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
物理
年级
八年级
班级
授课人
教学内容
第三章 声 第一节 认识声现象
授课时间
1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 初步认识声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声的传播必需依靠介质,声具有能量。?? 了解在不同介质中声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在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过程与方法
2.?? 通过观察发声现象,能简单地描述所观察到的发声体的共同特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对比和概括能力。通过声传播的实验探究,让学生初步学习在观察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参与实验探究,初步学习实验探究的方法,体会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 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知道我们生活在声的广袤空间中,声可以表达丰富多彩的情感,通过声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 使学生初步领略声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从而引起对声的好奇,激发求知的欲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声音发生的条件。
难点声波。
教具准备
音叉,乒乓球,抽气盘,抽气机,电铃
教
学
过
程
1.情景创设、提出问题
展示教材中图3-1-1、图3-1-2、图3-1-3让学生看图后,进行思考,讨论一些问题,动物都能发声吗?举例说出各种动物(狗、猫、鸟、蝉等)是怎么发出声的?你是怎么会听到声音的?声音是什么?声音有什么作用?让学生自由发挥,把学生带入声的世界,在讨论中切入本节主题:声的产生和传播。
2.过程展开
(1)观察发声体在振动。
让学生根据身边的器材例如刻度尺、橡皮筋、纸、塑料薄膜等发出声音,进行体验,当物体振动时可以听到什么?当物体停止振动还能发出声音吗?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总结出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这一结论。
对于发声时,振动不明显的现象比如音叉发声,可用实验进行演示。将悬挂的乒乓球接触音叉,让学生观察音叉发声和不发声时乒乓球的情况,判断音叉是否在振动。进而提出问题:乒乓球在什么时候被弹起跳动?也可以让学生用手触摸喉头进行发声,感觉声带在振动。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举P36动物与声音中的例子,着重指出哪个部位在发出声音,引出声源的概念。
(2)声波
与水波相比较引出声波。进行如下描述:“……这样空气中就形成密疏相间的波动,以鼓面为中心向远处扩展……”可以以鼓心为中心,用两种不同颜色的圆,把空气的密和疏向四周传播形象地画出来。
通过对两种现象进行比较,引出声波的概念。鼓面振动使周围空气振动,并且这个振动由近及远地传播,声波是声源的振动在空气(或其他物体)中的传播。振动的传播,实质是能量的传播,就像小石子在水面激起水波,水波使小纸片上下运动。因为声波有能量,所以声波传入耳中会使耳膜振动,我们就感觉到了声音。
(3)声的传播需要介质
声在空气中能传播,在固体和液体中也能传播。为什么运动员在水下能听到音乐进行花样游泳?或让学生自己举例说出固体和液体也能传声。
声在真空中能传播吗?学生可进行猜测,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提出证明猜测正确性的方法。学生可能提出许多方案,只要学生说出把声源放到真空中和不在真空中所产生的情况进行比较,都是正确的,并对其进行鼓励。
像教材中一样安排 “声的传播”的实验探究,让学生通过探究初步认识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电磁波可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传播不需要介质。
实验过程中启发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并思考问题,比如罩内手机的应答声是怎么传到耳中的?当抽气机抽去罩内的空气时手机的应答声音变小,让空气重新进入罩内时,声又变大,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始终能看罩内手机屏上信号的显示?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对探究过程现象发生的原因,可进行猜测与讨论,然后再得出结论。如玻璃罩内手机的应答声变化说明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虽然听不到真空中的手机的应答声,但能看到显示,说明了电磁波可在真空中传播。
船上的人是怎么会听到远处船只航行的声音的?暖气管是怎么把敲击声传遍楼内各处的?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能听到声音所需要的条件。
观察教材上的图3-1-9、图3-1-10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并让学生领会到振动并不一定能感到声音;要感到声音,必须要有声源,介质和接收器。
(4)声速
提问:田径比赛时发令枪的烟雾和枪声应是同时发生的,为什么远处先看到烟雾后听到枪声?
在讨论交流中让学生知道光和声的传播都需要时间,从而引出声速的概念。但光比声传播的速度快得多,因此远处的观测者先看到烟雾后听到枪声。估测声速时可忽略光传播所需要的时间。测出从看见发令枪冒烟到听到枪声所需要的时间,就可估测出的声速。这种估测可能会有较大的误差。再让学生想出其他测声速的方案。只要学生说出要测出声速,必需测出声源到接收器的距离和声源振动到被接收器接收所需要的时间,利用v=s/t 就可。
声的传播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可让学生进行猜测,然后引导学生看声速表,幷对各种不同介质进行比较,知道声速与温度和介质有关,在常温下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认识到固体中的声速最大,其次是液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小。
(5)人耳的听声能力
在学生认识了声音和物体振动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频率的概念。只要学生知道人耳对声的感觉有上下限(20Hz-20 000Hz),在此基础上,对超声和次声下定义,然后对耳朵的构造进行介绍,并教育学生不要损害耳朵,保护自己的听力。
个性 修改
教
学
反
思
3.1认识声现象
★学习目标:
初步认识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具有能量,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前置性作业:
同学们你能让一张纸发出声音吗?你能让你的课桌发出声音吗?请你认真观察一下这些发声的物体都有哪些共同特征?
看到课本P,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注意声音的变化.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注意声音的变化.
在电影中为了知道远处运动的敌人的距离和方位,往往会把耳朵贴着地面来听声音,你们知道为什么吗?(提示:空气和土地都能传声)请同学们查查资料,说说看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在哪种介质中传播的最快?
声音能把玻璃杯给震碎了,你信吗?声音具有能量吗?
5.我们的耳朵能听见一切声音吗?狗能听见我们听不的声音吗?那听音的范围呢?
课堂展示与作业
1、用手摸一摸家里正在发声的电视机的喇叭或音箱,你可以感觉到喇叭在 ;把手放在喉结处说话时感觉声带在 ,这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
2、平时人们听到的声音是通过______传播的。河岸上的人大声说话会把鱼吓跑说明______可以传声。土电话说明______可以传声。
3、月球上没有空气, 月球上的宇航员如何交谈?答:
4、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_________m/s,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帛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喇叭的前方,当喇叭中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蜡烛在晃动,这说明 。
6、如图3-1-5所示,图甲为人敲鼓,能发出悦耳动听的鼓声,这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 ________产生的;图乙为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就听不到铃声,说明声音的传播依赖于________________.
7、东城小学的同学敲锣打鼓列队欢送新兵入伍,这锣声、鼓声是由于锣面和鼓面的_________产生的,再通过_________向四周传播开来.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不振动,仍然可能发声 B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C声音要靠介质传播,固体、液体、气体都是传播声音的介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9、小明和小刚找2 个一次性纸杯,在杯底穿一个小孔,将细线固定在火柴棒上,然后绷紧细线,这样就制成了“土电话”,
①他们用“土电话”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_____________。
②相距同样远,讲话的人用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制成“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_________(能/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
课件29张PPT。第三章 声
1.认识声现象一、声源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请同学们根据以下小实验得出结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发出“啊——”的声音,同时用手摸喉头,有什么感觉?说明人是怎样发声的? 人声是由声带
振动产生的请同学们思考:音叉发声在振动吗?那我们要怎样来设计实验
来演示音叉的振动呢?扬声器发声在振动吗?通过以上实验得出: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那我们要怎样来设计实验来演示扬声器的振动呢?你们有办法让音叉的声音马上停止吗? 用手按住音叉的两臂,音叉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了。结论: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以上实验说明固体是靠振动发声的。
液体、气体也能振动发声吗?请举例说明。长笛、箫等包含一段空气柱,吹奏时空气柱振动发声水滴入水中二、声的传播1、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 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声源振动时,会造成周围的空气跟着振动,这种振动通过空气传播出去,声音就被传到远方了。闹钟响时,铃声是通过什么传入你们的耳朵的?空气假如没有空气,你们也能听到铃声吗?二、声的传播
2、声的介质:凡是能够传播声波的物质。
实验说明: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既然可以在空气中传播,那你们猜猜看,声音可以在液体、固体中传播吗?医生的听诊器,心脏跳动或者肺部的声音是靠什么传到人耳中的? 声音的传播可能需要什么东西作媒介 情景创设猜 想结论:固态也能传播声音 实验探究:固体能否传播声音?液态能不能传声呢?结论:液态也能传播声音实验说明:液体能传播声音1、声速:三、声的传播速度声传播的距离与所用时间的比。2、声音传播速度快慢:V固>V液> V气3、15 ℃时,空气的声速为340m/s
四、人的发声和听声能力1、频率:(1)、定义:物体振动的次数与所用时间的比。
(2)、单位:赫兹(Hz)2、超声和次声
(1)、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2)、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1、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振动停止,发声也 。
2、凡是能够传播声波的物质叫 ,声音的传播需要 ,真空不能 。
3.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速度的大小关系: ; 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
4、超声波:频率高于 ;次声波:频率低于 。振动振动停止介质传声介质v固>v液>v气340m/s20Hz2000Hz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__. 2.声音必须靠__________传播,它在_______不能传播.3.1标准大气压下, ℃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________.4.铁路工人为了尽快听见远处的火车,将耳朵贴在铁轨上,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振动介质真空中340m/s铁轨是固体,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比在空气中快5.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在铁管的另一端敲击铁管,出现的现象是( )A.只听到从空气中传来的声音 B.只听到从铁管传来的声音C.先听到从铁管传来的声音,后听到从空气中传来的声音D.先听到从空气中传来的声音,后听到从铁管传来的声音C6.在一雷雨夜,小明在看见闪电后6s听到雷声。求闪电位置与小明相隔的距离。提示:打雷与闪电是同时在同一地点发生的,但光速与声速不同,传到人耳的时间不同。
解:S=Vt=340m/s×6s=2040m7、有大陨石撞上月球时,地球上的人能否听到撞击声?不能,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