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2.梅岭三章
年 级:九年级
学 科:初中语文(统编版)
生与死的抉择,是人面临的最严峻的考验。也正是在这一关头,古往今来无数志士仁人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以诗歌的形式抒写自己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梅岭三章》正是陈毅同志在生死关头的告白。
新课导入
1.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情感。 (重点)
2.学习这三首诗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难点)
3.学习陈毅同志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视死如归的壮烈情怀和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乐观信念,培养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
陈毅(1901—1972),中国共产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1977年其遗作专集《陈毅诗词选集》出版。
走近作者
预习交流
元帅诗人
一九三四年十月,红军开始长征。当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后来中央苏区失陷,便在赣粤边区开展游击战。
一九三六年四月,他到梅山地区检查工作。十月,由于叛徒出卖,陈毅同志在大庾岭遇上险情,马上转回梅山。回到梅山时遇上敌人搜山,他便暂时隐蔽在一个山坳里。敌人纵火烧山,但天下大雨,山火被雨淋灭。他们围山搜捕一直到天黑才伪装撤走,半夜时又如狼似虎地扑回来,但还是一无所获。
当时陈毅同志用刀在陡坡上开出一块一尺宽、五尺长的平地,躺在那里休息。后来敌人从叛徒口中得知山上有“大人物”,再次搜山,一直围搜“二十余日”才“解围”。
写作背景
整体感知
朗读指导
读音准确
富有节奏
读出情感
停连恰当
学生自由朗读诗文。要求:
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请同学们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三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jīnɡ
yá
xuán
yán
jié
xuè
fēnɡ
朗读课文
1.自读诗前小序,说说小序交代了哪些内容 ?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 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旋:不久、随即)。
时间
背景
地点
缘由
结果
1936年冬天,梅山被围困。当时我受伤又生病,潜伏在丛生的草木中二十多天,估计不能脱险,就写了三首诗留藏在衣服最里面。不久围困解除了。
小序解析
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意如何:心里想些什么呢?
泉台: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也指阴间。
旧部:过去的部下。这里指为革命牺牲的同志。
阎罗:阎罗王,也称“阎王”,民间传说中掌管阴间的神。
今天要被砍头了心里想些什么呢?身经百战,创业艰难。这次到阴间去招集牺牲的同志,用十万大军杀死凶恶残暴的人。
疏通诗意
首句设问,总领全篇。表现了诗人面临生死考验时的凛然正气,后两章都由此句起。
合作探究
运用借代和借喻,写出诗人视死如归的气概和不屈不挠的斗志,表现出与反动派战斗到底的决心。
此 去 泉台 招 旧部,旌旗十万 斩 阎罗。
前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后两句诗哪几个字比较精妙?诗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说说其表达效果。
疏通诗意
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南国烽烟: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烽火台上点起的报警用的烟火,后泛指战火或战争。这里指1927年以后的国内革命战争。
诸君:各位同志。
纸钱:也叫“冥币”,民间烧给死者的纸做的假钱
南方已经打了十年仗,我死后头颅要挂在城门上。(我)死后活着的同志要多多努力,用胜利的消息来祭奠和安慰我。
合作探究
“此头须向国门悬”运用了哪个典故?有什么作用?
这里活用了伍子胥悬眼东门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关心革命、即使牺牲了也要亲眼看到同志们取得战斗胜利的愿望,表现了诗人视死如归、对革命忠贞不二的崇高品质。
小 贴 士
悬眼东门
春秋时期 ,吴越争雄。楚人伍子胥认为吴的敌人是越,而不是齐,多次提醒夫差,要警惕越国报仇。夫差听信谗言,怀疑伍子胥谋反,逼他自杀。伍子胥临死时,对身边人说:“抉(jué)吾眼悬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灭吴也。”后来吴国果然被越国灭掉。
合作探究
说说“死后诸君须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的表达效果。
这是诗人临危之际对革命者最诚挚的嘱咐、期望,也是对敌人的无比蔑视,表明诗人坚信革命必胜,充满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疏通诗意
三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参加革命后就以革命队伍为家,含有血腥味的风雨应当有停止的时候。今天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生命,反动派必将失败,自由幸福的美好理想必将实现。
即:就;便。
血雨腥风:血溅得像下雨一样,风里带有腥气,形容残酷屠杀的景象。
涯:水边,泛指边际,这里指尽头、极限。
取义成仁:即“舍生取义”(出自《孟子 告子上》)。“杀身成仁”(出自《论语 卫灵公》)。为了成全仁义,不惜牺牲生命。诗中指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取,选取。成,成全、实现。
合作探究
分析“血雨腥风”“取义成仁”“自由花”的表达效果。
“血雨腥风”借喻战争,表现出战争的残酷。“取义成仁”,化用古语“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表明诗人决心为共产主义事业献身。“自由花”,借喻革命成功、人民解放的美好前景,表达了欢欣、豪迈之情。
合作探究
概括这三首诗的内容,并说说它们之间的关联。
关联:这三首诗共用同一诗题,形式上相对完整独立;内容上相互关联,围绕“断头”构想,扣住“意如何”展开,从眼前写到过去、未来,从自己写到战友,诗意层层深化、拓展,三首诗组成了相对独立又互相关联、浑然一体的组诗。
第一首
第二首
第三首
回首征程(过去)
勉励战友(现在)
展望未来(将来)
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对比辨析,寻找关联
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三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梅岭三章
在这三首诗里,作者用革命乐观主义的态度表现了自己献身革命的崇高精神和对革命必胜、共产主义理想必将实现的坚定信念。
全诗表现了诗人视死如归的气概和誓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
主题思想
引经据典。
典故运用是这组诗章引人注目的最大特点。借用伍子胥“悬眼东门”的典故,不仅表现了他不亲耳听到国民党反动派彻底灭亡的消息便死不瞑目的精神,而且表现了他坚信革命必胜,希望在胜利之日能够亲耳听到捷报、分享胜利喜悦的心愿。
写作特色
如第一首中一、二句写了创业艰难的现实。三、四句便借助想象,用“去泉台”“招旧部”“斩阎罗”抒发豪迈的革命胸襟。第二首、第三首想象“捷报飞来当纸钱”、“人间遍种自由花”,都是在写实基础上的浪漫主义写法,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加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语言上,诗歌运用借代、借喻等手法,使语言形象精练。
虚实结合。
多用修辞。
“旌旗”原意是旗帜,诗中指部队。
“烽烟”原指边境报警的烟火,诗中指战争。
“自由花”表现革命理想的实现及幸福美好的生活。
“血雨腥风”指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人民的镇压。
借喻
【借代与借喻】
1、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2、不同点: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其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总是喻中有代。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的某些方面的相似。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
借代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
拓展延伸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夏日绝句》
读罢陈毅元帅的《梅岭三章》,你还能联想到哪些类似的诗句?
爱国是永恒的主题。同学们,无数革命先烈为民族解放抛头颅、洒热血,我们现在更应该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学知识,练本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教师寄语
随堂练习
1.下面句子中朗读节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投身/革命/即为家 B.血雨/腥风/应有涯
C.取义/成仁/今日事 D.人间遍种/自由/花
D
2.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丛莽(mǎng) 旋围解(xián) 虑不得脱(lǜ)
B.旌旗(jīng) 阎罗(yán) 大庾岭(yú)
C.烽烟(fēng) 捷报(jié) 国门悬(xuán)
D.有涯(yá) 当纸钱(dāng) 血雨腥风(xīng)
C
A.我们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不仅仅是为了回顾那段血雨腥风、跌宕起伏的历史,更重要的是弘扬长征精神,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B.小明随父母到海南度假,游览了“天涯海角”等多处景点,那一片片沧海桑田让他充分感受到海南特有的魅力。
C.岁月的长河里,无数英烈前仆后继,为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而英勇献身。
D.这些先烈们牺牲已经90余年了,但他们取义成仁的精神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为实现崇高理想而奋斗。
B
3.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文中三首诗是作者写于生死存亡之际,表现了作者坚定的革命信念。今天我们取得了革命胜利,实现了作者诗中的期许。假如让你与当时的作者对话,你想对他说些什么?结合实际生活写一写。
作业布置
梅岭三章
回首征程
(过去)
展望未来
(将来)
勉励战友
(现在)
招旧部(继续战斗)
斩阎罗(至死不渝)
乐观坚定
视死如归
头悬国门(死不瞑目)
诸君努力(激励战斗)
事业必胜(信念坚定)
未来可期(充满信心)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