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1.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第2课时)
新教材 人教版 必修二
【教学过程】
Teaching Process
1.概念图
3.教学总结、综合
2.课堂教
学内容
4.课堂练习巩固
典型习题
规律总结
交配类型
融合遗传和颗粒遗传
分离定律
发现问题:无论正交和反交,F1都表现高茎,F2出现性状分离,分离比接近3:1
①生物体性状都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
②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③配子形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核心)
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演绎推理:①测交(预期结果)
②验证(实际结果)
结果一致
分离定律
复习:分离定律(假说—演绎法)
复习:分离定律(假说—演绎法)
P:
高茎
矮茎
DD
dd
×
配子:
D
d
Dd
高茎
Dd
高茎
F1配子:
F1:
D
d
D
d
F2:
DD
Dd
dd
高茎
高茎
矮茎
高:矮=3 ∶1
遗传因子组成比 = 1 ∶ 2 ∶ 1
×
表现型比例:
复习:分离定律(假说—演绎法)
Dd
F1高茎
矮茎
D
d
d
Dd
dd
高茎
矮茎
高:矮=1 ∶1
×
dd
测交:亲本:
配子:
子代:
遗传因子
组成比例=1 ∶ 1
表现型比例:
分离定律
例1.假说一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四个基本环节。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规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的基础上
B.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C.为了验证做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
D.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可以解释所有有性生殖生物的遗传现象
A
复习:分离定律(假说—演绎法)
1.融合遗传
在孟德尔定律被重新发现之前,人们普遍接受的是融合遗传的观点,如:一杯黑墨水加一杯清水,两者一旦混合就再也分不开。
2.颗粒遗传
孟德尔提出的观点是“颗粒遗传”,认为每一个遗传因子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功能单位,一对遗传因子在杂合状态下互不混合,两者共处一体却依然保持各自的独立性,虽然显性遗传因子的表型效应有遮盖,但不会改变隐性遗传因子的本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相互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一.融合遗传和颗粒遗传
例1.孟德尔对于遗传学的重要贡献之一是利用设计巧妙的实验否定了融合遗传方式。为了验证孟德尔遗传方式的正确性,有人用一株开红花的烟草和一株开白花的烟草作为亲本进行实验。在下列预期结果中,支持孟德尔遗传方式而否定融合遗传方式的是( )
A.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1代全为红花
B.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1代全为粉红花
C.红花亲本与白花亲本杂交的F2代按照一定比例出现花色分离
D.红花亲本杂交,子代全为红花;白花亲本自交,子代全为白花
C
一.融合遗传和颗粒遗传
1.正交与反交(这是一个相对概念)
(♀)高茎×(♂)矮茎
二.交配方式
若: (♀)甲×(♂)乙 为正交
则: (♀)乙×(♂)甲 为反交
(♀)矮茎×(♂)高茎
相互印证,相互对照
应用:判断基因的位置
2.杂交
一般指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个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如:Aa×aa Aa×AA AA×aa
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不能完成杂交,需要进行人工异花传粉。
二.交配方式
3.自交
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个体间的相互交配的过程。
如:Aa×Aa AA×AA aa×aa
是指两性花的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雌蕊的柱头上,从而完成授粉,这种传粉方式叫做自花传粉,也叫做自交。
(1)狭义的自交
(2)广义的自交
二.交配方式
玉米在自然状态下既能完成自交和杂交
自交
自交
杂交
杂交
玉米A
玉米B
二.交配方式
4.测交
(1)狭义上测交:是指F1(Aa)与隐性纯合子(aa)杂交。
(2)广义上测交:是指未知基因型的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以确定该个体的基因型。
如: A_×aa
二.交配方式
5.自由交配
种群中所有个体随机交配。
如:一个群体有 DD和 Dd,自由交配情况如下:
1/9DD
× ×( DD, Dd)
× ×( DD, Dd)
× ×( DD, Dd, dd)
二.交配方式
(1)方法1:组合法
5.自由交配
种群中所有个体随机交配。
如:一个群体有 DD和 Dd,自由交配情况如下:
(2)方法2:配子法
4/9DD
2/9Dd
2/9Dd
1/9dd
二.交配方式
(1)由亲代推断子代的基因型、表现型(正推法)
亲本组合 子代基因型及比例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①AA × AA
②AA × Aa
③AA × aa
④Aa × Aa
⑤Aa × aa
⑥aa × aa
AA
AA:Aa=1:1
Aa
AA:Aa:aa=1:2:1
Aa:aa=1:1
aa
全是显性
全是显性
全是隐性
全是显性
显性:隐性=1:1
显性:隐性=3:1
3显:1隐
3A_:1aa
1显:1隐
【表现型和基因型的一般推断】:
二.交配方式
(2)由子代推断亲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反推法)
后代表现型 亲本基因组合 亲本表现型
AA×_ _(AA、Aa、aa)
aa×aa
Aa×aa
Aa×Aa
一定有一个是显性纯合子
双亲为隐性纯合子
均为显性杂合子
显性杂合子、
隐性纯合子
【表现型和基因型的一般推断】:
全显
全隐
显:隐=1:1
显:隐=3:1
二.交配方式
以上正推的六种情况和逆推的四个结论必须熟练掌握,熟练到什么程度?
答:熟练到我问你你叫什么字,你能脱口而出。
有这么严重么?
废话!!!!!!!!!!!!!!!!!!当你以后做题时发现怎么几乎每个题都要用这些的时候,你会明白我的苦心的!!!!!!!!!!!!!
【表现型和基因型的一般推断】:
二.交配方式
1.自交法:若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则符合分离定律,说明成对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发生分离。
2.测交法:若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则符合分离定律,说明成对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时发生分离。
三.分离定律的验证方法
思路:
通过观察某些现象,可以说明杂合体(如Dd)能产生(D和d)两种配子。
Dd
D
d
3.花粉鉴定法:取杂合子的花粉,对花粉进行特殊处理后,用显微镜观察并计数,若花粉粒类型比例为1∶1,则可直接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花粉的形状、对花粉染色
三.分离定律的验证方法
例1.(二、拓展应用.1)
水稻的非糯性和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非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为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而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是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现在用纯种的非糯性水稻和纯种的糯性水稻杂交,取F1花粉加碘液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半数花粉呈蓝黑色,半数呈橙红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三.分离定律的验证方法
(1)花粉出现这种比例的原因是什么
在F1水稻细胞中含有一个控制支链淀粉合成的遗传因子和一个控制直链淀粉合成的遗传因子。在F1形成配子时,两个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含支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合成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含直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合成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其比例为1:1。
三.分离定律的验证方法
(2)实验结果验证了什么
分离定律。即在F1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
(3)如果让F1自交,F2中花粉有种______类型。
2
例2.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 )
A.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
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
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
A
三.分离定律的验证方法
四.杂合子和纯合子的判断
思路:
纯合子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往往会发生性状分离。
1.自交法
待测个体自交
出现性状分离
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不出现性状分离
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常用于植物的鉴别,是最简便的方法)
显性
DD
DD
×
显性
Dd
DD、Dd、dd
×
显性
隐性
2.测交法
待测个体
×
隐性纯合子
后代只有1种类型
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后代出现2种类型
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常用于动物的鉴别)
四.杂合子和纯合子的判断
思路:
纯合子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往往会发生性状分离。
Dd
Dd dd
×
显性
隐性
dd
DD
Dd
×
显性
dd
3.花粉鉴别法
杂合子的某些性状可以从花粉的比例直接鉴定,如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呈现不同的颜色。
(特殊,不通用)
四.杂合子和纯合子的判断
思路:
纯合子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往往会发生性状分离。
例1.豌豆花的顶生和腋生是一对相对性状,根据表中的三组杂交实验结果,判断显性性状和纯合子分别为( )
杂交组合 亲本性状表现 子代性状表现及数量
第一组 甲(顶生)×乙(腋生) 101腋生、99顶生
第二组 甲(顶生)×丙(腋生) 198腋生、201顶生
第三组 甲(顶生)×丁(腋生) 全为腋生
A. 顶生; 甲、乙
B. 腋生; 甲、丁
C. 顶生; 丙、丁
D. 腋生; 甲、丙
B
四.杂合子和纯合子的判断
例2.甲和乙为一对相对性状,进行杂交实验可以得到下列四组实验结果。若甲性状为显性,用来说明实验中甲性状个体为杂合子的实验组合是( )
①♀甲×♂乙→F1呈甲性状②♀甲×♂乙→F1呈甲性状、乙性状
③♀乙×♂甲→F1呈甲性状④♀乙×♂甲→F1呈甲性状、乙性状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A
四.杂合子和纯合子的判断
例3.拓展应用.2
某农场养了一群马,马的毛色有栗色和白色两种。已知栗色和白色分别由遗传因子B和b控制。育种工作者从中选出一匹健壮的栗色公马,拟设计配种方案鉴定它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就毛色而言)。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正常情况下,一匹母马一次只能生匹小马。为了在一个配种季节里完成这项鉴定,应该怎样配种
将被鉴定的栗色公马与多匹白色母马配种,这样可在一个季节里产生多匹杂交后代
四.杂合子和纯合子的判断
(2)杂交后代可能出现哪些结果 如何根据结果判断栗色公马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杂交后代可能有两种结果:一是杂交后代全部为栗色马,此结果说明被鉴定的栗色公马很可能是纯合子;二是杂交后代中既有白色马,又有栗色马,此结果说明被鉴定的栗色公马为杂合子。
四.杂合子和纯合子的判断
①优良性状为显性性状:利用杂合子选育显性纯合子时,可进行连续自交,直到 为止,即可留种推广使用。
②优良性状为隐性性状:一旦出现就能 遗传,便可留种推广使用。
③优良性状为杂合子:两个纯合的不同性状个体杂交的后代就是杂合子,但每年都要育种。
不再发生性状分离
稳定
五.分离定律的应用
1.农业生产:指导杂交育种
例1.假设你正在一个花卉生产基地工作。有一天,你突然发现一种本来开白花的花卉,出现了开紫花的植株。你立刻意识到它的观赏价值,决定培育这样的花卉新品种。当你知道这种花是自花传粉以后,将这株开紫花的植株的种子种下去,可惜的是,在长出的126株新植株中,却有36株是开白花的,这当然不利于商品化生产。怎样才能获得开紫花的纯种植株呢?请你写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实验方案,与同学交流,看谁设计的方案更简捷。
【提示】将获得的紫花植株连续自交几代,即将每次自交后代的紫花植株选育后再进行自交, 直至自交后代中不再出现白花植株为止。具体过程可用以下图解表示。
杂
Pp
80
46
直接无
法区分
种子按株收,每一株的种子种在一起
不性状分离
性状分离
两种
PP
Pp
五.分离定律的应用
分析单基因遗传病的基因型和发病率;为禁止
和
进行__________提供
理论依据。
近亲结婚
遗传咨询
2.医学实践
五.分离定律的应用
1.农业生产:指导杂交育种
例2.概念检测.2
人眼的虹膜有褐色的和蓝色的,褐色是由显性遗传因子控制的,蓝色是由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的。已知一个蓝眼男人与一个褐眼女人(这个女人的母亲是蓝眼)结婚,这对夫妇生下蓝眼孩子的可能性是( )
A.1/2 B.1/4 C.1/8 D.1/6
A
2.医学实践
五.分离定律的应用
1.农业生产:指导杂交育种
谢谢您的聆听
Copy paste fonts. Choose the only option to retain text……
Copy paste fonts. Choose the only
option to retain text……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