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教学学案
姓名: 班级:
重难点:
1 通过了解冷战时期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
2 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板书:
18、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阶段一裂变:美苏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形成 (50年代至60年代)
阶段二渐变: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60年代末至80年代末)
阶段三剧变:两极格局的瓦解 (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
一、(历史解释)美苏对抗的原因
材料一:法西斯的消亡导致冷战时同盟合作的基础瓦解,使得美苏合作的共同利益消失,美苏在战时同盟掩盖下的矛盾得以暴露。这些矛盾包括其固有的矛盾(如意识形态)以及战后美苏分配利益中的一系列矛盾,如波兰问题、土耳其问题、伊朗问题等。这些矛盾加深了双方相互间的怀疑和不信任。 ——沈志华《冷战五书》
材料二:美国不认为自己是一个与苏联争权夺利的“自私自利”的帝国主义国家,相反,它把自己看成是苏联侵略行为的无辜受害者,把与苏联的斗争描绘成“善与恶之间的一场拯救世界的斗争”。 ——李青《浅谈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的道义因素》
材料三:【111页学思之窗】 波兰问题对于俄国人不仅仅是个荣誉问题,而且是个安全问题 ……因为苏维埃国家一些极为重要的战略问题都与波兰有关……波兰问题对苏维埃国家来说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
——《1945年2月斯大林在雅尔塔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四: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的里雅斯特之间的大陆上垂下了一道铁幕,这道铁幕的后面,是中欧和东欧过去的一些国家的首都华沙、柏林……所有这些著名的城市以及居住在这些城市周围的居民处在苏联势力范围——我必须这样称呼——之内,并且不仅受到苏联的影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和许多情况下日益为莫斯科所控制。 ——丘吉尔在美国密苏里州发表演说
问题一: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归纳总结美苏对抗的原因
二、(历史解释)马歇尔计划
1947年12月19日,杜鲁门向国会提交“美国支持欧洲复兴计划”的咨文,要求国会在1948—1952年拨款170亿美元。1948年4月2日,美国国会通过了“1948年对外援助法”。4月3日,经杜鲁门签署,“马歇尔计划”正式执行。该法案规定,美国在头15个月内拨款53亿美元,援助西欧各国复兴战后经济,以后逐年审批援助额,不确定为期四年的总额。
法案规定:凡接受援助的国家都必须同美国政府签订定,接受援助条件,即:受援国必须购买一定数量的美国商品,但禁止购买美国的“紧张物资”;必须尽快撤销关税壁垒,取消或放松外汇限制;为美国提供生产所需要的战略物资;向美国提供使用美援的情况报告,允许美国对其内部预算作某种程度的控制;保障美国私人投资和开发的权利;限制同苏联和东欧国家的贸易,并在政府中排挤和压制进步力量。法案还规定,设立隶属总统的管理“马歇尔计划”执行的经济合作署,负责美援的分配和使用,并有权批准“特别项目”。
虽然美国每年都砸出数百亿美元,但“马歇尔计划”最大的受惠者恰恰是美国。美国从中获得经济、政治和战略多方面的好处。首先在经济上促进了美国商品和金融资本对西欧的输出,为美国用经济霸权手段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从马歇尔计划推行的过程来看,美国对西欧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逐年上升,1948年为36.3%;1949年增62.7%;1950年达到73.2%。其次,从政治上看,美国成功牵引了欧洲社会发展,分化了欧洲社会并使得欧洲社会形成了一个奇怪的极端个人自由与无限政治正确的自相矛盾状态。 ——节选自《国际关系史·战后卷》
知识巩固1:下面是1947年美国(左图)和1949年苏联(右图)以马歇尔计划为题材创作的漫画。左图人物身上的文字是“欧洲”,绳子上写着“马歇尔计划”;右图人物代表美国,障碍物上的文字是“西欧国家主权”“关税壁垒”这两幅漫画可用于印证该时期
A.美苏意识到欧洲联合的重要 B.美苏经济发展实力出现变化
C.欧洲是美苏争霸的重点地区 D.美苏冷战重心转向经济领域
三、(史料实证)
1、古巴导弹危机古巴与美国本土相距仅217公里;短程导弹仅2分钟可毁灭佛罗里达;中程导弹仅5分钟可毁灭1/3国土……
2、1959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正式向赫鲁晓夫提出访问美国的邀请,赫鲁晓夫终于达成了两国首脑会谈的愿望。
问:根据所提供的材料,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知识巩固2:1956年,苏联决定扩大同美国的科学文化交流,随后放松了对科研人员国际交流的限制,开放了许多科研机构,包括宇航基地与核设施等涉及重要机密的科研场所。苏联的这一做法( )
A 突破了苏联模式 B 旨在同美国共享最新科研成果
C 回应了马歇尔计划 D 有利于提升自身科学技术
四、名词解释
1、柏林危机(Berlin Crisis)
共有三次,第一次发生于1948年,又称“柏林封锁(Berlin Blockade)”,是冷战开始后其中一个最早发生的危机,其导火线为1948年6月24日苏联阻塞铁路和到柏林西部的通道,至1949年5月12日苏联宣布解除封锁,停止行动之后,危机缓和。
第二次发生于1958年,苏联发出最后通牒,要求英美法六个月内撤出西柏林驻军,后来以苏联让步完结。第三次发生于1961年,苏联重新提出西柏林撤军要求,事件以苏联在东柏林筑起柏林墙作结,美苏关系以苏联冻结柏林问题而得以缓和。
2、古巴导弹危机
是1962年发生的事件,是冷战期间美国、苏联两国之间最激烈的一次对抗。它是由于1959年美国在意大利和土耳其部署了中程弹道导弹雷神导弹和朱比特导弹引起的,苏联为了扳回一城,而在古巴部署导弹。这场危机虽然仅仅持续了13天 [1],苏美双方在核按钮旁徘徊,使人类空前地接近毁灭的边缘,世界处于千钧一发之际。最后以苏联与美国的相互妥协而告终,其中有不少值得总结、反思的经验教训。迄今为止,古巴导弹危机仍然被认为是人类存亡的最危险时刻,它险些酿成热核战争,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与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对此看法高度一致。
3、布拉格之春
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的改革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捷克斯洛伐克的经济有所发展,但管理体制落后,引发社会各阶层的不满。1968年1月,亚历山大·杜布切克取代安东宁·诺沃提尼出任党中央第一书记,并于随后召开的中央全会上公布捷共《行动纲领》,提出要建立一个“新的、民主的、符合捷克斯洛伐克条件的社会主义模式”,得到全国民众的热烈响应 [6],西方称之为“布拉格之春” [5]。
但苏共领导却强烈反对,于8月20日夜出动50多万华沙条约组织国家军队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杜布切克等领导人被送往莫斯科举行“会谈”。1969年4月,杜布切克被解除党中央第一书记的职务,改革运动夭折。
五、扩展阅读——地缘政治
1977年苏联战略大空运
20世纪70年代是—个动荡的年代,美国深陷越战又坠入经济危机的泥潭,在全球政策上采取收缩防御策略, 苏联则蒸蒸日上。“苏攻美守的大环境下,苏联加紧对外扩张, 攫取非洲成了苏联的重要一步。
欧加登战争是1977年到1978年期间,发生在埃塞俄比亚欧加登地区,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之间的战争。战争起因是索马里对埃塞俄比亚的欧加登地区提出领土要求。在这场战争中,苏联、古巴和以色列也公开支持埃塞俄比亚。战争最后以索马里撤出欧加登地区告终。1977年11月25日,苏联开始向埃塞大规模空运物资,索马里总统巴雷宣布全国进入战争状态,开始动员预备役,并向美国求援。
此次洲际战略空运规模空前,整个行动从197 7 年11月25日夜间开始, 至12月中旬结束, 共历时3个多星期参加的飞机至少有225架, 机型上由安— 22和伊尔-76运输机两种苏军主要的大型运输机挑大梁, 约占苏空运能力的15%。这次战略空运取得了完美的成果。海量的武器装备被空运到埃塞俄比亚,包括大量的坦克、装甲运兵车、122/152毫米加农榴弹炮髦米格21/23战斗机、150架左右军用直升机,以及1500多名苏联军事顾问和17000名古巴战斗人员。为了支援和保障这次规模空前的空运顺利进行苏联做了充分准备。苏联在亚的斯亚贝巴亚丁、马普托3地准备了充足的油料和机场地面设备, 驻黑海.地中海和印度洋的海军舰队也重新编队。铁路方面, 苏联停止了某些铁路线的民用交通运输, 利用它们来运输大量的武器(包括坦克和火炮) 到机场。为保障这次空中机动苏联还专门发射了— 颗“宇宙” 号888-97 3 卫星来保障指挥侦察和通信联络。高峰时刻亚的斯亚贝巴国际机场被苏联军用飞机所淹没,原先预计在此经停的民航班机都被迫取消了预定的降落直接飞越埃塞俄比亚
六:知识疑点:将本课内容有疑问的地方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