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讲义----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讲义----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5-16 20:07: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的水陆交通建设及主要交通工具。
2.认识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对促进交通进步的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陆交通、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
难点:交通与社会变迁,突出交通的改进对国家发展、城市变迁和信息传递的影响
【基础知识梳理】
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
1.古代交通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1)原始人在自然界中习惯性的足迹就形成了“路”。(2)人类转向定居生活后,以住地为中心的交通进一步发展。
(3)生产的发展推动了人工道路的铺设。
2.古代交通的代表性成就 (1)陆路交通
西方 罗马帝国的道路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形成“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盛况
中国 ①秦朝:修筑的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②汉代:开通了连接亚、欧、北非的大通道—丝绸之路③唐代:驿道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④元朝:构成了以大都为中心的驿路交通网
(2)水路交通
中国 ①春秋时期:已有运河②秦朝:秦始皇开凿了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③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了中国南方和北方④元朝:京杭大运河为世界之最
西方 ①17世纪开通的法国米迪运河,是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新通道,是欧洲历史最悠久且目前仍在通航的运河之一②17世纪荷兰阿姆斯特丹建立的运河系统,是荷兰经济和文化繁荣的重要体现
二、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
1.中国古代对海洋的探索
(1)西汉时期:初步形成东、南两条航线,东线通向朝鲜半岛和日本,南线通向印度洋。
(2)宋元时期: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有了重大进步,磁罗盘、实用航海图和天文定位技术广泛应用,使中国海船能够持续航行。
(3)明朝:郑和下西洋:①时间:1405年到1433年。
②概况:郑和七次下西洋,船队航行至东南亚、印度、波斯湾、阿拉伯半岛、红海和东非沿岸等地。
(4)中国古代已经形成了连通中国与东亚、南亚、西亚、非洲等地的“海上丝绸之路”。
2.古代西方对海洋的探索
(1)波利尼西亚人很早就在太平洋诸岛活动。 (2)腓尼基人首次横渡地中海。
(3)维京人在北大西洋和北海地区探险。 (4)阿拉伯人在印度洋开展繁忙的海上贸易。
3.近代西方对海洋的探索
(1)新航路开辟
时间 15世纪末16世纪初
概况 ①达·伽马发现从欧洲绕过非洲到达东方的航线②哥伦布到达美洲③麦哲伦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完成环球航行④欧洲人还开辟了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海上航线
影响 新航路的开辟让全球海路大通,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环球交通网络逐渐形成
(2)开凿运河
①1869年开通的苏伊士运河连接了红海和地中海,成为西欧和南亚、东亚之间最近、最直接的水上通道。
②1914年巴拿马运河通航,极大地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行距离。
三、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
1.火车与铁路交通
(1)火车的发明与影响
条件 工业革命引发了交通的变革
发明 1814年,斯蒂芬森改进了蒸汽机车
影响 19世纪上半期,在英国带动下,欧美各国纷纷修建铁路网,铁路成为陆路交通的主干,带动了机器制造业、钢铁业、建筑业等行业的大发展。人类步入铁路时代
(2)近代中国铁路交通的发展
代表成就 ①唐胥铁路:1881年建成,这是中国人在自己国土上修建的第一条实用铁路 ②京张铁路:1909年竣工,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由詹天佑主持修建。他设计的“人”字形路轨,解决了铁路的陡坡问题
局限 中国的铁路业主要掌握在列强手中
2.轮船与航运业的发展
(1)轮船的产生与发展:①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汽船。②1812年英国人制造的汽船试航成功。
③蒸汽机以及后来的内燃机逐渐成为驱动船舶的主要动力,吨位大、速度快、航距远的轮船出现了。
(2)近代中国航运业的发展:①19世纪20年代,西方的轮船开到中国。②19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人建造的蒸汽动力轮船“黄鹄号”试航成功,揭开了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序幕。③1872年,官督商办的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正式成立,成为中国近代航运史上的里程碑。
3.汽车的出现与发展: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发明了汽车。但在20世纪之前,汽车还不够普及。
四、交通与社会变迁
交通对社会的影响 表现
交通的改进,加强了各地的沟通,促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秦 “车同轨”政策和道路建设 积极影响: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不同地区的经济往来
消极影响:加重徭役负担,激化社会矛盾
交通的改变 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中国 清江浦 因京杭大运河的疏通而崛起,又因漕运路线的改变和津浦铁路的开通而衰落
郑州 京汉和陇海两大铁路开通后,郑州发展态势超越了洛阳与开封两大古都
西方 美国纽约 伊利运河将纽约与五大湖和中西部地区联系起来,推动纽约发展成为国际化商贸中心
英国曼彻斯特 通海运河的建成,使曼彻斯特迅速成为英国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交通的改善方便了 物品传递和信息交流 唐 水驿、陆驿发达,主要邮路有7条,从事驿务的人员众多
明 出现民间通信机构民信局
清 1878年,天津海关书信馆对公众开放邮寄业务
1897年创办的大清邮政管局,是近代中国国家邮政的开端,其业务范围包括收寄信函、明信片、包裹和办理汇兑等
晚清时电报、电话传入中国
【知识拓展】
一、归纳:运输工具的发展
人工搬运(人力)→驯养动物(畜力)→撬的使用(技术)→发明轮车(技术){交通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二、拓展:秦朝交通的成就及作用
a.成就:统一车轨,修筑驿道,开凿灵渠。
b.影响: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三、拓展:唐代交通的特点及原因
a.特点:对外交通发达,陆上丝绸之路达到鼎盛;陆路、海路并举;形成几个交通中心。
b.原因: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经济空前繁荣;文化辉煌灿烂、世界领先;长安、洛阳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政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四、思考:秦与罗马全国道路网的共同作用
(1)积极作用:①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②有利于各地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③军事:进行征服和扩张,保证后勤补给;④便利了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2)消极作用:加重徭役负担,激化社会矛盾。
五、拓展:大运河开凿
(1)客观条件:①隋朝完成统一,社会秩序逐步稳定;②社会经济得到初步恢复和发展,为大运河开凿创造了物质条件;③中央集权加强,能够组织大规模人力和物力进行开凿。
(2)主观目的:①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②加强对江南地区的经济建设;③加强对江南产生粮食的漕运。
(3)作用:①巩固了这中央集权大一统的政治局面;②加强了南北方的经济联系,也推动了区域沿岸经济发展,③成为交通枢纽和大动脉。
六、拓展:中国古代的桥梁建设
(1)发展原因:中国的地理环境复杂,山川阻隔,道路不畅通,陆路交通受阻;统治者的重视和地方官的推广。
(2)特点: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具有高超的建筑技术;桥梁的发展由北向南推进。
(3)意义:使交通运输更为畅通,促进了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七、思考:中国古代海洋航运事业发达的原因
战争和贸易的要求;秦以后大一统局面;强盛的国力;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为了弥补陆路及河运的不足。
八、拓展:海上丝绸之路
(1)地位: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也称“海上陶瓷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
(2)发展:它形成于秦汉,兴于唐宋,转变于明清,是已知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分为东海航线和南海航线两条线路,其中主要以南海为中心。
九、拓展:近代以来中国交通事业发展的原因
①政治原因:列强因入侵需要而修建;②科技原因:科技革命的影响(从西方传入近代交通工具);
③经济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④主观原因:以詹天佑为代表的科学家的努力。补充:自行车的诞生
①诞生:1867年巴黎世博会上,巴黎的马车设计师米肖父子制造的“来肖自行车”。
②推广: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成为主要代步工具之一。
十、拓展:中国古代道路建设
1.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战争和国家统一的需要。
2.类型:陆路(驰道、直道、五尺道、新道、驿道)、栈道、水路、海路。
3.特点:①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多与战争、封建帝王的活动有关;②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并随社会经济发展而完善;③结构上具有辐射性,多以京师为中心向外辐射。
4.作用:(1)从交通角度,增加便捷交通通信、合理布局交通网、缓解交通运输压力。(2)从政治角度,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间的交融。(3)从经济角度,促进自然资源开发、带动沿线商业发展、促进旅游业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促进地区间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便利对外贸易等。(4)从思想文化角度,有利于不同民族间科技文化的交流发展。(5)从国防角度,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有利于巩固国防和保卫边疆。
十一、古代中国的水利工程
时期 水利工程 所属流域 修建国家(人) 作用 备注
春秋 芍陂 长江流域 楚国(孙叔敖) 灌溉淮河流域
战国 都江堰 长江流域 秦国(李冰父子) 灌溉成都西部 四川“天府之国”
战国 郑国渠 黄河流域 秦国 (韩国水工郑国) 灌溉关中地区 韩国“疲秦”计
秦朝 灵渠 长江流域 秦朝 沟通珠江和湘水 用于军事平定百越(西南夷)
隋唐 大运河 隋炀帝
十二、中国近代交通业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1.原因
(1)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业,促进中国社会发展。
(2)列强侵华的需要。为扩大在华利益,加强控制、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控制和操纵中国交通建设。
(3)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为近代交通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4)中国各地经济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决定了各地交通发展的不平衡。
2.影响
(1)积极影响:①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②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中国近现代化进程;
③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联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2)消极影响:有利于西方列强的政治侵略和经济掠夺。
十三、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比较及启示
1.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比较
项目 郑和下西洋 新航路开辟
相同 开创精神,人类航海史上的壮举
不同 目的 主要是政治目的:扬国威于海外;以朝贡贸易促进中外交流 主要是经济目的:海外寻金;打破商路封锁;掠夺财富
方式 进行朝贡贸易,以和平友好交往为主要方式 以武力掠夺为主要方式
性质 政治行为——封建制度下的政治活动——“朝贡贸易” 经济行为——资本主义的海外殖民
影响 经济 没有带动民间商业贸易的发展,朝贡贸易无益于国计民生,使国力不堪重负,被迫中止,后续航海业发展衰落 获得巨额利润,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航海业后续发展蒸蒸日上
政治 增强了中国和亚非国家人民的友好往来,促进了东南亚的繁荣与稳定,增强了明朝的影响力,树立起中国人民和平使者的形象 掀起了殖民热潮,对亚、非、拉美地区人民造成严重伤害,使其长期落后
2.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结果的巨大差异对当今中国发展之启示
(1)最重要的是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要“求真务实”,以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2)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发展之际,我们应当更加开放,走向世界,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国家经济的繁荣与健康发展。
(3)中国是一个拥有传统农耕文明的大陆国家,“安土重迁”的思想浓厚,但作为现代中国人,我们应该积极培养本民族的开拓创新精神,必须拥有开发海洋、向海洋进军的伟大勇气与坚强毅力。
(4)谋求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以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必须以强大的经济力量、军事力量和文化魅力为支撑。我们在积极倡导开展和平友好外交的前提下,必须同时运用经济手段、军事手段和文化魅力提升并确保自身的大国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