容,使文章显得纲举目张而又血肉丰满。
本文还是原作的几个事实,但却给人丰满充实之感,很有说服力。其成功首先就在于对材料所进行的深刻的分析,文章不是简单地列举地材料,而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材料的思想内涵,让材料从不同侧面来论证论点,这就使论证有了逻辑力量。文章的成功启示我们,内容丰富,不一定非要用许多事例,注重事实论据和事理论据的结合,讲究叙述和分析的结合,较少的事实材料同样能写出内容丰富的议论文来。
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